作者简介 陈岩燕,女,复旦大学社会工作系讲师。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福利博士,香港大学秀圃老年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方向:老年社会工作、贫穷研究。 目录 导论 一 不容忽视的老年贫困问题 二 何以存活:贫困老人的抗逆力 三 生活故事:揭示抗逆力的窗口 第一章 老年贫困的实证研究与社会政策 一 老年贫困的识别、人口特征与主观经验 二 老年贫困的社会政策与研究发现 三 北京市的相关社会政策 四 其他国家/地区的相关社会政策与服务 第二章 老年贫困的理论解释 一 “个人一结构”的社会学争议:贫困老人主观经验研究的匮乏 二 从病理模型到成功老化:主流老年学对贫困老人的持续贬损 三 批判老年学的人文主义取向:面对结构性限制下的意义追寻 四 老年人的抗逆力:纳入内外资源的积极主观经验 五 启示 第三章 城市贫困老人的多重压力 一 经济压力 二 疾病和老化的压力 三 逆反哺和照顾配偶的压力 四 贫困耻感的压力 五 多重压力相叠 第四章 贫困老人与非正式社会支持 一 贫困老人与代际支持 二 贫困老人与扩展家庭的支持 三 贫困老人与邻里支持 四 贫困老人与其他非正式支持 第五章 贫困老人与正式社会支持 一 贫困老人与社会政策的支持 二 社会政策基层执行者的支持 三 其他的正式社会支持 第六章 贫困老人的应对策略与意义创造 一 贫困老人的应对策略 二 贫困老人的意义创造 第七章 讨论与反思 一 多重压力:中国城市贫困老人的多重困境 二 外在保护性因素:社会支持的再审视 三 内在保护性因素 四 社会政策的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北京市历年社会保障相关标准(1994~2011年) 附录2 受访者的访谈时间与合计访谈时长
导语 贫穷既是一种客观状况,又是一种主观心理感受。近年来,学国内外关于贫穷老人的研究大多从供给者的视角(provider perspective)出发,聚焦于客观状况的描述以及社会政策、组织和专业团体的工作,很少有研究关注作为贫穷主体以及社会政策与服务对象的老年人自身关于贫穷的经验,特别是缺乏华人社会背景下贫穷老人主观经验的研究。陈岩燕著的《城市贫困老人的多重困境与抗逆过程》试图从个体的层面考察贫穷对于中国城市老人多重面向的负面影响,以及他们如何回应这些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为改善与贫穷老人有关的社会政策提出适切的建议。 内容推荐 社会福利研究中的主流范式往往聚焦于引致贫困和剥夺的结构性因素,却忽略了个体的能动性。事实上,贫困老人进入老年阶段就是抗逆力的证明。贫困老人的抗逆力是老人个体及其环境中的保护性因素缓冲逆境衍生的压力,以达致个体在心理和生理功能上保持相对稳定和均衡的过程。这使得抗逆的过程成为联系宏观结构和微观个体之间的桥梁。陈岩燕著的《城市贫困老人的多重困境与抗逆过程》在抗逆力的理论框架下使“个人”与“结构”有机结合,不仅将个人、家庭和社区纳入贫困老人的抗逆过程,而且将相关社会政策作为该抗逆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