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时光不再惊羡你温柔如初(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朱自清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时光不再惊羡你温柔如初》收录了朱自清的散文名篇,共分三部分,写生活中平凡的景色与人事的“流光正徘徊”,写各地风景、民俗的游记散文“行走与游思”,写对国外各种盛景与人文景观的“异域的弦歌”。格调清新秀丽,文笔朴素自然,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感细腻动人。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教育家、批评家。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
朱自清的散文素朴缜密、隽永深刻、沉郁顿挫,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思想沉厚著称,极富真情实感和感染力,他的散文作品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家庭小品,如《背影》《给亡妇》等;二是海外游记,如《欧游杂记》《伦敦杂记》;三是写景美文,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春》等。
目录
自 序
第壹章 流光正徘徊
匆 匆

歌 声
背 影
阿 河
哀韦杰三君
飘 零
白 采
荷塘月色
儿 女
我所见的叶圣陶
冬 天
新年的故事
第贰章 行走与游思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温州的踪迹
航船中的文明
扬州的夏日
看 花
南 京
春晖的一月
白马湖
松堂游记
初到清华记
外东消夏录
南行杂记
第叁章 异域的弦歌
威尼斯
佛罗伦司
罗 马
滂卑故城
瑞 士
荷 兰
柏 林
莱茵河
三家书店
加尔东尼市场
吃 的
乞 丐
圣诞节
房东太太
序言
胡适之先生在一九二二年三月,写了一篇《五
十年来中国之文学》;篇末论到白话文学的成绩,
第三项说:
白话散文很进步了。长篇议论文的进步,那是
显而易见的,可以不论。这几年来,散文方面最可
注意的发展,乃是周作人等提倡的“小品散文”。
这一类的小品,用平淡的谈话,包藏着深刻的意味
;有时很像笨拙,其实却是滑稽。这一类作品的成
功,就可彻底打破那“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了

胡先生共举了四项。第一项白话诗,他说“可
以算是上了成功的路了”;第二项短篇小说,他说
“也渐渐的成立了”;第四项戏剧与长篇小说,他
说“成绩最坏”。他没有说哪一种成绩最好,但从
语气上看,小品散文的至少不比白话诗和短篇小说
的坏。现在是六年以后了,情形已是不同:白话诗
虽也有多少的进展,如采用西洋诗的格律,但是太
需缓了;文坛上对于它,已迥非先前的热闹可比。
胡先生那时预言,“十年之内的中国诗界,定有大
放光明的一个时期”,现在看看,似乎丝毫没有把
握。短篇小说的情形,比前为好,长篇差不多和从
前一样。戏剧的演作两面,却已有可注意的成绩,
这令人高兴。最发达的,要算是小品散文。三四年
来风起云涌的种种刊物,都有意或无意地发表了许
多散文,近一年这种刊物更多。各书店出的散文集
也不少。《东方杂志》从二十二卷(一九二五年)起
,增辟“新语林”一栏,也载有许多小品散文。夏
丐尊、刘薰宇两先生编的《文章作法》,于记事文
、叙事文、说明文、议论文而外,有小品文的专章
。去年《小说月报》的“创作号”(七号),也特辟
小品一栏。小品散文,于是乎极一时之盛。东亚病
夫在今年三月“复胡适的信”(《真美善》一卷十二
号)里,论这几年文学的成绩说:“第一是小品文字
,含讽刺的,析心理的,写自然的,往往着墨不多
,而余味曲包。第二是短篇小说……第三是诗……
”这个观察大致不错。
但有举出“懒惰”与“欲速”,说是小品文和
短篇小说发达的原因,那却是不够的。现在姑且丢
开短篇小说而论小品文:所谓“懒惰”与“欲速”
,只是它的本质的原因之一面;它的历史的原因,
其实更来得重要些。我们知道,中国文学向来大抵
以散文学为正宗;散文的发达,正是顺势。而小品
散文的体制,旧来的散文学里也尽有;只精神面目
,颇不相同罢了。试以姚鼐的十三类为准,如序跋
、书牍、赠序、传状、碑志、杂记、哀祭七类中,
都有许多小品文字;陈天定选的《古今小品》,甚
至还将诏令、箴铭列入,那就未免太广泛了。我说
历史的原因,只是历史的背景之意,并非指出现代
散文的源头所在。胡先生说,周先生等提倡的小品
散文,“可以打破‘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
他说的那种“迷信”的正面,自然是“美文只能用
文言了”;这也就是说,美文古已有之,只周先生
等才提倡用白话去做罢了。周先生自己在《杂拌儿
》序里说:
……明代的文艺美术比较地稍有活气,文学上
颇有革新的气象,公安派的人能够无视古文的正统
,以抒情的态度作一切的文章,虽然后代批评家贬
斥它为浅率空疏,实际却是真实的个性的表现,其
价值在竞陵派之上。以前的文人对于著作的态度,
可以说是二元的,而他们则是一元的,在这一点上
与现代写文章的人正是一致……以前的人以为文是
“以载道”的东西,但此外另有一种文章却是可以
写了来消遣的;现在则又把它统一了,去写或读可
以说是本于消遣,但同时也就传了道了,或是闻了
道。……这也可以说是与明代的新文学家的——与
明代的有些相像,正是不足怪的,虽然并没有去模
仿,或者也还很少有人去读明文.又因时代的关系
在文字上很有欧化的地方,思想上也自然要比四百
年前有了明显的改变。
这一节话论现代散文的历史背景,颇为扼要,
且极明通。明朝那些名士派的文章,在旧来的散文
学里,确是最与现代散文相近的。但我们得知道,
现代散文所受的直接的影响,还是外国的影响,这
一层周先生不曾明说。我们看,周先生自己的书,
如《泽泻集》等,里面的文章,无论从思想说,从
表现说,岂是那些名士派的文章里找得出的?——至
多“情趣”有一些相似罢了。我宁可说,他所受的
“外国的影响”比中国的多。而其余的作家,外国
的影响有时还要多些,像鲁迅先生、徐志摩先生。
历史的背景只指给我们一个趋势,详细节目,原要
由各人自定;所以说了外国的影响,历史的背景并
不因此抹杀的。但你要问,散文既有那样历史的优
势,为什么新文学的初期,倒是诗、短篇小说和戏
剧盛行呢?我想那也许是一种反动。这反动原是好的
,但历史的力量究竟太大了,你看,它们支持了几
年,终于懈弛下来,让散文恢复了原有的位置。这
种现象却又是不健全的;要明白此层,就要说到本
质的原因了。
分别文学的体制,而论其价值的高下,例如亚
里士多德在《诗学》里所做的,那是一件批评的大
业,包孕着种种议论和冲突;浅学的我,不敢赞一
辞。我只觉得体制的分别有时虽然很难确定,但从
一般见地说,各体实在有着个别的特性,这种特性
有着不同的价值。抒情的散文和纯文学的诗、小说
、戏剧相比,便可见出这种分别。我们可以说,前
者是自由些,后者是谨严些:诗的字句、音节,小
说的描写、结构,戏剧的剪裁与对话,都有种种规
律(广义的,不限于古典派的),必须精心结撰,方
能有成。散文就不同了,选材与表现,比较可随便
些;所谓“闲话”,在一种意义里,便是它的很好
的诠释。它不能算作纯艺术品,与诗、小说、戏剧
,有高下之别。但对于“懒惰”与“欲速”的人,
它确是一种较为相宜的体制。这便是它的发达的另
一原因了。我以为真正的文学发展,还当从纯文学
下手,单有散文学是不够的;所以说,现在的现象
是不健全的。——希望这只是暂时的过渡期,不久
纯文学便会重新发展起来,至少和散文学一样!但就
散文论散文,这三四年的发展,确是绚烂极了:有
种种的样式,种种的流派,表现着,批评着,解释
着人生的各面,迁流曼延,日新月异;有中国名士
风,有外国绅士风,有隐士,有叛徒,在思想上是
如此。或描写,或讽刺,或委曲,或缜密,或劲健
,或绮丽,或洗炼,或流动,或含蓄,在表现上是
如此。
我是大时代中一名小卒,是个平凡不过的人。
才力的单薄是不用说的,所以一向写不出什么好东
西。我写过诗,写过小说,写过散文。二十五岁以
前,喜欢写诗;近几年诗情枯竭,搁笔已久。前年
一个朋友看了我偶然写下的《战争》,说我不能做
抒情诗,只能做史诗——这其实就是说我不能做诗
。我自己也有些觉得如此,便越发懒怠起来。短篇
小说是写过两篇。现在翻出来看,《笑的历史》只
是庸俗主义的东西,材料的拥挤,像一个大肚皮的
掌柜;《别》的用字造句,那样扭扭捏捏的,像半
身不遂的病人,读着真怪不好受的。我觉得小说非
常地难写,不用说长篇,就是短篇,那种经济的、
严密的结构,我一辈子也学不来!我不知道怎样处置
我的材料,使它们各得其所。至于戏剧,我更是始
终不敢染指。我所写的大抵还是散文多。既不能运
用纯文学的那些规律,而又不免有话要说,便只好
随便一点说着;凭你说“懒惰”也罢,“欲速”也
罢,我是自然而然采用了这种体制。这本小书里,
便是四年来所写的散文。其中有两篇,也许有些像
小说;但你最好只当做散文看,那是彼此有益的。
至于分作两辑,是因为两辑的文字,风格有些不同
;怎样不同,我想看了便会知道。关于这两类文章
,我的朋友们有相反的意见。郢看过《旅行杂记》
,来信说,他不大喜欢我做这种文章,因为是在模
仿着什么人,而模仿是要不得的。这其实有些冤枉
,我实在没有一点意思要模仿什么人。他后来看了
《飘零》,又来信说,这与《背影》是我的另一面
,他是喜欢的。但火就不如此。他看完《踪迹》,
说只喜欢《航船中的文明》一篇,那正是《旅行杂
记》一类的东西。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对照。我自己
是没有什么定见的,只当时觉着要怎样写,便怎样
写了。我意在表现自己,尽了自己的力便行;仁智
之见,是在读者。
朱自清
一九二八年七月三十一日,北平清华园
导语
朱自清,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教育家、批评家。散文素朴缜密、隽永深刻、沉郁顿挫,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思想沉厚著称,极富真情实感和感染力。
《时光不再惊羡你温柔如初》收录了作者的散文名篇,比如写生物事物、风景、民俗和国外人文等。
本书封面精美,编排细致,匠心,给予读者优质的阅读体验。
精彩页
阿 河
我这一回寒假,因为养病,住到一家亲戚的别墅里去。那别墅是在乡下。前面偏左的地方,是一片淡蓝的湖水,对岸环拥着不尽的青山。山的影子倒映在水里,越显得清清朗朗的。水面常如镜子一般。风起时,微有皱痕;像少女们皱她们的眉头,过一会子就好了。湖的余势束成一条小港,缓缓地不声不响地流过别墅的门前。门前有一条小石桥,桥那边尽是田亩。这边沿岸一带,相间地栽着桃树和柳树,春来当有一番热闹的梦。别墅外面缭绕着短短的竹篱,篱外是小小的路。里边一座向南的楼,背后便倚着山。西边是三间平屋,我便住在这里。院子里有两块草地,上面随便放着两三块石头。另外的隙地上,或罗列着盆栽,或种莳着花草。篱边还有几株枝干盘曲的大树,有一株几乎要伸到水里去了。
我的亲戚韦君只有夫妇二人和一个女儿。她在外边念书,这时也刚回到家里。她邀来三位同学,同到她家过这个寒假;两位是亲戚,一位是朋友。她们住着楼上的两间屋子。韦君夫妇也住在楼上。楼下正中是客厅,常是闲着,西间是吃饭的地方;东间便是韦君的书房,我们谈天、喝茶、看报,都在这里。我吃了饭,便是一个人,也要到这里来闲坐一回。我来的第二天,韦小姐告诉我,她母亲要给她们找一个好好的女用人;长工阿齐说有一个表妹,母亲叫他明天就带来做做看呢。她似乎很高兴的样子,我只是不经意地答应。
平屋与楼屋之间,是一个小小的厨房。我住的是东面的屋子,从窗子里可以看见厨房里人的来往。这一天午饭前,我偶然向外看看,见一个面生的女用人,两手提着两把白铁壶,正往厨房里走;韦家的李妈在她前面领着,不知在和她说什么话。她的头发乱蓬蓬的,像冬天的枯草一样。身上穿着镶边的黑布棉袄和夹裤,黑里已泛出黄色;棉袄长与膝齐,夹裤也直拖到脚背上。脚倒是双天足,穿着尖头的黑布鞋,后跟还带着两片同色的“叶拔儿”。想这就是阿齐带来的女用人了;想完了就坐下看书。晚饭后,韦小姐告诉我,女用人来了,她的名字叫“阿河”。我说:“名字很好,只是人土些:还能做吗?”她说:“别看她土,很聪明呢。”我说:“哦。”便接着看手中的报了。
以后每天早上、中上、晚上,我常常看见阿河挈着水壶来往;她的眼似乎总是望前看的。两个礼拜匆匆地过去了。韦小姐忽然和我说,你别看阿河土,她的志气很好,她是个可怜的人。我和娘说,把我前年在家穿的那身棉袄裤给了她吧。我嫌那两件衣服太花,给了她正好。娘先不肯,说她来了没有几天;后来也肯了。今天拿出来让她穿,正合适呢。我们教给她打绒绳鞋,她真聪明,一学就会了。她说拿到工钱,也要打一双穿呢。我等几天再和娘说去。
“她这样爱好!怪不得头发光得多了,原来都是你们教她的。好!你们尽教她讲究,她将来怕不愿回家去呢。”大家都笑了。
旧新年是过去了。因为江浙的兵事,我们的学校一时还不能开学。我们大家都乐得在别墅里多住些日子。这时阿河如换了一个人。她穿着宝蓝色挑着小花儿的布棉袄裤;脚下是嫩蓝色毛绳鞋,鞋口还缀着两个半蓝半白的小绒球儿。我想这一定是她的小姐们给帮忙的。古语说得好,“人要衣裳马要鞍”,阿河这一打扮,真有些楚楚可怜了。她的头发早已是刷得光光的,覆额的留海也梳得十分伏贴。一张小小的圆脸,如正开的桃李花;脸上并没有笑,却隐隐地含着春日的光辉,像花房里充了蜜一般。这在我几乎是一个奇迹;我现在是常站在窗前看她了。我觉得在深山里发现了一粒猫儿眼;这样精纯的猫儿眼,是我生平所仅见!我觉得我们相识已太长久,极愿和她说一句话——极平淡的话,一句也好。但我怎好平白地和她攀谈呢?这样郁郁了一礼拜。
这是元宵节的前一晚上。我吃了饭,在屋里坐了一会儿,觉得有些无聊,便信步走到那书房里。拿起报来,想再细看一回。忽然门钮一响,阿河进来了。她手里拿着三四支颜色铅笔;出乎意料地走近了我。她站在我面前了,静静地微笑着说:“白先生,你知道铅笔刨在哪里?”一面将拿着的铅笔给我看。我不自主地立起来,匆忙地应道:“在这里。”我用手指着南边柱子。但我立刻觉得这是不够的,我领她走近了柱子。这时我像闪电似的踌躇了一下,便说:“我……我……”她一声不响地己将一支铅笔交给我……
P11-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2:5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