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巾帼英雄(赵一曼)/抵御外侮中华英豪传奇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戚厚杰 |
出版社 | 南京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戚厚杰著的《巾帼英雄(赵一曼)/抵御外侮中华英豪传奇丛书》是一本兼具知识性与普及性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历史读本。全书共十个章节,以时间为线,用轻松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中国历史上名的巾帼英雄赵一曼。从李家有女初长成写到感天动地育英雄,使读者认识这位感天动地的民族女英雄。作品占有资料丰富,写作严谨而不失生动,可读性很强。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李家有女初长成 第二章 冲破封建牢笼 第三章 女儿也要带吴钩 第四章 比翼齐飞与劳燕分飞 第五章 骨与肉和党与国 第六章 夜幕下的沈阳、哈尔滨 第七章 “红农白马”驰雪原 第八章 林海血战被俘不屈 第九章 感天动地育英雄 第十章 撼山易 撼赵一曼难 后记 参考书目 序言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沿海倭寇的肆意袭扰,西方列 强的坚船利炮,侵华日军的烽火狼烟,一次又一次将中华 民族推向生死存亡的边缘,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与难以磨灭的痛苦记忆。中国从一个封建国家演变为一个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国运危亡,威胁着每一个中国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抵御外侮,救亡图存,成为面 临外敌入侵、民族危亡时中国人思考的第一课题。也正是 在这样的危难时刻,中华民族产生出一个又一个舍生取义 、矢志报国的英雄豪杰,他们一回又一回地挽狂澜于既倒 ,扶大厦于将倾。他们的丰功伟绩,不只是单绰地拯救了 某个王朝,某个皇帝而是拯救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血脉与希 望;正像我们的国歌所唱的那样: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新的 长城,他们的奋斗和牺牲,把中国的历史命运一次一次推 向一个进步的新阶段;他们的高风亮节,不只是中华儿女 景仰、学习的榜样,也是人类不屈不挠、英勇抗暴精神的 象征。抗敌御侮的英雄事迹,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的新的 篇章。 中华民族没有在外敌面前屈服、倒下,而是在一次一 次斗争后走向新生,走向进步。作为唯一延续至今未曾中 断过的中华文明不断在成长,中华民族依旧傲然挺立于世 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不仅没有消逝在历史 长河之中,反而发扬光大,成为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基本历史因素。 为了歌颂中华英豪的爱国精神,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抵 御外侮的伟大事迹,为了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南京出版 传媒集团·南京出版社推出“抵御外侮——中华英豪传奇 ”丛书。 这套丛书是面向青少年的普及性读物,聘请各有所长 的学者撰写,力图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故事, 准确的历史事实,努力展现明清以来各个时期抵御外侮的 英雄豪杰的事迹,描绘每一位英豪的成长历程和闪光人生 ,再现了他们人生的不朽光辉。丛书通过这些在抵御外侮 中发挥重大作用的英雄人物,向广大青少年表达了中华民 族热爱和平、热爱祖国的家国情怀。 如今,我们正走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之上,国 家发展前程似锦,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全世界的目光都在 转向中国,可以说,今天的中国距离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 梦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接近了。越是在这种时候, 我们越是要记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而奋斗、而牺牲 的先烈;在我们昂首阔步走向未来新征程的路上,我们更 应该居安思危、以史为鉴。历史已经证明:每一段抵御外 侮的历史,都是一段维护正义的历史;每一场抵御外侮的 斗争,都是一场维护和平的斗争;每一次抵御外侮的奋斗 ,都是一次为了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奋斗,正义终将胜利 ,和平终将胜利,人民终将胜利。离了这种精神、这些英 豪,都是万万不可想象的。 “抵御外侮——中华英豪传奇”丛书,不只是为了缅 怀先烈,更是为了激励后人;不只是为了铭记历史,更是 为了展望未来。 为青少年编写历史小丛书,是一项崇高的事业。20世 纪50—60年代,吴晗主编了《中国历史小丛书》《世界历 史小丛书》,对当时的青少年起到了历史教育的奠基作用 ,事实证明是成功的出版经验。我期待南京出版社继起努 力,把这个崇高的事业承担起来,拓展开来。为这个崇高 的事业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是会得到善报的,这个善 报,不在多少金钱,而在一代一代具有丰富历史知识的青 少年的成长,他们将成为国家的栋梁。 导语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称李姐。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赵一曼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6年8月被捕就义。赵一曼留有诗篇《滨江述怀》,其故里宜宾有“赵一曼纪念馆”,相关电影有《赵一曼》《我的母亲赵一曼》等。2010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戚厚杰著的《巾帼英雄(赵一曼)/抵御外侮中华英豪传奇丛书》是一本兼具知识性与普及性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历史读本。 后记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人们在庆祝革命胜利的时候,也 在怀念为胜利献身的先烈们。有一次,东北抗联著名将领 、当时担任松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的冯仲云向东北电影制 片厂厂长袁牧之等人建议,应该拍拍东北抗日联军的英勇 事迹。他说:“冰天雪地里的英雄,是值得用电影来表现 的啊!”并介绍了赵一曼的故事。 1950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完成了故事片《赵一曼 》,表现了东北抗联女英雄赵一曼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团 结和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斗争,最后英勇献身的故事。扮演 赵一曼的演员石联星以她的表演才能获得了第五届捷克卡 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在 国际上获奖的女演员。她创造的赵一曼形象,轰动了全国 ,给亿万人民群众以巨大的鼓舞。赵一曼那英勇不屈、大 义凛然的精神让观众肃然起敬。 电影公映后,大家都迫切地想知道赵一曼的原型究竟 是谁,纷纷找到当年的抗联战士打听,但没有人确切地知 道。为了在残酷的革命斗争中保护自己和远在异地的家人 ,当时很多人用的是化名。所以就是当年的抗联战士、将 领和地下党领导人也不一定知道赵一曼的真实身世,只知 道她说话带四川口音。1952年3、4月间,曾在1931年任中 共满洲省委组织部长、省委代理书记的何成湘,还专门到 四川调查赵一曼的身世,也没有结果。 在党组织调查赵一曼真实身份的同时,她的亲属也在 寻找她。时任川南行署监察委员、川南区妇女干部的二姐 李坤杰也在四处找寻。正在这时,电影《赵一曼》在全国 上映了。李坤杰看了好几遍,感动得热泪盈眶,但她 1996年,中央电视台新影制作中心推出电视文献纪录 片《巾帼英雄赵一曼》。1997年6月,赵一曼纪念馆定为国 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8月,影片《我的母亲赵 一曼》在全国公映。 2010年,在由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 、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 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 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 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 国人物”评选活动中,赵一曼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 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书评(媒体评论) 丛书不只是为了缅怀先烈,更是为了激励后人; 不只是为了铭记历史,更是为了展望未来。20世纪50 —60年代,吴晗主编的《中国历史小丛书》《世界历 史小丛书》,对当时的青少年起到了历史教育的奠基 作用。我期待南京出版社继起努力,把这个崇高的事 业承担起来,拓展开来,用丰富的历史知识教育一代 代青少年,使他们成长为国家的栋梁。 ——张海鹏 这是国内外第一套全面系统介绍我国历史上民族 英雄的丛书。丛书以深入浅出的笔触、引人入胜的故 事,再现了中华英豪面临外敌入侵,毁家纾难、舍生 取义、视死如归的壮丽人生,堪称是一曲中华英豪的 赞歌,一部中国脊梁的史诗,一座民族英雄的丰碑。 ——卢海鸣 精彩页 生活如流水,这一方被堵死了,可又在另一方决口,继续向前流。蛮横的哥哥将赵一曼读书、走向社会的生活道路堵死了,但生活的另一线阳光照到她的身上,这就是她的大姐夫郑佑之。 郑佑之是中共四川省委川南党组织的创建人。1922年,由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恽代英介绍入党,直接由党中央领导。郑佑之在革命活动中,深受农民拥戴,有“一代农王”的美称。 郑佑之每次到白杨嘴来,像带来一股春风,成为李家生活的中心。大家的目光都投向他,不仅李鸿绪一家,连上中下白杨嘴的人都来,听他讲山外头的新闻,讲世界上的大事。人们认为李鸿绪的这个女婿见多识广,举止文雅,性格开朗直爽,处事公平,生活中许多事情也愿意说给他听,由他处理或征求他的意见。 在李鸿绪眼里,这个女婿虽然另类,但是个有学问、有干劲、有思想的人,比儿子李席儒有出息,因此他不仅将女儿许配给他,还出资在赵一曼外公家办了个新学堂,让郑佑之主持,招收一些当地青年入学。赵一曼从家中出来就到郑佑之的学堂去,郑佑之教她语文和算术,讲一些新知识。他给赵一曼送来了一套教科书和一本新字典,极大地培养了赵一曼独立思考的能力。 赵一曼每天上午自学课本,下午做作业,晚上写日记,把时间安排得紧紧的。父亲去世时给她留下了一块怀表,她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每天看着怀表,按钟点分科进行学习。到了周末,她把写好的作业、日记和学习中的问题让弟弟李绍唐捎给大姐夫。郑佑之有时候在城里,有时候在乡下,无论怎样忙,他都会认真地批改和解答。那时候,农村里很少有人学外语,郑佑之还教她学外语。 赵一曼的求知欲很强,恨不得将所有的知识学到手。郑佑之对赵一曼的聪明好学也很欣赏,凡事有问必答,课余亦给她讲其他知识。赵一曼最喜欢听郑佑之讲故事,如林则徐虎门禁烟,邓世昌黄海抗倭。赵_曼印象最深的是大姐夫给他们讲的鉴湖女侠秋瑾投身革命,坚贞不屈,英勇就义的故事。她觉得秋瑾好像是她的姐姐,或者说,是另一个自己。赵一曼希望自己将来也成为那样的人。她十分佩服秋瑾那种不顾一切冲破樊篱投身反清革命,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还将秋瑾所作的诗词抄下来,贴在床前:万里乘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赵一曼虽然对这样的诗句还似懂非懂,但她觉得秋瑾与她惺惺相惜,同气相求,依然被诗中的英雄豪气所感染。她将这首诗工工整整抄写在自己的笔记本里,没有事就读,直到会背为止。P12-1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