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民族植物学传奇(裴盛基)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裴盛基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在《民族植物学传奇(裴盛基)》中,裴盛基教授以中国民族植物学泰斗之身份,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将民族植物学的知识与自己60余年的野外及科研经历串联起来,厚积薄发,见微知著,既可使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学到植物学知识,又能给业内专家以启迪。读者必能在其轻松活泼之文中领略到野生植物所蕴藏的巨大价值,植物保护之迫在眉睫,以及科考科研活动之艰辛与严谨,从而对生命、对植物、对科学充满敬畏与崇敬。这也正是已入杖朝之年的裴盛基教授对社会大众的回馈之情,对晚生后辈的激励之意。此书之出版,当有益于世道人心,非只科学之普及也。 作者简介 裴盛基,1955年,四川省成都农业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昆明工作站工作。 1960~1986年,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原中国科学院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植物分类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所长等职。 1982~1990年,当选为中共十二大代表,历任云南省政协第四、五、六届委员,1998年当选为国际民族生物学会(ISE)主席,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保护区委员会委员。 1987年,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所长(正局级)、研究员。民族植物学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等职。 1990~1998年,应聘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ICIMOD),任资源环境部主任、生物多样性专家。 1990~1998年,应聘兼任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高级技术顾问(1991~1995年),兼任云南大学、西南林业大学教授,清华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博士生联合导师。 2003年,退体后仍活跃在相关领域,为自己所钟爱的事业贡献力量。 目录 Preface 序 Author's preface 自序 Praise 感言 Memoir 裴盛基传略 其一 高山植物调查遇险记 其二 贴近草根的植物学研究 其三 植物猎人的使命与担当 其四 生命之树何以常绿 其五 探索自然其乐无穷 其六 植物文化海洋探秘 其七 望天树的故事 其八 探索雨林宝藏之路 其九 给周总理送美登一号药片 其十 赴美访学获新知 其十一 走进研究人与植物的世界 其十二 守护家园里的生灵 Appendix 附录 序言 近日,欣闻我所著名植物学家裴盛基研究员之《民 族植物学传奇——裴盛基》一书正式出版,受嘱我为 之作序。本人虽忝居所长之职,然才学不逮,年齿不 及,何敢为前辈长者之书作序?后终感裴先生科研之 壮志与豪情,不敢再三推辞,姑且诚惶诚恐一述裴先 生之学。 裴盛基先生1955年开始参加植物学相关工作,师 从我国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先生。1960年随蔡先生及 同仁一路披荆斩棘,开创了现今热带植物的天堂——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并扎根于此凡27年 ,此后到昆明植物研究所工作至今,其间还在尼泊尔 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开展过8年的山地生物多样性 研究。裴先生更是我国民族植物学研究的创始人。在 几十年的野生植物资源调查过程中,裴先生逐渐认识 并学习到少数民族及原住民在对当地原生植物的利用 与管理上有着丰富的民间知识,这些传统知识若未能 有效的记载及深入系统的研究,相应植物资源的巨大 应用潜力和价值可能会永远地湮没在人类文明之中。 因此,裴先生深入民间,追根溯源,开创了中国民族 植物学研究的先河。从1982年正式发表全国第一篇民 族植物学论文、1987年在昆明植物所创立我国第一个 民族植物学研究室开始,在裴先生的引领下,30余年 间,这门蕴藏着巨大价值的新生学科在我国方兴未艾 。裴先生也当之无愧地成为国内外公认的中国民族植 物学的奠基者,其与学生合著的专著《民族植物学》 一书更是成为业内人士奉若圭臬的圣经,然而在我国 ,科普事业仍然任重道远,老百姓对野生植物的价值 及保护的相关知识依旧知之甚少,乱砍乱滥、偷挖盗 采之事屡见不鲜,民族植物学乃至植物学对普通民众 来说仍是一门遥远及陌生的学科。从这个意义上说, 一本通俗易懂,能真正走人民间的民族植物学普及著 作的出版是大有裨益的,这本“大家小书”——《民 族植物学传奇——裴盛基》完美地做到了深入浅出、 雅俗共赏。在本书中,裴老以中国民族植物学泰斗之 身份。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将民族植物学的知识与自己 60余年的野外及科研经历串联起来,厚积薄发,见微 知著,既可使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学至0植物学知识 ,又能给业内专家以启迪。读者必能在其轻松活泼之 文中领略到野生植物所蕴藏的巨大价值,植物保护之 迫在眉睫及科考科研活动之艰辛与严谨,从而对生命 、对植物、对科学充满敬畏与崇敬。这也正是已入杖 朝之年的裴老对社会大众的回馈之情,对晚生后辈的 激励之意。此书之出版,当有益于世道人心,非只科 学之普及也。 是为序。 孙航 导语 裴盛基著的《民族植物学传奇(裴盛基)》不仅记述了裴先生坎坷并富有传奇色彩的科学探究之路,也再现了民族植物学这门古老又新鲜的学科在中国发展壮大的历程,同时还包含中国植物学家研究我国热带雨林的翔实史料。弥足珍贵。 本书将民族植物学的学科理论与方法更广泛的普及,让更多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同仁得到润泽。 精彩页 高山沼泽救命树,人与植物之间有没有生死之交的故事?我的回答是肯定的。1957年秋天,我第二次参加高山植物考察,一行五人,领队是出了名的胆大能吃苦的少壮派植物学家毛品一先生。原本计划的植物调查线路是丽江一维西一德钦一贡山独龙江,希望能多发现一些新植物。由于半路遇到土匪,幸亏得到当地县武工队的帮助我们才得以脱险,但前往德钦的行程也因此受阻。后来调查队分成两组,一组前往老君山,另一组前往贡山独龙江。我被分配到第二组,同组的还有毛品一和吕正伟,老吕是丽江玉龙雪山雪嵩村纳西族人,吸收到调查队工作后不久便与我们同行前往独龙江。 我们全程要步行约600公里,翻越3座大山:一是位于金沙江和澜沧江之间的老君山;二是位于澜沧江和怒江之间的云岭山脉;三是位于怒江和独龙江之间的高黎贡山,此外还要在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之间来回过江好几次。那时江上无桥通行,人和马都要靠当地人架设在江上的一条长约百米的溜索过江,过程十分惊险。当时,正值夏秋季节,多雨路滑,险睛不断。 据了解,在我们这次考察之前,只有两批人走过这条路线调查植物,一是法国植物学家德来威,人称“赖神父”,因为他的英文名叫Pere Jean Delavayi(1834~1895年),1869年来华,在云南发现过很多新植物,最后死在云南,遗体埋在了昆明郊区,但他只去过老君山、云岭山脉一带采集植物,未曾去过贡山独龙江;另一支是我国著名植物学家俞德浚先生(1908~1986年)于1938年5月率领的科考队,他们进入过贡山独龙江,发现了许多新植物,但也留下了令人胆战心惊的植物探险的故事。据说他们在回程途中,翻越高黎贡山时,路遇雨雪,被迫露宿在雪山顶上的山坳处,结果冻死了两名当地背夫。此行被学界视为探险畏途,从此再没有人敢提出去独龙江进行植物调查。这么危险的路,为什么还要去做植物调查呢?理由是要去“发现新植物”,摸清中国植物分布的空白区,获得第一手材料和植物标本证据。 我当时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纪,对此行暗藏的危险没有任何畏惧,“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们沿澜沧江行至维西县一个名叫“岩洼”的渡口,观看路人如何利用竹子扭成的溜索过江。过江溜索只有土法制作的竹缆车缆索,每次只能过一人,用一条粗麻绳吊在缆索上滑过去,马在空中吊挂滑行时吓得屎尿不断落入江水中,同行等待过江的有七八人,大家都齐声推举,让我率先过江,我学习了一下吊挂要领便第一个滑了过去,滑行过程中只听见耳边传来窸窣的响声,滑到对岸才发现我的衬衣袖头不见了,原来是被竹缆绳切去了一节,这才吓了一大跳,原来过江这么危险! 大约花了1个小时,我们才都过江,整顿完毕后就立即向澜沧江西岸的一座高山——碧罗雪山进发。从江边往上爬要走3天才能到山另一边福贡县境内有村庄的地方,当时从内地前往怒江上游的碧江、福贡和贡山三县只有这一条路。据同行路人讲,1946年国民政府第一次在贡山县设立设治局(相当于县政府),由昆明委派一名局长赴任,走了8天,来到岩洼过江时,一看到是如此危险的交通工具,便转身弃官逃回昆明了。 7月正值雨季时节,整天大雨下个不停,行走一天后我们在一处叫四季多美的林中小草棚里歇脚过夜。当时来往行人不少,结伴而行到此处等候雨停的人有二三十人,大家挤在草棚里坐在木桩树权上,中间燃着熊熊的木柴火焰,满屋棚尽是火烟。围坐的人们接雨水烧开水沏砖茶,边饮边讲故事、说段子和边地奇风异俗,一直到次日天明,很少有人睡觉,大雨还在不停地下着。这里是南横断山多雨区,年降水量高达三四千毫米,但是由于森林茂密植被丰富,人们根本不用担心泥石流或洪水暴发。 P9-11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