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追寻文化原乡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魏令华 |
出版社 | 三辰影库音像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魏令华,1949年7月出生,河北省宁晋县人。1982年8月毕业于河北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士学位。主任记者,教授级高级政工师,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华北石油新闻中心主任,兼任华北石油报社社长、总编辑,华北石油有线电视台台长,中国石油报华北记者站站长。荣膺“中国石油‘十佳’新闻工作者”“中国石油报模范记者站站长”“河北省优秀新闻工作者”“河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专家人名辞典》《中华人物辞海》《中华功臣创业大典》等辞书。主编《华北石油报精品选》三卷(当代中国出版社)、《探索与创新》上下卷(中国社会出版社)、《中国石油新闻奖精品选》(河北教育出版社);作品有《钻塔下的记忆》上下卷(新华出版社)、《那人那事那理》(中国文联出版社)、《屐痕心旅》(中国文联出版社)。本书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是作者凭借名山名水、名城名人对文化真谛的探索和感悟。 后记 又到母亲节,而我的母亲已经离世一年多了。如 果老天问我有什么念想,我只想再喊一声“妈妈”! 同时,用我付梓的《追寻文化原乡》这本书,缅怀她 老人家。 我的母亲生于1929年农历七月。2016年1月22日 ,我接到弟弟的电话:母亲病故!晚上九点,我和爱 人及小妹、妹夫匆匆从北京赶往老家,在冀南那座熟 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农舍里,凝望着母亲慈祥的遗容, 禁不住潸然泪下。这时我才意识到:有母亲在,我是 长不大的孩子;母亲走了,我就成了孤儿。想到这里 ,心里有说不出的孤独和悲痛。一我和母亲最后一次 见面,是2015年11月25日。那天我到石家庄公干,下 午抽空去看望她老人家。母亲见到我非常高兴,先问 我爱人,又问孩子们,反复说:“你全家平安、健康 ,我就放心了。我已经八十六岁了,早到了‘死’的 年龄,早一天晚一天有什么要紧?”我万万没有想到 ,这次与母亲见面竟成了永诀! 这些年来,我和母亲聚少离多,我真后悔,没能 抽时间多陪陪她老人家。人们常说,孝心不能等待。 我理解,儿女对父母尽孝,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陪伴。 但我退休后,还想再干点事,好体现人生的价值,无 愧于自己的一生,因而一直把孝埋在心里,老骥伏枥 ,奋斗不息。如今母亲去了,子欲孝而亲不在,我最 大的心痛,莫过于没有及时尽孝的愧疚和遗憾。 母亲饱受磨难,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她的 一生虽然平凡,但平凡中蕴含着大爱。母亲永远是我 温暖的襁褓、平安的摇篮:当我遇到挫折的时候,当 我困惑迷惘的时候,当我需要安慰、支持的时候,她 都给我指路,给我告诫,给我力量,扶持我走好人生 的每一步。 1977年10月下旬,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母亲毫 不犹豫就为我报了名。我1966年初中毕业,年届而立 之年,并已结婚生子。母亲为了让我“鱼跃龙门”, 就替我干生产队分配的农活,好让我专心致志地复习 功课。那段时间,我刻苦攻读,以学益智,终于跨进 了河北大学的校门。要不是母亲见识高,看得远,说 不定我还在农村“修地球”,几十年都找不到“出头 ”的日子。 1982年7月大学毕业前夕,我回家和母亲、爱人 商量工作去向。母亲叮嘱我,不管你到哪里,都要脚 踏实地,埋头苦干。她特别给我敲警钟:你上大学四 年,她娘儿仨(指我爱人和两个孩子)可不容易,你 可不能让一双儿女缺爹少妈啊! 1990年6月,我参加工作不到八年,就由华北油 田采油二厂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破格提拔为华北石油 报社副社长。母亲听说我从副科级直接升到了副处级 ,心里十分高兴。她给我写信说,你是咱家几代人最 有出息的,一定要倍加珍惜,不要辜负组织的期望。 2003年3月,华北油田对新闻单位进行重组,组 建了新闻中心。我被任命为新闻中心主任、党总支书 记,兼任华北石油报社社长、总编辑,华北石油有线 电视台台长,中国石油报华北记者站站长。儿子给奶 奶报喜:“我爸又升‘官’了。”母亲问我升了什么 “官”?我说,还是原来的工作,只不过由副职提成 了正职。母亲说,要感谢组织的信任,严格要求自己 。你一定记住,不该咱得的,一分钱都不要拿;你挣 不来,我首先不花。 2007年,我家突发变故,经济空前拮据。屋漏偏 逢连夜雨。7月,我爱人患心脏病住进医院,需要做 支架手术。母亲知道我的窘境,她打电话说,你们一 起生活了三十多年,她可是咱家的“功臣”啊,砸锅 卖铁也要给她治好病!谁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挺一挺 就过去了。 俗话说,往事如烟。但我觉得,往事并不如烟。 母亲的音容笑貌,母亲对我和弟妹的爱,好像就在昨 天。母亲是我生命的源头,是我力量的大海,更是我 人生的引路人。有她在,我就有主心骨;有她在,我 就能感受到爱的慰藉和爱的力量。母亲的恩情比山高 、比海深,如果还有来世,下辈子我还做她的儿子。 其实在我心里,母亲永远活着。回首往事,我什 么都可以忘记,却不能忘记母亲给我的一切。母亲节 是唤醒儿女爱心孝德的节,是感恩母亲的节,我用《 追寻文化原乡》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也感谢所有对 这本书给予帮助和支持的朋友们。 二〇一七年百月 目录 阅读山水 天下第一山 最美是庐山 长城啊,长城 常忆峨眉山 三峡诗韵 江南诗山 三坊七巷 云冈石窟记 北京的胡同 引得春风度玉关 敦煌流韵袅千年 千古风烟望大漠 穷目千里鹳雀楼 惠山皓彩入幽抱 好美的中国乡村 荆州古城墙 古黟桃花源 梦回羑里城 守望乡愁 寻根黄帝陵 遥远的殷墟 鉴湖越台名士乡 有一个故事,叫汴梁 襄阳,来了就不想走 无字碑前的沉思 “罪槐”的诉说 西安的“徽章” 刀锋下的艺术 霍州的镜鉴 哦,金上京 田园牧歌 沈园悲歌 潇湘洙泗 浊世清溪 忠义永新 千年瓷韵 北京之源 家国情怀 此心早已寄汨罗 正气长存武侯祠 精神圣殿岳阳楼 苦难使者的绝唱 中国文脉的珍罕奇迹 曹雪芹,读你千遍都不厌 “精神界之战士”永生 醉里挑灯看剑 公祭鼎的昭告 听利玛窦如是说 一座山和一个人 贾生才调世无论 耿耿此心终不悔 那个特立独行的身影 契诃夫的人道情怀 一个流亡作家的礼赞 域外览胜 拥抱法兰克福 特里尔追寻红色幽灵 肃穆静谧的浩劫纪念碑 在哈瑙寻找儿时的梦境 珍藏历史和艺术的宫殿 巴黎的文化符号 威尼斯的贡多拉 看不够的比萨斜塔 谛听佛罗伦萨 到罗马看艺术 初识开罗 神秘的金字塔 探访太阳神庙 孟菲斯,一段乡愁 圣彼得堡的“白夜” 石头雕刻的王城 人文丰碑 道家教祖 诸子的异类 尼丘山长风 儒者的风标 历史的王者 文学王族 山登绝顶你为峰 赢得江山都姓韩 文化恒星欧阳修 莫言和他的艺术世界 那个不知疲倦的灵魂 托尔斯泰的朴素美 两座并肩耸立的大山 后记 精彩页 天下第一山 一 全国的名胜古迹我不知游览了多少,但最让人流连忘返的,还是东岳泰山。这座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绝妙融合的大山,虽说没有黄山奇伟、太白山险峻、峨眉山秀逸、莫干山清凉……但它吞西华,压南衡,驾中嵩,轶北恒,五岳独尊,雄峙天东,素来享有“天下第一山”的美誉。中华大地上无论哪山哪岳,站在它的面前都会自惭形秽,卑微三尺。 泰山,又名“岱宗”“岱岳”“泰岳”……这些称谓内涵丰富,意趣盎然,本身就蕴含着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气象。它以擎天捧日之姿、拔地通天之势,耸峙于渤海之滨,横亘在齐鲁大地,高而可登,雄而可亲,呼吸宇宙,吐纳风云。《诗经·鲁颂》叹曰:“泰山岩岩,鲁邦所詹。”清人阮元也夸耀:“泰山,宗岳也,山莫大于之,史莫古于之。” 泰山有其貌,亦有其魂。它从远古走来,是天地间的嵬嵬支柱;它离上天最近,最方便与星斗对话;它是历史的切片、文化的标本,最能让人领受天赐之福与天教之悟。偕妻到泰山旅游,一是为了饱览东岳的雄姿,追寻文化的原乡;二是为了倾听来自历史深处的回声,用古人和伟人的哲思照亮未来的征程。 李白诗云:“凭崖望八极,目尽长空闲。”泰山是人与自然的交响,是中华文化走向未来的底气所在。我们还没登山,心里生出难以名状的激动。这激动,既有对泰山无尽魅力的神往,又有即将登临的喜悦和豪情。 二 泰山之美,美于雄;泰山之妙,妙在登。来到泰山,不亲身领略这座“天然山岳公园”的风采,就触摸不到“天下第一山”的脉搏。 “泰山最险处,首推十八盘”。从对松亭到南天门,一千六百级台阶,四百多米落差,一条蹬道恰似摩天云梯,高高垂挂在南天门前。明人祁承业诗云:“拔地五千尺,冲霄十八盘。径从穷处见,天向隙中观。重累行如画,孤悬峻若竿。生平饶胜具,此日骨犹寒。”沿着祁承业描写的蹬道拾级而上,每一级台阶都有前人淌下的汗水。下午四点多,我和妻爬过三百九十三级台阶,登上了“不紧不慢十八盘”。抬头仰望,升仙坊近在咫尺,脚下的台阶却一级连着一级,似乎没有尽头。山势陡峻,峭壁悬绝,我们数着台阶向上攀登,直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一步一喘,咬着牙坚持,终于爬上了传说中“升仙”的地方——升仙坊。 小憩片刻,再往上爬就是“紧十八盘”了。从它的名字可以看出,一盘比一盘险峻,一级比一级陡峭,四百七十级台阶几乎垂成六七十度。我们每登上一级台阶,都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人们常把登山比作登天,实际上它比登天还难!顺着蹬道连接而成的“天梯”,我和妻爬啊,爬啊,不到山顶非好汉,泰山终于用它巨人般的臂膀,把我们托上了南天门。 南天门古称天门关,是神话传说中人界进入仙界的入口。跨过南天门便是天街,回头望望云梯般的蹬道,更加感到门楼那副楹联“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说得入“石”三分。天街这地名不知是谁起的,一条石板路直通玉皇顶,倒也显得自然熨帖。落日的余晖洒在天街上,给依山而起的楼阁、飞檐、朱门……披上了一层金黄色。朵朵白云从身边飘过,不大一会儿,大自然的生灵全都躲进了夜幕里。 在南天门住了一夜,天刚蒙蒙亮,我们就到日观峰去看日出。泰山日出是岱岳的一大奇观,登泰山如果看不到日出,就像一出大戏没有“戏眼”,味道儿终究有点寡淡。难得那天万里晴空,不见一丝云,我们站在观海石上,只见天边洇出一片绯红,半轮红日猛不丁跳出海面,升腾在波涛浪谷之间。你看,造物主多像神奇的魔术师啊,瞬间变幻出一幅五颜六色的水墨画,既让人陶醉,又令人憧憬! 看完日出我们缓步下山,路边的古树频频招手致意。名山自有古树相伴,那株因秦始皇避雨树下而得名的秦松,少说也有二千二百年了。它顽强地屹立在泰山肩头,亘古及今,浩然长存。斗母宫前有株汉代的卧龙槐,树干卧地十多米,那奇形怪状的枝丫,与身边的青石同福同寿。玉泉寺的“一亩松”,用铁干虬枝编织成繁密的树冠,层层叠叠,遮天蔽日……古树是人与大自然的杰作,当年那些植树人,不经意间,为后世树起了一座历史纪念碑。 刚才泰山还把我们托在云外,现在又温柔地揽进了怀抱。有山的地方必定有水,山泉顺着山势而下,一跌再跌,最后跌成了瀑布或小溪。西溪孕育了不同的色彩和韵味——且看这秋日的黑龙潭瀑布,径直从百丈崖跌入老龙窝,旋即又从老龙窝涌起,欢欢喜喜冲进黑龙潭。山因水而美,水因山而灵。这灵山秀水引得文人诗兴大发,元代诗人王旭那首“我爱西溪好,披云屡往来。一川烟景合,三面画屏开”,给游客带来了多少文化趣味和美的陶冶啊! 三 泰山享有“天下第一山”的盛名,有一半缘由是因为封禅。 封禅,是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举行的祭祀大典。《管子·封禅篇》释义:“封”是祀天,“禅”为祭地。《史记·封禅书》中说:“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在古人看来,“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天高不可及于泰山 导语 《追寻文化原乡》是作者魏令华的代表作之一,是作者凭借名山名水、名城名人对文化真谛的探索和感悟。 何谓文化?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马克思强调,文化是“自然的人化”。 文化根源于山河大地,根源于永不停息的人类活动。从长城到泰山,从莫高窟到北京的胡同,从金字塔到吴哥窟,从罗浮宫到圣彼得大教堂……历史文化遗迹留给人类的,不仅是文化的生存状态和精神脉动,更是民族的品格和创造力;老子、孔子、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莎士比亚、巴尔扎克等文化伟人留下的,不仅是历史经典,更是人类文化的结晶。 文以化人,文以铸魂。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人类文明的长河,饱览文化胜迹,追寻文化原乡。 序言 中华文化古今一脉的历史认知、观念认同、理想 追求和道德价值,是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甚至每个国 民须臾不可分离的精神家园。国民之魂,文以化之; 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有了文化的浸润和滋养,人们 心灵的爝火才会越燃越旺;有了文化的引领和支撑, 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思想基础才会越筑越牢。 著名学者余秋雨深入考察中华文化的生存状态, 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山河大地承载着人类的生命空 间,给了我们生存基座和文化基座。一切文化的终极 基准,人间是非的最后衡定,最终要看山河大地。说 得准确点,就是看山河大地所能给予的生存许诺。 我长期从事石油新闻工作,“读书”和“走路” ,几乎成了一种行为方式,一种生活常态。当我见缝 插针在书的海洋里畅游,或者寻机游览海内外的山水 风物时,慢慢发现,人类文明及历史名人留下的脚印 ,是文本文化走向生态文化的轨迹。生态文化就是山 河文化。凭着对山河文化的兴趣和向往,我首先把目 光投向历史名城、名胜古迹和或近或远的文明废墟, 在那里感受文明之于人生、之于民族复兴的意义;然 后赶往世界上最有文明重量的一角,体验人类文明曾 经拥有的辉煌。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当我站在五千年 文明的河床上,诸多生命的文化创造常常让我激动不 已。灿烂的文化风景都是顺着山河大地的“血脉”淌 出来的。它们以独特的视角,创造了不同凡响的文化 遗存,同时在不同的社会角色中,体现出与其文化人 格高度一致的使命和担当。山河大地以形、色、声的 绝妙组合,尽情释放着意境美、情感美和哲理美,即 使一座山、一条河、一棵树、一簇草,都有让人看不 够的风景,赏不尽的气象,讲不完的故事。陆游“细 雨骑驴入剑门”,顾炎武“常将《汉书》挂牛角”, 说的就是他们在山水间找路的情形。我倒觉得,他们 在诗意中找到的,是有故乡意义的文化记忆,是有依 恋感和归属感的乡愁。文化是流动的历史,只有走在 路上,才能找到生命的原乡。 我们生活在文化之中,其实文化是国际的。不同 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不同文化又有不同的方向、不同 的特质和不同的形式,中华文化不断地与其他文化邂 逅、对话、碰撞、融合,既支撑中华民族,也具有世 界意义。中外文化交流史表明,文化使人类摆脱了自 然,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世界,每个生活在其中的人都 是文化人。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在于自觉自信和革 新开放,这是具有时代意义的命题,也是文化可持续 发展的支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 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五千年来,中华儿女生活在历 史之中,历史所代表的时间之轴,是他们的精神寄托 和人生记忆。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完完 全全的“历史的民族”。就连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都 承认,“历史必须从中华帝国说起,因为根据史书记 载,中华帝国实在是一个最古老的国家”。皇皇二十 四史,构成了绵延不断的时间谱系,王朝是兴是亡以 此为镜鉴,人生是功是过以此为准绳。这样的历史书 写着中国的灵魂,是中华文化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解 码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重拾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执着 与敬意,才能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发出继往开 来、走向明天的声音。 历史是前人的百科全书,是前人各种知识、智慧 与经验的总和。人生活在历史之中,但历史是人民群 众创造的。我们通过思考和体验读懂了历史,获得了 真知,才算完成了继承和超越的交替。《寻找文化原 乡》这本散文集,是我在山河大地和历史经典中“找 路”的笔记,是我体验山河文化的感悟,也是我从文 化名人的角度来勾画历史与文化脉动,还原历史与文 化演进而进行的探索。 我愿意带着读者走向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饱览 泰山、庐山、三峡等名山大川的旖旎风光;我愿意带 着读者游览岳阳楼、武侯祠和一个个历史文化遗迹, 感受中华民族忠勇义行的浩然正气;我愿意带着读者 走进西递、三坊七巷和北京的胡同,触摸那里的市井 民情、原始活力和文化精髓;我愿意带着读者西出阳 关,在西域最缺少文化的地带,看多民族、多文化怎 样交融互鉴;我愿意带着读者到埃及去看金字塔和太 阳神庙,沉思古埃及文明让人唏嘘、让人感叹的命运 ;我愿意带着读者到巴黎、佛罗伦萨、罗马旅行,看 文艺复兴怎样打通人类心灵,揭开近代欧洲史的序幕 ;我愿意带着读者到特里尔瞻仰马克思故居,追寻游 荡在欧洲的共产主义幽灵……历史是我们的一切。寓 历史于长谈中,融文化于文章中,读之,就会有所感 ;思之,就会有所悟。 人是社会和历史的杰作。人民群众中的杰出人物 占领了时代的制高点,是引领历史前进的旗帜。他们 屹立在天地之间,最让人感动的,莫过于使命担当的 超越性:超越他们的生存环境,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苦 难苍生。艺术是他们生命的冲动表达,这表达又强化 了他们生命的冲动。凭借民族的精神品格和文化底蕴 ,他们不遗余力地为生存之境域、生活之境界赋形。 唯有精神强悍者,才有更多的人生体验和精神记忆。 老庄和孔孟,建造了中华民族最初的思想宫殿;司马 迁、陶渊明、李白、杜甫、欧阳修、苏轼、辛弃疾、 曹雪芹、鲁迅、莫言等大师,用文学涵养人心人格, 锻造民族意志,建构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品德 ;莎士比亚、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 索尔仁尼琴等作家,倡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为世 界文学树起了不朽的丰碑……对于他们,我始终抱有 崇高的敬意。当我向他们致敬的时候,似乎觉得,这 敬意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怎么“致”都不过分。 散文是文学大餐中一道味美色艳的家常菜。诺贝 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坦言:“我的文学表现了中国人民 的生活,表现了独特的文化和民族的风情,同时我的 小说也描写了广泛意义上的人。我一直是站在人的角 度,立足于写人,我想这样的作品就超越了地区和种 族的、族群的局限。”散文和小说一样,也以“写人 ”为宗旨。但较之于小说,它与现实人生贴得更加紧 密。凭借名山、名水、名城、名人的历史记忆,把文 史哲熔于一炉,并注入作者的文化感悟和艺术表现力 ,或许更能传承家国情怀,彰显文化之美。归根结底 ,散文是以表达情感、开掘思想、创造美感、砥砺精 神为使命的,如果这本书能给读者带来一些启迪,实 为一件幸事。 勉为自序。 内容推荐 《追寻文化原乡》是作者魏令华退休之后出版的又一本文化散文集。全书的主调,是凭借山水物象与人文历史,探寻文化的生存状态与精神内核,展现中外文化的审美风范与价值取向。作者行走在山河大地,与古人对话,与山川交语,把人文景观、历史回味和生命体验融为一体,每一篇文章力求平淡中蕴含诗意,蕴藉中张扬美感,在情感沸腾与艺术感悟中以文化人。 《追寻文化原乡》分五部分:“阅读山水”带领读者饱览祖国的名山大川和人文胜迹,借景抒怀,把蕴含其中的自然美、意境美、情感美表现得形神毕肖,山水也由此有了气韵和灵性;“守望乡愁”所展示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追求,是中华儿女的精神故乡和传统基因,思想和哲理融入古老的物象,就赋予了文化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家国情怀”呈现给读者的,是浩然正气,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和担当。当历史获得了当代性阐释,当历史事件获得了当代性评判,我们对文化的追寻和思考就获得了时代意义;“域外览胜”把读者带到世界最有文明重量的一角,体验人类文明曾经拥有的赫赫雄风,用饱蘸人格情感的笔触解读域外胜迹,文化成了活的历史生命的标本;“人文丰碑”追踪中外文化伟人艰难跋涉的脚印,展示他们具有开创性、独特性、并代表一个时代的文化成果,他们超越自然、超越生活的艺术生命,永远发散着炽热的光芒。 作者以广博的文史知识、深刻的文化感悟和艺术表现力所著的这本散文集,闪烁着理性的光泽,洋溢着艺术的激情,不但解码文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而且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给读者带来了酣畅淋漓的审美感受。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