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 童年:那逝去的旧时光 1.远去的贵族 2.大家闺秀显赫的背景 3.抓周 4.天津的新家 5.母亲第一次离家出走 6.姨奶奶搬了进来 第二章 少女:少年天才初养成 1.到底是上海人 2.母亲真的回来了 3.新式学校 4.父母离婚了 第三章 成长:才华初露的流金岁月 1.古怪女孩的天才梦 2.初涉文墨即不同 3.才华初露的女中岁月 4.不爱钢琴和唱歌,独爱绘画 5.灰姑娘的生活 6.冲出阴霾,找寻希望 7.旧家庭的“逃犯” 8.一份难堪的爱 第四章 求学:横空出世的天才少女 1.入读香港大学 2.一生垫友——炎樱 3.港战经验 4.战地女护士 5.初回上海 6.插在文坛的两炉香 7.走红上海滩 8.名人难当 9.爱穿奇装异服的女作家 第五章 恋情:若无相欠,怎会相见 1.漫说胡兰成 2.原来你也在这里 3.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4.无法自拔的爱 5.人间烟火,岁月静好 6.距离是远的,心也是远的 7.红玫瑰和白玫瑰 8.一群人的狂欢,一个人的孤单 第六章 情殇:不是每段恋情都终将美好 1.一份感情怎么变得千疮百孔 2.再相见已陌生 3.“我将只是萎谢了” 4.亲人给予的爱和支持 5.黑暗岁月中的一抹亮光 6.进军影视圈,一炮而红 7.一段新恋情 8.只爱一点点 9.一个完美的转身 第七章 离国:人生就是—场别离 1.人生就似一片浮萍 2.行走在异国的土地上 3.两个孤独的灵魂 4.喜忧参半的婚后生活 5.期待已久的宝岛之行 6.重回这座城 7.不敬业的学者 8.终究是不想回去 9.跳蚤事件 10.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精彩页 张爱玲出生于一个显赫的门族,祖母是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李鸿章的亲生女儿,但她从来没有为自己的贵族血统而自鸣得意,她无需用血统来证明自己。即使她不讲,他们也静静地躺在她的血液里,在无形中影响着她,指引着她,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1920年9月30日,张爱玲出生于上海市麦根路(今泰兴路)的一栋民初式样的老洋房里,这一天并没有什么特殊,这个女婴也并没有什么与众不同。可谁也不曾料想,二十年后这个女婴一跃成为上海文坛的当红明星,她的作品在那个繁华的大都市里一时之间洛阳纸贵,也让那栋早已铺满厚厚灰尘的老房子再度变得神秘显赫起来。 扫一扫那老屋的灰尘,我们去追忆一下那些尘封的人、那些事,虽辉煌的过往,早已不复存在,但这个家族的沉重身影依旧影响着被庇荫过的后代们。 时光退回半个世纪以前。 张爱玲的祖父——张佩纶,字幼樵。从小便才思敏捷,文采斐然。年仅二十二岁便成了同治辛未科进士,授编修。又在随后的朝廷大考中,获取第一名,被授翰林院侍讲,晋升为日讲起居注官,伴随光绪左右。仕途之顺畅,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张佩纶在为官处世上也有自己的道理原则。哪怕身居高位,他仍是洁己奉公,清风两袖。而对于那些碧屋金堂、轻裘肥马的所谓达官显贵,不管那些人官职高低、权势如何,只要一有劣迹被他捉住,一本奏折就递到皇上那里,他的奏折,常常一气呵成,有理有据,情理并茂,常常是一参倒一个,搞得一时满朝侧目,却又对他无可奈何。 但官场之事并非能事事皆如他愿。1884年,中法战事起,张佩纶奉光绪之意,亲自前往福建会办海疆事务,本以为这会是其大展经纶,肆耀雄才的绝佳机会,但没料到结果恰恰相反,迎接他的却是一次悲剧性的人生转折。 因为张佩纶实非武将,再多的学识也仅为纸上谈兵。只在一夜间,便被法军大败。身为主帅的张佩纶自乱了阵脚,在滂沱大雨中,头顶一只破铜盆仓皇出逃。 回到京城,朝中大臣群起而攻之。张佩纶就此革职充军,流放东北察哈尔察汗陀、罗海、张家口等地。虽遭受挫折但是张佩纶并未消沉自没,先后完成了《管子注》二十四卷、《庄子古义》十卷,以及《涧于集》《涧于日记》多卷,其中的《涧于日记》是张爱玲少年时代常读的书。 三年后,年过四十岁的张佩纶重返北京,昔日的名士风流早已不在,仕途惨淡,夫人离世,光景很是凄凉。好在有一人始终将他关切牵挂,那人便是清朝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时任中堂的李鸿章。究其缘由,首先,李鸿章十分惜才,而张佩纶正是经纶满腹且一身正气;其次,李鸿章很是重感情,张佩纶是其故交之后,自然要多加赐顾。 所以,没过多久,张佩纶就被李鸿章招致幕下,坐了西席。不单如此,李鸿章还将自己年仅二十二岁的长女李菊耦许给了他。对女儿的婚姻,李鸿章相当满意。他在致朋友的信中说:“平生期许,老年得此,深惬素怀”,“幼樵以北学大师做东方赘婿,北宋泰山孙先生故事,窃喜同符”,又说:“幼樵天性真挚,囊微嫌其神锋太隽,近则愈近深沉,所造正未可量,得婿如此,颇惬素怀。” 李菊耦风华绝代一佳人,能诗、善琴、懂弈棋、煮茗,自幼诗书相伴,父亲又极是宠爱,常带她在身边代看公文,耳濡目染,言谈见识自有一番男儿大气。母亲赵氏却死活不同意这门亲事,大骂李鸿章老糊涂。李菊耦的见识倒是非同一般,她相信父亲看人的眼力,于是欣然下嫁,做了张佩纶的第三任妻子。 P3-5 导语 杨祯萍著的这本《张爱玲传(在繁华的世界独自美丽)》分为7个篇章,分别为“童年:那逝去的旧时光”“少女:少年天才初养成”“成长:才华初露的流金岁月”“求学:横空出世的天才少女”“恋情:若无相欠,怎会相见”“情殇:不是每段恋情都终将美好”和“离国:人生就是一场别离”。全书是对张爱玲一生的品评,内容丰富,史料翔实,有个人独特的见解。通过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到张爱玲在其看似随意的散文艺术世界里,不断地有对那个时代的人生、人性、文明的真知灼见闪现出来,于是,构成了情、趣、理三者的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 序言 她,在20世纪40年代沦陷时期的上海脱颖而出, 几乎一夜之间名满天下。最擅长的是处理男女感情中 的微妙关系,其作品被一些学者认为属于当时中国文 学的巅峰之作。她把创作的焦点放在饮食男女一类的 日常生态,没有政治,没有火焦气,正是她这独特的 一角,让那个远年的上海风云犹存。 这样一个用文字铸就传奇的奇女子,她却活得很 寂寞,死得也很寂寞。她的寂寞几人能懂,你,我, 还是他……也许你认为的懂,并不是真正的懂,不管 是你把她抬上神坛还是将她踏入尘埃,她都是那么的 坦然,那么的洒脱,正如她自己所说:“对于讲我的 话我一点好奇心都没有。提起我也不一定与我有关。 ”还是她厉害,所以我不敢杜撰,不敢造次,不敢贬 低,只敢用最虔诚,最本分的文字写下了她的一生, 与你我共阅。了解不了她的内心,就来看看她周围来 来往往的人和跌跌宕宕的事吧!希望以此来聊慰一下 你我对她的爱意。 我都不舍得叫出她的名字,虽然她觉得自己的名 字有点“恶俗不堪”,但我却很喜欢,张爱玲,可能 是爱屋及乌吧! 1920年9月30日,张爱玲出生于上海的古旧老宅 。她家世显赫,是清朝贵族的遗脉,骨子里便透着旁 人学不来的贵族气质。尽管张爱玲对她的显贵家世总 小心保持着某种距离,但她并不是没受到家世姻亲的 影响,相反,家世给她的影响是巨大的,并且是无处 不在的,直到她后来摆脱家庭而独立,这种影响依旧 存在。这些影响,不仅包括童年阴郁的记忆,也包括 为人处世的标准、人生理想的寻求等,都深深地渗进 了她以后的生活中:她是一个唯美主义者。 正是因为张爱玲是一个纯粹的唯美主义者,所以 她渴望一切都是完美的,因此,她不顾是非,不顾身 份地演绎着视为生命的爱情,甚至为了这段爱情“低 到了尘埃里”,但正如她自己所说:“这世上的爱没 有一种不是干疮百孔的”。她的这段感情终究是萎谢 了,其中有太多的不舍和伤心,纠结和彷徨,但爱是 不能被分享,不能有杂质的。张爱玲不需要一份没有 根茎、周身散发着腐烂气息的爱情。 爱玲说:“是从你起,我才学会了,怎样,爱, 认真的……爱到底是好的,虽然吃了苦,以后还是要 爱的……”在她36岁的时候,她终于等来了自己的爱 情,尽管在很多人的眼里,她的爱人赖雅像是她袍上 的“虱子”,不但不会给她增彩,反而只能让她浑身 不舒服。但张爱玲却将这件“爬了虱子”的“衣袍” 整整珍藏了十一年,爱不释手。正所谓“鞋合不合适 ,只有自己的脚知道”。我们外人又怎能知道别人的 感受呢,但爱玲对这段感情说:“我们很接近,一句 话还没说完,已经觉得多余。”“人生是在追求一种 满足,虽然往往是乐不抵苦的。”或许这就是她和赖 雅的爱所做出的注解吧! 1995年中秋节,她用团圆的日子书写最彻底的离 别,她身穿褐红色旗袍,安详地在公寓里躺了七天, 身上没有盖任何东西,手脚自然平放,她是那么的瘦 弱,那么的孤独,又是那么的平静和傲然。按照她的 遗愿,将她的骨灰撒向了太平洋,她将与蓝天碧水永 处…… 在张爱玲的一生中,她认真地做了她应该做的事 ,认真地拒绝了她不愿意不喜欢的事。她活得比一般 人要坦然,洒脱得多。这是除了作品之外,人们之所 以喜欢她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也是我力邀大家再度 走进张爱玲的原因,我希望在我对她的述说中,能让 你看到她昨日的人生里,照见的今世。
内容推荐 张爱玲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她的生活可以用大起大落、大悲大喜这样来形容。很多人都沉醉在她笔下的故事中不能自拔,却经常忽略了一个真实的张爱玲。杨祯萍著的这本《张爱玲传(在繁华的世界独自美丽)》用翔实的考证,凄美的文字,高度还原了这个民国奇女子的一生,深入探寻了她的内心世界,将属于她的传奇一一呈现,让世人完整地揭开张爱玲的神秘面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