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缺少运动是影响当今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人们一直以“生命在于运动”来鼓励自己参加运动,但是这个口号只是对没有参加运动的人的感性召唤。对于已经参加运动的人而言,“生命在于良性运动”才是对他们可以长期坚持科学运动的理性指导。 太极式健身跑是将中国传统的太极理念应用在跑步运动中,以达到良性运动负荷的状态。太极式健身跑在每一次跑步的全程中贯穿着太极理念,控制运动中身体的运动负荷,按照太极的规律,有阴有阳,由阴到阳,由阳到阴,圆滑渐变,最终达到以适合不同个体运动能力的运动负荷去对身体产生良性刺激的效果,使得那些因为辛苦而不再跑步的人找到适合自己的并且容易坚持下去的运动方式。应用张百鸣著的《太极式健身跑》的太极式健身跑理念,可以使那些以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跑步者避免过激的运动,避免导致损伤甚至危及生命的情况出现。 本书提倡以健康为锻炼目的的运动,非常适合不以提高运动成绩为目标的普通人群以及自认为没有运动天赋的读者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张百鸣,1978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1982年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5年考入天津体育学院运动生物力学专业研究生,1988年毕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现任香港体育学院教授,长期从事专业运动员训练的科研监控工作。 他坚持长跑40余年,运用运动学理论对跑步运动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探索。从2002年开始,逐渐形成了太极式健身跑的理念,在多年的运动训练和体育科研实践的基础上,太极式健身跑理念逐步得到了发展和完善。从2007年开始,他科学地记录太极式健身跑数据,并进行了科学分析和研究,创建了“良性运动负荷”的太极式健身跑的理论体系。 目录 序(黄金宝) 第1章 太极式健身跑理念的产生 1.1 对中西方体育文化差异的感悟 1.2 对心血管疾病现状的忧虑 1.3 运动对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1.4 对参加跑步运动人群的划分 1.5 三类跑步人群的局限性 1.6 太极式健身跑理念的产生——生命在于良性负荷运动 第2章 太极式健身跑的理论和方法 2.1 人生中的太极 2.2 跑步中的太极 2.3 跑步健身的效果来源于运动负荷与刺激 2.4 跑步运动负荷的定性问题 2.5 跑速与力学量变化关系 2.6 一般跑步者最佳监控手段 2.7 运动中心率与运动负荷的关系 2.8 运动负荷的良性区间 2.9 太极式健身跑阴阳起始的生理学依据 2.10 低速匀速跑步途中血压的变化 2.11 高速匀速跑步途中血压的变化 2.12 太极式健身跑步途中血压的变化 2.13 太极式健身跑1小时的时空依据 第3章 太极式健身跑的实施 3.1 太极式健身跑负荷监控的心率表 3.2 进行太极式健身跑之前的注意事项 3.3 太极式健身跑的段落距离 3.4 太极式健身跑的实施 3.5 太极式健身跑过程量的段落分析 3.6 起始段的意义 3.7 回归段的意义 3.8 太极式健身跑——孤独跑 第4章 太极式健身跑的主观能力因素 4.1 太极式健身跑之前的能力测试 4.2 太极式健身跑的训练计划 4.3 身体机能变化的测试 4.4 对以减肥为目的的跑步者的提示 4.5 太极式健身跑的负荷与太极拳的负荷 4.6 4年前后的变化比较 4.7 9年前后的变化比较 4.8 专业运动员与业余跑步爱好者的比较 第5章 影响太极式健身跑的客观因素 5.1 不同温度下太极式健身跑的差异 5.2 运动负荷中的生理负荷计算 5.3 不同海拔的太极式健身跑差异 5.4 太极式健身跑的求同存异 5.5 夏天高温环境下轻松跑完10千米 第6章 普通民众3个月太极式健身跑训练的效果研究 6.1 太极式健身跑受试者的征集 6.2 研究方法和过程 6.3 研究结果和分析讨论 6.4 太极式健身跑受试者的几个故事 第7章 太极式健身跑的比赛规则探讨 7.1 太极式健身跑的同速赛 7.2 太极式健身跑的距离赛 7.3 太极式健身跑的控制心率赛 7.4 给你一个战胜专业长跑运动员的机会 7.5 对学校体育考试改革的思考 7.6 健康银行中的储蓄量 7.7 新比赛对新仪器的要求 第8章 太极式健身跑前景展望 8.1 对青少年的呼唤 8.2 对三类跑步人群的启示 8.3 太极式健身跑对高血压影响的案例 8.4 伤病与良性负荷 8.5 对患有心脏病和血压较高患者的建议 8.6 外源性营养和内源性生命力与健康的关系 8.7 “生命在于静止”还是“生命在于良性运动” 8.8 坚持太极式健身跑以使大磨难化为小磨难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张百鸣著的《太极式健身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阐述了普通民众跑步的方法。书中提出的太极式健身跑理论,是一个较新的理论,书中为证明新理论所列出的数据,大部分也是来自张百鸣自己亲身的实践。书中涉及高原与平原的差别、高温与低温的差别、高水平与一般水平的差别,以及如何避免伤病等问题,都是我们专业单车运动员经常面对并需要解决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