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4×100米恋爱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夜灵眸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夜灵眸著的《4×100米恋爱》是一部爱情故事集,其中包括《天台情人》《我还是想你》《索道险爱》和《租来的生活》四个故事。这些故事里的每一对男女、每一对恋人都生活在情感的彷徨地带,纠结、迷惘,在是非与对错间自我拷问,彼此试探。他们在选择爱人或被爱中反复权衡,将大好的青春消耗在对感情无休止的求证中。作者选择将视角放在情感中某一个破碎的地方,关注当下都市男女在爱情中的矛盾与纠缠、求索与失去,加真实地反映、反思当下青年人的情感归宿。与以往的爱情小说不同,作者没有更多地夸大爱情的甜果,而是蹲在情感中每一个破碎的地方,谱写人与人之间的漠视、纠缠与哀怨,这样的文字更加真实、更加有绝地反击的力量。
作者简介
夜灵眸,本名郝雅丽,现居北京,职业作家、编辑,中国文艺家协会青年委员会会员,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早期起点中文网签约作家,北京师范大学时代信息副总主编。
曾发表小说《这个青春跳不过去的棋局》、悬疑小说《沉睡的谋杀案》等。其短篇小说《额头上的未来》收录于小说集《他们的异地恋》(2016年出版),诗歌《莫寂》被收录入《青年诗歌年鉴》(2016年出版),散文《当一切风烟俱净》被收录入《不负流年不负今——当代原创精美情感文艺作品集》(2018年出版),图书评论《我们就这样爱慕着并不断告别》获2018年黑龙江省全民阅读书评大赛优秀奖。其他文学创作,如散文、诗歌、文学评论等也多次被国内知名报刊发表。
新浪微博:Dietricha_夜灵眸
微信公众平台账号:yelingmou1名称:一烛夜灵眸
目录
序·一种生存的境况
天台情人
我还是想你
索道险爱
租来的生活
后记
序言
一种生存的境况
在这本书创作之前,我与夜灵眸曾有过几次交流。我
看一位作家从不只看重他的文字,因为相对于优美的文字
,我更青睐于笔尖跳动的灵魂,对每一个人物细致入微的
刻画。
我收到夜灵眸的书稿时,恰逢布谷鸟啼叫最欢的季节
。很少读当代小说了,尤其是80后作家的作品,总觉得他
们的文字中缺少些东西。这不仅指生活的苦难,更重要的
是对人的博爱和理解。夜灵眸的文字,打消了我对80后作
家的一些误解。仔细品读,更引起我对了解当下年轻人生
活的兴趣。
女作家所讲述的是当下人的记忆和经历,是对生活的
还原。小说是复杂的,但现实生活中经历的事情比小说更
戏剧化。生活不是戏剧表演,也不是空中楼阁、节外生枝
,设计一个个悬念,并带着读者去解读。现实比想象丰富
,它的残酷是无法预料的。
表面上看,没有大起大落的生活其实也是飘摇不定的
,随时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件。之前稳定平静的环境,会
因为一个人物的出现发生质的变化,或增添几抹色彩,或
蒙上一层阴霾。不断移位的生活方式,使很多人的心理也
发生了诸多变化。
《4×100米恋爱》是由四个短篇故事组成的。它们多
角度、多维度地展现了当代青年人对待生活和爱情的态度
。由文字的音符,在现实的五线谱上,谱成一曲曲青春的
乐章。从古至今,爱情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爱是人与人
之间的强烈依恋以及无私奉献的情感。
乔治·桑曾说:“那种用美好的感情和思想使我们升
华并赋予我们力量的爱情,才能算是一种高尚的热情;而
使我们自私自利、胆小怯懦,使我们流于盲目本能的下流
行为的爱情,应该算是一种邪恶的热情。”爱情不仅是异
性的倾心相遇,重要的是情感分子融化在彼此的血液中。
北宋文学家苏轼写道:“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
忘。”这其中的“不思量”和“自难忘”,表面上是矛盾
的心态之间的张力,却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内心的情感。爱
不用刻意相思,它是从生命中爆发出来的。爱是说不尽、
道不完的主题,只要人类存在,太阳每天升起,爱情就一
定会发生。
但爱情在每个人的身上,又都有不同的结果。
书中的几个故事通过主人公“失败的爱情”,刻画了
当下青年人爱情中出现的渣男,以及精心策划的套路,层出
不穷、令人唏嘘。反映了如今的恋爱关系中,很多人没有
责任感、缺乏担当,就不免在情感中受到惩罚。青春是美
好的,在这段好时光中,一个人经受成长的考验,蜕变的
痛苦,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女作家讲述的“失落的青春”,既有文字的浪漫,又
有故事的荒诞。主人公们荒谬又令人发笑的行为,引人深
思。难道这些年轻人真的已经忘了爱情本该有的模样了吗
?爱需要怎样经营,需要怎样的情感才能彼此照应?作家
理性地讲述,不是空对空地说教,而是拼凑每一段情感碎
片,将其破碎的细节放大。
有一天,我办事路过从前的住处,那天与那年的天气
一样闷热,中午的时候下起了太阳雨。我被大颗大颗的雨
滴拍打着,我试着第一次站在他曾经站的位置,在那一刻
,时间的线是重合的,那个房间换了新主人,窗帘换了新
的颜色,窗台上光秃秃的,一层薄薄的灰代替了小盆栽原
先的位置。
我就这样站了很久,想起了无数次焦急地徘徊在风里
、雨里、雪里的他。
这是我第一次以他的视角观察我的房间,第一次以他
的视角寻找我们曾经的模样。
作品吸引人的地方,不仅是题材和形式,还有让人心
疼、引人思考的故事情节,继而使读者有阅读下去的欲望
。语言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作品成败的关键。作家用文
字的线条,绘出一幅伤感的画面,从中表现出一个人内心
的情感变化。
夜灵眸不似别的女作家,并不执着于大量的景物描写
,借以抒发内心的情感。她在作品中更多的是依靠对话的
推进和主人公的行动,构成故事的发展脉络与人物的形象
塑造。
晚餐结束后,他并没有送我回家的意思,而是突然拉
着我的手,说想带我去一个地方。其实,我还是有些许期
待的。他带我来到一家他平时常一人独自来的酒吧。这里
人不是很多,装修得很别致,灯光比起工体旁边喧闹又人
潮涌动的夜店来说,真是闹中取静的一处桃源。他说这里
的鸡尾酒很有名气,尤其那一杯我最中意的威士忌酸,酸
苦适中,略带甘甜。霍超熟练地向服务员点了几杯龙舌兰
,这酒之前我也听说过,以墨西哥的最为出名。此酒性烈
,每喝完一小杯,五官都几乎要扭在一起,酒精从我的喉
咙下咽,一直燃烧到我的心间。一杯、两杯,一酒盘、两
酒盘……很快,我俩就在推杯换盏中不知不觉喝完了一整
瓶。最后,可能是我跟他都适应了酒精度数的原因,酒倒
不显得那么猛烈了,反倒是喝出了几分甘甜,喝出了几分
情意绵绵。我们沉醉在酒吧的爵士乐里,酒水很自然地从
唇齿间流进胃里,我与他的故事,仿佛在这你来我往间,
在烈性龙舌兰间,更显得炙热。
这是人生最好的季节,可以在生命的大地上享受初恋
的美好,让人沉浸在欢乐之中。主人公疯狂地恋爱,将青
春期的生活展现在阳光下面。多少年后,她写下这些文字
时,对自己当年的一些幼稚和冲动进行了反思。
反思或反省是人心对自身的注意和知觉,是卸下的伪
装和隐去的骄傲。心理学家荣格曾说:“孕育在艺术家心
中的作品是一种自然力,它以自然本身固有的狂暴力量和
机敏狡猾去实现它的目的,而完全不考虑那作为它的载体
的艺术家的个人命运。创作的冲动从艺术家得到滋养,就
像一棵树从它赖以汲取养料的土壤中得到滋养一样。”荣
格所说的“土壤”就是生活,是一个个鲜活的细节,如果
没有这些东西,作家写不出伟大的作品。
我搬家了,彻底离开了那个令人揪心的房子。他这两
年的某一天还去了那儿,拍了我那扇窗户的照片发在微博
上,还附了一句:“昔日我往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
霏。”
一个故事,就是一曲乐章,《4×100米恋爱》里的每
一个人物、每一对恋人都生活在情感的灰色地带,他们的
是非与对错都是模糊的。他们的爱情充斥着麻木的苦痛,
疲于把生命消耗在这样无休止的撕扯中。作者的笔,没有
夸大爱情的甜果,而是真实地描绘出人与人之间的漠视、
纠缠与哀怨。这样的文字,更加直接、多维地表现了这个
时代里,一部分人的情感取向和爱情观。
终于等来了一场雨,从清晨下到了日暮。傍晚时分,
我放下了手中的书稿,拉开窗子,潮湿的空气总能让我感
到放松。几天来读夜灵眸的《4×100米恋爱》,心情也好
似这变幻不定的天气。
不知从哪里飞来了一只喜鹊,站在敞开的窗口,鸣叫
个不停。那叫声在屋子里不断扩散,与书稿中的人物们相
遇,又如种子一般,扎进每一个字里。
我向窗口望去,看到那可爱的小家伙儿正扭动着小脑
袋。这场及时雨,浇灌着大地上的万物,也淋湿我的思绪
。喜鹊不知什么时候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窗口和从窗
口奔跑进来的、夹风带雨的潮湿的气息。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里曾写道:“爱情还可以使人
克服孤独和分离感,但在结合的同时又保持着对尊严的忠
诚和自身价值的肯定。真正的爱情是让两个不同的生命结
合在了一起,却并没有让彼此失去自己本来的个性与面目
。”
夜灵眸笔下的爱情,没有惊天动地的大爱大恨,只是
小人物的纸短情长,人物的命运,相恋的悲欢离合。在当
下快节奏的生活中,挖掘人性的复杂,通过丰富的写作手
法,描绘了一段段光怪陆离的故事,刻画出不同人物的鲜
明个性特征,表达了自己对生活与众不同的感受和独特的
思索感悟,这些是构成全书思维逻辑运转精确的一个整体

高维生
2018年6月23日
导语
夜灵眸著的《4×100米恋爱》是由四个短篇故事组成的。它们多角度、多维度地展现了当代青年人对待生活和爱情的态度。由文字的音符,在现实的五线谱上,谱成一曲曲青春的乐章。从古至今,爱情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爱是人与人之间的强烈依恋以及无私奉献的情感。
后记
我读第一本文学类书籍是在13岁。那时候,父亲单位
有图书室,可以借书,父亲就让我自己去选。图书室里面
摆放的全都是世界名著,我选了一本但丁的《神曲》。对
于那个年纪的我,要想理解这本书是很难的,而我看得津
津有味的原因并不是书中对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
的希望,而是像读鬼故事一样刺激。而且我还能将其中的
片段背下来,在同学们面前炫耀。看着他们一脸懵懂的表
情,-我很是自豪。然后,我又读了《拿破仑传》《瓦特》
……从那时候起,我就以读世界名著能带给自己独特的趣
味而自豪。我从那些阅读中发现,原来写作可以这么自由
,这甚至影响了我的语文学习:写的作文虽然也能扣题,
但总会绕得很远,因为我也想写得那么“自由”。
在我17岁时,特别喜欢一本叫《和诺贝尔文学奖较劲
》的书,总是放在课桌上。有一次自习课上,数学老师走
到我桌子前,低头看到了这本书,便拿起来翻看。我当时
特别害怕书被没收,所以紧张地低着头等待着。在当时来
说,这算是课外书,是不允许带到课堂上的。但老师并没
有没收它,而是轻轻地把书放了回来,还小声说了句:“
收起来,回家再看吧。”
后来,我留在了北京,开启了“北漂”生活。我一路
逆流而上,虽然也有着维持生计的工作,但内心一直无法
安稳下来。我有过一段萧条的日子,每天起来就盯着窗外
发呆,饿了再去吃饭。现在回想,那段日子真的如行尸走
肉般空洞。也就是在那样无望的日子里,友人提醒我,为
何不将写作延续下去?
从那时开始,我便将自己封闭在一个小房间里差不多
两年的时间。其间读了很多书,写了很多作品,直到我不
满足于自己闷头写,开始在网络上一篇篇地发表。当点击
率一天比一天高的时候,朋友们都为我叫好,但我却开始
退缩了。我不止一次地翻看发表过的文字,每次都会在心
里悄悄地修改,但总是不能令自己完全满意。我意识到,
是我的世界变窄了,我需要走出去。我很想去鲁迅文学院
接受系统的创作培训指导,但由于去那里是需要一定的条
件,而那时的我并不具备。我没有因此放弃,我一定要学
习!于是,我来到了北大。我去找来了北大文学院的全部
课程表,按照时间顺序,将自己喜欢的课程从早排到晚。
从早上6点半到晚上10点半,我把时间排得满满的,且每天
如此。因为我坐地铁去北大需要一个小时,所以只有早上6
点半出门,才能赶得上第一节课。我那时在北大没有食堂
饭卡,更没有宿舍,所以上午下课到下午上课之间的两个
半小时午休时间,我只能去小超市买一个汉堡或者面包、
一瓶水,然后找个人少的地方坐下来,一边吃,一边复习
课程和临场写作。我特别喜欢坐在蔡元培先生雕像前,他
的雕像前专门有一把椅子,我每次去的时候都会坐很久,
与“他”聊聊天。有一次,我看到一个男生站在那里,对
着先生鞠了一躬,从此我也会先鞠躬,然后再坐下。后来
,当我每次重游北大时,都会买上一束鲜花,放在蔡元培
先生的雕像前,然后坐下来与“他”聊聊我的写作与成长
,成绩与失落。
在北大“蹭课”的日子我一点儿都不觉得苦,反而很
充实、很快乐。北大的几位教授对我的印象都特别深,因
为我永远坐在第一排,手抄课堂笔记。我坚信,只有过了
手的文字,脑子里的印象才会更深刻。那阵子我像上了发
条般,周末也不停歇,还参加北京义工联,去养老院、残
联,这些都是我创作体验的一部分。在这些经历中,我学
会了和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入相处,有机会细致地观察
他们的一举一动。我一直喜欢写小人物,因为我觉得小人
物更真实、更生动、更接地气,也更令人动容。
人们总歌唱爱情的美好,但仔细想想,流传于世的那
些爱情故事,结局却多是令人惋惜的。正因为“不能在一
起”,他们才不顾一切、飞蛾扑火、化蝶双飞,其实想要
表达的都是对于能够在一起的“珍惜”和不能在一起的“
惋惜”。我的这本《4×100米恋爱》,正是想通过当下一
部分人面对爱情的“不珍惜”,唤醒读者对于时间与情感
无度挥霍的反思。
例如,本书第二个故事《我还是想你》,不以书中既
定的女性视角,而是选择了以男性思维来讲述这件荒诞的
事。通过讲述他幼稚的行为,也是想给那些分手后感到后
悔的人做一个实验。其实三个人都知道没有好结果的,但
还是选择将曾经的“可惜”延续,缓慢而无伤害的和彼此
告别,直到大家都能接受分手这个事实,平静地离开。我
们的爱情有很多种可能,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慢慢品味,慢
慢对话,细致入微地关怀,耐心地解决彼此的矛盾。即使
真的不能在一起,但至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怎样
解决矛盾,化解彼此认为的不平等。至少在爱情中,我们
学会了如何对得起自己的时间,对得起彼此的付出。
我所有的故事与创作都融入在日常生活里,所以没有
所谓的灵感,灵感只是老天爷高兴了赏给创作者的一份快
餐,给你就有,不给就没有。所以我对于灵感,从来不拒
绝,也不期待,因为我相信真实的生活。我抒写真实的人
和事,我
书评(媒体评论)
四个单独成篇却又暗含某种内在联系的小故事,
虽然来自不同的青春生活样态,却有着一种执拗恒定
的同频共振,,在宏观上构成了一种现实与梦幻缠绕
、色彩斑斓的新小说时空。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辅导教师、
专业作家 李迎兵
在书中,华丽的文字总是暂时的,甜美的故事总
是在情到浓时被洪水猛兽般的人性摧残得片甲不留。
我们从这里看到了人性的暗影,也应该看见自己。
——青年导演 米宝
夜员眸年轻而富有活力的文字赋予这部小说新时
代的生机,犀利的文字直击人们心灵深处的屏障,剥
开了潜藏欲望的枷锁和伪善的皮囊。
——著名作家 何常在
这个时代,爱情是奢侈品,爱情也在慢慢变成快
消品。选择相信,它就会变成你期待的样子。
——北京电台主持人 刘佳
终将要把爱归还,浮萍一生,在车马往后的秋天
和原野,无关风起,无端想你。
——新锐诗人、作家 麦穗与猫
荒诞的故事。戏剧化的人生,一次次爱情的博弈
,一场场青春的伤痛。温暖的蜜语在爱情的严冬中,
有时会比彻骨的文字更能击溃人的内心。
——演员 李浩轩
精彩页
我在大学里进修。那天北京下暴雨,我在上第二节课的路上被雨淋了个透。走到教室还一直在哆嗦,霍超给我发了一条信息。他总是突然跳出来发一句无关痛痒的信息给我,而我并不喜欢这种忽近忽远的沟通方式。
霍超说:“在干吗?”我没有回复他,过了几分钟他又发了一条:“有没有带伞?”
我说:“没有。”
十五分钟后,他发了一条信息要我去学校东门找他,我溜出教室,再一次奔跑在大雨中。他的车停在东门口打着双闪灯。上车后,他把一杯热热的奶茶塞到我手里。我抱着热腾腾的杯子看着他,他只是很轻描淡写地说了句:“我出来办事,路过。”
霍超和我说话的时候并不用眼睛看我,只是盯着前方,片刻的安静略显尴尬。车里闷得很,我深吸了两口气。他点了一支烟,说:“快回去上课吧,把这个披上。”顺手从后座上拿来一件外套。我忙说:“奶茶我收了,外套就算了,一会儿雨就停了。”
他这才将眼睛落在我的脸上,说:“你这个女孩子怎么不听话?我总在单位加班,留几件衣服是很正常的,你先披上吧,下次见面再还我。”
我在他面前披上了这件有点儿黑的外套,嘲笑他不洗衣服,他说,这是他能找到的最干净的一件了。
我披着他的外套,大摇大摆地在雨中走着。
我出差回来的那天,阳光特别好,我给霍超发了一个小视频,是一段我笑得很开心的小视频。他那天似乎也格外有兴致,和我聊了很多。他问我要不要晚上一起吃个饭,我说正好还他衣服。
回到家我一直在捯饬,裙子换了一条又一条,最后选了一条很瘦的灰色长裙,踩着小白鞋向他奔去。我的头发很长很长,黑色的齐腰长发,我喜欢它这样自由地飘着。
我们吃饭还是比较拘谨的,看得出来,他也比较拘谨,问我的问题都挺严肃。直到我们吃完饭下楼,过马路时有一大片水洼,他才突然站在我前面弯下身子,豪迈地说了句:“上来。”
我一抬腿就迈上了他的背,他笑着说:“嘿,你这是溜达着上来的呀。”
我问他:“重不重?”
他没有回答我。
我邀请他去我家。
他和我穿过暗黑的走廊时担心地说:“你一个女孩子住在这儿不害怕吗?”
可当我打开我的房间门时,他傻傻地站在了门口,我转身去洗手间,叮嘱他随便坐。
我再次回来时,他已经站在房间的中央,像个木偶一样,眼睛盯着房间的每一个细节。他表面上虽然很淡定,不过,我已经感觉到他此刻很震惊,甚至还有一些不知所措。因为我家被我布置得比较有艺术感,墙面全是我的画和我喜欢的画家的作品打印版,风格比较暗黑;另一面墙都是书法字画,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我还在桌子上摆满了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儿。 我泡了一壶茶,他坐在桌子旁边的椅子上,我将白色窗框的小窗打开,夏夜的风很潮湿,也很暖。
我开了几盏暖黄色的复古灯,家里常年的熏香让屋子里有很清爽的茉莉花香。我慢条斯理地做着这些很平常的事。
他故作镇定地发表他的见解,我们的会面好像变成了学术交流。
我抱着腿,他双手交叉放在肚子上,时不时抬头盯着我的画发呆。
他问:“你现在想画画吗?”
我说:“随时可以瞎画。”
我拿来画板,放了一首舒缓的歌,他就坐在那儿安静地看着我。我会问他很多无聊的琐碎问题,比如,饿不饿、渴不渴、累不累、吃水果吗、看书吗……而且总是重复不间断地问他。他摸了一下额头,说:“你这个操心的命,在你的世界里随时都会饿和渴吗?”
我说:“我不喜欢别人和我在一起有任何不舒适感,这样我才轻松,才会放心做自己的事。”
他没有回应我,只是在我快画完的时候问我:“你饿不饿?或者,渴不渴?”
我笑着白了他一眼。
他说:“你说的天台在哪儿?”
P3-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2: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