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书是最美的缘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马犇 |
出版社 | 吉林文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马犇编著的《书是最美的缘》一书,以独特的视角,围绕大阅读文化,给学者吴兴文(台湾)、邴正、吕钦文、金振邦、郝长海、由国庆、盖笑松、鲍盛华、赵聆实,茅奖、鲁奖评委朱向前,鲁奖获得者谭旭东,诗人赵恺,二人转理论研究家王兆一,版画家曹文汉,文学评论家桑永海,摄影家赵春江,书法家任宗厚、韩戾军、徐邦家,国画家高向阳、张大光、吴浩然,阅读推广人朱晓剑,收藏家赵胥,艺术家崔文川等二十五位文化名人做了深度访谈,内容均经嘉宾本人审定,广受专家肯定、读者欢迎。 作者简介 马犇,江苏淮安人,现居长春。作家,阅读推广人,吉林电视台《一起读书吧》嘉宾主持。作品散见《广西文学》《北方文学》《海燕》等刊,有作品被《小说选刊》《中华活页文选》《中学生阅读》等刊转载,入选多种文学年选。多篇作品被20多个省市制成高考模拟试题。著有《昔花朝拾》,编著有《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等。曾获首届“袁鹰文学奖”,全国微小说精品奖等。 目录 鲍盛华 阅读让寂静的星空会说话 邴正 书是一个人成长的基本条件 曹文汉 别把读书看成一种时尚 崔文川 喜欢读书的人是有福的 盖笑松 在荒谬的世界里热忱地生活 高向阳 书,不可须臾离也 韩戾军 天下之香,唯有书香最隽永 郝长海 快节奏里“慢阅读” 金振邦 没有阅读,我们的生命力就会衰竭 吕钦文 人生是一部内容无限丰富的大书 任宗厚 学习书法要读书 谭旭东 走进书香世界做优雅的现代人 王兆一 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一本书 吴浩然 阅读是心灵的事业 吴兴文 透过藏书票多读一点儿书 徐邦家 读书丰富了我的人生 由国庆 书是最美的缘 张大光 像蜗牛一样义无反顾地向前走 赵春江 经典是走出来的 赵恺 在沉默的跋涉中保持尊严 赵聆实 学问是用脚走出来的 赵胥 静心读书,生活会更有味道 朱向前 家有诗书格自高 朱晓剑 阅读让生活更有品位 序言 以人民为中心凝聚社会智慧 ——序“名家谈阅读”书系 阅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世界进步的 文化潮流。全民阅读是党的号召,也是时代的重大 课题。党的十八大号召“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得 民心,顺民意,对推动全国人民增强文化自信、文 化自觉、文化自强起着重大推动作用。坚持以人民 为中心,凝聚阅读智慧,必将推动全民阅读活动既 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地不断发展。 阅读与人生的成长相伴而行。人生是漫长的, 阅读可以充实人生,丰富人生。婴儿来到世间,从 咿呀学语开始,就进入阅读空间,幼儿培养阅读兴 趣,少年培养阅读能力,青年养成阅读习惯,中年 把阅读作为一种毕生的追求,活到老学到老。人生 又是短暂的,阅读可以走进历史的长河,可以神游 世界;阅读经典可以与文人对话,与英雄为伍;阅 读可以走进精神家园,与人民同呼吸,与事业同荣 辱;阅读可以走进未来世界,追逐梦想,憧憬美好 希望。随着科技进步,阅读载体更丰富,阅读空间 更广阔,终身学习不是梦。阅读在行动,路在脚下 ,坚持阅读,人生会无比精彩。 阅读与家庭生活息息相关。习近平指出:“中 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庭是社 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是人 生步入社会的第一环境,家庭阅读是人生第一所学 校的必修课。提高家庭发展能力、促进家庭和谐幸 福是国家发展战略之一,家庭阅读是实现这一战略 的基点。父慈母爱在于亲子阅读,子女孝道在于自 觉阅读。阅读是家庭的一种功能、一种追求、一种 珍宝,将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融入家庭生活, 靠阅读培养智慧家庭、靠阅读建设道德家庭、靠阅 读创建幸福家庭。当家庭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中国人的家国情怀、精神境界必将大大提高。 阅读与社会建设紧密相连。李克强号召:“倡 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倡导全民阅读,是 国家的战略举措,是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全 民阅读是实现教育的社会化,社会的教育化的一场 伟大社会变革。书香社会是构建学习型社会、和谐 社会的基础。全民阅读影响着社会劳动方式、消费 方式、社会交往方式和生活状态。全民阅读影响着 地域的文化形态、文化气质和文化品位。全民阅读 影响着中华民族精神、心灵境界、社会风貌。全民 阅读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吸收世界进步文化,塑 造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全民阅读是大众 创业、万众创新,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方法;全民 阅读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构 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法宝。构建学习型社会,让文化 和经济一样崛起,必须从阅读中汲取力量,为中国 梦而奋斗、为民族振兴而奋斗。 阅读与书香社会相辅相成。书香社会是一种状 态,构建书香社会的基础在于全民阅读。全民阅读 的推动在于开展各类活动,只有接地气、聚灵气、 有生气,才能总结推广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以新 思想、新方法、新经验推动各项阅读活动的开展, 有活动才有活力,有活力才有影响,有影响才有社 会效益。 马犇曾以“大阅读”的视角与理念,围绕阅读 文化纵横访谈,访问了省内外学者、作家、编辑家 、艺术家、阅读推广人和阅读典型等70余位,有干 部也有群众,可谓多层次。他将这些有看点、有深 度、有个性的访谈结集成“名家谈阅读”书系,该 书系对人们提升阅读兴趣、拓展阅读视野、习得阅 读方法、加强阅读理论研究、建构一个新的阅读观 都大有裨益。 开卷有益,该书系老、中、青读者均可阅读, 愿它能为倡导全民阅读、构建书香社会做出贡献。 是为序。 赵家治 导语 马犇曾以“大阅读”的视角与理念,围绕阅读文化纵横访谈,访问了省内外学者、作家、编辑家、艺术家、阅读推广人和阅读典型等70余位,有干部也有群众,可谓多层次。他将这些有看点、有深度、有个性的访谈结集成“名家谈阅读”书系。 《书是最美的缘》是其中一本。 作者访二十四位读书人,因读书结缘,读书亦为核心话题,淘书,藏书,读书,著书,聊书。 但你我眼前的这本书并不同于读书,每一位受访嘉宾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 他的眉宇间,言说中,忧乐里。 有学问,有风月,有人情,有道义…… 精彩页 新闻记者是在阅读一本大书,它的名字叫“社会”。 马犇:邵飘萍说,“报馆可封,记者之笔不可封也。主笔可杀,舆论之力不可杀”;林白水说,“新闻记者应该说人话,不说鬼话;应该说真话,不说假话”;史量才说,“人有人格,报有报格,国有国格,三格不存,人将非人,报将非报,国将不国”。三位民国报人的话,如今读来仍觉掷地有声。您长期从事新闻工作,您觉得新闻人该秉持什么样的职业道德与责任? 鲍盛华:邵飘萍的话是说记者的坚守、坚持和坚强,林白水的话是说新闻的真诚、真貌和真境,史量才的话是说媒体的力量、力度和力图。 那么,记者为什么坚强,在坚守什么,坚持什么?新闻的真实样貌到底是怎么样的,各种事实构成的真实情境又如何,何以用“真诚”这样具有伦理意义的词来表达新闻的底色?媒体在力图做些什么,用怎样的努力才会有力量和力度? 所有这些问题都指向了一个答案:新闻人的操守。那么,新闻人的操守应该是什么呢? 不妨倒过来看这个问题,首先解答新闻有可能在哪里出现阻力。 新闻的第一重阻力是“暴力的威压”。民国时期,一个不慎,可能报馆就被封了,所以才有邵飘萍铿锵有力的表白。而在当下,被采访对象因为担心自己的言行产生不良的社会后果,所以拦挡记者的采访,甚至对记者大打出手,冲突事件屡见不鲜。第二重阻力是“资本的诱惑”。为了达到一些个人或个别团体的目的,重金贿赂新闻记者,要么不发报道,要么发虚假报道。第三重阻力是“懒惰的牵扯”。离事实真相可能只有一步之遥,却因为“差不多就行”“大家都那么说肯定就是真的”等一类思想,影响了到现场“看一眼”的行动,造成与事实的偏差。 能够冲破这三重阻力,一个新闻人秉持的职业道德就清楚了,那就是无限地接近真相,并且为了捍卫真相,不惜一切代价;而他的责任就是做这个社会的良心和这个时代的良知。 所以新闻记者是在阅读一本大书,它的名字叫“社会”。 记者是时代的眼睛和耳朵,更要做时代的思考者和引领者。 马彝:刚进新华社吉林分社,就天天骑着借来的自行车穿行在长春的大街小巷,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在吉林分社期间,您撰写了数百篇内部参考类稿件,其中领导批示的有40多篇。彼时,有哪些记忆让您刻骨铭心?您认为自己的新闻作品屡获好评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鲍盛华:“一只茶杯放在办公桌上,时间稍微一长,轻轻一端却端不起来了,东北的冬天太冷,茶杯已经冻住了,得用力拔。企业没钱,被迫停止供暖,办公室零下20摄氏度。”这是我参加工作不久,与一家深陷困境的国有企业厂长彻夜长谈后,在日记本上写下的一段话。那一段与这位厂长共同经历艰辛、品尝悲欢的经历,我永远也无法忘记。 这位厂长走马上任时,账上几乎没有钱,总负债4亿元。因为欠税,税务局不给发票;欠贷款,银行不借钱;欠债,法院把企业的账户封了;欠电费,电业局拉闸限电……为了启动生产,这位厂长动员职工点火炉子烤设备,早上弄来开水烫开冻住的机床。 近20年过去,我至今还记得这位1.8米的大个子、瘦骨嶙峋的厂长与职工对话时的场景:坐在前面的他,眼圈黑黑的,十分憔悴,一些职工情绪激动,向他喊口号,有的职工说,我们也知道你这个厂长人挺好,但那有啥用,你得给我们解决问题。整整一个上午,他一遍遍地做着解释工作,后来嗓子哑了,说不出来话,就小声让工作人员去买药。吃了一把药后,又在嘴中含了一些,继续坚持与职工们对话…… 后来,我把企业的真实情况和这位厂长对国企改革的所思所想写了一篇内部参考类稿件,得到了中央领导的批示。 我一直坚持,新闻要为时代发声。这种发声不是简单地人云亦云。记者是时代的眼睛和耳朵,更要做时代的思考者和引领者。多年来,我总结了很多有意思的社会现象,如大款与公款竞相表现的“东北畸形消费现象”、农村扩大消费乏力的“小卖店万元赊账现象”、东北经济发展中的“新诸侯割据现象”、有钱人回乡选村主任的“新富村官”现象等。也透视出一些有意思的现实,如招商引资的变形透视、人才孔雀东南飞的体制困惑、国企改制深陷“迷城”的忧虑、东北经济发展的“资本困局”等。 从一件事的角度说,记者需要“看到”;从很多件事的角度来说,记者需要“看清”;从未来可能发生的事的角度来说,记者需要“看懂”。特别是面对今天纷繁复杂、庞大无限的各类信息,更需要记者具有空间感的思想、历史感的眼光、分寸感的冷静。 喊出传统媒体“狼来了”的是媒体人,需要顺应阅读方式变革的也是媒体人,创造了新的阅读方式的还应该是媒体人。 马犇:在纸媒兴盛的时代,有人说,“报纸,它尽可能地使每一块陆地和海洋在你的早餐桌上向你报道它们的情况”。如今,网络对纸媒的冲击相当大,餐桌前读报的景象早已变成挤在地铁、公交里看手机。眼下,“新媒体融合”被广泛倡导,您对这个概念有着怎样的理解? 鲍盛华:“看手机”已经无处不在。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