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不迷路不东京(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徐瑾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不迷路,不东京是作者访学客居东京期间的所见、所思与所读。徐瑾著的《不迷路不东京(精)》作品紧扣“迷”字,分别从“迷走”(被东京道路上的风景和风情所迷,探索历史的轨迹)、“迷色”(被日本的绘画艺术、表演艺术所迷,品味艺术的盛宴)、“迷读”(被日本的诸多文豪所迷,咀嚼文学的成果)三个不同的面向来剖析日本的社会文化与人文历史,并适时地穿插一些中国的人文历史,对比中国与日本,对比自己与他人,看清彼此,以致“不迷”。这也算 “他乡遇故知”。在异国他乡,从脚步到书本,从实体到精神,更深刻地理解了日本,理解了中国,也遇见了未知的自己。 作者简介 徐瑾,青年经济学者,FT中文网财经版主编、首席财经评论员,东京大学客座研究员,上海公共政策研究会理事。早年办过《读品》杂志,现主持经济人读书群。近年出版《有时》、《印钞者》、《凯恩斯的中国聚会》等著作,作品曾连续入选“2015最受金融人喜爱的十本财经书籍”、“2016最受金融人喜爱的十本财经书籍”等评选。 目录 序言:东京客居记 迷走 三鹰的下午:宫崎骏和太宰治之间 赏樱的忧伤我不懂 在筑地遇见一握入魂的寿司 去调布看花火 明治神宫的银杏 到神保町淘书,本当に? 独自去镰仓 一切从日本桥开始 那些旅行教给我的事 迷色 一言难尽的日本歌舞伎 《昼颜》的日常世界 大岛渚:陌生人的慈悲 茂吕美耶的日本浮世绘 《海边的卡夫卡》与卡夫卡 21世纪东京爱情故事:从白日梦女到女子图鉴 《深夜食堂》:想象的异邦与触地的现实 迷读 森茉莉的大正气象 《雪国》的中文渊源 太宰治:不抵抗之罪 村上春树:作为局外人的小说家生活 新井一二三:在东京和中文恋爱 敦煌敦煌 井上靖的古中国穿越 后记 迷失,是为了归来 序言 东京客居记 1985年,小津安二郎离开人世二十二年。 “新德国电影”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维姆·文德 斯千里迢迢来到东京,以“寻找小津安二郎”之名, 期待寻找昔日小津影像中谦卑而怀旧的日本。然而, 在小津墓前,他仅仅看到一个“无”字。对了,文德 斯拍了不少公路片,他自己也是著名的旅行者。 更早一些,20世纪60年代末,哲学家罗兰·巴特 造访东京。他将日本比喻为一个“符号帝国”,东京 城市没有中心,中心仍旧是“无”,东京“整个城市 把一个既是禁城又是无人关心的场所围在中间……这 个圆形领地的低低的屋脊是不可见之物的可见的外形 ,它隐藏着那个神圣的空无”。 两位大师都强烈感受到东京的“无”,每个人眼 中的东京都有所不同,否则从没到过日本却影响世界 对日本看法甚多的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 也不会在《菊与刀》中说西方作者描述日本人总是长 长一串“既……又……”的字样,比用在全世界任何 其他国民身上的都要多。 日语有时会把外国人称为“外人”(がいこくじ ん),外界对于日本的解读热情与困惑程度,几乎与 日本人认为自身无法被理解的执念一样强大。日本永 远像一面看似平淡的镜子,似乎可以一览无余,似乎 又照见大千世界。 每个城市都是文明的结晶体,如今大城市总是被 太多谈及.典型如东京之于日本。提起日本文化,一 些中国读者的印象或许还停留在京都、艺伎、俳句之 类,但是后工业时代的日本已经相当都市化,尤其是 东京这样的地方,更是当代日本的代表.这反而是最 吸引我的所在。即使日本人,对于东京的感情也是非 常复杂的。 出生在东京工作在京都的日本哲学家九鬼周造, 对这两个城市的差异深有感触。京都充满古迹与历史 ,他在那里安静地思考学术,与此同时,他笃信现代 生活属于东京,他在东京就是一个届家男人。东京的 伟大与京都的贫乏可以体现在不同细节之中,“四条 通根本没法和银座比。每当我去丸善书店和三越百货 的洋书区,我总会恼怒于京都的贫乏。甚至在我去神 田的中古书店的时候,我也会意识到东京的伟大。去 东京都厅议事堂的鱼子酱餐厅试试,或者去尝尝帝国 酒店的烤肉,你就会理解东京现代的一面了”。二者 的区别,他认为可以用一个典型的比喻来形容,就是 城内两条河,墨田河和鸭川河,鸭川河清澈,而墨田 河奔流,暗示着东京那种“复杂的折腾”。 东京这种复杂,本身也是现代都市普适的现代性 体现,既有匠人精神也有追求效率的一面,既有平淡 恬静的一面也有野性飞扬的一面,只看到其中一个面 向,都是失败的观察。 对于我来说,东京又意味着什么呢?某种意义上 ,对我这样的漫游者,无论在哪里,最有趣的风景始 终是人。2017年,我应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邀请,在 东京大学访学,开始了我在东京的客居生涯。这次课 题是做中日经济对比,却让我有个机会,得以“用脚 丈量”东京23区。英国小说家乔治·奥威尔曾说。流 浪生活中的另一大不幸是强加给你的无聊,所以我们 在旅行和客居之中总会找各种消遣,这本小书,算是 我客居东京的初步感受,既是我的迷失之旅,也是旅 途之意外产物。 之前,我已经去过日本很多次,去山形县的乡下 看过红叶,也到过东北边缘的温泉乡,更不用说奈良 之类的古都,但说起来,最喜欢的还是东京,因此访 学城市想也没想就选择了东京。迄今为止,我仍旧并 不认为自己了解日本,也不那么了解东京,我甚至认 为将了解定位为旅行的目标,倒真是既宏大又肤浅, 不独日本如是。 我来了,我看到,我走了,无非如此,只能如此 ,何况我看到的更多的是我期待看到的。 …… 我们离开,我们旅行,我们阅读,我们成长,其 实都是为了遇见未知的自己,或者说更真实的自己, 更好的自己。 (六) 游记在人类文明史上历史悠久,人们依赖游记去 探索未知世界,无论其中掺杂着多少真相与谎言,冒 险与平庸,激情与偏见。 在这本书写作以及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多次想到 我这些年最喜欢(没有之一)的作家奈保尔。他是出生 在特立尼达的印度裔作家,曾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等 诸多荣誉,足迹遍布世界,也写过印度、南美洲、非 洲以及伊斯兰世界。客居之余,我时常会想,奈保尔 会怎么写日本? 有意思的是,奈保尔也曾来过日本,同样是受到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邀请,但是他并没有书写什么 。不写也许也不是坏事,因为进入他书中的事物每每 少不了被揶揄一番,可见即使勤奋敏锐如奈保尔,也 并不是旅行所见即写。他倒是曾经说过,他关于亚洲 的题材都已经写完。虽然奈保尔不写日本,但是他很 好地示范了高质量的游记,是实地、知识以及观察的 结合,是他对于人物与国家敏感洞见的结合。 我们已经处于一个朋友圈游记无处不在的时代, 但是奈保尔的游记却有着难以遮蔽的价值,因为他的 感受与眼界。无可替代。他周游世界,原点却始终来 自他的家乡特立尼达,正是通过对比与映照,他理解 了世界。他的每本书几乎都是游记。可以视为自传的 延续与变体,他不压抑自己的愤怒与自觉,惯于书写 当地的滑稽、挫折甚至受伤。但是正是这样的写作, 让他展示的世界更为真实、饱满而独特。 这是真实的游记,就如一位曾经的游伴与好友所 言,奈保尔多年旅行,不仅经历了许多不同的文化, 而且深入探索与吸收了不同的文化,他通过这种特殊 的经历在书中“定义自己”,更为重要的是,“从来 不给自己的见闻与感受涂粉”。 导语 徐瑾著的《不迷路不东京(精)》 是一本文化游记,紧扣“迷”字,从“迷走”“迷色”“迷读”三个面向来探讨东京的所见所闻。 你可以从中读到很多重要的人物,如宫崎骏、茂吕美耶、小津安二郎、草间弥生、大岛渚、太宰治、川端康成、村上春树、新井一二三等,不论是在艺术领域,还是文学领域,我们都曾或者一直仰望他们的光辉。 你还可以读到很多引发热议的影视作品,如《深夜食堂》《昼颜》《东京女子图鉴》《逃避虽可耻但有用》《四重奏》等,只是在这本书中,这些已经转化为作者对现实的思考和对大众生活的关怀。己。 后记 后记 迷失,是为了归来 “你有为人生的真谛迷惑过吗?” “每个灵魂都有一条路,但有时候会迷失方向。 ” ——《迷失东京》 只是你这个兄弟,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所 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 ——《圣经》路加福音第15章 欢迎光临东京国际机场。 谢谢你.东京。 这分别是《迷失东京》的开头和结尾,其实和多 数人的日本之行差不多,只是省略了中间的“迷失” 。 这种迷失是语言、地理、人群的疏离感造成的, 让比尔·默瑞饰演的过气电视明星鲍勃·哈里斯与斯 嘉丽·约翰逊饰演的已为人妻的夏洛特两个原本彼此 暌违的人生,有了交集。即使身处最为现代的都市, 深陷五星级酒店,得到各种无微不至的服务,生活始 终无法带来实在感,他们仍旧失眠,仍旧寂寞,仍旧 迷失。 他对她说,他正为组织一次越狱找一个同伙,首 先得逃出这家酒吧,然后逃出这家酒店,然后逃出这 个城市,然后逃出这个国家。“你加入吗?”“算我 一份。” 两人虚拟的对话,或许就是人类的个体宿命和集 体情愫.自由,却又逃避自由,沉闷,却无力挣扎, 甚至可能性也成为更多迷茫的根源,逃离的共谋快感 成为渺茫的拯救可能。 一切,和东京,和日本,有关,也无关。 我刚到东京时,偶然同一个研究室年轻学者聊天 。他出生在东南亚,来自英国,也在巴西、西班牙等 地待过多年,离开东京下一站可能去柏林。他刚从伦 敦来,我在一家英国媒体,见面惯例是调侃一通大英 帝国。话别,他邀请我有机会参加他的朋友聚会,理 由是他待过那么多城市,东京是最疏离(isolated)的 一个,他甚至不无同情地说,“我知道刚开始很难” 。 东京往往被视为都市化过度的地方,后现代的疏 离在所难免。然而,旅居东京的时间,却给我空间与 时间去体会一个更为私人化的东京,更有情味,也与 书本不同,甚至,给我更多的是思考自身。 日本超级畅销小说家村上春树,据说不喜社交, 甚至与日本文学圈也交往不多。东京大学有位教授多 年研究村上,曾经办过几次以村上为主题的研讨会, 但是村上从不现身。这位教授告诉我,曾经邀请过村 上不止一次,但是村上只是第一次派了秘书出席,最 后主办方索性也不邀请村上了。 村上在日本国内很少与人见面,但是在国外好像 就相对简单。比如村上和京都教授河合隼雄以及日本 指挥家小泽征尔的主要见面,多数在国外。某种意义 上,村上的神秘性既是他的商业价值所在,也和他的 个性有关,而在国外与国人的相遇,反而能够激发某 种深入的交流。 从村上的案例,我想表达的是,交流需要情境, 新鲜的情境往往会触发新的感受。 人类都是动物,到了新环境一方面会卸下原有环 境中的诸多面具,另一方面,原始进化留下的警觉也 不自然地启动,这使得我们对于新环境往往分外敏感 ,感受性更强。外国的好处就在于使人放下既定模式 ,开启新的运作模式,不少作品以及研究是在异国完 成的。 对我而言,日本之行也是这样一个异域机会。接 受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邀请,去东京大学访学,目的 既是了解日本,也不全然是。在深知理解的不可能之 后,我试图借助日本来照见中国,只了解中国不足以 语中国,只了解日本其实也不足以语日本。人在异国 ,每一步进展背后,其实更能体察熟人的热情与陌生 人的慈悲,对于那么多帮助与关心我东京之行的新旧 师友,在此不能一一列举致意,唯有在心中默默再说 一声,谢谢。 我去过日本多次,但始终提醒自己只是一个路人 ,并不比买买买的观光客知道更多。等到真正居住在 东京的时候,用脚步去丈量东京的不同角落,最喜欢 的是无计划性的闲逛,也因此时常迷路,不得已也遭 遇日本最忌讳的迟到经历,但是也每每有惊喜。 避开游客云集的银座三越、浅草雷门寺、东京湾 迪士尼.东京还是有自己的热闹与寂寞,想要自在, 溜达过日本桥的古老商铺,晃荡在八重洲购书中心, 想要人气,晃荡去新潮的银座six,或去森美术馆看 看草间弥生,都是不错的选择。 即使方寸之间,东京也可以是不同的颜色。我刚 到东京时.最开始住在东京巨蛋酒店,那里游乐园每 日呼啸而过的过山车和摩天轮,隔着窗户,也能感受 到那满满的喧嚣和荷尔蒙。走路十分钟不到,穿过一 二小马路,就到了东京大学本乡校区。这里除了有夏 目漱石喜欢的和果子铺旧址,多走几步,除却赤门的 安静与安田讲堂的宏伟,又是一番世界。如果不想看 在国内无名在日本却无人不知的朱舜水墓。那么穿过 农学院与工学院,从另外一侧的门出去,对面就是大 名鼎鼎的竹久梦二艺术馆。 又一年,樱花季来了又去。回顾东京之行,犹如 一场似真如幻的梦。我去日本的首要计划是比较中日 经济的课题,关于日本经济的写作也一直在艰难进行 中。不过,经济毕竟只是浮现在社会结构这片汪洋之 上的些许冰山,就像理性建构于感性之上一样,感性 与理性的交叠始终是我追求的理想写作 书评(媒体评论) 经济学人看日本,不仅看经济,也看文学和风景 ,而且不是用余光,这日本就看得很别样,令我眼前 一亮:这么真实,真切,又满是真情。 ——李长声(旅日作家、日本出版文化史研究专 家) 徐瑾的文字中有一种平正和宽阔,日本的声色光 影在她笔下,每每有趣地转化为一些具体而微的民生 问题,转化为对于自身和中国的审视。 —— 张定浩(首届“书店文学奖”获得者) 客居邻邦后的观察也许是一次没有结论的叙述, 但却栩栩如生,活色生香。这是一本值得读下的好书 。 —— 毛丹青(旅日华人作家、神户国际大学教 授) 旅行者总是急于发现,因而很难保持淡然。《不 迷路,不东京》却是一本淡然之书。徐瑾在旅途中并 不四处寻找,而是更享受沉浸。正是在这种不动声色 的沉浸中,浮现出这本不徐不疾的感悟。写日本,真 是没有比这更日本的方式了。 —— 刘瑜(学者、作家) 精彩页 三鹰的下午:宫崎骏和太宰治之间 临近下午四点,匆匆跳上最近一班从新宿站出发到三鹰市的特急列车,我的心才稍微放下一块石头。这是夏天的东京,一切都显得愈发焦灼。 日本城际铁路与市内列车星罗棋布,不仅有国营的JR(Japan RaiJways),也有备类私人运营的私铁与地铁和轻轨。其中,新宿站作为东京的交通枢纽,堪称复杂之最。几家公司都有站点,多条线路混杂,犹如迷宫,即使对于本地人,也容易困惑,每日轻松即达数百万人的人流,据说JR新宿站上下车旅客上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村上春树的小说《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中,主人公多崎作喜欢眺望新宿站,曾经如此感叹:“上下班高峰期,这座迷宫就化作了人海。海水泛着泡,翻卷咆哮,冲着入口和出口奔涌袭来。换乘的人潮到处交汇,生出危险的漩涡。不管是多么伟大的先知,也别想把这狂野澎湃的海水分作两半。” 看书的时候,这节只是作为小说背景一带而过,等作为游客在实地查找站台之际,无关痛痒的文字变为现实的残忍写照,分秒的流逝都变成实在的煎熬。我的目标是去赶下午4点的三鹰之森吉卜力美术馆展览,票是提前在国内订好的,票价原本是1000日元,黄牛索价接近原定五倍,而且预订之后,时间不能更改,最晚入场时间是4点半,错过就错过了。 4:07,果真如同时刻表一样精准,列车到了三鹰站,扬手招来一辆出租车,直奔美术馆,结果提前了一刻钟到达。每年都有很多人来三鹰朝圣,目标都是三鹰美术馆,不用多说,他们基本都是宫崎骏的粉丝。三鹰美术馆馆主正是集漫画家、导演与作家于一身的宫崎骏,而首任馆长是宫崎骏长子宫崎吾朗。 宫崎骏美术馆,外形犹如童话里的城堡,内在犹如宫崎骏先生大脑的生动展示,杂乱而有序,里面既有各类漫画手稿,也有漫画人物造型,更有宫崎骏各类灵感来源。每次参观都可以看一段二十分钟左右的动画短片,据说每月不同,我们这次看到的是老鼠相扑的短片,现场大人孩子欢声一片,仅仅凭这段短片,也值回黄牛票价。 我喜欢宫崎骏,是因为他作品中的“元气”,这种精神甚至不分男女,他的不少主角都是女生。最典型的表现就是《龙猫》中4岁的小梅,她看到庞大的龙猫也勇敢跟进,毫无畏惧,而这种勇敢最终可以照亮世界,即使这个世界可能有那么多精灵鬼怪与叵测人心。 参观完美术馆,不少人打道回府,一般可以乘坐有宫崎骏漫画图案的猫巴士回到吉祥寺车站,然后原路返回东京。对于我来说,宫崎骏美术馆只是第一站,第二站对我个人更为重要,就是风之散步道。如果走风之散步道,从宫崎骏美术馆到JR火车站,这一过程大概二十分钟,沿途就是玉川上水,这是一条江户时代就有的引水道,更为重要的是,日本作家太宰治当年就在这里自杀。 宫崎骏几乎是全民偶像,参观者少中老都有,也有不少西人,相形之下,太宰治就比较寂寥了。从大学时代,太宰治就是我很喜欢的作家,读书时关于其人其书,国内信息与引荐很少,我写过一篇《太宰治:懦弱与骄傲》介绍他的生平与作品——有趣的是。里面很多话不仅进入百度百科,有的更被当作太宰治的话。如今恍惚十年,太宰治也由绝对小众变得相对流行,不过关于他的解析,仍旧没有如预料之中出现更多更好的文字。 他生于1909年,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师从井伏鳟二,1935年以《小丑之花》初登文坛,短篇《逆行》亦入围芥川奖。后来陆续出版了不少作品集,其中尤其以晚期的《斜阳》与《人间失格》为人称道,被誉为战后日本文学的金字塔作品。 …… 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