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宽容(精)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作者 (美)房龙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房龙著的《宽容(精)》是一部描写人类思想发展史、畅销近百年的通俗历史读本。房龙从人文主义的立场出发,从人类的各种冲突中寻找背后的深层根源,揭示了一幕幕因为固执己见所带来的悲剧,勾勒了一幅波阑壮阔的人类思想解放史。作者围绕人类生存发展的本质问题,向人类的无知和偏见挑战,深入浅出地将知识和真理普及为人所共知的常识。其智慧的妙语和真知灼见让人获益匪浅。
作者简介
房龙(Van Loon.H.W.,1882-1944),杰出的美国通俗历史作家,出生于荷兰。他1931年开始写书,直到1921年写出《人类的故事》,一举成名,饮誉世界。房龙一生著述颇丰,写了30多部涉及历史、文化、文明以及科学等方面的书籍,主要包括《房龙地理》《文明的开端》《太平洋的故事》《人类的艺术》《圣经的故事》《宽容》《美国的故事》《与伟人谈心》以及此书《人类的故事》等。房龙的著作文笔优美、知识广博、轻松风趣,真知灼见发人深省,贯穿着理性、宽容和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在世界各地广受读者喜爱。房龙是出色的通俗作家,伟大的文化普及者,他的目标是向人类的无知和偏执挑战。他采取的方式是普及知识与真理,使他们成为尽人皆知的常识。
目录
一、无知的暴虐
二、希腊人
三、桎梏的开始
四、上帝的晨光
五、囚禁
六、生活的纯洁
七、宗教法庭
八、求知的人
九、向书开战
十、关于一般历史书籍,尤其是这本书
十一、文艺复兴
十二、基督教改革运动
十三、伊拉斯谟
十四、拉伯雷
十五、旧时代的新招牌
十六、再洗礼教徒
十七、索兹尼一家
十八、蒙田
十九、阿米尼斯
二十、布鲁诺
二十一、斯宾诺莎
二十二、新的天国
二十三、太阳国王
二十四、弗雷德里克大帝
二十五、伏尔泰
二十六、百科全书
二十七、革命的不宽容
二十八、莱辛
二十九、托马斯·佩恩
三十、最后一百年
序言
在宁静无知的山谷里,人们生活得很惬意。
永恒的山脉向东西南北各个方向蜿蜒绵亘。
知识的小溪顺着深邃破败的溪谷缓缓地淌过。
它起源于往日的荒山。
它消失在未来的沼泽。
这条小溪不及江河那般波澜壮阔,可是对于需
求微薄的村民而言,已经绰绰有余了。
夜幕降临了,当村民们灌满木桶,饮完牲口之
后,他们便称心如意地坐了下来,享受天伦之乐。
人们把守旧的老人们搀扶出来,他们整个白天
都在阴凉的角落里度过,对着一本神秘的古书苦思
苦想。
他们给儿孙们叨唠着稀奇古怪的字眼,然而孩
子们却更热衷于玩耍从远方捎回的漂亮小石子。
那些字句的含意时常模糊不清。
可是,它们是一个已不为人知的部族于一千年
前写下的,因而神圣且不可亵渎。
在无知山谷里,古老的东西往往受到人们的尊
重。
谁要是否认祖先的智慧,谁便会遭受正人君子
的冷落。
因而,大家都相处得很和睦。
恐惧总是和人们如影相随。假如不能得到园中
果实中应得的份额,他们又该如何是好呢?
夜里,人们在小镇的狭窄街巷内低声述说着情
节模糊的往事,讲述那些敢于提出问题的男男女女

他们后来走了,从此不再回来。
还有些人曾经试图攀登遮住太阳的悬崖峭壁。
可是石崖脚下,白骨累累。
时光荏苒,年复一年。
在宁静无知的山谷里,人们生活得很惬意。
在漆黑的夜里,一个人正在爬行。
他手上的指甲已被磨破。
他的脚上裹着破布,长途跋涉留下的鲜血被浸
透在那块破布上。
他摇摇晃晃地来到周边的一间草房门口,敲了
敲门。
一会儿,他便昏了过去。借着颤动的烛火,他
被抬至一张吊床上。
隔天早晨,全村的人都知道:“他回来了。”
街坊们站在他的身边,摇着头。他们明白,这
样的结局早已注定。
对于那些敢于离开山脚的人来说,等待他们的
是屈服和挫败。
在村子的一个角落,老人们摇着头,低声论述
着恶狠狠的言语。
侥们并非天生残忍,可律法毕竟是律法。他违
背了老人们的意愿,罪无可恕。
一旦他的伤治愈了,就必须接受审判。
先知老人本想宽大为怀。
他们从未忘记那个人母亲的那双奇异闪亮的双
眸,也回想起三十年前他父亲在沙漠里失踪的悲剧

可是,律法毕竟是律法,不能不遵守。
先知老人是它的执行者。
他们把漫游者抬到集市区,大家毕恭毕敬地站
在周围,鸦雀无声。
由于饥渴,漫游者身体还很衰弱,老者让他坐
下。
他拒绝了。
他们让他闭嘴。
可仙偏霉讲话.
他转身背向老者,搜寻不久之前还同他志同道
合的人。
“听我说,”他恳求地说道,“听我说,都高
兴起来吧!我才从山的那边过来,我的脚踏上了新
奇的土地,我的手感觉到了别的民族的抚摸,我的
双目看到了美妙的景观。
“小的时候,我的世界仅仅是父亲的花园。
“早在创世之初,花园四面八方的疆界就定下
来了。
“只要我问疆界那头的世界是怎样的,大家就
不停地摇头,一片嘘声。但我非要寻根问底,所以
我被他们带到这块岩石上,让我看那些竟敢蔑视上
帝的人的嶙嶙白骨。
“‘谎言!上帝喜爱勇敢的人!’我大声喊道
。于是,老人们走过来,对我读他们的圣书。他们
认为世间万物的命运都是上帝的旨意。山谷是我们
的,由我们支配,野兽与花朵,果实和鱼虾,都是
我们的,依照我们的旨意办事。可山是上帝的,对
山那边的事物我们应毫无知晓,直至世界末日。
“那是谎言。他们欺骗我,正如欺骗了你们一
般。
“山的那边有牧场,牧草一样肥沃,男男女女
有相同的血肉,城市因一千年的细心雕琢而熠熠生
辉。
“我已找到一条通往更美好的家园的道路,我
看到了更为幸福的生活的曙光。跟我走吧,我引领
你们奔向那儿。上帝的微笑不单单在这儿,也在别
的地方。”
他停了下来,人群里发出恐怖的叫声。
“亵渎,这是对上帝的亵渎。”老人们大声喊
道,“给他罪行该有的惩罚吧!他已失去理智,居
然嘲弄一千年前便定下来的律法。他罪该万死!”
人们举起了沉甸甸的石头。
这个漫游者被人们杀死了。
他的尸体被大家扔到山崖脚下,用来警告胆敢
怀疑祖先智慧的人,杀一儆百。
过了不多久,一场特大干旱爆发了。潺潺的知
识小溪干涸了,牲畜也干渴得死掉了,庄稼也因天
干而在田野里枯萎,无知山谷里饥声一片。
可是,先知老人们并未因此而灰心。他们预言
,所有的一切都会转危为安的,那些圣书里最神圣
的篇章是这样写的。
何况,他们已很老了,只需一点点食物就可以
了。
冬天到了。
村庄里人烟稀少,显得十分空荡。
半数以上的人因为饥寒交迫已离开人世。山脉
那边是活着的人唯一希望。
可是律法说,“不可以!”
必须遵守律法。
某天夜里叛乱爆发了。
绝望赋予那些因恐惧而逆来顺受的人们以勇气

先知老人们无力地抗争着。
老人们被推到一边,他们抱怨自己的命运不公
,咒骂孩子们的忘恩负义。然而,当最后一辆马车
驶出村庄的时候,他们把车夫拦住了,强迫他带走
他们。
如此,一场投靠未知世界的旅程开始了。
离那个漫游者回来的时间很多年了,因此要找
到他开辟的道路不是很容易的。
数以万计的人死了,踏着他们的尸骨,人们才
找到第一座用石块堆砌而成的路标。
以后,旅程中不再有那么多的磨难了。
那位细心的先驱者已经在丛林与无际的荒野乱
石中标记出了一条宽阔大道。
它一步一步把大家引领到新家园的绿色牧场。
大家相对无言。
“到底他是对了,”大家说,“他是对的,先
知老人错了。”
“他说的是实话,守旧老人欺骗了我们……
“他的尸体仍在山崖下腐败,然而先知老人却
在我们的车里坐着,哼那些老掉牙的歌曲。
“他把我们救了,我们反而杀了他。”
“关于这件事我们确实很内疚,可是,倘若那
个时候我们知道的话,当然就……”
随后,人们将马与牛的套具解下,赶牛羊到牧
场,建起自己的家园,规划自己的土地。以后很长
时间里,人们又开始生活得很幸福。
几年之后,人们建造了新的一座大厦,把它作
为智慧老人的住所,并打算将勇敢先驱者的遗骸埋
在那里。
一支肃静的队伍回到了现今荒废的山谷。可是
,山脚下找不见他们寻找的东西,先驱者的遗骸荡
然无存。
遗骸早已被饥饿的豺狗拖进了自己的洞穴。
他们将一小块石头放到先驱者足迹的尽头(现今
那已经是一条广阔的大道),碑上刻有先驱者的名字
,一个起初向未知世界的黑暗与恐怖作战的人的姓
名,他指引大家走向新的自由。
碑上还写着,这是那些来感恩的后代所建造的

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如今,不过
在以后(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
导语
从古希腊、中世纪到文艺复兴运动,房龙不厌其烦,将一部欧洲“思想解放史”,改写成一部宽容与专横的斗争历史。房龙认为宽容就是“自己活,也让别人活”。并指出人类不宽容只有消除了自身的恐惧,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不宽容。
房龙著的《宽容(精)》是一部描写人类思想发展史、畅销近百年的通俗历史读本,是关于宽容和自由思想的人文主义经典之作。
后记
但是这个世界并不幸福
出版商写信给我说:“《宽容》一书出版在一
九二五年。而今已快成古典作品了,我们希望搞一
个普及永久性的版本,再一次定一个‘大众的价格
’。”倘若他们要对原著作必要的安排,我还想写
最后一章吗?或许我能够试着力图说明,在近十年
内宽容的理想为何如此惨淡地破灭,现今我们的时
代为何还未超脱仇恨、凶残与偏执!这一切绝对是
有原因,要是真的有,并且我也知道的话,那我能
够说出来吗?
我这样回答说,剖析美丽端庄的宽容女神的尸
体并非一件愉悦的事,却是必须做的,我认为我有
这样的责任。
下一个问题是我该在哪一页开始写后记,同十
五年之前写的这本书作告别呢?
出版商建议我将最后一章删去,原因在于结尾
部分是神圣的希望与欢呼。有关这一点无疑他们是
对的。确实没什么值得高兴的,把《英雄》中的葬
礼进行曲作为我的结束语比用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那
种充满希望的大合唱更为适合。
可是细想以后,我认为这并非是解决问题的好
方法。
我与出版商一样,对前景都非常悲观。然而这
本书还要留存于世好多年,我觉得唯一公正的方法
还是让我们的下一代了解,一九二五年如何激起了
我们对幸福高尚前程的美好憧憬,可一九四。年又
是怎样完全打破了这些光荣的梦想,为何会发生这
样的事情,我们犯了怎样的错误才产生了这场可怕
的灾难。
几次通信之后,我说服了出版商,让他觉得我
还是通情达理的,如下就是我写给出版商的内容,
当做《宽容》的最新、最后一版的补充说明。
最近七年可以说是个切切实实的“丑巫婆的大
锅”,一切人类的丑陋弊端都全部汇集在其中,组
成了大杂烩,它会将全部的人毒死(除非我们发明某
种既快又灵的解药)。我认真研究了倒进这个令人作
呕的容器中的种种成分,也对这个可恶的大杂烩主
要负责人进行了不厌其烦地观察。那个大杂烩臭气
满天,正在我们整个世界上蔓延开来,我和别的住
在余下的寥寥无几的民主国家中的人一样,看见下
等的厨房仆从竟然受如此多人的拥戴,真是无法理
解。这些下等的仆从不仅因为这让人作呕的大杂烩
而欢心不已,且还用所有时间将它强行灌入对他们
毫无伤害的旁观者的喉咙当中。显然这些旁观者喜
欢祖传下来的善意与宽容的鲜汤,但是他们要是对
大杂烩表示出开心的样子,不愿吃这一大堆倒胃的
东西,就立马被杀死。我竭力弄清楚这样的事情如
何会发生,用来满足我的好奇心。而今我要告诉你
我用心观察的结果。
为了搞清这一问题的起因,我建议大家学习精
明可亲的政治家艾尔弗雷德·E·史密斯先生,他原
来住在纽约州的阿尔巴尼,目前住在帝国大厦。首
先我们看看记录,看可以找到什么。
在这里我提一个问题,似乎它有点离题,不过(
一会儿你便会看到)与我们要解决的难题却密切相关
。你养过狗、猫或别的动物吗?你研究过对这些卑
微的动物对养它的家庭与主人的花园以及后院的态
度是如何的吗?你肯定注意到,出于天性、本能或
是训练,或三种因素都有,这些不会说话的动物对
它们自认为的“权利和特权”都荒唐地珍视。同一
条警犬,它能够让自己主人的孩子牵着它的尾巴在
房间里转圈圈,也能够让孩子从自己身上揪下一小
撮毛,可另一个和蔼的小孩子刚踏上属于“它”家
的草坪的时候,它就立刻嚎叫不止。最小的德国种
猎狗肯定注意到了隔壁北欧种粗毛大猎狗可以将它
撕成碎片,然而只要那条猎狗胆敢跨出它认为是区
分自家与邻居领地的界限一步,它就会扑向那头凶
悍的大兽。就算是只懂得享受的猫,在另一只猫闯
入自己的炉边的时候,也会勃然大怒。
捕捉大猎物的猎人对森林居住者的习惯都非常
熟悉。他们告诉我,野兽具有群居的本能,外面的
野兽要想加入它们的部落想都不用想,无论加入者
增加的力量对它们快速削弱的实力来说是如何的有
利。那些装着懂不会说话的鱼的心理的人对我说,
就算是在这些冷血动物之中,当一条陌生的鱼出现
的时候,也有种固定的行为准则,在河流岩石间有
固定栖息的场所的鱼,从来也不会让别的一条外来
的鱼成为自己的行列中的一员。
动物学我不是很精通,可我学了些有关人类的
知识,在我研究人类所谓历史的这段期间(在这短暂
的时期人类记录了他们自己的思想与行为)的行为记
录时,我发现了什么?我发现从以前到现在,人类
一直都是“群居的动物”,只有在一个人感觉自己
属于经同路人组成的某一排他性的组织,这一组织
的成员都苟和于他们自己继承的信仰、偏执、偏爱
、恐慌、希望与理想时,这个人才真正感受到幸福

是的,经济上的需要时不时也许迫使有些人群
,包括彼此对抗的部落,依据某种政治方式做事。
不过这样的安排总不能持久下去。真正让好多人不
顾艰难困苦与危险聚在一起的原因,是源于他们有
很多泾渭分明的相同信仰、一样的偏见、共同的爱
好、一样的恐惧、共同的希望与理想。
看一看从乔普斯与哈姆拉比到希特勒与墨索里
尼的
书评(媒体评论)
房龙的笔有一种魅力,枯燥无味的科学常识经
他那么一写,无论大人小孩儿,读他书的人都觉得
娓娓忘倦了。
——郁达夫
精彩页
五二七年,弗雷维厄斯阿尼西厄斯查士丁尼成了东罗马帝国的统治者。
这样一个塞尔维亚的农夫,他觉得书本知识毫无用处。古雅典的哲学学派因他的命令被最后镇压下去。也正是他的命令,唯一一座埃及寺庙被关闭了,这座庙宇在信仰新基督教的僧人侵入尼罗河谷以后已有好几百年的香火了。
这座寺庙坐落于一个名为菲莱的小岛上,邻近尼罗河的第一个大瀑布,从人类有记忆那个时候开始,这里就是朝拜爱西斯的圣地,不知是何原因,非洲、希腊以及罗马诸神早已惨淡地销声匿迹,单单这个女神还幸存。直至六世纪,这儿一直都是唯一理解神圣古老的象形文字的场所,寥寥几个教士继续从事着在别的地方早已被忘却的工作。
如今,由于一个被称为“皇帝陛下”的文盲农夫的命令,庙宇和毗邻的学校被归纳为国家的财产,神像与塑像送到了君士坦丁堡的博物馆里,教士与象形字书法家被送进监牢。当其中的最后一人由于饥寒交迫死去后,有着悠久历史的象形文字工艺就成为了绝代失传的艺术。
好可惜呀。
倘若查士丁尼(这该死的家伙)稍微斩草除根,几名老象形文字专家被抢救到类似于“诺亚方舟”这样的地方,那历史学家的工作便会容易很多。我们即使能再拼凑出古怪的埃及词汇(这全都是商博良的天才的功劳),却依然无法理解他们传给后代的内在意义。
在古社会的各民族中,这类事情有很多。
蓄着怪异大胡子的巴比伦人留给我们一座座刻满宗教文字的造砖场,在他们曾经虔诚地大呼“将来有谁可以理解天国中上帝的规劝”时,他们的想法是怎样的呢?他们不停祈求圣灵的庇佑,试图解释圣灵的律法,圣灵的旨意被他们刻在最神圣的花岗岩石柱上,他们是如何看待这些圣灵的?他们要么鼓励教士对天空进行研究,探索海洋和陆地,要么又变成残酷的刽子手,只要人们稍稍忽略了现今已被人遗忘的宗教礼仪,便会受到可怕的惩罚,这是为何?
到目前我们都还没搞清楚。
我们指派探险队去尼尼韦,在西奈的沙漠上发掘,解译的楔形文字书版长几英里。我们在美索不达尼亚与埃及的各个地方竭力寻找那把打开神秘的智慧宝库之门的钥匙。
忽然,完全出于偶然,宝库的后门被我们找到了,它一直都开着,人们随时进去都可以。
不过,这扇便利的小门并非坐落于阿卡达或孟菲斯周边。
它在丛林的深处隐蔽着。
异教徒寺庙的木柱差点完完全全遮挡了它。   在寻找易于掠抢的对象时,我们的祖先接触过他们乐于称为“野蛮人”的人。
那次相遇不是很愉快。
那些可怜的人们误会了白人的用心,举着长矛与弓箭欢迎他们的到来。
来访者却回敬给他们大口径短枪。
从此以后,不带偏见、心平气和的思想交流变得相当困难。
野蛮人往往被描写成崇尚鳄鱼与枯树的废物,肮脏且懒惰。对于他们来说,什么灾难都是罪有应得。
直至十八世纪此种情况才有了转机。让雅克卢梭最先透过朦胧的伤心泪水察看世界。和他同时代的人被其思想打动,也不禁掏出手绢潸然泪下。
愚昧的野蛮人是他们最爱谈的话题,他们觉得(即便他们从未见过野蛮人),野蛮人是环境的不幸牺牲品,是人类诸多美德的完美体现,人类的这些美德已被三千年的腐败文明制度剥夺得消失殆尽。
现在,至少在特定的研究领域,我们了解得更周全了。
研究原始人就像在研究比较高级的家禽一般,二者区别不大。
总的来说,我们的努力可以得到收获。事实上野蛮人是我们在恶劣环境之下的自我体现,他们只不过没有得到上帝的感化而已。经过仔细研究野蛮人,我们开始对尼罗河谷和美索不达尼亚半岛的早期社会有所了解;对野蛮人深入的认识让我们管中窥豹,探究在最近五千年来人类形成的诸多奇怪的天性,而这些天性却埋藏于一层薄薄的习惯与礼仪的外壳之下。
同野蛮人的邂逅并不能给我们的自豪感增光添色。不过这令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已摆脱掉的恶劣环境,对我们已经完成的许多业绩加以欣赏,这仅能让我们用新的勇气对待工作,倘若还要有别的,那就是更加宽容地对待落伍的异族兄弟们。
这本书并非人类学手册。
这是本奉献给宽容的书。
可是宽容的命题是很大的。
偏离主题的诱惑会很大,倘若我们离开大道,只有天知道将在哪里歇脚。
既然这样,我还是用半页的篇幅,恰如其分地解释我所讲的宽容吧。
语言是人类最具欺骗性的发明之一,全部的定义都很武断。因而无名小辈的学生应该拜读一本威性已经被大多数能看懂该书的人接受了的书籍。
我所指的就是《大英百科全书》。
该书第二十六卷一○五二页这样写“宽容(来源于拉丁字tolerare):允许别人有行动与判断的自由,对有别于自己或普遍的见地要耐心公正地包容”。
可能还有别的定义,可是对于这本书的目的,我将用《大英百科全书》的话作为引线。
既然我已经多少有了某个明确的方针,我还是从野蛮人身上告诉你从已有记载的最早期社会形态中我发现的怎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3: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