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仰望星空的少年/大语文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作者 曹文轩
出版社 明天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大语文》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专为少年读者编选的一套课外语文读本,丛书本着“人文”和“语文”完美统一的原则,收录了国内外歌德、高尔基、托尔斯泰等著名作家和知名学者的名篇美文,为少年读者提供了一套拓展人文视野的优质读本。每一分册采用不同主题单元统筹全书的编选方式,每个单元都附有名家导读。
《仰望星空的少年》分为与雅同行、相遇于无疆、仍有人仰望星空、静默之味、人间攻略、共渡天堑、不朽的笑声、冥思者笔记八部分。
作者简介
曹文轩,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协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文学作品集有《忧郁的田园》、《红葫芦》、《追随永恒》、《甜橙树》等。长篇小说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浙江定制版)》、《红瓦》、《根鸟(浙江定制版)》、《细米》、《青铜葵花(浙江定制版)》、《天瓢》、《大王书》、《我的儿子皮卡》等。主要学术著作有《中国80年代文学现象研究》、《第二世界——对文学艺术的哲学解释》、《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小说门》等。201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曹文轩文集》(14卷)。
《红瓦》、《草房子(浙江定制版)》、《根鸟(浙江定制版)》、《细米》、《天瓢》、《青铜葵花(浙江定制版)》以及一些短篇小说分别翻译为英、法、德、日、韩等文字。获省部级学术奖、文学奖四十馀种,其中有国际安徒生提名奖、中国安徒生奖、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中国图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宋庆龄文学金奖、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金鸡奖最佳编剧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德黑兰国际电影节「金蝴蝶」奖、北京市文学艺术奖等奖项。
目录
与雅同行
春夜宴桃李园序/李白著
西溪的晴雨/郁达夫著
大川之水/【日本】芥川龙之介著 高慧勤译
相遇于无疆
寂寞/【美国】梭罗著 徐迟译
世界何以辽阔/王小妮著
融入野地/张炜著
聆听西藏/扎西达娃著
仍有人仰望星空
仍有人仰望星空/韩少功著
西雅图酋长谈话/【美国】西雅图酋长著 徐翰林译
静默之味
纪兰/金俊明著
两株树/周作人著
门/林斤澜著
国子监/汪曾祺著
人间攻略
鲁迅先生的骂人/曹聚仁著
曹操煮酒论英雄/罗贯中著
方鸿渐造访苏家/钱锺书著
共渡天堑
乞丐/【俄国】屠格涅夫著 沈念驹译
玩具屋/【英国】曼斯菲尔德著 林国卿译
不朽的笑声
论幽默/林语堂著
幽默的境界/余光中著
谈虚荣/【英国】杰罗姆著 沙铭瑶译
无所不知先生/【英国】毛姆著
刘姥姥/曹雪芹著
冥思者笔记
我是谁/何怀宏著
道理/钱穆著
序言
这套书共十册。
从动议、立纲、于浩瀚无涯的文章汪洋中苦苦
搜寻佳篇、无数次地斟酌推敲和无数次地大砍大伐
篇目、无数次地增加新发现的佳篇力作,到出版,
经历了很长时间。为出版这套书,从编选者到编辑
,都投放了太多的时间与心血。天下文章虽不可穷
尽,但编选者的姿态却由始至终就是欲将天下的文
章穷尽。当下各种名目的读本,不说是满坑满谷,
也可说是令人眼花缭乱,编选者与编辑者又自抬门
槛要与已有的各种版本的正式语文教材之选目避开
,在如此情景与要求之下,编出十本一套的书来,
除了要将视野一次一次地扩宽,除了要处心积虑地
重建体系,除了要独辟蹊径另觅天地,除了要精雕
细刻、悉心揣摩,又能如何?这个过程是一个劳心
劳力的过程,好在现在终于有了成果,好在所有参
与者都觉得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让各自提升的过程,
内心无怨无悔。
将这套书命名为“大语文”,其意味颇为深长

当下语文教材的编写,早已突破从前令人感到
机械、陈旧、压抑、沉闷的樊篱,一方新的语文天
地,已经很有气象。公平竞争带来的各种语文教材
版本的问世,使语文教学初步进入多元化的格局。
20世纪末、21世纪初,由大学学者、语文教育专家
、中小学老师及至作家等各式人等“共谋”并发起
的这场语文革命,其意义已经超越了语文。但若冷
静、深入地考量当下的语文教材,无论在理念还是
在体制、体例等方面,都还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各
种各样有形与无形的限制、依旧还显落套的评判标
准、编写人员阅读视野的狭小和近年来出现的一些
偏激的语文观念,所有这一切,都导致了现有语文
教材不能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憾。我们发现了一
个可供我们再创造的巨大空间。我们将这套书的功
用定位在:开辟语文的第二课堂。这套堂外的“大
语文”欲与堂内的“语文”形成一种优美的张力。
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映成趣、相映生辉的关系
。我们希望这套书成为优质的民间语文读本。我们
的目的是一致的:提升这个民族的语文境界。
选编的宗旨是一开始就确立的:一、立人。一
套好的语文读本应承担着对健全人格培养的责任,
更承担着对未来民族性格塑造的责任。二、传承文
化薪火。语文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大业中
承当着桥梁作用,民族文化的信息、元素、精髓,
因它而存在,因它而流传,因它而发扬光大。三、
亲近母语。语言是一个民族存在的形式,一个民族
的特质、风气、思维方式与审美格调,都与其休戚
相关。
我们在选文时明确了一些原则:一、“人文”
与“语文”的完美统一。反对两个极端,强调“语
文读本”与“人文读本”的区别,“语文”二字是
选文时的第一关键词。二、关注社会发展,贴近学
生生活,将对话机制作为这套读本的重要机制。三
、注重经典,强调名篇,将大量被忽视然而又确实
具有经典性的文本引入读本,使这套书的文本焕然
一新。四、培养主动探究精神,造就创造性思维,
使语文学习成为具有实践性的活动。五、充分认识
写作对于一个人的意义,将阅读与写作紧密衔接,
所选文章不仅是有影响的,而且必须在文章的作法
上是有说道的。
十本书是一个整体,编写必有一个通盘考虑:
一、将总体体例、布局与局部构思、定点结合起来
,使十册书成为有机联系与合乎逻辑的整体,由浅
到深,循序渐进。二、打破当下语文教材差不多都
以“人、自然、社会”为纬度的清一色的编选框架
,而选择更加系统也更加合理的模式。在本套书的
编选者看来,天下知识天下事、一个完美的人所需
要学习与修炼的课程(除去自然科学不论),大致
可归纳为八大系统与维度:1.审美。在人们的意识
中,“力量”一词只与“思想”一词有关,很少有
人将其与“美”相联系,而实际上美的力量绝不亚
于思想的力量。审美教育,是共和国语文教育的一
大缺失,这一缺失后患无穷。2.励志。理想、志向
、精神、坚毅之品格……人格的质量来自于自小的
修炼与人生目标的树立。3.情感。我们通常的教育
只注意到思想教育,殊不知,情感对于一个人的意
义绝不亚于思想的意义,情感教育也是教育。4.思
想。它既是一个名词,也是一个动词——思想是人
、人类获得提升的一种必要行为。5.情趣。趣味、
幽默,理应看成是一个“完人”的基本品质之一。
6.道德。人是社会之人,一个理想社会的运转需要
道德的维系,中国文章,许多是关于道德的文章。
7.智慧。它属于哲学范畴。中国是一个讲智慧的国
度。中华民族所留下的文献,有大量的篇幅是文韬
武略以及关于人生智慧的。苏格拉底、孔子讲的都
是智慧。8.原道。世界从何而来?世界的本质又是
什么?如何认识这个世界?等等。以上种种,可简
约为:美、志、情、思、趣、德、智、道。
这八大系统与纬度贯穿于十册书之中。而每一
项,在十册书中又都有着不同的方面与层次。比如
审美可分为:自然之美、境界之美、语言之美、艺
术之美、科学之美等。还可再细分,比如自然之美
再分为:季节之美、山川之美等。
十册书在结构上有显形结构与隐形结构之分。
以上所讲八大系统与维度为显形结构,另有若干隐
形结构的安排。比如文体知识的结构、写作知识的
结构等,都作为隐形结构贯穿其中。
在整套书的编排上,力图显示出足够的智慧、
艺术性与新颖别致。每一单元乃至每一篇文章都是
经过精心、巧妙的设计的,而所有这些设计的目的
都在于提升阅读人的人文素质、语文水平与写作能
力。
我们之所以强调选择经典与名著——即使那些
没有定评的文章也是考虑到它们具有经典性才被采
用的,是因为我们注意到了一个严峻的现实:阅读
生态严重失衡。
现在的问题是两方面的:一、阅读之风日益衰
败;二、勉强维持的阅读,又是一种质量低下的阅
读。如今,在中小学生们手头上流传的书籍,十有
八九是一些品位不高的书籍。在享乐主义盛行的今
天,这些以玩闹、逗乐为唯一取向的书籍,除了能
在其中获得一时的愉悦之外,对成长,对人生,甚
至对写作都用处不大。
因为,它们没有文脉,阅读再多,也不能形成
一股无形的语流贯注于笔端。从前我们曾有过的那
种因阅读了一些经典与名著,一落笔就有了一种经
典与名著的气韵之美的好感受,已经很难遇到了。
阅读经典、名著是一种科学行为。一般人因为
条件的限制或者不知阅读经典、名著乃为科学行为
,往往逮住一篇阅读一篇,殊不知阅读二流三流末
流的文章不仅事倍功半,甚至还会伤害自己的欣赏
力。对于一些研究者而言,出于专业的需要,他们
的阅读往往不是以好坏高低来对文本选择的,他们
的阅读是一种工作,一种任务,即使二流三流末流
的文章也要进行阅读,这是没有办法的事。而一般
的阅读,仅仅是一种欣赏,因此,阅读应是经济的
,也就是说,应用较少的时间,获得最高质量的欣
赏和最丰富的收获。经典、名著是经过无数专家学
者研究、论证以及广大读者的比较与鉴别之后而论
定的。它们在思想与艺术上,都是第一流的。“取
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前人
早做了总结。一些人看书虽多,但由于不读经典、
名著,在二流三流末流之文字的汪洋里混来混去,
时间既久,受其规约和感染,不知不觉之中,思想
、艺术乃至各方面的标准都降低了,结果将自己的
情感搞得很浅薄,将自己的思维搞得很平庸,将自
己的语言搞得很俗气,如果转而进行写作实践,写
来写去,终究写不出一篇像样的东西来。
光谈经典、名著,不谈读法不行——经典、名
著有经典、名著的读法,这与什么菜有什么菜的吃
法同出一理。有一点是肯定的:读经典、名著得细
读。只有细读,才能领略到其中的微妙之处。二流
三流末流之作,往往张牙舞爪,不必多费脑筋,就
能看出它的动机,而经典、名著之魅力,却正在于
它们的一切是含而不露的。因此,阅读必须是仔细
的。唯有反复阅读,方能得其奥妙。不然,非但没
有获得什么,还会糟蹋了好东西。
我们在十本书中所进行的导读与设问,都有这
样一种思路:引导细读,通过细读,看出肌理,看
出境界与神髓之所在。
语文的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很不一样,其他
学科的学习差不多在课堂上就能完成,而语文的学
习,其课堂学习只是很有限的一部分。如果说语文
课本是一座山头,那么,若要攻克这座山头,就必
须调集其他山头的力量。而这里所说的其他山头,
就是指广泛的课外阅读。一本本书,就是一座座山
头,这些山头囤兵百万,只有调集这些力量,语文
这座山头才能最终被拿下。
当然,这套书还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语文
,使语文取得优异的成绩,就是作为通常意义上的
日常阅读,它也是一套有理由向所有愿意读书的学
生推荐的书籍。
曹文轩
2016年4月18日于北京大学蓝旗营
导语
《仰望星空的少年》为曹文轩为少年读者编选的一套课外语文读本系列之一,收录了芥川龙之介、西雅图酋长、曼斯菲尔德、屠格涅夫、郁达夫、韩少功、林语堂等著名作家和知名学者汪曾祺、钱钟书、钱穆等笔下具有经典型的,以及最适于少年读者阅读的名篇美文,为少年朋友提供了一套拓展人文视野,构筑精神家园的优质读本。
精彩页
西溪的晴雨
郁达夫著
西北风未起,蟹也不曾肥,我原晓得芦花总还没有白。前两星期,源宁来看了西湖,说他倒觉得有点儿失望,因为湖光山色,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儿。他开来的一张节目上,原有西溪一项,恰巧第二天又下了微雨,秋原和我就主张微雨里下西溪,好教源宁去尝一尝这西湖近旁的野趣。
天色是阴阴漠漠的一层,湿风吹来,有点儿冷,也有点儿香,香的是野草花的气息。车过方井旁边,自然又下车来,去看了一下那座天主圣教修士们的古墓。从墓门望进去,只是黑沉沉、冷冰冰的一个大洞,什么也看不见,鼻子里却闻吸到了一种霉灰的阴气。
把鼻子掀了两掀,耸了一耸肩膀,大家都说,可惜忘记了带电筒,但在下意识里,自然也有一种恐怖、不安和畏缩的心意在那里作恶。直到到了花无坞的溪旁,走进窗明几净的静莲庵堂去坐下,喝了两碗清茶,这一些鬼胎,方才被洗涤了个空空脱脱。
游西溪,本来是从松木场下船,带了酒食行厨,慢慢地向西摇去为正宗。像我们那么高坐了汽车,飞鸣而过古荡、东岳,一个钟头要走百来里路的旅客,终于是难度的俗物。但是俗物也有俗益,你若坐在汽车座里,引颈而向西向北一望,直到湖州,只见一派空明,遥盖在淡绿成荫的斜平海上;这中间不见水,不见山,当然也不见人,只是渺渺茫茫,青青绿绿,远无岸,近亦无田无村落的一个大斜坡;过秦亭山后,一直到留下为止的那一条沿山大道上的景色,好处就在这里,尤其是当微雨朦胧、江南草长的春或秋的半中间。
从留下下船,回环曲折,一一向西向北,只在芦花浅水里打圈圈。圆桥茅舍,桑树蓼花,是本地的风光,还不足道,最古怪的是剩在背后的一带湖上的青山,不知不觉,忽而又会移到你的面前来,和你点一点头,又匆匆地别了。
摇船的少女,也总好算是西溪的一景:一个站在船尾摇橹,一个坐在船头上使桨,身体一伸一俯,一往一来,和橹声的咿呀、水波的起落,凑合成一个又圆又曲的进行软调。游人到此,自然会想起瘦西湖边、竹西歌吹的闲情,而源宁昨天在漪园月下老人祠里求得的那支灵签,仿佛是完全应了。签诗的语文,是《鄘风·桑中》章末后的三句,叫作”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此后便到了交芦庵上,上了弹指楼,因为是在雨里,带水拖泥,终于也感觉不到什么大趣。但这一天向晚回来,在湖滨酒楼上放谈之时,源宁却一本正经地说:“今天的西溪,却比昨日的西湖,要好三倍。”
前天星期假日,日暖风和,并且在报上也曾看到了芦花怒放的消息。午后日斜,老龙夫妇,又来约去西溪。去的时候,太晚了一点儿,所以只在秋雪庵的弹指楼上,消磨了半日之半。一片斜阳,反照在芦花浅渚的高头,花也并未怒放,树叶也不曾凋落,原不见秋,更不见雪,只是一味的清明浩荡,飘飘然,浑浑然,洞贯了我们的肠腑。老僧无相,烧了面,泡了茶,更送来了酒,末后还拿出了纸和墨。我们看看日影下的北高峰,看看庵旁边的芦花荡,就问无相,花要几时才能白。老僧操着缓慢的楚国口音,微笑着说:”总要到阴历十月的中间。若有月亮,更为出色。“说后,还提出了一个交换的条件,要我们到那时候,再去一玩,他当预备些精馔相待,聊当作润笔,可是今天的字,却非写不可。老龙写了“一剑横飞破六合,万家憔悴哭三吴”这十四个字。我也附和着抄了一副不知在哪里见过的联语:“春梦有时来枕畔,夕阳依旧上帘钩。”
喝得醉醺醺的,走下楼来,小河里起了晚烟,船中间满载了黑暗。龙妇又逸兴遄飞,不知上哪里去摸出了一支洞箫来吹着。“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倒真有点儿像是七月既望,和东坡在赤壁的夜游。
1935年10月22日
P5-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