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于枢(1254-1322),字伯机,号困学山民,寄直老人,大都(今北京)人,一说渔阳(今北京蓟县)人,先后寓居扬州、杭州,曾任浙东都省史掾。公元1302年(大德六年)任太常典薄。早岁学书,未能如古人,偶于野中见二人挽车淖泥中,顿有所悟。他与赵孟頫齐名,同被誉为元代书坛“巨擘”,并称“二妙”,但其影响略逊于赵孟頫。鲜于枢兼长楷书、行、草书,尤以草书为最。
鲜于枢书写《王安石杂诗卷》,时年36岁,正值精力旺盛时期,故其书写气势恢弘,表现了深厚的书法功力。鲜于枢的书法成就主要在行草,草书学怀素并能自出新意。他喜用狼毫,写字强调骨力,酒酣作字更是奇态横生。鲜于枢此卷字体结构严谨,字形按字的笔画多少与固有形态略有改变,笔画粗细变化不大,笔力饱满,圆转流畅,笔法精美,清爽劲利。其行笔潇洒自然,笔墨淋漓酣畅,大开大合,气势雄伟跌宕。因鲜于枢有扎实的书法功力,故书写起来轻松自在,俨然成竹在胸。
本书是王学良编的《鲜于枢行草选辑》,收入鲜于枢的行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