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英帝国的崛起与衰落(精)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英)劳伦斯·詹姆斯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劳伦斯·詹姆斯著的这本《大英帝国的崛起与衰落》是一次对大英帝国历史的全景展示。时间跨度从伊丽莎白时代开始,一直至20世纪晚期。本书的第一部分,作者盛赞早期冒险家为英帝国的崛起立下汗马功劳,以及一代代移殖民的艰苦奋斗。第二部分,主要讲述的是英国为维持其霸业,与诸帝国争霸的故事,最终以拿破仑战争的胜利开创不列颠的百年霸权。第三部分讲述的是19世纪英帝国鼎盛时期,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来临。第四部分叙述的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是英帝国衰落的开始。第五部分叙述的是战后英国维护帝国做出的种种努力,是英帝国落幕的故事。
全书引人入胜、发人深省,从中我们不仅能重温日不落帝国的兴衰光影,而且能深刻洞悉世界历史的发展走向,是一部非常值得期待的历史巨献。
作者简介
劳伦斯·詹姆斯,1943年生于巴斯。本科就读于约克大学历史与英语专业,之后在牛津大学默顿学院获得文学硕士,主修中世纪历史。曾在泰勒商人中学和塞德伯中学担任过校长一职。1985年成为全职作家。其主要著作有《拉贾:英属印度的缔造》和深受读者好评的《大英帝国的崛起与衰亡》。此外,他还不定期给各种报刊写些文章和评论,还参与编撰了新版《国家传记辞典》。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的机会 1600-1689
第一章 新发现的沃土——北美
第二章 廉价货与灵魂的等价交换:西印度与东印度群岛
第三章 种植园间必须团结一致:王权与殖民地
第四章 天意的处置:殖民者们
第二部分:坚持与征服 1689-1815
第一章 统治海洋:英国海上力量的形成 1689-1748
第二章 为了荣耀:收获与失败 1749-1783
第三章 美洲帝国:定居与战争 1689-1775
第四章 布立吞人的后代:北美的反叛者们 1765-1775
第五章 天翻地覆:美国独立战争 1775-1783
第六章 我方武器的威慑力:在印度的征服与贸易 1689-1815
第七章 海洋中的荒漠:太平洋和澳大拉西亚
第八章 财富与胜利:针对法国的斗争 1793-1815
第三部分:日益强大的贸易 1815-1914
第一章 权力和地位:商业、海权和策略 1815-1870
第二章 我们是为了播撒文明的种子而踏上征途:帝国和公众舆论1815-1880
第三章 种族任务:英国和“新帝国主义” 1880-1902
第四章 世界的奇迹:印度 1815-1905
第五章 他们不知道我们的厉害:远东和太平洋
第六章 一个的英语国家:南非
第七章 英雄的灵魂:为尼罗河的斗争
第八章 非洲已知的大恩赐:东非和西非
第九章 你们这些南方十字之子:白人自治领
第十章 勇敢点,大胆点,正确行事!爱德华帝国和人民
第十一章 加入“卡其色”线:帝国与战争的到来
第四部分:帝国时代的终结 1914-1945
第一章 E代表我们为之牺牲的帝国 1914-1918
第二章 统治还是离开:麻烦不断的爱尔兰 1919-1939
第三章 别国之尊严:埃及 1919-1942
第四章 趾高气扬的女家庭教师:中东地区 1919-1942
第五章 新势力与新能量:印度 1919-1942
第六章 我为人人:帝国的构想 1919-1939
第七章 统一的精神纽带:帝国的面目 1919-1939
第八章 虚张声势的咆哮:帝国力量的局限 1919-1936
第九章 万难如愿:帝国走向战争 1937-1939
第十章 岁月:二战中的帝国 1939-1941
第十一章 坚强同志:在战争的重压下
第十二章 保卫旧特权:英帝国的复辟 1942-1945
第五部分:日落斜阳 1945-1998
第一章 焦躁的殖民主义者:战后世界的英帝国
第二章 友好关系:印度与英帝国的终结 1945-1947
第三章 现实世界:中东之灾祸 1945—1956
第四章 痛击敌军:苏伊士战争及其他
第五章 褪色的米字旗:垂死的帝国
第六章 乌呼噜:自由万岁,补齐短板 1959-1980
第七章 未竟的事业 1979-1998
注释
序言
英帝国是一个独特的历史现象,可以说“前无
古人,后无来者”。在它最鼎盛的时候,其领地占
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人口也占那个时候世
界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
帝国有如此庞大的势力,也没有一个帝国可以号称
“日不落”。像英帝国这样的现象,以后不会再出
现了,因为侵占别国领土建立殖民帝国的时代一去
不复返了。
正因为如此,历史学家们对这个现象就十分重
视,希望能够弄清楚它的来龙去脉和运行情况;历
史学家已经写了许许多多的书和论文,讨论英帝国
的各种问题。有些著作是十分有名的,各种观点也
层出不穷。关于英帝国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很久,它
构成英国史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这些著述中,
多数当然是由英国历史学家写作的,摆在读者面前
的这本书,就是其中一部。
和多数英帝国史著作不同,这部书虽说也属通
史性质,追溯英帝国的整个过程,但它却不像其它
书那样格式拘谨,一板~眼地专题论述、引用史料
,有一副老学究的面孔。这部书尽量写得像故事,
有很多情节,让读者觉得有趣。这是最近一段时间
西方历史学的一种转变,试图接近一般读者,让大
家都能够接受历史学的叙事手段。历史学在很长一
个时间里坚持“专业化”,结果把读者圈弄得很小
,就好像量子科学那样让人费解。但这部书虽然写
得很轻松,却又不脱离专业标准,业内人看起来是
非常专业的,其中一个个小故事(或大故事)都是
有根有据的,有坚实的史料支撑。这在业内人眼中
是很清楚的,作者的史学功底很深,同时又有文学
素养。现在有些人以为历史很好写,有一些皮毛就
可以胡编乱造,玩一点噱头,就能够骗钱。出版界
为了利润也愿意助长此风,学术风气因而大受损害
。这种情况在中国和外国都存在,幸运的是,我们
面前的这部书不是这样。
说完写作风格(其实不仅是写作风格、也是史
学理念问题),再说说这部书的内容。作者说他是
以时代的客观性进行写作的,也就是把历史放到当
事人的时代去理解,让当事人自己来解释他们的历
史。这确实是许多历史学家的历史学观念,历史学
也应该提倡这样做。但这不应该成为历史学家回避
对历史作判断的责任,他写什么,终究会领导人们
对历史的理解。我们这部书对英帝国的回溯大体上
还是客观的,尽管作者不赞成现代人用后现代的眼
光评判英帝国,但他还是写出了英帝国历史上几个
基本特征,比如贪婪性、暴力性、征服性、傲慢性
等等,英国人在建立和拥有帝国的几百年中不断为
自己寻找合法性理由,包括为杀戮和抢掠寻找借口
;但无论怎样寻找理由和寻找了什么样的借口,都
不能否定一个基本的事实,就是英国从英帝国得到
了巨大的好处,不仅是物质的好处,还包括国家的
力量和精神影响力。英国在19世纪中叶以后登上世
界强国的顶峰,称霸于全世界,显然从帝国取得了
莫大的助力。
在英国得益于帝国的同时,作者也指出,英帝
国给全世界带来巨大的变化,这确实也是一个事实
。作者说:
世界之所以成为今天的这个样子,英帝国三百
年的海外扩张可谓功不可没。在北美、亚洲的大部
分地区、中东、非洲以及太平洋地区,当地的人口
。经济以及政治生活无疑都受到了英国此前统治的
作用与影响。英语是使用范围最为广泛的全球性语
言。而且,正是因为同英国以及其价值观长期的接
触,全世界数以百万计的人所经受的政府管理、他
们的日常生活乃至于思维习惯,都打上了英国的烙
印。无论是好还是坏,现代的、后帝国主义时代的
世界正是帝国时代的产物。
这是一个客观事实,尽管我们不愿意接受“功
不可没”这个词。其实英国带给世界的最大变化是
把全世界带进了现代化的过程;但我们不能将这个
过程简单地理解为工业化,英国的影响是十分巨大
的,尽管英帝国已不复存在。在这方面,下面这段
话就非常有意思,它提示了英帝国解体的深层原因

自17世纪起,英国人就受到这样的教育:他们
的法律、个人、自由以及民选政府是值得自豪的。
这一观点也受到了官方的支持。但是,很多人不禁
要问,英国人的权利可以包容万物吗?换言之,英
国人的权利可以出口到其他地方,并且为英国殖民
地上的原住民所享有吗?从帝国的开始一直到其结
束,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帝国的人民及其统治者。
而且,由于在许多关键的问题上,对这一问题的回
答都是肯定的,这一回答也就最终导致了帝国的消
亡。
换言之,在作者看来,是英国人自视高人的那
些教条——作为英国人有理由统治其他民族的合法
性依据,最终竞然被帝国内被统治的人民拿起来反
对英国的统治——这就是奇妙的历史逻辑。
非专业读者也许不理解这段话,此处再做一点
解释。我们都知道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就在英帝
国最辉煌的鼎盛时,各殖民地就相继开始反抗英国
的统治,最终在20世纪燃成燎原大火,将英帝国烧
成了灰烬。在这个过程中,那些英国的价值观,比
如独立、自由、宪政、主权这一类口号,恰恰成为
反抗英国统治的最有力武器,因为:如果人民是自
由的,为什么要接受英国的统治?如果宪政意味着
人民主权,那么殖民地人民组织起来,就要结束英
国的统治!20世纪的英帝国,到处都遭遇它为自己
设置的障碍,而这些障碍一度为英国的统治提供了
合法性:英国正是以“文明”的名义建立帝国的。
于是,英帝国就在这样的困境中土崩瓦解了。
写到这里,就看出这部书的一些缺点了,其中
之一,就是它为了不做学究式的说教而力图讲故事
,结果有许多必须用论述方式才能说清楚的道理,
就无法展开,于是就出现一些只有专业学者才能看
懂的行文,如上面那一段。但是这些隐隐表露的观
点如果不做解释,一般读者也许就不明白。因此为
了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本意,也许不得不去看更多的
书,尤其是那些刻板的学究式的书。
其中之二,我们在认可作者对英帝国的立场基
本客观时,却不能不指出,他终究仍是一个英国人
,他仍旧带着英国人对帝国的无形的幽恋;当我们
在仔细品嚼书中优美的叙事和精巧的结构时,我们
仍然可以感觉到,一种幽恋在不知不觉中流露出来

出版社和译者要求我做一篇序,谨识。
钱乘旦
中国英国史研究荣誉会长、北京大学博雅讲席
教授
2017年12月25日,北京
导语
劳伦斯·詹姆斯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和作家,毕业于牛津大学颇负盛名的莫顿学院。他出版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历史作品,例如《钢铁公爵:惠灵顿军事传记》《丘吉尔与帝国》等。经常为《每日邮报》《泰晤士报》《文学评论》等多家知名媒体撰写评论。《大英帝国的崛起与衰落》是其倾注大量心血的全新力作。
这是一部广受好评的历史巨作,《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多家媒体都对此书有相当高的评价。其中,《华盛顿邮报》盛赞到:每一位想要近距离接触大英帝国的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启发,这本书的每一页都精彩绝伦!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极具特色、意涵深邃、可读性极强的
著作!
——《纽约时报书评》
一本内容真实、详略得当、文笔优秀的作品,
每一个想要近距离接触大英帝国的读者都能从中获
得启发……这本书的每一页都精彩绝伦!
——《华盛顿邮报》
一部引人入胜的历史作品,流畅、易懂、特色
鲜明!
——《书单》
精彩页
同样,那些定居更南边的新英格兰殖民地的清教徒定居者们也没有交上什么好运。他们所面对的也是一片不友好的土地。在横跨大西洋的时候,他们并没有作过多考虑,以为自己将要抵达的地区与英国的气候没有什么两样。然而,他们迅速醒晤了。在1629年,其中一人极为悲伤地写道:“从10月中旬到翌年5月中旬,这片土地都沉睡在冬天的死寂之中。”他同时也提到,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因“无法忍受的严寒”而奄奄一息。
死亡率确实很高,但清教徒们对此早有心理准备。在他们眼里,死亡与烧山开荒、垦殖土地以及播种谷物一样稀松平常。这些男人和女人们受到上帝意志的强烈感召。他们之所以会主动从英国离开,是因为17世纪二三十年代,他们的加尔文宗信仰为政府所忌惮,并受到由国家控制的教会的系统性迫害。也正是出于这一原因,在接下来的十年中,他们逃到了美国。这无疑帮助他们摆脱了不宽容的精神世界,也表现出了他们对所谓天意的笃信。他们认定,天意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凡是上帝选中的人都能够飞黄腾达,反之则处处不顺。按照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公司总督约翰·温思罗普的说法,他们能够在北美定居下来,正体现出来上帝对他的选民们的偏爱。1634年,在听说当地印第安人中间爆发天花的消息之后,他这样写道:“他们都死于天花了。这正是上帝宣告我们所有财产正当性的体现。”
到1660年为止,新英格兰殖民地的人口数大约为三万人。在这些人当中,大多数是清教徒。其中有很多不容于之前沿海殖民地的宗教正统,并逃到此地避难的人。在清教徒们当中,宗教观念的争论相当常见。这也就造成了他们之间的分裂,并迫使传教者从那些不能接受其意见的团体中脱离出来。一位热衷于弥尔顿学说的清教徒罗杰·威廉姆斯(RogerWilliams)就是一例。他曾在剑桥学习清教,并于1631年抵达新英格兰。在教条般激进主义的指导下,他认定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并没有将印第安人土地分配给当地殖民者的合法权利。也正是出于这一动力,1636年,他自愿离开原来的殖民地。与一小拨支持者一道,他创建了一个新的殖民地罗德岛(RhodeIsland)。此后,这一新建立的殖民地也成了其他被放逐的异端们的聚届地。
自16世纪70年代初开始,有关如何将另一批宗教异见人士(即天主教徒)赶出英国的讨论也已经提上日程。弗吉尼亚不欢迎英国的天主教徒们。直到1634年,巴尔的摩伯爵向满怀同情的查理一世提出要求并得到特许状之后,英国的天主教徒们才真正有了属于自己的殖民地。为纪念查理一世的皇后亨利埃塔·玛丽亚,这一新的殖民地被命名为马里兰(Maryland)。官方警告在此地殖民的天主教徒们,要求他们必须小心地控制加入者的数目,以防和他们的新教邻居们产生冲突。
哈克卢伊特将天主教徒和清教徒归为“多余人”的范畴。他认为,将“多余人”赶到海外殖民地居住有利于社会的整体福祉。乞丐和罪犯也都属于这一范畴。在1615年,他的这种要求变为了现实。人们将一群罪犯运送到了弗吉尼亚,以缓解当地劳动力短缺的状况。随着时间的推移,又有新的一批不受社会欢迎的人出现了。其中人数最多的是爱尔兰反抗者以及1642—1652年内战中的战俘。1650年,人们将在邓巴(Dunbar)捕获的苏格兰战俘以每个人15镑到20镑的价格出售。这些人就这样成了契约奴。在一段特定的时间内,他们必须在主人的种植园内劳作。1660年之后,因为方便而又能获取利润,这种惩罚手段渐趋流行。
至少在1660年以前,这些极其不受欢迎的移民们还只是北美移民中的少数。几乎所有移民的男人和女人们都是自由人。他们移民到美洲只是为了靠自己的双手养家糊口。那些资助了首次殖民活动的公司们希望能够获取地租以及买卖土地的收入。因此,他们最初的投资大多集中于运送健康的劳动力以及购买劳动工具上。而这些劳动力所获取的劳动成果也将被用于回报这一投资。
P8-9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1: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