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法舫法师(1904—1951),河北省石家庄井陉县人,1921年剃度出家,1922年入学太虚大师创办的武昌佛学院,成为第一期学员。此后全力协助太虚大师的佛教革新和佛学教育事业,多次主编《海潮音》,主持“世界佛学苑图书馆”,教学于“汉藏教理院”。1941年后,主要在南亚各地从事佛学研究,通达梵、巴、英三种外语。 目录 序 第一编 第一章 今日研究佛学之现状 第二章 从现代思潮看唯识学 第一节 时代思潮与佛学 第二节 科学与佛学 第三节 哲学与唯识学 第三章 从中国佛学史看唯识学 第一节 中国佛学史的概观 第二节 唯识学与各宗 第四章 从印度佛教史看唯识学 第一节 根本佛教与唯识学 第二节 唯识学与印度大乘佛学者 第五章 唯识学之历史概观 第一节 唯识学之发源 第二节 唯识学之萌芽 第三节 唯识学之长成期 第四节 唯识学之建立与弘传 第五节 中国之唯识学派 第二编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哲学的名义 第二节 哲学的方法 第三节 哲学的性质与唯识之有 第四节 哲学与唯识学的范围 第五节 唯识哲学之意趣 第二章 论题之建立 第一节 释论题——《唯识三十论》 第二节 论文之组织 第三节 作者与译者 第三章 唯识大意 第一节 宇宙人生之假说 第二节 唯识略义 第三节 略释识能变义 第四节 能变的次第 第四章 了境能变识(知识论) 第一节 叙言 第二节 本颂与大纲 第三节 根境识与感觉(知识的所依) 第四节 六识的三方面 第五节 六识的心理与感受 第六节 泛论情感情绪与心所法 第七节 前五识的产生 第八节 意识的生起 第五章 思量能变识(人生论) 第一节 叙言 第二节 举颂释名 第三节 所依与所缘 第四节 体性、行相、相应 第五节 末那之界系与伏断 第六章 阿赖耶识(本体论) 第一节 叙言 第二节 阿赖耶识之三相 第三节 阿赖耶识之种子 第四节 阿赖耶识之功用 第五节 阿赖耶识之感受 第六节 阿赖耶识之因果 第七节 阿赖耶识之舍位 第七章 理性的唯识论 第一节 唯识的中道义 第二节 唯识的辩证法 第三节 唯识的因果律 第四节 唯识的业果缘起论 第五节 唯识的三性三无性 第六节 唯识的真如性(明唯识性) 第八章 实证的唯识论 第一节 总说 第二节 资粮位 第三节 加行位 第四节 通达位 第五节 修习位 第六节 究竟位——佛果 附录:阿赖耶缘起与如来藏缘起之研究 一 云何缘起 二 阿赖耶缘起 三 如来藏缘起 四 阿赖耶缘起与如来藏缘起之比较 五 结论
内容推荐 法舫著的《唯识史观及其哲学(精)》分两编,第一编介绍唯识学的历史,第二编分专题介绍唯识学的哲学,史论结合,带有很强的历史意识和比较研究性。在讲解的时候,为了初学者易于了解起见,对专门术语,在不违反原意之下,多用现代术语说明。对唯识学与现代思潮的关系,多有精到的阐发。另外,作者绘制了大量的图表,将理论间的逻辑关系简明地表现出来。附录部分收入作者《阿赖耶缘起与如来藏缘起之研究》一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