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著的这本《书剑恩仇录(上下新修珍藏本)》介绍了,清乾隆年间,江南武林帮会红花会总舵主于万亭带同四当家(奔雷手)文泰来夜闯清廷禁宫。总舵主于万亭见过乾隆后,遭清兵毒手,死前立下遗命,由年轻义子陈家洛接任总舵主之位,并要帮众誓必护卫拥戴这位翩翩风度的世家公子,红花会上下马上准备最隆重的接任大礼(千里接龙头),准备迎接陈家洛继位总舵主之位。
隐身于陕西扶风延绥镇总兵李可秀家为西宾的武当派名宿陆菲青,随主人新迁浙江水陆提督前往江南的途中,遇上参加(千里接龙头)仪式,却被朝廷鹰爪困在三道沟客栈的红花会四当家文泰来与其妻骆冰,陆菲青出手相救,将他们荐至西北武林英雄铁胆周仲英处避难。
适逢周仲英外出,以陆菲青之师弟、武当派高手、卖身清廷的火手判官张召重为首的朝廷鹰爪尾随前来,周仲英之幼子不慎透露出文泰来等人藏身之处,激战之余,文泰来被捕,骆冰与红花会坐十四把交椅的余鱼同逃出。周仲英外出归来,恼怒异常,红花会众英雄赶来铁胆庄,因误以为文泰来被出卖,双方交手,混战一场。红花会新任总舵主陈家洛赶来以百花错拳胜周仲英,后得知周仲英之子只有十岁,才知错怪对方,握手言和。
为救文泰来,众英雄堵截镖行车队与为抢回圣物《可兰经》的回族人相遇,陈家洛出手相救,与人称翠羽黄衫的族长之女霍青桐彼此惺惺相惜,并肩作战,几经波折,终于为霍青桐取回圣典《可兰经》。
金庸,本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一九二四年生。曾任报社记者、编辑,电影公司编剧、导演等。一九五九年在香港创办《明报》机构,出版报纸、杂志及书籍,一九九三年退休。先后撰写武侠小说十五部,开创了中国当代文学新领域,广受当代读者欢迎,至今己蔚为全球华人的共同语言,并兴起海内外金学研究风气。
曾获颁众多荣衔,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英国政府O.B.E勋衔及法国最高荣誉“艺术与文学高级骑士”勋章和“骑士勋位”荣誉勋章,剑桥大学、香港大学名誉博士,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新加坡东亚研究所等校荣誉院士,北京大学、日本创价大学、台北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苏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校名誉教授,并任英国牛津大学中国学术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文学院兼任教授,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等公职。
其《金庸作品集》分由香港、广州、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四地出版,有英、法、意大利、希腊、曰、韩、泰、越、印尼等多种译文。
金庸著的这本《书剑恩仇录(上下新修珍藏本)》是一部讲述清乾隆年间红花会群雄在年轻总舵主陈家洛的率领下,反清复明的故事。清朝大臣陈世倌之子、红花会总舵主陈家洛获悉一个惊天秘密:当朝皇帝乾隆竟是他胞兄。乾隆下江南,兄弟相见,陈家洛以兄弟之情、民族大义力劝乾隆恢复汉室江山,乾隆虚与委蛇,假意答应,一张暗藏杀机的大网却在慢慢撒开
《书剑恩仇录》一书中描写了仁人志士对生命的坚忍、对使命的执着,虽屡遭失败,却不掩人性的光辉。
第一回
古道腾驹惊白发
危峦击剑识青翎
清乾隆十八年六月,陕西扶风延绥镇总兵衙门内院,一个十四岁的女孩儿跳跳蹦蹦地走向教书先生书房。上午老师讲完了《资治通鉴》上“赤壁之战”的一段书,随口讲了些诸葛亮、周瑜的故事。午后本来没功课,那女孩儿却兴犹未尽,要老师再讲三国故事。这日炎阳盛暑,四下里静悄悄的,更没一丝凉风。那女孩儿来到书房之外,怕老师午睡未醒,进去不便,于是轻手轻脚绕到窗外,拔下头上金钗,在窗纸上刺了个小孔,凑眼过去张望。
只见老师盘膝坐在椅上,脸露微笑,右手向空中微微一扬,轻轻吧的一声,好似什么东西在板壁上一碰。她向声音来处望去,只见对面板壁上伏着几十只苍蝇,一动不动。她甚觉奇怪,凝神注视,却见每只苍蝇背上都插着一根细如头发的金针。这针极细,隔了这样远原是难以辨认,只因时交未刻,日光微斜,射进窗户,金针在阳光下生出了反光。
书房中苍蝇仍是嗡嗡嗡地飞来飞去,老师手一扬,吧的一声,又是一只苍蝇给钉上了板壁。那女孩儿觉得这玩意儿比什么游戏都好玩,转到门口,推门进去,大叫:“老师,你教我这玩意儿!”
这女孩儿李沅芷是总兵李可秀的独生女儿,是他在湘西做参将任内所生,给女儿取这名字,是纪念生地之意。
教书先生陆高止是位饱学宿儒,五十四五岁年纪,平日与李沅芷谈古论今,师生问甚是相得。这一日陆高止受不了青蝇苦扰,发射芙蓉金针,钉死了数十只,哪知却给女弟子在窗外偷看到了。他见李沅芷一张清秀明艳的脸蛋红扑扑的显得甚是兴奋,当下淡淡地道:“唔,怎么不跟女伴去玩儿,想听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是不是?”李沅芷道:“老师,你教我这好玩的法儿!”陆高止道:“什么法儿呀?”
李沅芷道:“用金针钉苍蝇的法儿。”说着搬了张椅子,纵身跳上,细细瞧了一会儿,把钉在苍蝇身上的金针一枚枚拔下来,用纸抹拭干净,交还老师,说道:“老师,我知道,你这不是玩意儿,是非常高明的武功,你非教我不可。”她有时跟随父亲在练武场上盘马弯弓,也学过一些武艺。陆高止微笑道:“你要学武功,扶风城周围几百里地,谁也及不上你爹爹武艺高强。”李沅芷道:“我爹爹只会用弓箭射鹰,可不会用金针射苍蝇,你若不信,我便问爹爹去,看他会不会。”
陆高止沉吟半晌,知道这女弟子聪明伶俐,给父母宠得惯了,行事很有点儿任性。年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娇滴滴的可不易对付,于是点头道:“好吧,明儿早你来,我教你。这会儿你自己去玩吧。我打苍蝇的事不许跟别人说,不论是谁知道了,我就决不教你。”
李沅芷真的不对人提起,整晚自个儿就想着这件事。第二天一早就到老师书房里来,一推门,不见老师的人影,只见书桌上镇纸下压着一张纸条,忙拿起来看,见纸上写道:沅芷女弟青览:
汝心灵性敏,好学善问,得徒如此,夫复何憾。然汝有立雪之心,而愚无时雨之化,三载滥竽,愧无教益,缘尽于此,后会有期。汝智变有余,而端凝不足,古云福慧双修,日后安身立命之道,其在修心积德也。
愚陆高止白
李沅芷拿了这封信,怔怔地说不出话来,泪珠已在眼眶中滴溜溜地打转,心中只道:“老师骗人,我不来,我不来!”便在此时,忽然房门推开,跌跌撞撞地走进一个人来,正是那位已经留书作别的陆老师。但见他脸色惨白,上半身满是血污,进得门来,摇摇欲坠,扶住椅子,晃了两晃,便倒在椅上。李沅芷惊叫:“老师!”陆高止说得一声:“关上门,别做声!”就闭上眼不言不语了。李沅芷究是将门之女,平时抡刀使枪惯了的,虽然惊慌,还是依言关上了门。
陆高止缓了一口气,说道:“沅芷,你我师生三年,总算相处不错。我本以为缘分已尽,哪知还要碰头。我这件事性命攸关,你能守口如瓶,一句不漏吗?”说罢双目炯炯,直望着她。李沅芷道:“老师,我听你吩咐。”陆高止道:“你对令尊说,我病了,要休息半个月。”李沅芷答应了。陆高止又道:“你要令尊不用请大夫,我自己会调理。”隔了半晌,道:“你去吧!”
陆高止待李沅芷走后,挣扎着取出刀伤药敷上左肩,用布缠好,不想这一费劲,眼前一黑,竞“哇”地吐了一大口血。
原来这位教书先生陆高止真名陆菲青,乃武当派大侠,壮年时在大江南北行侠仗义,名震江湖,原是屠龙帮中一位响当当的人物。屠龙帮是反清的秘帮,在雍正初年声势甚是浩大,后来雍正、乾隆两朝厉行镇压,到乾隆七八年时,屠龙帮终于落得瓦解冰消。陆菲青远走边疆。当时清廷曾四下派人追拿,他为人机警,兼之武功高强,得脱大难,但清廷继续严加查缉。陆菲青想到“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之理,混到李可秀府中设帐教读。清廷派出来搜捕他的,只想到在各处绿林、寺院、镖行、武场等地寻找,哪想得到官衙里一位文质彬彬的教书先生,竟是武功卓绝的钦犯。
那晚陆菲青心想行藏已露,此地不可再居,决定留书告别。他行囊萧然,只随身几件衣服,把一口白龙剑裹在里面,打了个包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