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木偶生死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贾辽源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后记
该说的应该都说完了,可是,总觉得还有一点
东西应做个补白,于是写下如下文字。
这个故事的价值
那天,我们一群人看完吴春安先生的表演,一
个个瞪大惊奇的眼睛,都说它是个宝贝。它在我们
的眼睛里怎么就那么有趣,仅仅因为新奇?因为第
一次观看?了解到吴春安先生的处境,知道浮山木
偶后继无人,我很长时间都在想,这么好的东西怎
么能就此打住,从此消失?它好歹也是个非物质文
化遗产.这个遗产怎么保护?怎样传承?那天,正
是2014年深秋,地里的玉米已经收回家,槐树上的
叶子蝴蝶一般纷纷飘落,风中蕴含着凛冽。我们来
到几个偏僻的村子,看到了一座座明清古建筑、古
牌坊、古砖窑、古寺庙,当地人给我们介绍道教文
化;我们走进一个农家小院,房东在西南角简陋的
土棚子下翻出一堆塑料布,扒拉开来,露出两块合
在一起的石碑,竟然是《弟子-规》的整理人贾存
仁的墓志铭。那个时候,我才觉得,浮山是个值得
研究的地方。
后来,专心研究木偶,渐渐发现,浮山木偶艺
人的故事就像浮山木偶的传统剧目一般,全都是口
口相传,没有任何文字。面对木偶戏今天的现状,
面对它曾经显赫的身份,忧虑,责任,急躁,乃至
于猎奇的心理不断冲撞我的心扉,似乎不给浮山木
偶写个东西就是失职,甚至罪过。可是,怎么写,
写什么,一度犹豫。曾经想写好吴春安老人的一生
,可随着采访,随着深入了解,我发现,仅仅写吴
春安一个人的事情,实在太小家子气,太对不起木
偶了。我眼前的资料全都是学术著作,我必须重新
构思,不仅仅为吴春安老人,更应该为浮山木偶人
。我要为他们,为中国木偶、中国民间文化作传。
从创作的角度讲,只有这样,作品才能厚重。只有
站在新的高度,木偶乃至吴春安和他的那些同事们
,当他们面对过往的时候,其人生才具有肯定的历
史价值,浮山和浮山木偶才能在中华民族民间艺术
的大家庭里拥有一席之地,只有这样,他们曾经的
辉煌、今天的落魄才能具有启迪思想、呼唤变革,
进而峰回路转、起死回生的别样意义,于是就有了
今天这个作品。
木偶起源及其他
研究这个问题的人很多,引用的史料几乎都一
样,读几个人的书或资料如同体验一个人在不同场
合的演讲。一是历史留存的文献本来就少,《礼记
》《通典》《新书》《乐府杂录》《旧唐书》《武
林旧事》等等,古人记述的木偶纷纭杂乱地隐嵌在
各种典籍里。博览古籍,将所有关于偶、佣、傀儡
一类的文字摘编出来进行研究实属不易。因此,新
的证据难以再现,没办法,大家只好起哄一般反复
咀嚼这一把草料,所以,看着看着就寡淡了。二是
对不同历史时期木偶概念的理解可能还不够宽泛,
偶、佣、傀儡等名词似乎适用于每个朝代,难道在
某个历史节点或地域就没有其他的称呼?比如“郭
秃”“加礼”。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可能就有新的
东西仍然隐没在历史的某一块帷幕之后,这是相对
全国而言。具体到浮山县,他们也在寻求能够证明
浮山木偶实属古老的证据,可是,很遗憾,没有。
鲁光岱先生向当地文字方面最具权威的老教师孟祯
先生请教,对方说他考证,汉时霍去病讨伐匈奴回
来曾演“参军戏”于擒昌,然而没有说清出处。郑
洪峨文章点出《通考》,我没有查到。《通考》过
于笼统,它只是“典志体”史书的一种,用以记载
古今典章制度的源流,常有定语,如《文献通考》
《读礼通考》《五礼通考》之类,不知郑先生所指
为何。擒昌是魏以后才出现的县名,与汉联系在一
起,犹如今说尧都平阳一般,是后人用后代话描述
先人的情景,出入是很大的。另外,“参军戏”也
不是木偶戏,更不能顾名思义,简单地理解为专门
给军队演出的戏剧。它是古代戏剧——宗教礼仪“
赛神”中一个角色的名称,后来逐渐向文艺演变、
转化、过渡,一直具有傀儡原初祭祀的味道,由此
演化出戏剧里的“净”色,专门演绎滑稽舞蹈,再
后来就成为性格刚烈粗暴的“二花脸”了。
除了这个说法,浮山木偶的历史完全空白,这
真是一个不小的遗憾。我想。原因应该是浮山置县
很晚,偏居一隅,人烟稀少,文化落后,难有文字
记述。可是,我依然采信浮山人们的说法,相信当
年霍去病带走了他的弟弟霍光,他们得出这样的结
论很不容易,而且具有唯一性,从情感的角度考量
,我愿意它是真实的。况且,浮山真能找到霍光的
墓。历史上的霍光权倾朝野,2015年在南昌发掘的
那个富可敌国的海昏侯,曾经当过二十多天皇帝。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切全都是霍光的功劳。霍光
身后,其家族结局很惨,其真身究竞归葬何处,我
没有考证。浮山人觉得他们脚下的土地里埋着的是
霍光那就是吧。上海东方电视台到浮山拍摄吴春安
和他的木偶时曾经寻访到这个墓。墓在平里村,墓
碑倒地,上书:汉大将军霍光之墓,乃雍正九年辛
亥九月七日由浮山知县所立。
据老艺人们说,浮山有多处木偶舞台,其中县
城就有一座。我想看看,可惜拆除了。我总想,过
去/~41]建一个舞台难道仅仅就为了演出木偶戏
目录
引子
千年苦乐
第一章 亘古基因
第二章 一笔账,一本剧,一个家
第三章 困顿中的自由
遗命浩劫
第四章 山就是山,舞台就是舞台
第五章 诸神来临
第六章 呼啸山城城欲裂
第七章 不死之心
辉煌年代
第八章 出世
第九章 所有开放的都是花朵
第十章 流水落花为哪般
第十一章 河之南,河之北(上)
第十二章 河之南,河之北(下)
第十三章 被扰动的魂灵
落寞时月
第十四章 欢乐颂
第十五章 前所未有的日子
第十六章 巅峰之巅
第十七章 执手泪眼相看
第十八章 天尽头
第十九章 余音,值得思考的问题
寻梦当下
第二十章 老树开新花
第二十一章 一个与木偶毫不相干的人
第二十二章 生死有命
结语
参考文献与资料
附录一 浮山木偶剧团历任领导一览表
附录二 浮山木偶剧团1967—1979年巡演过的城市
附录三 浮山木偶剧团演出部分剧目
附录四 民间纪实一席谈——赵瑜、贾辽源就修改《木偶生死书》的谈话
后记
精彩页
有这样一个传说。
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福建泉州、潮汕一带蛮獠啸乱,居民苦之。朝廷决定派遣一位新的地方领导前往治理,挑来拣去,选中了归德将军陈政,遂晋升他为朝议大夫,统岭南行军总管事。陈政率3600名府兵自中原南下,不成想,半道遇到南方少数民族顽强阻击,节节败退。他派出快马,疾驰关中请求援兵。朝廷闻报,又命令陈政的两个哥哥带领58姓河南将士千里驰援。有人说,今天福建一带的木偶戏就与这场征讨不无关系。那时候,木偶是军中鼓励将士的文工团,千里迢迢,随军南下,才有了今天福建赫赫有名的提线、布袋木偶。将士们远离故土,加上饮食生活多不习惯,思想产生动摇,木偶戏也难以安抚兵将。陈政很是犹豫,那天,安营扎寨,但见眼前江水碧清如洗,白浪激荡,心生一念,问:此水何名?手下回话:绥安溪。陈政挥手一指,说:此水如上党之清漳!我看就叫它漳江吧。
上党清漳,源自山西太行山问长治一带。上党即是长治的古称,秦朝将军白起长平之战斩杀45万赵国将士的地方。此地一山之隔的西侧便是赫赫唐尧故地,浮山县置。奇妙得很,我着意考察的浮山木偶以及随后即将记述的一些人和事,时不时总会与这里发生多多少少的关系。
浮山人说不清自汉以后木偶戏在浮山的流传,便一下子跳到唐朝,说起另一件与朝廷有关的大事。
县城东南方向20余里东张乡贯里村外半山坡的旷野上,横七竖八躺卧着一些破损斑驳的石梁、石柱,残碑断垣一片狼藉。然而,田地里孑然独立的那通石碑却高大威严,碑头雕龙华贵庄重,鹤立鸡群。脚下杂草丛生,玉米秆已经长到一人高,山风吹拂,噗噗啦啦,摇摆着瘦弱的身子。缓缓走近,仰望碑额,六个小篆字体让人顿生敬畏:龙角山纪圣碑。
龙角山,那是东南方向的两架山体,山头高高突出,形似龙角,此乃浮山八景之一——二峰夕照,今天,人们称它二峰山。
纪圣?难道历史上哪位圣上曾经莅临这片遥远偏僻的山区丘陵?
查阅史料,原来此处曾建有一座道观,名日天圣宫,乃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御赐。据说,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曾被大臣宇文泰赐鲜卑姓氏“大野氏”。李渊的生母是八柱国独孤信的女儿,正妻也是鲜卑后代。由是,李氏家族就非纯正汉族血统。他们深知皇族血脉对其统治地位的重大意义,便极力推崇自己与老子李冉的渊源,以示李唐王朝的正统和君权神授。传说唐武德三年(620年),老子五次显形于龙角山,言称“吾唐皇帝之远祖”,引起朝廷高度关注。高祖时,曾命史家推算,确认老子乃其34代先祖,遂改浮山为神山,命舍人柳宪到龙角山起建老子祠。开元十四年,唐玄宗李隆基为庆贺李唐王朝中兴全盛,命亲臣高力士督办扩建,诏改庆唐观。
扩建后的寺观坐北朝南,气势辉煌,雄伟壮丽,南北长250米,东西宽120米,占地3万平方米。入观来,过牌楼,进山门,过灵官殿,便是一座精巧的舞榭。那时,这座舞榭上都表演过哪些歌舞戏剧,现在的各种说法其实都是推测。尤其浮山鸿儒大家们异口同声,说那个时节,台上曾经上演浮山木偶戏。我多少有些怀疑,人们总是喜欢将今天的认知嫁接到历史深处,为自己的观点涂脂加分。
P10-11
导语
人生如偶,究竟由谁操作?偶承人情,舞尽世间悲欢。
贾辽源著的《木偶生死书》是迄今第一本活的中国木偶百年史。它用纪实的手法,以山西浮山木偶剧团的生成、发展、鼎盛、衰落乃至消亡为缩影,讲述了木偶这一艺术门类在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发展脉络和几代木偶人的悲欢命运。木偶,作为一项依托于古代戏剧发展起来的民间艺术,在其特定历史时期,为中国农民的心灵注入了精神依托。
内容推荐
贾辽源著的《木偶生死书》以山西浮山木偶剧团为标本,以木偶戏传承和剧团兴衰为线索,通过浮山木偶艺人半个多世纪的风雨颠沛和欢喜悲酸,生动反映木偶传人第一代的执着、第二代的迷茫和第三代的颓废与消解,同时将目光延展到历史深处,搜寻其他地域木偶剧团,全方位考察中国木偶戏的起源和流变,展现了木偶在千年时光跌宕中的起起伏伏、生死兴衰,从政治、经济、观念等多个角度深切体味木偶乃至中国民间艺术传承发展的坎坷路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