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在今天房地产为支柱产业的城市化中,如何“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当3600万套保障房开建后,又如何让重庆民安华福,或者北京燕保、高米店家园这样的小区,成为安居的幸福家园?马秀莲著的《透视保障房(美国实践经验与借鉴)》为此深入介绍了美国经验,尤其是在商品房市场之外,不断扩大社会住房市场的做法;以及在保障房实践中,在政府直接提供住房失败后,转向政府、市场、社会协同的做法。 本书可作为住房政策与保障房问题研究者、政策制定者与实践者的参考书目,对公共服务提供改革感兴趣的读者也将从中有所裨益。 作者简介 马秀莲,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副教授。美国犹他大学社会学博士和统计学硕士。在此之前,曾担任过《经济日报》记者并获中国新闻奖。长期从事:(1)城市研究,尤其是比较城市、世界城市研究及城市化;(2)保障房研究;(3)社会治理、社会服务提供及非营利组织研究。著有英文专著《国家和城市的关系:一个网路分析的视角》。同时论文见于Urban Studies,City&Community,Geo Journal以及《中国行政管理》《中国区域经济》等国内外学术期刊。2012年和2014年两次赴美国调研成果在《中国经济时报》连载发表,系统介绍了美国保障房制度及保障房提供实践。 目录 第一篇 访谈篇 一 美国城市如何解决保障房问题? 去加州伯克利看一看 伯克利市议员谈可承担性住房措施 伯克利市:三十年租金控制“得与失” 伯克利:让穷人租得起市场房子 伯克利:高房价中“补人头”可行吗? 伯克利要卖掉公共住房 公共住房制度可行吗? 伯克利公共住房失败的教训 保障房责任移至私人部门,导致美国流浪汉增多 开发商建保障房需要得到政府支持 开发商建保障房的难题:如何长期可承担? 提供包容性保障房是开发商责任 发展社会住房是解决穷人住房的根本出路 发展住房合作社,解决穷人住房问题 伯克利:非营利组织住房成主流 美国非营利组织如何建房? 社区土地信托让住房永久可承担 对地租重新分配,让老百姓住得起房 我们想建什么样的社区?——伯克利“共同住宅”社区采访 我们想建一个什么样的城市?——访伯克利市市长高级住房助理加尔文·方 伯克利如何超越美国剩余福利模式? 调研后记:马秀莲博士在《中国经济时报》发表连载,介绍美国城市如何解决保障房问题 二 社会组织如何提供保障房? 一场非营利的盛宴 保障房:小即是美 美国公共住房项目失败的背后 一场从商人手上打捞保障房的保护战 美国非营利住房的兴起:政府+社会合力的结果 政府掌舵,非营利划桨 住房非营利成世界趋势 社区发展公司:一个组织制度创新 不会被拆掉的贫民窟 非营利机构应像大企业一样运作保障房 通过中介组织推动社会组织发展 地方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从对立到伙伴 分权式福利国家与非营利组织发展 构建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内部市场 美国PPP模式提供保障房 多元主体竞争下的企业提供 政府直接提供,真的不行吗? 调研后记:马秀莲博士继续在《中国经济时报》发表连载,介绍美国社会组织如何提供保障房 第二篇 案例篇 一 哥伦比亚角公共住房项目 公共住房梦想与光荣——以美国哥伦比亚角公共住房项目为例 哥伦比亚角治理及对我国保障房建设的启示——美国公共住房案例述评 二 伯克利公共住房 美国公共住房可持续发展的经验教训——以加州伯克利为例 第三篇 历史、评论篇 凯瑟林·鲍尔:一位住房改革实践者 从政治经济学到新公共管理——美国公共住房制度演变逻辑及对中国的借鉴 从政府直接提供到PPP——美国保障房实践及借鉴 科学规划,促进我国保障房社区可持续发展 准市场还是准等级?——基于上海、北京的中国公租房提供模式研究 后记
导语 马秀莲著的《透视保障房(美国实践经验与借鉴)》对美国保障房制度及提供模式进行了系统介绍。其中核心篇章是2012年和2014年先后两次赴美国调研后《中国经济时报》发表的连载。其中第一个系列从城市层面介绍美国怎样解决保障房问题,构建保障房体系。第二个系列进一步介绍美国如何政府、非营利组织及企业多元主体竞争提供,准市场方式提供保障房。此外还补充了美国保障房制度演变历史、美国公共住房失败(成功)案例,以及当下的PPP实践等。基本上以第一手资料为基础,该书将提供对美国保障房制度的全面深刻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