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龙凤传人(修订本)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王大有//张喜蓉
出版社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从民族学、民俗学、民间文化学等角度,综合运用历史学、体质人类学、中国古文字学、艺术美学、传统科学等相关成果,旨在简明扼要阐述龙凤传人创造的中华本体文化的特质。

本书是龙凤传人8000年文明史的通俗读本。

内容推荐

中华民族,中华百姓,我们都是凤凰传人,我们都是苍龙传人。共同始祖,同一个风姓,凤凰图腾,苍龙图腾,演绎出三皇五帝的子子孙孙。2.8万年以来龙族凤族,缔造中华民族,缔造中华文明,积淀民族精神,创立龙凤呈祥价值观,追求天人合一,追求世界大同。本书是首部中华龙凤传人民族学专著。

目录

修订版自序/龙凤文化的民族学民俗学研究

凤冠尺木/引言

<中国民间文化丛书》总序/钟敬文

上卷 中华民族是龙凤传人

 一、龙凤传人释义

(一)中华民族是龙凤传人

(二)龙凤传人是风族的两个分支

 二、风族始祖与龙凤原型——原龙原凤

(一)风族始祖伊萨母燧皇弁兹

(二)凤凰苍龙原型

 三、中华民族龙凤传人大系图表

 四、中华民族龙凤传人大系图表说明

下卷 龙凤传人

 一、开宗篇

(一)龙凤会传人吗

(二)龙凤文化哪是头

(三)龙飞凤舞七彩路

(四)浩然大道涵其间

(五)伟岸身影八千年

 二、渊源篇

(一)百家说龙凤

(二)龙风真相

 1.龙真相

 2.凤真相

(三)龙凤氏族列祖列宗

 1.大龙系

 2.小龙系

 3.黾龟玄武系

 4.凤鸟系

 5.复合系

(四)豢龙氏兴衰

(五)凤凰氏浮沉

 三、合和篇

(一)龙凤呈祥

(二)异彩纷呈

 1.汉族龙凤

 2.藏族龙凤

 3.高山族龙凤

 4.苗族龙凤

 (三)五瑞合和

 四、祥瑞篇

(一)龙舞承传

(二)壮哉,舞龙

(三)吹箫引凤

(四)凤皇乐舞

(五)翔鹭舞

(六)羽舞·干戚舞

(七)鹚舟

(八)凤舟

(九)龙凤舟

(十)龙舟

(十一)龙舟凤舟竞渡

(十二)龙口夺粮

(十三)龙蛙

(十四)龙鼓锵锵

(十五)龙十三子

(十六)卐象洋洋

(十七)生命赞歌

 1.交龙交凤·生命符号

 2.麒麟送子

 3.十二生肖

 4.鲲鹏变化

(十八)民生无所不有

 1.地理名称

 2.植物名称

 3.动物名称

 4.中药名称

 5.饮食名称

 6.服饰起居名称

(十九)民俗审美积淀

(二十)向现代化转形

 五、精魂篇

(一)燧人取火:开辟新纪元

(二)伏羲画卦:宇宙全息科学的奠基者

(三)高襟女娲:再造天地,重塑人类

(四)神农尝百草:一心解除黎民疾苦

(五)精卫填海:与厄运逆境搏斗不息

(六)柴瓠杀敌:龙犬识忠奸,人言守初衷

(七)后羿射日:为民除害,万古流芳

(八)鲧禹治水:前赴后继无竞时

(九)哪吒闹海:少年壮志当孥云

(十)日月潭:举日托月的精灵

(十一)孔雀公主:人间真情的魅力

(十二)神鹏斗龙王:智慧的较量

(十三)支格阿龙:坚韧不拔,永远进击

(十四)鲤鱼跳龙门:竞争与超越

(十五)龙聃凤丘:人类智慧桂冠上的两颗明珠

 六、拓荒篇

(一)中华人种创世纪

(二)拓荒美洲通路

(三)夸父逐日

(四)少昊美洲立扶桑国

(五)轩辕黄帝族进军美洲

(六)夷越濮南下

(七)殷人东渡美洲

 1.从清朝派留学生说起

 2.大清托查殷人东渡

 3.殷福布族人请愿

 4.欧阳庚上书摄政王

 5.欧阳庚发现新线索

 6.欧阳庚授计探查涕竹之谜

 7.特大新闻:童子尿使断指愈合

 8.“殷地安”一日三呼六唤

 9.殷飞虎族人话摩虐王

 10.摩■王族寻根

 11.摩■王为何大哭

 12.《侯喜王赞歌》

 13.二十五族殷人东渡美洲

 14.重建天国拉文塔殷家祈祷平安

 15.二十五族盟书

 16.拉文塔殷人祭祖留玉圭文书

(八)商殷——奥尔梅克文明兴起

 1.巨石刻族徽祖先崇拜

 2.老火神抱子萑尾玄鹗

 3.封社冢墩坛台“金字塔”

(九)少昊殷商文明融合

 1.金星历和玛雅先天八卦天文学

 2.扶桑观念极致

(十)殷地安人是龙凤传人

 1.殷地安龙凤传人图

 2.殷地安人始祖龙凤变化图

 3.龙凤一体太阳神图

 4.玛雅龙凤日月神图

 5.龙凤太阳神祖根

(十一)太平洋龙凤文化圈

(十二)别了,哥伦布! 

 七、腾飞篇

(一)凤凰涅槃

(二)东方巨龙

(三)龙蟠玉华表

(四)龙腾天安门

(五)望子龙凤

(六)迎着朝阳

龙尾凤趾

主要参考书目

附论

一、远古时期的中国与墨西哥的联系/王大有、宋宝忠

二、陕西黄帝文化的深度开发与桥山黄帝陵现有建筑群不足处弥补建议/王大有

三、我省拟建黄帝陵博物馆/王丽

四、探寻上古中华文明——对话学者王大有/王丽

五、中央电视台十频道专访:四川三星堆蜀文明及大禹治水的价值和意义

试读章节

(三)高■女娲:再造天地,重塑人类

据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乙篇载,女娲是■■子之子,历史上叫“女■”“女希”、“女皇”等。帛书上娲字作“■”,像是一个头戴羽冠的正面站立的人形。她是某虎族与且(沮水?)族联姻的分支氏族的再分支氏族,“风从虎”,所以又说女娲是“风姓”,风又通“风”,故女娲头戴羽冠。■族在东夷青州江淮一带,商时其子孙犹在,有■侯及其青铜器遗存(图148)。东夷人称首领为“皇”,又作“昊”。太昊、少昊的“昊”,东夷文作“■”,同女娲的“娲”,几乎相同。古书上又每每提及“女娲蛇躯”,很可能女娲氏是一个虎蛇联姻图腾族。蛇可能是她自己氏族的图腾,虎是她祖先的图腾。总之,女娲是人文初祖之一,螭龙图腾,龙的传人的老祖母。

女娲补天的故事,妇孺皆知。

但是这场天灾很奇怪,人们只把它当作神话看,也没有深究。忽然有一天,天崩地裂,天塌下来了,天不能尽负万物,地也不能遍载万物,星星、月亮、太阳都不见了,只见熊熊大火延烧不灭,滔滔洪水泛滥不息,恶禽猛兽纷纷窜出山林,抢食攫取无辜的百姓。这个样子,不像是天出了漏子,反倒像是地球自己出了问题。

陈樨常著《中国上古史演义》说女娲补天的故事,其真相,当是那时在亚洲的东边一带火山爆发。这对于黄河下游一带的人民,是极可怕的事情。只见远处天边一阵阵烈焰红彻云霄,黑烟蔽日,崖石纷飞,天摇地动,谷裂山崩。海水滔滔扑上岸来,龙蛇鳌鳄随波而来,人民房倒屋塌,死伤满地。这显然是场特大天灾。举凡人类史上特大灾难,都有口碑相传。这场灾难的原因,可能是:一、火山爆发同时诱发地震;二、地震诱发火山爆发;三、陨石与地球相撞,引起特大震荡。关于女娲的业绩,可作两种理解:一是火山爆发地震等天灾之后,自然平息之际,众人惊恐未定时,女娲冒险亲自巡察一周,清除满地火山灰土残石外,并无更可怕奇怪的现象,就号召人民搬回旧地。众人以为地震消除,火山停喷,是女娲的神力。二是天灾之后,女娲带领人民重建家园,主要工作是在岩浆石块逐渐冷却时,重建居地,各有所归;再是清除土地上的碎石,并用火山灰(芦苇灰)填平地水喷发和海水倒流形成的积水潭、泥沼,使它成为沃土,利于耕作;三是清除有害的动物和它们的尸体。这些工作都完成后,大地也恢复平静,天也晴朗,于是地平天成,人民安居乐业。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以及在此前的邢台大地震,都有和女娲时代类似的灾害发生。中国东部沿海一带是地震区,与日本相连。至今日本火山地震仍频频发生,想太古中国,也是这样。那么,女娲补天的故事,则可确认为古史传说时代,龙凤传人战胜自然灾害的坚韧不拔精神的颂歌。

神话说女娲炼五色石补天,不是补天,恐怕倒是因为目睹化为液体流动的岩浆,受到启发,烧陶炼石冶金。炼五色石,很可能是烧制彩陶。再是岁尾置五日过年。

女娲的另一伟绩就是“造人”,始置婚姻,被尊为“高■(mei)”。

何谓“高■”?就是家族种氏的老祖母,人文初祖,俗称“送子娘娘”。人类早期,是母权时代,后人只知道自己的母亲,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所以把始祖作为主生育、主婚姻的高祖,这就是“高襟”。

有个故事说:在一场毁灭性的洪水灾难后,伏羲女娲兄妹乘坐葫芦得救,兄妹为婚,繁衍人类。另外还有一个故事说:这场洪水之后,人类灭绝,只剩下女娲一个人,她很悲伤,就用河水与黄土和成泥,捏成人形,先捏了一个女的,又捏了一个男的,往地上一放,就活了。女娲用黄泥不停地捏小泥人,捏得累了,就把绳子放到泥里,抽出来一甩,甩出的泥团、泥点一落地也一个个变成了人,虽说没有手捏得精细端正,但是大大提高了造人的效率。所有这些“泥人”,当然都尊女娲为“老祖母”了(图149)。为了让自己的后代生活得好,女娲设置了嫁娶制度,并发明了一种乐器叫“笙簧”。

为什么做“笙簧”呢?女娲的意思是让自己的孩子们繁衍兹生。“笙”即芦笙,象征“生育”。古代的笙都用葫芦(瓠瓜)制作,插上十三根管子,簧是笙里的薄叶片,古用竹箬(ruo)(后世用铜片),一吹,笙里的簧片就振动发出音乐来,很柔和。前边有一个故事讲伏羲女娲乘坐葫芦得救,后来结为夫妻,所以“葫芦笙”本身也是寓意婚姻生育。

可以想象,当时女娲的孩子们,在春光明媚的日子,吹起芦笙,举行盛大的歌舞晚会,情投意合的人,便结成伴侣。这种古老的郊媒桑社活动,就传了下来。直到今天,尊奉女娲的古老民族,例如苗族,每年春二三月,青年男女们一定穿上鲜艳美丽的衣服,选择平坝为月场,相约“跳月”。这时,男青年吹起芦笙在前面作引导,女的就摇着响亮的铃儿跟在后面,合着拍节跳舞。双方如果跳得有意思了,就悄悄离开月场,到一个幽静的地方谈情说爱,进一步发展,就结为终生伴侣了。

作为高襟神即婚姻神的女娲,当然就又兼为子孙娘娘了。

汉代许多画像石、画像砖上的女娲,均作龙身或蛇躯。可见女娲即龙女。

赵海洲在湘西苗族地区采风时,搜集到一则《两个龙女和七个龙子》的神话,说的是:凤凰雅堡寨附近有一条姑妈河和一条两汊河,过去是不相通的。两汊河的老龙王要去姑妈河走亲游寨,很不方便,就派七个龙子去打通一条80里长的山。七个龙子不敢答应。这时两个龙女挺身而出,愿意打通两汊河那段60里的山,留下的20里那段姑妈河山由七个龙子去打通。这样定下之后,两个龙女在启明星未落之前,就把60里山打通了。而七个龙子贪玩,听见妹妹三声大喊的时候,东方已露出鱼肚白,他们还没动工,就急忙用角去撬石山。但太阳出来了,照在龙子身上,龙子浑身软绵绵的,没有了力气。他们急得用角朝岩头一撞,龙角撞断了。从此,这里留下一个龙角洞。

苗族对龙女的智慧力量和献身精神的歌颂,不但是对高■龙女的崇拜,也是苗族上古母系社会的一种折射和原始心理意识的遗存。《山海经·海内经》讲:南方有人称苗民又叫“延维”。延维,就是蛇,也就是小龙。以蛇为阴为女,在当地可以说家喻户晓,大概也是龙女乃人祖的缘故。闻一多认为,这两头一身的“延维”,就是苗族的祖先伏羲、女娲的交尾像。苗族确实也以女娲兄妹为自己的祖先。

女娲作为高襟,是人类文明的一次大飞跃。女娲始置嫁娶,是置一夫一妻的对偶婚,从此摆脱了群婚、乱婚。有了对偶夫妻,就有家庭,就有稳定发展的家族、宗族。家庭使社会更有凝聚力、亲合力。天下夫妻手足骨肉之情最深。女娲仿照自己造人,透出的历史信息是,她在洪水灾难之后,按照自己那个氏族的样子教化洪水遗民。她那个氏族文明层次比较高,可能率先进入对偶婚阶段。对偶婚对提高人种质量,无疑是大大进步了。所以女娲无异于重新塑造了一个新人种,这也许就是“女娲造人”的本来的实质的意义。

传说女娲的陵墓有五处,多在黄河中下游,天水、风陵渡最有名。天水地区多陶人,据说就是女娲黄土造人的遗风。

P146-149

序言

凤冠尺木

凤冠犹如鸡冠,没什么奥秘。至于尺木,就有点神了。据汉代东方朔说,龙头上有角质突起,状如博山炉形,名为尺木。龙有了尺木,才能腾云驾雾。幼龙没有尺木,成年龙才有。我想,这不是幽默家的玩笑话,鳄鱼的额头就有这种角质突起,可见古人的话是有根据的。更重要的是,尺木给人一种哲理启迪:龙的尺木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长期修养的结晶,是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凤冠的长成也是这个理。本书从凤冠尺木谈起,就是想先点明本书的要义和特质。

本书是龙凤传人8000年文明史的通俗读本。

本书从民族学、民俗学、民间文化学等角度,综合运用历史学、体质人类学、中国古文字学、艺术美学、传统科学等相关成果,旨在简明扼要阐述龙凤传人创造的中华本体文化的特质。

本书揭示中华人种在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形成与传播中的特殊意义。

本书从图腾徽铭文化角度,根据考古的科学成果,破译上古徽铭和民间文化深层隐义,确证古史传说时代族团的历史存在和历史变迁,确指列祖列宗的历史贡献,以及中华魂的内涵。

本书通过对民间俗文化和民间雅文化的剖析,阐明中华民族多民族、大一统的历史背景,开掘中华民族龙凤呈祥与五瑞合和的民族认同心理所形成的深层文化背景,及其现实意义。

本书昭示中华文明的海洋文明、农业文明、渔猎文明整合的总体特征。

本书弘扬龙凤传人在开拓亚洲、美洲、大洋洲和创造以中华文明为特色的太平洋龙凤文化圈中的丰功伟绩。

本书确立中华本体文化框架,揭举龙凤文化学纲要。

本书注重历史感和民俗感,图文并茂,彩图重民俗,随文图重历史。前部分重本土中华民间龙凤文化——土色土香的龙凤文化;后部分重异域中华民间龙凤文化,即拓荒移民民间龙凤文化。前后两部分集中华本体龙风文化之大成。

鉴于中国民间文化丛书的整体要求,本书为行文方便,不能把被征引的著述、作者等一一列出,但为读者检索方便开列主要参考书目于后,并向有关人士致谢。

本书得以完成,要特别感谢旅居日本的中国学者、73岁老人欧阳可亮如水贞人。他积其父欧阳庚两代人的研究成果,无保留地移交于作者,殷期成功。这个简读本是三代人九十年心血的结晶。

美洲土著龙凤传人与中华龙凤传人心心相印,血脉相通,同是文明与和平的使者、创造者,意义远在西洋文化中的海盗文化之上!

曦荣韶华

1991年12月10日14时15分

于京华蟠桃宫侧,可佳清和书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0:5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