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就业理论的思想体系
引言
第一章 《国富论》的主题
第二章 就业理论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一切生产的唯一目的
第三节 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
第四节 有效需求不足与失业
第五节 经济总量的分析框架
第六节 一般就业理论的要旨
第七节 就业理论的基本原理
第三章 就业、消费与收入分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分配理论思想起源的简述
第三节 收入分配与社会文明繁荣
第四节 就业《通论》与收入分配
第五节 消费倾向与工资收入比例
第六节 分配理论与科学的分析方法
第四章 劳动所有权与就业理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就业理论思想起源的简述
第三节 劳动所有权与就业和资本
第四节 资本的数量及用途与就业
第五节 储蓄、投资与就业的变化
第六节 一脉相承的就业理论体系
第二篇 就业通论与图解方法
引言
第五章 价值尺度与衡量单位
第一节 衡量价值的尺度与经济科学
第二节 劳动是衡量价值的真实尺度
第三节 凯恩斯对于衡量单位的选择
第四节 用工资单位衡量的经济变量
第五节 名义和实际单位与时间单位
第六节 附:土地和劳动价值论
第六章 供需均衡的分析方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亚当斯密的供需均衡的一般理论
第三节 古典就业理论与供需均衡模型
第四节 凯恩斯的《通论》与劳动供需模型
第五节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与就业量
第六节 劳动供需模型与产品供需模型
第七节 就业理论与供需均衡的分析方法
第七章 供给与需求的四维模型
第一节 现代图解经济学的起源
第二节 供给与需求的四维模型
第三节 三个相互联系的供需模型
第四节 经济学与空间-时间的概念
第五节 四维图解法的理论依据
第八章 均衡曲线与时间因素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时间因素与经济科学
第三节 短期模型的假定条件
第四节 供需均衡点的“连线”
第五节 均衡曲线的基本特征
第六节 供需均衡曲线的性质
第九章 充分就业与潜在产量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稳定均衡与充分就业均衡
第三节 四维模型与充分就业曲线
第四节 对应充分就业的潜在产量
第五节 充分就业曲线的基本特征
第六节 需要研究经济的最优状态
第十章 供需均衡的N w-Y d 模型与就业通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经济的“常态”与“特例”
第三节 供需均衡的N w –Y d 模型与就业“通”论
第四节 就业缺口与产出缺口
第五节 两条曲线的斜率与长期分析
第六节 供需均衡曲线的延伸与短期分析
第七节 供需均衡的N w –Y d 模型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