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卖》是梅国云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男孩“若水”被拐卖的跌宕起伏、催人泪下的故事。
小说以细腻的笔触书写了主人公若水身上所承载的“至善”及永不停止追求善良、真诚的精神。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拐卖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梅国云 |
出版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拐卖》是梅国云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男孩“若水”被拐卖的跌宕起伏、催人泪下的故事。 小说以细腻的笔触书写了主人公若水身上所承载的“至善”及永不停止追求善良、真诚的精神。 作者简介 梅国云,海南省作家协会专职副主席,海南省文学院院长,出版有《第39天》《国防线》等多部长篇小说,多次获解放军昆仑文艺奖和武警文艺奖。 作者是当代实验艺术的探索者,创立“笔外意象”概念,并以此概念指导艺术创作,每幅作品都有着难以置信的想象和构思,本书封面正是他的创意之作。曾在腾讯微博创造单幅作品2000万阅读纪录。目前已跨界到陶瓷、刺绣、紫砂壶、砚台、翡翠等物品上,出版艺术作品集《笔外意象》。 目录 第一章 土疙瘩村 第二章 丑蛋蛋是傻瓜 第三章 得羊克奶奶 第四章 水咕噜村 第五章 稀牙女人 第六章 三不管胡村 第七章 莲蓬下怀娃 第八章 千里寻儿 第九章 快来满足 第十章 若水上学 第十一章 拐奸小草 第十二章 胡日鬼被抓 第十三章 小草打支书 第十四章 拐卖若水 第十五章 圆空大师 第十六章 发现超能量 第十七章 逃出地狱 第十八章 三杯醉兰姐 第十九章 释放胡日鬼 第二十章 得羊的陀螺 第二十一章 火场逃生 第二十二章 小草回家 第二十三章 圆空启智 第二十四章 主静立人极 第二十五章 安西如春 第二十六章 兰姐之初 第二十七章 教化小偷 第二十八章 夜问 第二十九章 赠A国总理大礼 第三十章 小草当保姆 第三十一章 不速之客 第三十二章 不再寻找 第三十三章 三杯变大拿 第三十四章 大拿遇赌神 第三十五章 圆空传经 第三十六章 小草救杨慈 第三十七章 任命小草 第三十八章 蚂蟥坑 第三十九章 出逃G国 第四十章 托付柯教授 第四十一章 婉拒豪宅 第四十二章 缅甸华人 第四十三章 美丽的银湾我的家 第四十四章 什么是加速度 第四十五章 得环中 第四十六章 小草生日 第四十七章 能世界 第四十八章 神秘的竞拍人 第四十九章 大拿现原形 第五十章 我的若水哥 第五十一章 胡琴回国 第五十二章 母子团圆 序言 《拐卖》是长篇小说《若水》的修订版。 《若水》是十年前创作的,是我的心灵在痛苦的挣扎 中流淌出来的文字。 我1987年6月从解放军运输工程学院毕业分配到驻陕某 部政治处改行做了干事。部队驻地在咸阳、西安、渭南-二 市交叉的瓦头坡。通往三座城市的公路在此交集。公路两 边是绵延数公里专门接待过往司机的乡村饭馆。我们部队 的营区被老虎沟一分为二,东边的办公区和生活区属于富 平县地界,西边的作业区属于三原县地界。官兵们习惯于 把这里称为“小香港”。之所以给出这样的雅号,是因为 这里是三个地区的边缘,是行政管理鞭长莫及的真空地带 ,所以,就成了一些人贩卖黄金毒品,拐卖妇女儿童的“ 天堂”。《若水》里面的很多情节正是以这个地方为背景 的。 大概是1989年,我们部队发生了一件很大的事,几个 战十到营区外面的“小香港”的一家小饭馆吃饭,因为有 个战士瞅了邻桌几个社会青年一眼,惹得人家不高兴,随 后发生争执,继而大打出手,结果一个战士被打死。 那个时候官兵之间,首长和部属之间的关系单纯而美 好。因为部队远离城市,官兵过周末基本上都待在营区, 我们这些单身军官,一般都在已婚干部家里混饭。记得有 个周末,政治处陈主任请我和我的几个江苏老乡吃饭,几 杯酒下肚,就扯到了被打死的战士。这个时候,我们几个 老乡就发现陈主任的爱人——我们的嫂子,神情有些过度 悲伤,感觉有点不对劲起来。陈主任见状,赶紧转移话题 。 后来才知道,嫂子的情绪受不得半点刺激。事情的起 因竟然是南疆那场战事。那一年,陈主任在兰州军区汽车 某团十连当指导员。忽然有一天上级命令部队进入战备, 而令人心酸的一幕就是干部家属必须立即离队返回老家。 那个时候,他们的孩子才一岁零九个月。因为要打仗,夫 妻心里自然明白,这一分开搞不好就是生离死别。那一夜 两个人都没有合眼。第二天嫂子就抱着孩子依依不舍地离 开了丈夫,踏上了返回安徽宿州老家的路程。当时不像现 在,坐个卧铺乘个飞机是稀松平常的事情,陈主任好不容 易才弄到了一张绿皮火车的硬座票。坐在一起的另外还有 两个人,陈主任托付那两个人,自己是军人,因为战备, 妻儿要回老家,拜托路上照应一下。夜里,嫂子实在扛不 住就睡着了,等醒过来发现孩子不见了。身边的那个被托 付的年长一点的旅客说,你的孩子被那人(被托付的另一 个年轻一点的旅客)抱下火车了。此人在此时做了缩头乌 龟,假如早一点把嫂子叫醒,或者报告列车员,骨肉分离 的悲剧就不会发生。 丈夫要去舍命打仗,自己却搞丢了儿子,嫂子一下子 就崩溃了。因为精神受了很大刺激,从此,只要有人在她 跟前说到丢孩子的事和年轻生命消逝的事,她就会伤心欲 绝。自然,我们当着她的面谈论被打死的战士的事,她就 联想到了自己的孩子。 一岁零九个月大的孩子,是为了那场战争被歹人抱走 的。我依稀听说,孩子叫陈华松。现在想想,陈华松可能 是那场战争中为国奉献的最小的人。从那个时候开始,他 们夫妇俩就一直没有放弃寻找骨肉。个中滋味,不是局外 人能够体会到的。记得陈主任是共和国同龄人,今年也是 快七十岁的白发老人了,据说仍在四处打听。伟大的父爱 母爱,天地可鉴。不知道那些丧尽天良的人是如何下得了 手的。据说公安后来找到了那个被托付的唯一证人的所在 单位,遗憾的是,那个人那次坐火车回到家的当晚,就因 肝破裂死了。人们已经无法知道那个人的死,是不是与内 心的懊悔白责有关。 主任家发生的这个事,是我那个时候最为深刻的记忆 。军人,有太多的不易。军人这个职业,就是奉献牺牲的 代名词。 我的孩子若冰是1991年出生的,因为我和爱人都是军 人,想到陈主任的孩子,每当逗着小家伙咯咯笑的时候, 我的心里不禁悲哀,万一再来一场战争,我和爱人都要到 前线,这孩子可怎么办? 揪心的事还在后面。当孩子长到三岁多的时候,才发 现小家伙有些不正常,到西安儿童医院检查,智商只有25 。那个时候我们当兵,无论是政治关还是遗传关都要查好 几代。两个分别出生在相隔千里的健康家族的人,怎么会 生出智商只有25的孩子呢?专家分析,可能与我爱人妊娠 期间在部队医院从事大生化试验,吸了有毒气体有关。部 队对这样的孩子,无法实施补助和就业上的安排,即便是 有国家的关爱,孩子所受到的伤害也是一辈子的,父母必 须操心一生!我相信,孩子来到我们身边,是命运的安排 。在抚育孩子的这二十多年来,是孩子升华了我们的爱, 让我们走进他们这个群体,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生命各 有各的精彩。人抑或人之外的其他众生,彼此应该释放爱 。人中的有能力的强者,对这个社会的责任更大。 对我们做父母的来说,最大的责任就是必须让无辜的 孩子一辈子生活在爱的环境里面,否则孩子就可能会遭受 各种欺凌。小说里的主人公若水的原型正是我的孩子若冰 ,他在学校里所受到的令人发指的一次次欺凌全是真实记 录。在创作过程中,每写到这样的细节,都是心如刀绞, 泪流满面。我实在不忍把他在学校所受的全部苦难写出来 !做父亲的,一辈子都亏欠儿子。 孩子未来的路还很长,如何才能让孩子一辈子生活在 爱的环境里,随着我们年纪的增长,这样的担忧与日俱增 。从孩子被查出智商有问题的那个时刻起,我就常常在夜 里睡不着觉,一个智商只有正常人四分之一的孩子,万一 被人贩子弄走了,谁家会接受这样的孩子呢?每当走在瓦 头坡尘土飞扬的“小香港”,想着这里肮脏的拐卖交易, 我差一点思虑成疾。《若水》正是在这样的思虑中构思出 来的。 对于小说里的主人公若水的命运,我实在感到无能为 力,只能借助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他的浸润滋养,赋予他以 超能量。这样即使他的妈妈小草老了,永远地离开儿子了 ,若水也不会被欺凌,不仅如此,他还能用强大的本领救 赎无数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我渴望我们的社会充满 友爱,生活在底层的人,特别是残障人士,都能得到国家 在安全和物质上的保障,使他们无忧无虑地平安快乐地生 活一辈子。这两年,我做了几期关于校园的笔外意象公益 活动,从现实情况看,我们任重而道远。 《若水》于2008年4月出版后,当年曾再版过一次。在 4月份第一次印刷的同时,根据《若水》改编的长篇广播小 说在海南人民广播电台连续播出(当年下半年,应听众要 求,广播电台又重播了一次)。2009年5月29日开始,长篇 广播小说《若水》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连播。我 想,大家之所以关注《若水》,主要是因为作品揭露了拐 卖妇女儿童这一社会阴暗面的人间悲剧,还有对特殊孩子 这一弱势群体的悲悯。遗憾的是,当时的书商因为公司发 生重大变故,后来未能再版。而我又因为转业并醉心于笔 外意象(梅体漫字),把这部作品一放就是十年。 这次修订把《若水》变成《拐卖》,就是为了一目了 然。修订后的《拐卖》跟原著《若水》比,文字做了不少 调整。当年在网上连载时,每天都有约三万读者阅读。因 为大家嫌前面的文字节奏太慢太压抑,最后的三分之一文 字,基本上是在读者的推进下完成的,节奏甚至情节完全 满足了读者的要求。但此次修订,后三分之一文字仍然保 持了原貌。主要原因是为了保留当年网上连载时的互动和 创作时的情绪的痕迹。虽然若水的大学生活有些失真,但 大家当时在网上阅读却叫好声一片。他们跟随着苦命的若 水成长,终于看到若水将拐卖他的坏人抓获,并且还成了 顶天立地的巨人,最终与母亲团圆。我们这些在现实中无 奈的人,把良善的祝福寄托在了文学中。 十年前,《若水》在4月份出版,广播小说连播到5月 12日时,四川汶川发生了百年不遇(亦说千年不遇)的强 烈地震,除死伤外,还有很多人失踪。当时海口到处都有 赈灾活动,没想到的是,由我作词的广播小说《若水》的 主题曲《可怜的孩子你在哪儿》,成了赈灾义演的重要歌 曲。现实中的地震和小说中的虚构巧合了,引起读者来信 询问。我想,无论是拐卖还是地震,生命的消失,生死离 别的痛苦是相同的。个人的痛苦写出来,能够安慰互相支 持共同遭遇的生命,这就是这部小说的最大收获。 感谢我的战友们和广大读者的支持! 导语 梅国云著的《拐卖》小说深刻揭露了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上出现的拐卖人口等丑恶现象。全书收录了五十二章,包括土疙瘩村;丑蛋蛋是傻瓜;得羊克奶奶;水咕噜村;稀牙女人;三不管胡村;莲蓬下怀娃;千里寻儿;快来满足;若水上学;拐奸小草;胡日鬼被抓等。 精彩页 第一章 土疙瘩村 土疙瘩村的景色很别致,其实一点都不土。 长江下游里下河有个河汊深处自然地隆起一个像岛一样的土墩子,面积不是很大,也就三十来亩的样子。土墩子上到处是茂密的树木,一条小河调皮地从这墩子上哗哗哗地扭动了身子穿过。河上架着一座木桥,于是这个小村子的景色就多了一份雅致。听村民们讲,相传在秦朝某年之前,这里都是芦苇和疯长的野草,没有人家居住。后来某一日,土墩子上的稻米成熟的香味顺着河水和河道里的风一起吹到了下游,下游的人才知道这个土墩子上已经居住了人。小舢板在几个壮汉的脚下逆流上来,壮汉们在河道的草丛中发现这个土墩子在树丛的掩映下有飞檐翘起,似乎不是一两户人家,而且还有穿了袍子的人捻了胡子训导子孙,听那言语却是断文识字的主。于是壮汉们就划了舢板顺流而下,把情况告诉了村里的尊长。尊长是个厚道的老者,就召集族人说人家离咱们人口聚居的地方这么远,在那么个水泊荒野之地都能把有飞檐翘起的村子建起来,什么能耐没有,算了。还是不要打扰人家了,等人家啥时候主动愿意和咱们往来了再交往。村里人遂不再谈论此事,光知道在河的上游有个村子。 是夜,居住在上游的土墩子上的人家有火光上来,下游的人闻到了竹子木头燃烧的气味,都出来看了,觉得不像是房屋走水,什么也没有说,便各自回家睡了。下游村里有个回家省亲的小官吏是个胆小之人,怕惹祸上身,和尊长商量后就没有差人报告衙门。 上游村里晚上焚烧的是竹木简,整整一百二十担。那是始皇帝在灰地坡坑杀七百儒生的几年之后。那晚上长胡须老者对数十口家人训导说,祖龙愚黔首,读书就是罪过,即日起,我族人世代不可读书!子孙姓名,各由所好定之,或阿猫阿狗,或鳖孙王八,留得青山在,柴火还愁吗? 于是村里在那夜之后就没有了书籍,穿的长袍全部改成了短打衣衫。又过了一些年月,那长胡须老者死了,村子里就有人踩了舢板从河道下去,下游才知道村子里住的原来是当年侥幸从始皇帝手里逃脱的一个大官人及家人随从。从那之后,这个村就再也没有识字的了,后来因为这里人执意不读书,下游人就笑话这个村子是圣人布道时遗漏的一个地方。再后来,这村子就被人唤为土疙瘩村了。因为这个村子的人土气得要命,粜米之后不会算账,生了孩子没有大名,还真有叫猪崽鳖娃的。 后来村里一个尊长感到这样长期下去不是个办法,必须要读书。当然尊长动员大家读书是为了村里能出个出人头地的人物。而有文化才有可能出人头地。那个时候不像现在通信发达,消息传得快。始皇帝死了若干年了,他们还仍以为读了书就会被活埋掉。直到一天夜里尊长梦见先人了才醒悟过来。先人说你们可以读书了,你看你们现在不知礼仪,远远地落后于人家了。尊长醒来后就召集族人祭了先祖,决定从此办学请先生。村里后来果真出了几个官员。不过这个村子孩子的名字怎么取,还是照了先祖的遗训,各由所好,阿猫阿狗,王八鳖孙地乱叫。 土疙瘩村出的人物回乡了,村人还是叫其乳名。然而那些乳名在已经成为人物的人看来有些和身份不相符。私底下有个人物就交代尊长说,现在的我已经是人面前的人了,以后回来了就叫我“大人”,尊卑长幼还是应该有序的。于是慢慢地大人物的乳名就在村里被“大人”取代。只有在自己的家里,父亲母亲才叫乳名,人物自然答应。之所以人们如此坚定地为孩子取丑陋的乳名,传说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自先人那晚焚烧书简以来。给孩子取丑陋的乳名可保平安长大,直至富贵;而后来兴起的一些大户人家养的孩子因为被起了或儒雅或响亮的名字却常有夭折,以至大户人家也不敢违背先人的遗训了。听说有个做盐买卖的生意人跑的地方多了就感觉我们的孩子怎么乳名一个个那么的难听,这些名字在人家许多地方都是骂人的。于是就把自己家里一个叫“狼剩”的孩子改名叫了虎王。叫虎王是有原因的,因为狼剩生得敦实,村里人说这个孩子将来从了军准做虎将。于是狼剩在他爸爸的作用下就叫了虎王。不幸的是,叫了虎王之后孩子的身体就一日不如一日,应该就是得了现在的肺结核之类的病。那个时候当地是有狼的,后来有一天虎王出门叫群狼给吃了,狼把虎王的骨头据说都给嚼烂了,真正地成了“狼不剩”。虎王的妈妈那年已四十有余,因悲伤过度,骂了男的不听老人的言语,非要给儿子改名,改了名竞惨死狼口。女人半夜里和男人吵架被打之后想不开,就抱着另外一个儿子投河自尽了。男人第二天才知道,等捞出母子尸首,就一声哀号撞死在了河边的石头上。于是,这一家人在给儿子改了乳名之后就家破人亡了。 由于这家人的凄惨是因为改名而起,后来村子里做父母的就再也没有给孩子起好名字的想法了。大家慢慢相信这是祖上烧了圣人书简触怒了上天的缘故——你烧圣人的书简,上天就让你的子子孙孙失去享用好名字的资格,先人当初烧书简时留下取名遗训是有预感的。人触怒了上天是这样,国家烧书简也是如此,不信你看看始皇帝焚书坑儒,结果秦朝才支撑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