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扶贫故事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
作者 | 周宗敏 |
出版社 | 新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周宗敏主编的《中国扶贫故事》一书,用100个真实、生动的案例和样本,记叙了过去5年多来中国扶贫领域的深刻变化。分“人类奇迹”“中国创造”“梦想成真”“全球共享”4章,讲述了中国反贫困是怎样一个壮举;中国人究竟“发明”了哪些创举,使得贫困的发生率降低;当年贫困之地、贫困之人,如今生存境遇得到了怎样的改善;扶贫不仅仅是中国自己的事,它还托举着全人类共同的进步事业。 目录 第一部分 人类奇迹 1.中国反贫困斗争的伟大决战 2.数字中的中国扶贫 3.从贫穷到小康,中国人的千年愿景正在成真 4.决胜最艰难扶贫战 5.中国最穷县名单越变越短 6.努力消除“环首都贫困带” 7.“革命摇篮”井冈山实现脱贫 8.在世界之巅征服贫穷 9.干部住村帮助新疆维吾尔族群众脱贫 10.中国与世隔绝的民族逐渐摆脱贫困 11.中国最不适合人类居住之地获得新生 12.太行深处新愚公 13.悬崖村上三百年 14.川震揭示中国贫困一面,实现中国梦需艰苦努力 15.昔日英国牧师传教地迈过“贫困坎” 16.拔掉贫困这根“刺” 17.长征路上的新攻坚 18.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来自中国基层的挑战与希望 第二部分 中国创造 19.习近平:中国式精准扶贫的发动者 20.习近平访问过的那些村庄 21.习近平给贫困户算账 22.精准扶贫成为中国减贫新战略 23.中国扶贫工作队长们的一天 24.东西部扶贫协作补“短板” 25.扶贫支书吴树兰 26.严查腐败:中共扶贫的重大任务 27.中国针对困难群众实施普惠金融服务 28.“扶贫银行”助农民脱贫 29.当互联网与贫困相遇:马化腾的“创世纪” 30.一根草绳上的脱贫路 31.小小地瓜种出上亿产业 32.女性在扶贫攻坚中不让须眉 33.贫困山区“居家打工”助脱贫 34.侗乡“毕加索”用画笔“抹掉”贫穷 35.送女人进城当护工:山西吕梁开出扶贫“新处方” 36.“赤脚”教授用知识改变贫困农民的命运 37.“水上讲习所”助农民脱贫 38.护鸟让贫困村走向繁荣 39.救猴先救人 40.从免费午餐到社会赋能:联合公益在行动 41.消灭贫困“从娃娃抓起” 42.“豆腐西施”扶贫记 43.中国农村“借鸡生蛋” 44.千年稻花鱼有了“新任务” 45.“魔术村”脱贫记 46.“一体化医疗保险”让贫困户看病“有底气” 47.键盘上的脱贫路 48.驯马致富 49.无人机、新农具、互联网:革命老区科技创新助力脱贫 50.重点高校接纳更多贫困农民子弟 第三部分 梦想成真 51.脱贫攻坚给中国农村“光棍儿”带来婚姻希望 52.石头寨除掉穷根 53.三峡“四无村”从无到有 54.西藏牧民的“云端”定居生活 55.画在墙上的火车 56.拾荒妹和她的姐妹们 57.告别溜索 58.羊小平砸缸 59.深度贫困县打造世界吉他“圣地” 60.“蜘蛛女”的新生活 61.藏装裁缝针脚中的新未来 62.小竹子撑起大天地 63.乱石村搬家 64.贫困苗村的“最美乡村梦” 65.赵志雷“站”起来了 66.通向乡村公共厕所的漫漫长路 67.返乡青年创造奇迹 68.不再打猎的火枪手 69.“毕摩”家族的后人 70.从大棚到校园:农民的营养餐工程 71.“农民瑜伽”为贫困村庄注入活力 72.独龙江畔的新鲜事 73.无声世界里的脱贫乐章 74.“像杀猪一样画画” 75.油茶梭子粑,古道兴农家 76.免费澡堂进村庄 77.高铁驶进秦巴山 78.贵州辣椒销全球 79.以粮作画的农民富起来 80.帕米尔牧羊人的最后一个游牧之夏 第四部分 全球共享 81.世界为何高度关注中国七千多万人脱贫 82.指尖上的幸福:联合国扶贫项目试水中国“苗绣” 83.新西兰“农民教授”帮助中国反贫困 84.墨西哥“咖啡先生”扎根中国西南村庄扶贫 85.小山村偶遇“扶贫”洋专家 86.麦当劳与坝上汉子的“土豆梦” 87.牵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为贫困地区孩子“搭桥” 88.中国减贫行动惠及邻国 89.中国经验助非洲农民减贫增收 90.中国“神草”站上全球反贫困前线 91.中国高铁+移动互联网:令人称绝的脱贫“助推器” 92.世行行长:中国扶贫经验值得中等收入国家借鉴 93.中国扶贫探索产生全球溢出效应 94.中国“农村淘宝”为世界提供扶贫经验 95.肯尼亚扶贫事业中的“中国元素” 96.中国技术来到非洲农村 97.“天涯海角”的中国种麻人 98.老挝政党领袖探寻中国“精准扶贫”经验 99.中国式扶贫激发中外科幻作家创作灵感 100.破解人类共同挑战的“金钥匙”:中国扶贫启迪世界 后记 序言 中国反贫困:人类的壮举 贫困是人类最可怕的事情之一,其他的,还有战争等 。它映射的是生存力的低下,吃穿不足,居住窘迫,疾患 缠身,婴幼儿死亡率高企,人们无法享受现代经济和科技 进步带来的福利,也谈不上其他权利的保障。 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1978年人均 GDP仅为384美元,在全世界200多个国家中排倒数第七。 但在短短40年里,中国的贫困人口减少了7.4亿! 减贫的速度在过去几年明显提升,被称作“脱贫攻坚 ”的全民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国家主席习近平说,让 所有贫困人口脱贫,是他“牵挂最多、花精力最多的一件 事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3亿多中国人,一个都不 能少!” 中国官方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12年至2017年, 中国贫困人口减少6853万。这相当于一个英国或法国的人 口。贫困发生率也由10.2%降至3.1%。 联合国《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显示,中国对全 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是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 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 这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壮举。世界各地许多人——包 括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和美国微软公司联合创始人盖茨 ——都大为赞扬,同时也有不少人提出疑问:面对这样一 个全球难题,中国人是怎么做到的?这后面有什么秘密?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中国扶贫故事》,就是对这 一历程的概述,它从新华社记者写下的“脱真贫、真脱贫 ”故事中,精选了100个案例和样本,试图回答人们的不解 。 作为国家通讯社,新华社持续、深入关注脱贫攻坚。 千百名记者,包括本书作者编辑,深入田间地头,做了大 量采访报道。我们亲眼看到,每一个数字后面,都有着活 生生的故事。我们现场记录下那些触目惊心的赤贫,怎样 逐渐淡出视野。 扶贫进入了新时代。2016年底,新华社在云南召开脱 贫攻坚报道策划会,吹响进一步聚焦中国扶贫进程、写出 扶贫新故事的号角,一批重点选题应时诞生。随后,总社 编辑部和国内外分社的记者行动起来,用中英法西俄阿葡 七种文字,把采写到的故事发表到世界上,用事实和数据 告诉人们,奇迹是怎样发生的。从中不难得出一个结论,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的一大制度优势。 这部书一共分为4章,主要收录了过去5年多里,对中 国扶贫领域的变化的记叙。 第一章,“人类奇迹”,展现了中国反贫困是怎样的 一个世界级的壮举,勾勒出一个整体的画面。从浩大盆地 到无垠荒漠,从辽阔草原到世界屋脊,各地不同民族的人 们,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用自 己的双手摆脱了挨饿受冻的命运。这堪称翻天覆地的变化 ,波澜壮阔,如同史诗。这或许可以帮助读者认识,什么 是“中国梦”,它怎么可以实现,五千年历史的古老民族 如何走向复兴。其中蕴含的理论逻辑和时代内涵极为丰富 。 第二章,“中国创造”,表现的是中国人究竟“发明 ”了哪些创举,使得贫困的发生率降低。在“精准扶贫” 方略的指引下,从中央到地方,从党组织到NGO,从企业到 学校,方方面面行动起来,勇于探索,真抓实干。从“借 鸡下蛋”到“小额信贷”,从“要想富先修路”到“扶贫 先扶志”,从“易地搬迁”到“旅游扶贫”“电商扶贫” ,许多独特的方式方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从中也看到了 中国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第三章,“梦想成真”,描述的是当年贫困之地、贫 困之人,如今生存境遇得到了怎样的改善。石头村盖起新 房、溜索变成铁桥、光棍找到对象……今昔对比,实乃盛 举。中国媒体创造了一个词“获得感”来形容扶贫给人们 带来的幸福生活。聚焦发展,造福人民,多措并举,誓将 减贫、扶贫进行到底,这正是贫困得以消除的保障。读者 也可从中理解到,什么是中国人常常说到的“生存权”和 “发展权”——它们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章,“全球共享”,讲述的是扶贫不仅仅是中国 自己的事情,它还托举着全人类共同的进步事业。中国式 扶贫具有世界意义。中国扶贫的成功,不仅减少了全球贫 困,还为从亚洲到非洲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带来希望、提供 启示。敞开胸怀、拥抱世界、立己达人、共谋发展,这就 是人类现代化的新路。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以及包括联合 国、世界银行等在内的国际机构或组织,携手脱贫,体现 了“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主张,从中可以一窥“人 类命运共同体”,或“天下大同”的愿景。 中国人把反贫困称作“伟大的斗争”,现在,这场斗 争还在进行。中国宣布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 意味着几千年的贫困将彻底从这片土地上消失。 为达到这个目标,中国还需要每年减少1000多万贫困 人口。这仍然是巨大的挑战,一点都不能放松。 而即便实现全面小康之后,怎样做到让脱贫者不返贫 ,怎样进一步提升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然后做到让10亿 以上人口一齐迈入现代化,共同过上富裕生活,需要付出 很大的努力,必须“撸起袖子加油干”。 进入21世纪,贫困仍然是全球面临的艰巨挑战,世界 上仍然有8亿没有脱贫的人和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共建一个 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东方智慧可作为 借鉴。 脱贫,是中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一个标志性目标。 发展之路没有终点,只有新的起点。我们将继续观察、记 录、参与和推动这件人类发展史上最为惊心动魄的事情。 编者 2018年11月 导语 从2012年至2017年,中国的贫困人口减少6853万,这相当于一个英国或法国的人口,贫困发生率也由10.2%降至3.1%。这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壮举。面对减贫这样一个全球难题,中国人是怎样做到的?周宗敏主编的《中国扶贫故事》一书用扶贫实践典型案例道破了其中的秘密。 后记 本书是在新华社对内对外播发的系列脱贫攻坚稿件基 础上编辑而成,可以作为海内外读者细致了解中国脱贫攻 坚工作与成就的参考读物,其中一些关于中国式扶贫创意 和成效,故事性强,饶有趣味,令人拍案叫绝,不得不感 叹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与坚毅精神。 为方便阅读,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我们对部分稿件 的标题和正文做了必要的修改。本书收录的图片由新华社 记者拍摄,并由新华社摄影编辑部副主任郑卫牵头选编。 新华出版社许新副社长在本书出版过程中做了大量组织协 调工作。 对参与书稿收集、整理、翻译等工作的武汉大学新闻 与传播学院博士生林莉、厦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张 一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学生陈思琪、太 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刘可欣、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 教育学院学生岳亚茹一并表示感谢。 因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朋友指正 。 精彩页 1.中国反贫困斗争的伟大决战 山西吕梁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创立的晋绥抗日根据地所在地。80余年后的今天,这里正在进行另一场艰苦的战斗。在吕梁的1 3个县里,有10个县和3350个村仍在“极度贫困”之列。 如今,中国仍有12.8万个村落逾4000万人民生活在贫困中。2013年至2016年,120多名共产党员牺牲在反贫困斗争的决战场上。中国正与贫困决战。 过去30多年间,已有7亿人脱贫,但极度贫困始终是中国政府最关切的问题之一。这一难题不仅仅存在于革命老区,还困扰着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以及基础设施落后、环境条件脆弱和自然灾害频发的地方。 2017年6月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吕梁,走访贫困家庭,并与负责扶贫工作的干部亲切交谈。他号召村民“与党中央一道,撸起袖子加油干”。 与时间赛跑 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年份,根除贫困是题中应有之义。随着这一进程趋近尾声,任务也变得越发困难和棘手。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国贫困人口数占总人口的10%以下时,减贫就进入“最艰难阶段”。2012年,中国这一比例为10.2%。 2016年底,中国仍有4335万人生活在我国年均收入2300元的贫困线以下,占总人口的3%。 为了完成2020年目标,中国平均每年需有1000万人摆脱贫困,这意味着平均每个月要有近百万人脱贫,乃至每分钟要有20人脱贫。 中国正身处一场和时间的赛跑当中,习近平总书记则早已投身于脱贫攻坚前线。 2012年12月,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指导扶贫,2013年11月前往湖南省花垣县,2015年6月又走访了贵州省遵义县。 走访吕梁,标志着自2012年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习近平已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他探访贫困群众,与当地干部深人交流,考察各地条件,并仔细检查扶贫成果。过去五年间,扶贫工作一直处在习近平心头最重要的位置。 他说:“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必达的使命 为了打赢这场扶贫仗,中共自十八大以来一直坚定引领着全国人民朝着决战胜利迈进。 习近平在吕梁时强调,要实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财政支持在这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财政转移支付基础上,中国为中西部地区专设了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17年资金规模已经超过860亿元。 此外,全国已向各地贫困地区派驻了近80万名帮扶干部,与困难群众同甘苦、共奋进。 罗军元就是其中一位。他被江西省农业厅派驻,如今已是长期积贫的井冈山新城镇排头村第一书记。 翻开他的工作日志,就能感受到他日日挂心的“小事”:“搜集24个贫困户的‘微心愿’,让农业厅的同事认领;重阳节,为24个8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送上一床棉絮、一个暖手袋……” “‘微处发力’让百姓待自己就像朋友一样,能够和我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罗军元说。 目前,全国已有19.5万像罗军元这样的第一书记在贫困村驻扎,还有77.5万名包括地方官员、退伍军人乃至大学毕业生在内的党员干部帮扶。 此外,对于很多贫困人口而言,搬迁是有效的脱贫方式。2016年至2020年,预计约1000万贫困人口将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告别世代生活的贫瘠土地,他们大多数正受困于深山之中。 82岁老人张正英刚刚搬离了位于贵州省大方县的山区土坯房。在那之前,他们家穷得连最起码的装修费用都负担不起。 随后当地政府开始与大公司合作,在县里建起了50个安置区,在把包括张正英一家在内的全村人民搬出大山的同时,为每家每户安排了农业项目。 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