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所见即我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徐泊梧 |
出版社 |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徐泊梧,男,2001年5月生于河南。剩下的,《所见即我》。 后记 现在坐标重庆市渝中区,时间里青年旅舍。 是的,我又回到了这个我深爱着的地方。 面对着嘉陵江与千厮门大桥,让自己放空了一个小时 。 这是我第一本书,也可能是我最后一本书,所以一定 要让它在我最爱的城市里出生。 露露姐还在房间里睡大觉,青旅客人不多,不吵不闹 ,仿佛是为我准备的,刚刚好。 在时间里待了20天,没有再去磁器口也没有再坐长江 索道。没事去逛逛超市,顺带着去解放碑散散心;晚上去 洪崖洞卖卖西瓜,再和城管来一场精彩绝伦的游击战;饿 了去楼下吃一碗小面,没事再自己琢磨琢磨蛋炒饭;没思 路的时候就和露露姐窝在沙发上打王者,偶尔也背着她偷 偷地把空调打开睡午觉。 也许这就叫日子。 也许这一切只能在重庆这座城市里发生。 也许这就是我深深爱着这座城市的原因。 如果时问回到2010年,那个在上海茫然若失的小男孩 可有曾想过9年后他可以走完全中国,并在18岁之前留下一 本书。 关于时间的问题,谁又能说得准呢? 这本书可以说是拼凑起来的,它有我之前边走边写的 旅行日记,也有我凭着记忆后来重新提笔,还有之前发过 的朋友圈,还有那些灵光一闪的小文小句,还有一些喜欢 的歌词金句。 把这些零零散散地缝补起来,也就有了这一本《所见 即我》。 它不是我旅行的全过程,也不能称之为一本自传,很 难把它归为哪一类题材,散文?算不上;记叙?有点少。 我只是把这9年旅行的一些难忘的人和事用自己笨拙的 笔记录下来,仅此而已。 ‘ 没有什么能比一本书留的时间更久了。 是这样吧? 无聊时,孤独时,欣喜时,拿来翻翻看看,我希望你 们能从我的故事里找到你们自己的影子。 同时我也希望你们能与我一起永远在路上,虽然可能 我们目标不尽相同,但还是希望我们可以结伴而行,抱团 取暖。 微博搜索:徐泊梧,关注一下,我们一起交换故事, 你说好吗? 回头看看自己写下的这些文字,一遍又一遍地删减添 补,却怎么都不能达到我所满意的标准。 以前以为写书是最难的,现在才知道修改才是要攻克 的大关。 每当改完一遍,自以为完美无瑕,可过了一段时间再 去读一遍,又觉得漏洞百出。 索性就不改了,所见即我。 当你对这个世界的言论无可奈何时,不如昂起头对这 个左右着你的世界说一句: “所见即我。” 我对我自己的文笔没那么自信,所以还是感谢你们在 我写书过程中对我的鼓励也好,催促我写稿也好,给我的 建议也好,我都把它们放进了这本书里。所以这本书的作 者,是我,也是你们。 感谢家人对我的鼎力支持。 感谢浣桑和小暖对我的写书启蒙。 感谢周阳和李冰对我的电脑提供。 感谢经历,感谢青春。 当我停笔的那一刻,我希望“作者已死”。 我戴着我的眼镜写书,你们戴着你们的眼睛看书。 不求趋同,只求尊重。 你们按照你们的理解去品读书里的一字一句就好,不 用来找我争辩,也不用来和我讨论,作者已死,你们随意 解释。 如果可以,我希望你们可以和我一起去看演唱会,再 来我的青旅当一段时间的家人,最后记得关注一下我将来 的公众号,我会在微博上告诉你们,无论如何,别让我丢 了你们。 江湖还远,余生还长,现在的沉淀是为了更好的遇见 。 我们,路上相逢; 你们,所见即我。 目录 序 一、所见即我 二、离家“初”走 1.繁华落尽 2.人人尽说江南好 3.长安于我 三、一人一城一潇湘 1.岳阳 2.长沙 3.张家界 4.凤凰 四、我要从南走到北 1.洱海畔 2.别了昆明别了滇 3.迷失意外 4.北一点,再北一点 五、不是孤独,而是选择 1.年轻即出发 2.太行山上 3.黄河岸边 4.望长安 5.继续选择 六、悠悠驼铃 1.响在天水 2.响在敦煌 3.响在吐鲁番 4.响在伊犁库车 5.响在未知的路上 七、皆为经历 1.五岳归来 2.那是丽江 3.关于郑州的记忆 4.徽州·颜色 5.关于你的真面目 八、重庆等我 1.初遇 2.再遇 3.重逢 4.你给我等着 九、终是西藏 1.启程 2.行歌 3.回到拉萨 4.从“林”开始 5.触手天堂 6.186 7.有始无终 十、如果有来生 1.留在乌兰察布 2.留在阿尔山 3.留在路上 4.留在呼伦贝尔 5.可是没有 十一、你不妨大胆一些 1.直视黑暗 2.直视孤独 3.直视脆弱 4.直视感恩 5.完结篇 十三、未完不待续 1.说句谢谢送给你 2.余生用陪伴受教 3.终究还要回到路上 结语 精彩页 1.徐泊梧,男,2001年5月生于河南。 是的,这就是我。 茫茫宇宙里,我们都是有着固定轨道的行星,每天沿着相同的轨迹运行,周而复始,乐此不疲。我们会与亿粒尘埃相遇,有的只是擦肩而过,有的会与你结伴而行,最终渐行渐远。无论是哪一种,终归我们都会回到最开始的孤寂,继续沿着固有的轨道漫无目的地前行。 我一直相信,有一次遇见就一定会有一次分离。世事无常,鱼龙混杂的社会也让曾经不谙世事的我们学会了伪装,再难以用真实去待人接物,所谓面具也就应运而生。 谁又不是戴着面具生活呢? 也有,你去看一看,孩子是没有面具的。他们的开心与不开心都是写在脸上的,欣喜时就笑,难过时就哭,不顾是非对错,不问人情世故,用最自我的方式去支配自己的表情。 不得不说,越长大越喜欢孩子。 当然,我们早已经不是孩子了。 当这个世界在你原本童真的脸上打上一个又一个响亮的耳光时,你摸着自己绯红滚烫的脸,委屈地问这个世界怎么了?而我又做错了什么? 不,你什么也没有做错,这个世界也什么都没有做错,这只是它向你露出了它最真实的面目。当你发现疼痛时,你便成长了,因为成长的近义同本就是疼痛。 在吃了一个又一个巴掌以后,你学聪明了,从而也学着变了。 你开始悉心制造一张又一张的面具,它们千姿百态,它们形态各异,它们是你又不是你。你看着它们或哭或笑,或怒或痴的样子,自己苦笑了几声。没办法,在这个趋利避害的世界里,我们总要学着保护自己。 你把它们一张一张地贴在脸上,你心想,这样当下一个耳光打来时,你便不会再有那灼烧般的疼痛。你把这些面具当作自我保护的盔甲,就像刺猬身上的尖刺,乌龟背上沉重的壳,都是在最脆弱最害怕的时候应用。只要我可以熟练地应用它们,我便可以在荆棘从生的社会里生存得游刃有余。 所以你开始学习与适应,快速的在遇见不同人时,在发生不同事时,可以得心应手地切换脸上的面具。 在家人面前,你是懂事的;在兄弟面前,你又是仗义的;在老师面前,你是乖巧地;在同学之间,你又是乖张的。在陌生人面前,你是孤傲的;在好友面前,你又是亲和的。在外人眼里,你是有距离的;在知己眼里,你又是随性的。在表面关系里,你是无懈可击的;在深交关系里,你又是脆弱孤独的。在多人场合里,你是大大咧咧合群讨喜的;在一个人的孤单里,你又是自我封闭忧心忡忡的。 所有的形容词都是一张面具。知书达礼的与蛮不讲理的、温柔可人的与桀骜不羁的、顺从讨喜的与跋扈乖张的、光明正向的与暗黑无光的、无懈可击的与不堪一击的、老谋深算的与天真无邪的、热爱年活的与玩世不恭的。这些面具都装在你的口袋里任你挑选,等待着合适的场合你将他们拿出挂在脸上,同时挑选着与其配套的肢体与话语。 你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思考今天要见些什么人,要处理些什么事,然后根据这些人和事在众多面具里挑选最为合适的一个。你庄重地将它佩戴在脸上,再配以合适的衣着。你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意味深长地苦笑一声又无可奈何地叹了一口气。是的,也许你能瞒过所有人,但是你永远瞒不过你自己啊。 你真实的样子,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自己最清楚。你为了去迎合,而选择了失去自我。你的喜怒哀乐,你的一颦一笑,你的举止投足,看似大方得体,合乎时宜,其实都摆脱不了那一个“假”字。你也清楚地知道,这是面具,并不是你。 当你拖着疲惫的躯壳回到所谓的舒适圈,你重新审视镜子里的自己,你冷笑一声,使尽蛮力想去把那层面具撕开,却发现它已像刺青一般与你的面孔融为一体。你想去撕毁它,消灭它,永远都不要再见到它!却发现,真实,早已在成长的过程中面目全非,留下的,只是自我保护的虚伪。 我们都不喜爱这样的自己,但同时我们又是无可选择的。 谁不是一边不想活而一边又在拼尽全力地生活?当你在信任面前摘下面具时,就如同一个刑满释放的杀人犯,看着外面刺眼的阳光,那时的你是最轻松的。你迫不及待地想去拥抱这个世界,去沐浴每一束阳光。我们都是那名杀人犯,杀死了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 当戴上面具已成习惯,想去摘掉便已太难。我们习惯了这种苟延残喘,也只能在信任的人面前贪图一点真实。我仍相信这个世界是善良的,但戴上面具会让我活得更有安全感。 我们都在努力地把言行举止做到与面具相符。把“我要”说成“不要”;把“我想”说成“不想”;把“我行”说成“不行”。为的只是去迎合那个面具所安排给我们的角色。慢慢地,不是你在操控选择面具,而是面具在诱导引领着你的一言一行。 你变成了面具的傀儡。面具是和善的,你就要常把笑容挂在嘴角,尽管当时并不开心。面具是谦逊的,你就要把“谢谢”作为口头禅,尽管在你心里并不值得感谢。面具是高傲的,你要脱离那些“低级”圈子,尽管你真的羡慕他们的开心。我们被面具带着走,而选择面具的,又是我们自己。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真真假 导语 《所见即我》是一个2001年出生的叫徐泊梧的男孩写的一本关于他的9年旅行的所录所感所梧! 本书用语言文字记录着在生命的路途中、旅行的路途中,那些无法用语言文字言明的经历、体验及感悟,以及无法用语言文字言明的徐泊梧。 透过书中的文字,在你的脑海中无论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少年徐泊梧,都不是真正的他,那些只是那个丰富而又注定会淋漓尽致走过生命的少年生命特质的一些碎片。而但愿因着这些碎片,你也有机会看到你自己。 序言 生命·旅行·徐泊梧。 ——司佳卉 旅行是在行走中探索生命,生命是来人间旅行。 徐泊梧,他是个注定会吸引我的有趣的灵魂。 我们有着很特别的关系。我们的生日是同一天,虽然 相差了28年。我们是校友,在我离开郑州四中28年之后他 来到我的母校渎高中。我们有共同的爱好:旅行、码字、 一次次在夜空下思考人生…… 受邀为这本书写序,于我是一份荣耀,也是一份责任 。 在你翻开这本书,准备好透过这些文字去和这个灵魂 相遇的时候,也许了解这些信息可以让你更好地接触到他 和它(书)。 它(这本书)就像他(徐泊梧)一样,是一份特别的礼物 。它和他是徐泊梧送给自己18岁的生日礼物,它和他是送 给生育养育他的父母亲最贵重的生命礼物,它和他也是送 给正在渎着这些文字的你一份独一无二的礼物。 我眼中的他。 他是很多人眼里口里的“别人家的孩子”,父母们羡 慕,孩子们“羡慕嫉妒恨”的别人家孩子。 我和他父亲母亲、姨妈姨父是多年的好朋友,几乎认 识他全家人。有很多机会听到他父母亲的朋友一边谈论着 他,一边反思着自己对孩子教育的成败得失,一边论证着 如他一般的教育如何不可复制。 我们是朋友,我喜欢听他聊对自己未来的畅想,当下 生活里的快乐哀愁。也了解他有很多旅行途中结识的朋友 ,远在天涯而又天涯若比邻。而在他的日常里,身边几乎 没有朋友,和身边人咫尺若天涯。 他还是我的老师,他教我学习成为一个更有能力支持 孩子的母亲。每一次跟他接触、交流之后,总是让我深思 如何成为母亲,他影响着我和儿子相处的点点滴滴。 还有些时候,他是我的生命导师,当他认真地跟我讲 起他旅途中的故事…… 有一日,他透过电话跟我讲述在黑暗的隧道里骑行, 被恐惧覆盖的他,身后为他打亮灯光的素昧平生货车司机 。当他跟我说:“离开那段隧道,那道为我照亮前路的灯 光,永远留在我生命中!”在电话的这一端,我涕泪滂沱, 不可自已。 涕泪滂沱,不仅仅为那束光为他驱赶了恐惧和黑暗, 还有很重要的是,他教导了我:作为一个母亲,无论我多 么不想,我的孩儿在他生命的旅行中,有太多机会,独自 面临恐惧与黑暗的时刻,我无法陪伴在他左右。也许能够 让他多一些可能性拥有一束为他照亮前路的光的机会,就 是我可以选择能够为身处黑暗与恐惧中的人们打亮我能给 予的那盏灯时,总是去打亮…… 他教会我,作为一个母亲,把想要给予最珍爱的孩子 的爱,最大可能性地送给这个世界。 我眼中的它——《所见即我》。 这本书是一本记录,用语言文字记录着在生命的路途 中、旅行的路途中,那些无法用语言文字言明的经历、体 验及感悟,以及无法用语言文字言明的徐泊梧。 很多年里,他自认清高,虽有着友善的微笑,合规合 宜的礼貌,但在他的内心里觉得“故事不必讲给每一个人 听”,又或者说能让他愿意去分享生命故事的人少之又少 。 在这本书之前,他只是选择做自己的太阳,温暖自己 。而这本书是他“open”的开始,开始选择把他自己的光 芒与热量带给更多的人。他说:“我想透过这本书,让那 些曾经感动我、给予我力量的人和经历.也可以给予读到 我文字的人!” 或许这就是对18岁最好的诠释吧。18岁是一个生理年 龄的分水岭,成年人和孩子。 而“更多考虑自己”和“照顾好自己并愿意运用自己 去贡献他人”,这两种态度不正是从心理上完成从孩子到 成年人转变得重要一步吗?很多成年人已经30岁、40岁、甚 至60岁了,都没有完成。而他,已然开始启程了…… 此书有一个我很喜欢的名字——所见即我。我猜想它 来自这个少年在学习、生活、旅行中一次次的自我叩问。 “我是谁?”“我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我该如何呈 现出我自己?”“哪些需要隐藏?”“我行走得意义何在?” “生命的意义何在?”……“我呈现出了那么多,哪个才是 真正的我?”…… 不知你是否也被这些问题困扰过。我从11岁开始思考 “时间是什么?”“生命要怎么过?”直到今天还不时再次 去探索上面这些问题新的答案。 书中的文字里,藏着这个少年对这些问题截止目前的 解答。 文字所能表述的总是那完整体验中很少的一部分。就 如同无论怎样描述一朵花的美丽和芬芳,都无法把你眼睛 与它接触那一刻的丰富体验真正带来。 透过书中的文字,在你的脑海中无论勾勒出一个怎样 的少年徐泊梧,都不是真正的他,那些只是那个丰富而又 注定会淋漓尽致走过生命的少年生命特质的一些碎片。而 但愿因着这些碎片,你也有机会看到你自己。 生命总是行走在路上,18岁的他走到此地。 旅行是在行走中探索生命,生命是来人间旅行。 我知道他总是会带领自己去到想要到达之地,并且他 已经学会了带上更多的人一起…… 2018年8月31日于丽江古城 内容推荐 《所见即我》是一本夹叙夹议文体。第一部分是关于17岁的作者徐泊梧对于这个世界的一些看法与观点。第二部分是关于从八岁到十七岁这九年间作者独自旅行的一些故事和见闻。第三部分是关于成长的一些需要感谢的人和对作者未来的一些规划。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