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李宗仁身边的中共地下党员(夏次叔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苏良才//苏明刚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苏氏兄弟经多年研究潜心合著的一部记录革命先烈生平事迹的历史性人物传记。它以平实的手法、流畅的文字,翔实的材料以及感人的事迹,记述了20世纪上半叶湘西人民的优秀儿子、著名学生运动领袖、杰出的中共地下党员、抗日英烈夏次叔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本书不仅是一部地方人物志,同时,也是一部爱国史,是帝国主义入侵、封建主义压迫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不屈不挠地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辉煌历史,是我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难得的好教材。

内容推荐

鼎鼎有名的学生领袖,鲜为人知的红色间谍!

精忠报国的抗日英烈,潜伏在国民党高层内的中共党员。

本书用平实的语言和翔实的史料,介绍了传主夏次叔儿时立志,少年富学,青壮年时成为鼎鼎有名的学运领袖,推动波澜壮阔的爱国学生运动,以及后来打进桂系,在李宗仁身边推动国共两党合作和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直到最后奔赴抗日前线为国捐躯的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目录

楔子

第一章 童年时代

 第一节 家世渊源

 第二节 生于乱世

 第三节 懂事的孩子

第二章 负笈求学

 第一节 五经博士

 第二节 省垣深造

 第三节 冰释前嫌

第三章 忧因忧民

 第一节 著文述志

 第二节 学生领袖

 第三节 挑战“权威”

第四章 救亡图存

 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

 第二节 发动学运

 第三节 南下示威

第五章 奉召回国

 第一节 留学巴黎

 第二节 紧急回国

 第三节 打入桂系

第六章 扰日倒蒋

 第一节 辗转省亲

 第二节 两广事变

 第三节 蒋桂对峙

第七章 呼号扰日

 第一节 抨击南京

 第二节 抗战文化

 第三节 拨乱反正

 第四节 论持久战

第八章 共赴国难

 第一节 奔赴徐州

 第二节 徐州统战

 第三节 智斗顽敌

第九章 以身殉国

 第一节 台儿庄大捷

 第二节 徐州突围

 第三节 捐躯沙场

第十章 英雄无名

附录 

参考书目

夏次叔年表

轶文

 次叔小湾树兰溪励志楼记

 青年与责任

 救救绥东吧

 久窒的火山在爆发了

 向中央进一言

 向中央讨债去

 满意的回来——看了回春之曲后

 漫话木刻并介绍木刻创造法

 国难时期政治教育实问题的商榷

 作为中国政治进步之各种现象的检讨

 现阶段中英日之三角关系

 林内阁危机与日本对华新企图

 林内阁崩溃与日本政局展望

 抗战中远东国际形势的展望

 中日战争与英国远东政策

 维持持久战的几个基本条件

纪文

 忠党爱国的无名英雄夏次叔

 黄宇宙就夏次叔问题的复信

 回忆夏次叔在徐州

 夏次叔抗日殉难情形

 夏次叔殉难情况

 “岂让古圣贤,独擅史册美”

 夏氏家训

 此君楼跋

 夏母陈孺人墓志铭

 先祖际虞公与贺龙元帅逸事

 程思远给夏家骧的信

 中共北大组织史(节录)

 革命烈士通知书

后记

试读章节

龙山第一高等小学在县城东门外果利河之滨。校园风景优美,亭台楼阁别有韵味。该校始建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始日“云从书院”。道光十八年(1838年),更名为“锦文书院”。咸丰初年,又更名为“白岩书院”。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改为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宣统二年(1910年),改为第一高等小学,是龙山县最高学府。在此任教的都是从各地择聘的名师,或有其特长者。执教者均治学严谨、教授有方、品德高尚,故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夏次叔入校时的老师多数是拥护社会变革的革新派和进步人士,县教育局长方志铭兼任校长。

方志铭又名方士镬,曾留学日本东京弘文师范学校。赴日途中结识了革命青年邹容、华兴会主持人黄轸(后改名黄兴)。在日期间同黄兴一道两次晋谒孙中山先生作彻夜长谈,嗣后申请加入了同盟会。光绪三十年(1904年)回国后任龙山县第一高等小学堂堂长。1916年,复去长沙自治讲习所研究西学,回县后任县教育局长兼第一高等小学校长。

方志铭极力主张教育为国强民富服务,特别重视教学质量。他视学生如己出,处处关心、爱护备至。因夏次叔天资过人,敏而好学,深得方志铭欢心。是时,学校已改行《壬子、癸丑学制》,废除尊孔读经,开设多科课程,使学生所学知识更为丰富。在这里,夏次叔耳目为之一新,他不仅学到了新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受到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平等、博爱”思想影响和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懂得了“要使中国独立强盛起来,必须挣脱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的束缚,摆脱被帝国主义列强宰割瓜分的命运”的道理。他认识到,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统治历史的封闭国家,只有向他国学习,开展真正的民族民主革命才有可能抑制帝国主义的侵略,才能与英、美、德等国相抗衡。于是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中国复兴力量的一分子。

这时学制初改,所学内容难以适应改制步调,尤其是国文一科,仍不免以“四书五经”、纲常大义为主。夏次叔幼年即读完“四书五经”且能背诵,又系严师传授,国文功底深厚,加之入学后学习刻苦认真,课余博览经典、史鉴,国文一科尤其出类拔萃,其作文行文流畅,主题鲜明,叙议恰当,人皆阅而钦佩。1921年冬,夏次叔因品学兼优,被县教育局授予“五经博士”,结束了高等小学的全部学业。

次叔在龙山第一小学读书之时,新生的民国立足未稳,仍处在风雨飘摇之中。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在北京称帝,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改国号为“洪宪”元年。云南督军蔡锷首先出兵讨袁,全国各地纷纷响应。于是暴发了声势浩大的“护国战争”。

在龙山,当袁世凯称帝檄告全国、效忠袁的龙山知事彭世荃,率先启用“洪宪”纪元发布文告,便触发了龙山一场轰轰烈烈地“护国运动”。同盟会员黄振铎登高呼应,迅速组成五千余人的护国军围攻县城。彭世荃惊慌失措,遂逃往湖北来凤县袁世凯北洋军王笃庆军中。

1916年4月3日,龙山护国军司令黄振铎进驻县城、兼管县政。4月6日,王笃庆率部进攻龙山县城。顿时,枪炮声、呐喊声、嚎叫声响成一片,战斗十分惨烈。龙山第一高等小学在县城之东,与县城仅两百米距离,一股北洋军依据学校向城东门进攻,一时间学校也成了战场,子弹和炮弹落到校院中,许多学生吓倒在地。夏次叔眼里噙着泪花,心里充满惊惧和仇恨。

此次战斗以护国军的胜利,北洋军的败走而告结束。但那种横尸遍地,血流成河之惨状;那种战死者家属丧夫失子之哀嚎,又一次以血淋淋的现实教育了夏次叔。从此,他便渴望和平,厌恶战争,更痛恨内战!

夏次叔在龙山求学的五年之中,国家历经袁世凯称帝、张勋拥戴宣统皇帝复辟两次大动乱,和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四位“大总统”(其中冯国璋是代理大总统)的更替。龙山县境极不太平,“护国”、“护法”战争,军阀之间的战争,县内地方武装实力派和土匪武装的战争连续不断,一次战争硝烟未散,二次战争烽火又起。除战争的直接破坏外,还有各种部队驻县扰民,抓夫、派差、派款,再加上地方的苛捐杂税,高利盘剥,使得民不聊生。1919年大旱之后,1921年又遭大饥荒,这年春季久雨不晴,夏秋久晴不雨,百姓所收无几,米价由220文一升涨至800文一升。竹笋、蕨根、野果、山菜等果腹之物早已绝尽,民众无处觅食,死者数以干计,哀鸿遍野,饿殍载道。此次饥荒延及湖南20多县,通称“辛酉大荒”。官府怕饥民铤而走险,动员商会、士绅、巨贾和富户开仓救灾。夏次叔生母陈氏赋性仁慈,乐善好施,遂慷慨解囊,开仓放粮,在大道旁煮粥施给过往饥民。次叔暑假回家目睹道旁饥民熙来攘往,恻隐之心油然而生。一次,他见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枯瘦如柴,步履艰难,便央求母亲多给他些谷米。陈氏无奈地叹道:“孩子啊,看到你这么善良,为娘深感欣慰。只是你不了解,我们夏家只是名门,不是巨富,谁知道还有多少饥民过往啊?我们又能救得了多少啊!”P11-13

序言

《夏次叔传》是苏明刚、苏良才兄弟经多年研究潜心合著的一部记录革命烈士夏次叔一生的历史性人物传记。它以平实的手法,流畅的文字,翔实的材料以及感人的事迹,记叙了20世纪上半叶湘西龙山人民的优秀儿子、著名学运领袖、杰出的中共地下党员、抗日英烈夏次叔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读后深受启迪,有感而发,欣然作序。

夏公是湖南龙山县桶车人。生于清廷腐败无能,帝国列强大肆入侵,华夏志士奋起救国反清驱洋战火纷飞的年代。幼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立志“读书救国”,并为之敦品力学、束身自爱,小学即获“五经博士”称号。在长沙大麓中学读书,三年修完初中高中全部课程,写下了“岂让古圣贤,独擅史册美”、“遗训遵先人,守身循正轨”的著名诗句。考入北京大学后,借《励志楼记》抒发了“肄业京都不坠斯志”、“留学重洋不坠斯志”、“服务社会不坠斯志”的远大抱负。不久,被选为北京大学学生会主席、北京大学政治学会主席,是当时鼎鼎有名的学生领袖。

九一八事变后,他又兼任北京大学抗日运动委员会主席。他发扬北京大学五四运动的优良传统,发动了波澜壮阔席卷全国的学生运动,使得蒋介石焦头烂额,在全国一派舆论压力之下,不得不再次宣布下野。在遭到国民党军警通缉之后,他在地下党和著名教授郑浩然、肖瑜的安排和帮助下留学法国巴黎大学。

1934年到1935年,先是国民党蒋介石调集大军对中央红军进行大规模“围剿”,红军被迫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后是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华北事件。在党和民族处在生死攸关的重要关头,夏次叔根据党的《八一宣言》的精神,毅然弃学回到祖国,进入广西打入桂系做李宗仁的统战工作。随后,国内形势陡然发生变化,在西南,发生了旨在抗日倒蒋的“两广事变”和“蒋桂对峙”,致使蒋介石“围剿”中央红军的计划破产,最终导致了西安事变,从此,国共两党停止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开创了合作抗日共同御侮的局面,改变了党和国家的命运。

七七事变之后,夏次叔同李宗仁奔赴徐州直接对日作战,任第五战区抗日运动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常委、组织部长,主持总动委日常工作,为徐州统战和中共地下党及其游击武装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第五战区取得了台儿庄大捷的辉煌战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中国人看到了抗战的希望之光。

然而,夏次叔却在徐州战役后期的突围中捐躯沙场,年仅34岁。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一位嘉言懿行、博古通今、思维敏锐、才华横溢的爱国青年正如“日中之光”之时骤然陨落,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惋惜和哀思。

烈士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的文章至今仍熠熠生辉,闪耀着思想的光芒!他的功绩、他的精神至今被人们传颂,而且将永垂不朽,永昭后人!

他永远都是我们党,我们民族以及我们家乡的骄傲!

列宁曾经说过: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夏次叔传》不仅是一部地方人物志,同时也是一部爱国史,是帝国主义入侵、封建主义压迫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不屈不挠地反帝反封建的光辉历史,是我们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主义教育难得的好教材,值得深读,大有裨益。

后记

20世纪80年代,夏次叔烈士的事迹尝于《三湘英烈》、《湘西英烈》上发表,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但由于篇幅所限,未能满足读者的要求。于是,遂萌生编撰《夏次叔传》之念。

本书由良才、明刚兄弟二人合著。胞兄良才上世纪70年代在次叔之家乡龙山桶车乡任党委书记之时即对之产生兴趣,开始搜集相关材料。后在县党史办工作期间,又对之进一步研究,并整理写出初稿,为此书奠基。胞弟明刚在兄之初稿基础上,又研究了大量的历史书籍和网上史料,廓清历史渊源,经充实、甄别、改写、润色,始得初稿成书。

本书承蒙传主之子女夏韵梅老师、夏家骧老师、夏家骏教授以及传主之外孙女陈亚丽老师的鼎力相助;得龙山县党史办研究室副主任黄平、工作人员瞿宏伟、黄翰民赴广西特邀邵雷去徐川等地所征史料以资补充;得州人大财经委、县交通局、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县发改局、县党史办、县图书馆、县文联、龙山县人大及李鹏程、苏明超、向英、毛美云、陈宗述、刘昌儒等的大力支持;得中共龙山县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助理调研员张登赤先生的指点。吾兄弟二人在此叩谢!

在撰写此书过程中,还借鉴、参考、引用了本书“参考资料附录目录”中所列的书籍和网上资料(见附录),对以上书籍和资料的撰文者和出版刊发单位,以及还有本书参阅和弓I用但附录漏列的书籍和资料的作者和刊发单位,吾兄弟二人一并在此致谢!

由于年代久远,材料搜集困难,加之我们水平有限,遗漏甚至错误在所难免,有些观点也许只能算是笔者的一家之言,敬请读者指教。

为敬奉读者,特将传主之佚文和他人对传主之部分纪文作该书附录一同付梓,以供研究。

苏明刚 苏良才

2010年1月1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3: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