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高敏感和内向型的人可以活出自己真实的样子 过去的二十年里,人们对了解不同的人格特征或 人格类型越来越感兴趣,尤其是想弄清自己属于哪一 类人。高敏感和内向型的人在网络和社交媒体上(有 时甚至是现实生活中)成立了大大小小的团体。在那 里,他们能对自己有新的认识,分享各种建议和诀窍 ,应对社会文化给生活带来的种种挑战(比如渴望跟 人交际)。我们的社会文化更青睐外向型人的处事方 式,而不是深入思考或享受独处。 我发现,高敏感和内向型的人在无奈辞职前越来 越敢于抗争了。对许多人来说,与众不同导致的愧疚 感已经大大减轻。所以,他们不是直接辞去不利于自 己茁壮成长的工作,而是更愿意找上司谈论困扰自己 的事。如果他们觉得直属上司没法理解自己.也可能 越级去找公司的高层管理者。 然而,许多内向型的人仍然不敢公开力挺同类, 因为担心会影响自己的职位升迁。但越来越多的人开 始接受自己的内向或敏感,能够挺直腰杆,通过贡献 创意坚持做自己。我认为,对全世界来说,这是一个 很好的发展趋势。高敏感和内向型的人善于设想解决 大小问题的新方法,能够预测出哪些地方可能出问题 ,不再受“看问题积极点”或“别去自找麻烦"等负 面评价的影响。 当人们选择挺身而出,承认自己是高敏感或内向 型的人时,就给别人树立了好榜样。他们激起的涟漪 将在水面上不断扩散,让越来越多的人在群体中自信 地站出来,而不是遮遮掩掩或感到惭愧。 我希望也深信这种趋势会发展下去:高敏感和内 向型的人将越来越擅长划定底线,把自己的生活安排 得井井有条。这么一来,他们就能茁壮成长,施展才 华,为世界做出贡献。世人也会越来越了解,无论你 是敏感还是坚毅,是男人还是女人;无论你来自何方 ,成长背景如何,每个人的价值都是同等的。世人将 不再恐惧与众不同的人,而是会意识到,人可以有不 同的处事方法,不同的生活方式,每个人真实的样子 就很好,一点问题也没有。
目录 PART ONE 每个人都是多重人格,并且还会随时间不断变化 内向型人格的典型表现 勇敢尝试走出舒适区 练习当众演讲 对于内向型的人,孤独是一种享受 内向型的人有更丰富的内心世界 内向的人做决定,更多的是听从内心 高敏感型特征 所有高敏感型都是高反应性 高敏感型+内向型 高敏感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 PART TWO 屏蔽过度的感官刺激 内观——给思维留下可供呼吸的空间 控制新闻信息摄入量 不做手机奴 减少过量的人际交往 给自己设置防护 如何在人群中保持内心安宁 巧用小工具屏蔽无效信息 无法避免过度刺激怎么办 有意思但不刺激的活动 展现自我 PART THREE 限制内心的灾难小剧场 是未雨绸缪,还是杞人忧天? 及时中止灾难性思维 在苦难中寻找意义,是对抗苦难的最好办法 设想令人愉快的未来图景 即使是死亡也是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 PART FOUR 寻找属于你的快乐与人生意义 选择适合的工作 你会更在意工作是否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 高敏感和内向型的人喜欢做管理的工作 做快乐的事情,为自己汲取能量 参加聚会前做好准备 适度的社交是非常棒的体验 你之所以疲惫,可能正因为缺少跟人面对面交流 坚持自我,和谁做朋友都很享受 了解彼此的人格类型,许多误解可以避免 PART FIVE 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应对冲突、划定底线 退一步并非懦弱,而是明智,是力量的象征 说不或划定底线,你可以选择自己觉得轻松的方式 如果你愿意,用文字沟通也是不错的选择 提前预约沟通的方式 写下你的心愿清单,告诉亲友们你的期望 我们无论谁发火,你要这么做,我才能感觉比较好 事先考虑周详是敏感人士的天性 在重要谈话前做好恰当的准备 放慢对话节奏,给自己留出回应的时间 只要你做好了准备,随时可以重新来过 PART SIX 根据内在信念做选择 活在别人的期待里,是一个大大的陷阱 倾听自己的心声再去做选择 不必为了取悦他人而伪装 让人感到孤独的并不是独处,而是对自我的不接纳 别被良心不安牵着鼻子走 关键不在于良心不安本身,而在于如何摆脱负面情绪 划定底线,坚持原则 以自身价值观为指导 勇敢展现你的与众不同 练习发掘真实的自我 有尊严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有时候善意的谎言也是不错的选择 PART SEVEN 内心的安宁会让我们储备能量 只有自己想明白了,才会做出积极的改变 接受无法改变的,改变能够改变的 慎重分辨对自己的负面看法 重新发现过去的自己,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学会向别人求助,寻求温暖和庇护 PART EIGHT 这才是真正的你——14个自我肯定咒语 1.即使你不热衷交际,也完全可以合群 2.深入审视自我,冲突会大大减少 3.敏感是我生来的天性 4.接受自己最真实的模样 5.允许自己偷偷懒,这只是在充电 6.我很满意自己的与众不同 7.我们不喜欢冲突但不代表不表达愤怒 8.我们并不是软弱,只是具有敏感的特质 9.我们只说对人对己有意义的话 10.我们不做无用社交 11.勇于示弱也是一种勇气 12.关注真我的人,目光都很长远 13.我们很关注别人的感受 14.我们习惯认真对待所有问题 后记 高敏感和内向型的人可以活出自己真实的样子 附录一:内向指数自测表 你属于内向型还是外向型? 附录二:敏感程度自测表 你知道自己有多敏感吗? 致谢
精彩页 内向型的人有更丰富的内心世界 你也许会发现,你之所以没有直抒胸臆,是因为不确定自己脑子里想的东西够不够睿智,够不够有意义。 如果你是内向型的人,可能不愿意跟信口开河、言之无物的人待在一起。在你看来,与人相处最好是跟对方有亲密关系或共同兴趣。 大多数情况下,我都非常安静,不怎么说话。但如果恰巧说到我感兴趣的事,我可以滔滔不绝地说上好半天。我喜欢跟别人分享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如果那个话题足够有趣,我会忍不住分享自己了解的信息或提出问题,话匣子一打开就关不上了。 杰斯珀,33岁 如果你是内向型的人,可能不喜欢团队合作,宁愿独自出击。例如,篮球和足球这种需要团队协作的运动项目,可能就不是你中意的运动了。至于羽毛球、瑜伽、田径或其他能独立进行或搭档较少的运动,对你来说就不会有那么大的负担了。 内向型的人通常比较安静,不会做夸张的动作,也不会博取眼球。如果你是内向型的人,相信一定有过被人忽视的经历。许多内向型的人都提到过,他们说起某件事的时候,周围的人全都无动于衷,而另一个人说起同一件事(只是嗓门更大,更加自信),却博得了满堂喝彩。 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说的话没得到认真对待,不一定是因为你说的话没意义、不睿智、不正确,而是我们的文化氛围决定了,大家都爱听外向型的人说话。 我是通过自身经历了解到这一点的。听善于辞令、自信满满的人说话时,我会暂时忘记自己了解的信息和自己能做的事。等回到家里一个人待着,思考那个人到底想说什么的时候,我才会意识到,他说的东西不过是老生常谈,我早就在不同场合听过无数遍了。相比之下,我没有说出的话其实更有创意,更富洞见。你也许会发现,你之所以没有直抒胸臆,是因为不确定自己脑子里想的东西够不够睿智,够不够有意义。许多内向型的人都表示有类似的经历,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在工作场合,内向型的人喜欢安静的环境,而外向型的人更容易看到开放式办公室的好处,因为在开放的环境中与其他人的沟通更便捷。但对内向型的人来说,别人打电话的声音可能会害得他们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火冒三丈。在安静的环境中不受干扰地工作时,他们的工作效率最高。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以聚精会神,进入专注状态。 外向型的人经常在聊天时“灵光乍现”,内向型的人则要独处才能反思自己的经历,或者跟别人谈论自己的经历。另外,外向型的人竟然能在聊天过程中深入某一话题,这一点真是让我惊叹不已。我也常常在聊天过程中得到启迪,但仍然需要独处才能得出最终结论。 内向型的人没有外向型的人那么多朋友,但他们会精心呵护友谊。当感觉到朋友可能需要关心时,外向型的人通常会为朋友办一场派对,内向型的人则更倾向于直接向朋友伸出援手。 如果我很久没听到某个朋友的消息了,就会很担心。我会给她发信息,问她是否一切安好。如果从她的回复中感觉出她不是很好,我就会问,有没有我能帮上忙的地方。 苏菲,31岁 P15-18 导语 伊尔斯·桑德著的《高敏感是种天赋(Ⅱ践行篇)》从身处人群、独处、社交、工作、与人冲突、思考方式、信念、自我肯定8个方面来实操性展示如何发掘自己的内在力量。肯定自己的独特,感受更多、想象更多、创造更多。 7种发挥高敏感与内向者天生优势策略、14个自我肯定魔咒,特别收录“内向指数测量表”和“敏感度检测表”,将阅读、践行和互动完美融为一体,自助助人。 本书内容简洁,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融指导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同时,根据作者描述,特别定制心灵能量插画8幅,轻阅读治愈系特色十分明显。 序言 写给高敏感和内向的你 我的第一部作品《高敏感是种天赋》于2010年首 次出版,目前已畅销世界上多个国家。 从那时起,我做过许多相关的主题演讲,也作为 心理治疗师帮助了许多来访者。在这个过程中,我遇 到了许多高敏感和内向型的人。他们向我讲述了自己 面临的挑战,我则为他们提供建议,比如在不同情况 下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作为高敏感兼内向型的人, 我也从中获得了许多新洞见,将通过本书与广大读者 分享。 这本书是写给高敏感和内向型的人的。但如果你 短时期内格外敏感,或出于某种原因(比如压力、创 伤或疲劳)处于敏感状态,本书提供的指导建议对你 也适用。 第一章描述了内向型人格、高敏感型特征和高反 应性气质。 接下来的章节提供了具体详细的建议,包括如何 划定底线,避免自己受到过度刺激,勇于坚持自己的 选择,以自己的方式跟人相处,寻找快乐与生活的意 义。 在本书最后,有两份自我测评量表,通过它们你 可以检测一下自己的内向指数或敏感程度。 世界上每个人都与众不同,没有人百分之百属于 某一特定类型。某些描述可能会让你看见自己的影子 ,但另一些描述却又和你不太相符。也许你发现,即 使觉得自己不属于任何一类,本书提供的指导建议仍 能让你受益匪浅。 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我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语 言,摒弃繁杂无用的信息。 书中提到的大部分具体案例有所发挥和延展。它 们是我多年来担任教区牧师和心理治疗师接触到的典 型情况。有些例子是真实的,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 隐去了真名实姓。 我在本书里用到“外向型”这个词时,用的是瑞 士精神病学家卡尔·荣格初创该词时赋予它的定义。 而美国心理学家兼研究人员伊莱恩·阿伦用“高度敏 感,社交外向”这个说法时,“外向”的含义与荣格 的有所不同。所有高敏感型人士都拥有大量内向特征 ,我会在第一章中详细说明。 伊尔斯·桑德 2017年7月
内容推荐 高敏感、内向是与生俱来的气质,你可以因为它拥有更多的信心和勇气。 庞杂的资讯蜂拥而来,身心俱疲,究竟该怎么办? 脑海里的灾难小剧场,有办法停止吗? 是不是真的要完全拒绝朋友圈、社群网络? 什么才是属于自己的快乐与人生意义? 与人发生冲突时,该怎么办? 《高敏感是种天赋(Ⅱ践行篇)》是丹麦心理治疗师伊尔斯·桑德,时隔7年,累积更多咨询辅导案例后,针对高敏感族、内向者常遇到的问题,提出最实用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