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对黄河流域碳循环过程开展调查研究,分别选取黄河上游到下游的三个典型岩溶区和一个黄土覆盖区进行深入分析,利用水化学方法和溶蚀试片法,对典型小流域的碳循环过程、碳汇发生机理、主要影响因素等进行探讨,采用优化的Galy模型对黄河流域碳循环和碳汇通量进行估算,得到黄河流域不同地质背景、不同气候条件的碳汇速率和通量情况,为区域碳汇估算和流域系统碳汇调查提供基础资料和研究方法。 本书可供从事流域碳循环和岩溶碳汇调查研究的高校科研院所师生和研究人员参考。 目录 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黄河流域基本概况 1.2 气象、水文条件 1.3 地形地貌 1.4 水文地质背景 1.5 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第2章 研究基础及意义 2.1 已有的研究基础 2.2 主要存在的问题 2.3 研究的意义 第3章 青海水磨沟流域岩溶碳循环及碳汇效应 3.1 研究区概况 3.2 研究区地下水流城边界的确定及子流城划分 3.3 碳循环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3.4 碳循环碳形态转化与碳汇通量估算 3.5 小结 第4章 山西南川河流域岩溶碳循环及碳汇效应 4.1 研究区概况 4.2 研究区流城边界的确定及子流城划分 4.3 碳循环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4.4 河流呼吸碳通量 4.5 岩溶流域碳形态转化 4.6 岩溶碳汇通量计算 4.7 小结 第5章 山西青凉寺沟流域黄土碳汇效应 5.1 研究区概况 5.2 研究区流域边界的确定及子流域划分 5.3 黄土碳循环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5.4 黄土碳循环过程追踪 5.5 黄土碳汇通量估算 5.6 小结 第6章 山东玉符河流域岩溶碳循环及碳汇效应 6.1 研究区概况 6.2 研究区流域边界的确定及子流域划分 6.3 岩溶碳循环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6.4 岩溶碳循环过程追踪 6.5 岩溶碳汇通量估算 6.6 小结 第7章 黄河流域碳循环与碳汇通量估算 7.1 河水离子成分及来源分析 7.2 耗水量对黄河碳汇的影响 7.3 黄河流域化学风化大气CO2消耗量的估算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