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培杰、陈创涛编写的《小郎中学医记(我的中医实习故事)》以故事为载体,讲解中医理论和古今临床经验,目的是为了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以通俗易懂的小说笔法发扬光大,让更多人能从零起点,零距离地接触中医,了解中医,感悟中医,热爱中医。
《小郎中学医记(我的中医实习故事)》融中医普及的实用性、通俗性、趣味性于一体,是中医普及读物中的佳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小郎中学医记(我的中医实习故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人民军医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曾培杰、陈创涛编写的《小郎中学医记(我的中医实习故事)》以故事为载体,讲解中医理论和古今临床经验,目的是为了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以通俗易懂的小说笔法发扬光大,让更多人能从零起点,零距离地接触中医,了解中医,感悟中医,热爱中医。 《小郎中学医记(我的中医实习故事)》融中医普及的实用性、通俗性、趣味性于一体,是中医普及读物中的佳作。 内容推荐 曾培杰、陈创涛编写的《小郎中学医记(我的中医实习故事)》以主人公的中医实习为主线,讲述了主人公毕业实习、跟师临证的中医师承之路。主人公在医院里跟随传统中医实习,用传统中医思维去看病,从危急重症、疑难杂症,到平常小毛病,处处都体现了传统中医的诊疗特色。书中医理鲜明,譬喻取象,生动活泼,行文流畅,雅俗共赏。篇篇都像一杯清茶,醒人心灵;字字都是用心之作,发人悟性。融中医普及的实用性、通俗性、趣味性于一体,是中医普及读物中的佳作。无论是中医爱好者,还是中医专业人士,都能从中得到启发。 目录 引子 1.没有沃土,何来参天巨木 2.慢性肺部感染 3.大学教授的心肌梗死 4.虚陷当升提 5.广生堂的老中医 6.意冷与脾胃不振 7.把荣誉当玩具 8.刀下放生 9.死里逃生的患儿 10.中医不是慢郎中 11.不润肠而便通 12.不止咳而咳止 13.不利水而肿消 14.不消炎而火退 15.不消脂肪而肥胖自减 16.腋汗症 17.诊病细穷源,用药大方向 18.厚土伏火治口腔溃疡 19.重症肌无力 20.泌尿科医生的惊讶 21.阳和汤治工伤 22.成熟早了,寿命短了 23.土虚则木摇 24.皮肤湿疹背后的元凶 25.健康真经 26.打败病毒用人参 27.未来中医的发展 28.阳光下做扩胸运动 29.斗鸡的启示 30.肩周炎的病因 31.痤疮的病因 32.网上普及中医 33.后继乏人 34.医生的修养 35.夜游症 36.情志与风疹 37.咳嗽也遗尿 38.黄蜂蜇 39.四肢者,诸阳之本 40.皮肤硬化病 41.伤科点睛之笔——大黄 42.最好的保暖衣——火龙道袍 43.升阳益胃汤治脱发 44.舌尖长肿块 45.小儿脑积水 46.找出骨刺的原因 47.通肠强心法 48.宣白承气汤治哮喘 49.降胆胃治脂肪肝 50.口舌生疮 51.腰肾有湿热,利其膀胱 52.没有堵塞就没有压力 53.肝胆循环 54.鼻炎排脓汤 55.桂枝茯苓丸治子宫肌瘤 56.盆腔积液特效方 57.海马三七汤治跌打损伤后遗症 58.喉源性咳嗽 59.辨阴阳,效果彰 60.食积咳嗽测试 61.试探疗法—慢性咽炎 62.用肉桂粥投石问路 63.乳腺小叶增生 64.守得云开见月明 65.升阳益胃汤治阴道炎 66.牙齿长得过快 67.顽固流鼻水 68.卵巢囊肿 69.慢性前列腺炎 70.腰酸痛与盆腔炎 71.转移注意力能治病 72.药引子——转呼啦圈 73.药引子——跳绳 74.药引子——拍腋下 75.药引子——艾灸足三里 76.药引子——扎马步 77.药引子—_金鸡独立 78.药引子——丁桂儿脐贴 79.一味芦根治热呕吐奶 80.腹胀呕吐 81.食欲不振 82.四神丸与灶下添火 83.腹痛 84.寒积便秘 85.口腔溃疡与饮食 86.用风药来止泻 87.痰泻 88.甘以缓急治焦虑腹泻 89.皮肤干燥症治肠 90.九窍不和,皆属胃病 91.乳房萎缩 92.缩小便与利大便 93.持中州,灌四旁 94.尿路感染与咳嗽 95.小桂物汤治产后伤 96.通补气血四药 97.不孕的时代原因 98.当归芍药散 99.五香粉也治病 100.重用生姜治感冒 101.精神焦虑亢奋的孩子 102.背部被打伤 103.惊恐症要补肾 104.慢性肝炎要治脾 105.合方治疑难 106.疮科医生的瘙痒 107.调经治咳嗽 108.顽固的纤维瘤 109.祛风解表代替疏肝解郁 110.肠咳 111.眩晕与水饮 112.针刺拔罐也要分虚实 113.解表降压法 114.阳动血行 115.不居功 116.养正积自除 117.破能散,治痤疮出脓 118.复方甘草片治顽咳 119.产后瘀血腹痛三药 120.尿路感染 121.耳闭治肺 122.单味药重用建奇功 123.急性睾丸炎 124.泽泻汤治遗精 125.胃石症 126.小茴香治小儿疝气 127.阑尾炎三药 128.天然绿色疗法——蒲公英治乳痈 129.天然绿色疗法——马齿苋治热痢 130.天然绿色疗法——鱼腥草治肺痈 131.天然绿色疗法——芦荟美容 132.口干舌燥与虎头蛇尾 133.声音嘶哑 134.一味吴茱萸治小儿口角流涎 135.黄芪息大风 136.阴盛格阳与真寒假热 137.下棋昏倒的老人 138.小青龙汤之感冒后咳嗽 139.不完全肠梗阻 140.瘀血咳嗽 141.千斤顶与黄芪 142.湿热相交,民病黄疸 143.健脾法治硬皮病 144.胆汁反流性胃炎 145.胃痛治肝与木克土 146.金水六君煎治老慢支痰喘 147.中医科普——实用性 148.中医科普——通俗性 149.中医科普——趣味性 后记 试读章节 连中医博士生、硕士生床头都不放《黄帝内经》《伤寒论》了,书架上全是那些分子生物学、生理学、解剖学之类的西医书。 中医西化太厉害了,衷中参西的思想只是一个“梦”而已。 难怪有位国医大师愤愤不平地说,中医学院是在培养中医的掘墓人。 古人讲,礼失,则求之于野。于是下半年的实习,我决定到基层乡镇医院去,反正大医院里的整套疾病诊治流程,我基本都熟悉了,全是按诊疗规范走,自己自由发挥的空间太少。这有点像城市的绿化带,树木该长多高、多宽,甚至要长成什么形状,早就事先安排好了。即使绿化植物有意长高长大,也会被裁剪、修理得完全符合城市的绿化要求。而我更想看到的是大山里的林木,各得天机自成长。 它们可以在岩石缝里作一棵小草,在深谷里作一株幽兰,可以在峭壁上作一棵迎客松,可以在荒野里成为参天巨木。 宿舍的舍友们很不解,问我为何不待在这么好的三甲医院里,将来还有可能留在医院工作,如此难得的机会都放弃? 我苦笑着说,能留得住,我当然不想走,中医需要自己的沃土,需要发挥的舞台,没有这些,中医谈何发展?没有沃土何来参天巨木?我不想在花盆里待太久,既然发芽生根了,就应该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乡镇小医院动手机会更多,发挥空间也会更大。 在申请得到学校同意后,我就被安排到某个地级市的一家县人民医院实习。 县医院不像省医院那么热闹,在这样的环境里,我明显感到轻松多了。 呼吸着山城的清新空气,我的心也平静了下来。 拿着县医院医政科的实习安排表,我到呼吸科去报到。呼吸科的江原老师看了下安排表,没有跟我讲太多的客套话,知道我有半年大医院实习的经历,当下就用他粗犷的声音说道,今天你就跟我去邻县会诊一例慢性肺部感染的病人。 我心中一喜,刚来实习,就遇上会诊,会诊的病人一般都是疑难杂症,众医束手无策的,像这些难啃的骨头,一般的医生都会皱眉。 但我看江原医生口气和缓,面容安详,似乎不把这些疑难杂症当回事。 江老师说,这例肺炎病人住院快一个月了,用了各种顶尖的抗生素治疗,花了几万块,还是没有效果。患者意见很大,强烈要求中医介入。 半个多小时后,我们到了病人床前。我一看病人,面色晦暗,他旁边放着一个痰盂,不一会儿就吐出一大口浓痰,痰液偏白。严格意义上说,这不全是痰,属于中医饮的范畴。痰比饮要浓稠,饮比痰要清稀。 我下意识地脱口而出,这不是一个寒饮留肺的症候吗? 江老师身体一震,回过头仔细地打量了我一下,像x线机,左右上下扫描一样,好像这样的话,不可能出自我一个实习生口中。 确实,一般的实习生首先要看各项检查指标,去判断炎症究竟到了什么程度。 江医生上前把了脉,又同主治医生做了交流,得知这个病人是个渔民,连续几天在船上捕鱼,又逢上刮风下雨,劳累加上受凉,没睡好觉,突然一场感冒,就导致肺部严重发炎,咳吐脓浊,刚来时痰中还带血。用消炎药暂时控制住了病情,但是慢性感染始终没有得到根治。 江老师说,应该先停掉抗生素,把中药用上。 医院其他西医师非常不解,说,停掉抗生素,如果炎症扩散,病情加重怎么办? 江老师说,抗生素对于急性感染性炎症效果不错,但病人现在处于慢性感染过程中,身体抵抗力严重下降,加上长期卧床打吊瓶,导致肺部气机不通,就像不通风、潮湿积水的阴沟,容易发臭,滋生蚊虫一样。 主治医生还是不同意停掉抗生素,除非病人签字。当病人听到江老师的说法后,边咳嗽边说,我想按这位医生说的,用中医的思路进行调理。于是病人毫不犹豫地签了字。 江老师把处方单丢给我,他念药,我写方。 江老师说,《伤寒论》的苓甘五味姜辛汤,你知道吗? 我马上反应过来,把茯苓、甘草、五味子、干姜、细辛写上。 江老师看我快速写出,点点头说,这汤方专治肺部寒痰留饮,但治疗痰饮不能只看到痰饮,要看到气机。治疗肺部炎症感染的原理,跟清除阴沟积水腐臭的办法是相通的,不在于你在阴沟里喷射各种高效杀虫药或香水,而在于你能否改善整个大环境,使局部保持通风透气,水湿气化流走。所以江老师又加人枳壳与桔梗两味药。P2-3 序言 不同的时代,中医的传承普及有不同的使命。 我们这个时代,中医的培养逐渐趋于院校化,同时中医也渐渐地被西化。 对于中医院校里学习的医学生们来说,他们既想学到先进的医学技术,又想得到最精髓的传统中医心法。但是传统中医的传承往往日渐式微,真正能用传统中医思维看病的中医越来越少。 有一次我们在中医学院后面的医学书店买书时,就碰上一些来学习中医的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同胞。 他们想学原汁原味的传统中医,但发现不容易,要找到以前师带徒、能手把手教的老中医越来越难。 看到他们渴求中医的眼光和寻访中医不懈的追求精神,我们很是感慨。 当远方的朋友找我们,要我们把看家法宝——中医精髓教给他们时,我们一下子茫然了,这些精髓我们也渐渐找不到了。 我们从中医学院里走出来,发现中医院校教育里中医临床实习这个板块缺失得比较厉害。 所以我们综合古人、今人拜师学医的经验体会,和大家一起探讨中医该如何师带徒、徒跟师,中医该如何学习普及,传播弘扬。 希望以此书作为开山之路,大家一起辟出一条传统中医大道,为传承中医薪火尽绵薄之力。 中医普及掌堂 后记 中医的实习结束了吗?没有,才刚刚开始。 跟名师临证学习,只是点燃一把火,自己真正去临床实践中医,是后续的添柴。 一把火烧不开水,持续地添柴,让火力持续不断,就能将饭煮熟。 跟师实习,看似一年临床,实际上是每个中医者一辈子的事,都是在实践中医理论,学习圣贤经典教诲。 中医知识必须反复理解参透,才能开锅给人品尝。如果只是学习外在知识,很难真正成就中医,必须自己亲自去体证,最后才能学到真正的中医。 如果中医研究生只研究,不亲自临床实践中医,这将失去中医的自信,也难以得到中医的真正硕果。这就像一个拿着苹果的人,用一切研究方式,美丽的语言去表述苹果,但他却没有真正尝过苹果的味道。 中医学习非常好,但是千万别让它只变成学习,而没有体证。既要观察苹果,听别人描述苹果味道,同时更要自己亲自去品尝。 你想得到精髓,就一定要行知合一,解行并重。 读诗最忌讳死于句下,研究学习中医最忌讳学而不思,思而不悟,悟而不行,最后只在字面上徘徊。 每时每刻都可以践习中医,一个中医的真正热爱者,他可以迅速地得到中医精髓。比如今天郁闷憋屈,搞点逍遥散,或者泡杯橘叶茶,体会体会心开郁解、疏肝理气的感受吧! 又比如今天晚上吃撑了,彻夜难熬,搞点保和丸,消食化积,方才舒服,从此以后便知道吃饭七分饱的道理,能够自己做主,而非欲望引导。 学习传统中医,每天都会改变自己,如果你学了中医,没发现自己身心不断地改变,不断地产生喜乐,那么就等于没学。 所以让我们大家一起践习中医吧!用心去体会每个医理、身体的每个感受!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