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少年康熙/管家琪少年王侯系列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管家琪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德国法兰克福书展最佳童书奖获得者管家琪倾力打造,以史为镜,细说少年王侯功与过,培养青少年大格局领袖气质!

七岁登基的康熙面临复杂严峻的政治局面。四大辅臣把持朝政,借口恢复祖制而几乎全部推翻了顺治皇帝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措施。特别是鳌拜擅权跋扈、结党营私、诛杀异己、觊觎皇位,造成政局混乱、民怨沸腾。康熙在祖母太皇太后的抚育教诲下勤学不辍,政治抱负远大。他逐渐不满于辅臣的倒行逆施和自己的傀儡处境,采取各种方式,同鳌拜展开了尖锐的斗争。在康熙亲政第三年,鳌拜弑君阴谋暴露。年仅十六七岁的康熙一举擒获了他,完全夺回了皇权。

《少年康熙》是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介绍“康熙皇帝”少年时代的历史故事书。在兼顾史实和趣味的同时,通过康熙的成长经历,探寻他的个人特质,以及少年时代的淬炼对他日后的影响,并在每一章后面设计了三个提问,引导读者从个人奋斗、人生经验等方面深入思考,获得启发。

内容推荐

管家琪编著的《少年康熙》是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介绍“康熙皇帝”少年时代的历史故事书。《鹿鼎记》里韦小宝,有个最好的朋友,就是清朝的康熙皇帝。但康熙不只是小说中的“好皇帝”,他更是中国历史上杰出帝王的典范,从少年时期就可看出他的不凡之处。

他勤奋,每天凌晨三点起床处理政务,晚上读书到深夜,书法、文学、数学、化学、物理,无所不精,因此见识高于众多大臣,他的权威是建立在博学广知上的。

他专制,大事小事一把抓,但决定却多半是正确的。裁撤三番、收复台湾、用武力迫使当时的帝俄谈判,不仅巩固了清朝的统治,也奠定了中国今天的版图。

他谦虚,个性沉稳内敛,讲求脚踏实地,反对浮夸,拒绝臣子献尊号,将功过全交给历史评断。

想认识康熙,想学习他的成功之处,就从这里开始。

目录

前言 勤劳、专断与谦卑

第一章 祖孙隋深

第二章 智除鳌拜

第三章 礼遇传教士

第四章 朴实无华

第五章 平定三藩

第六章 儒学治国

第七章 收复台湾

第八章 中俄尼布楚条约

第九章 三次亲征噶尔丹

第十章 视虚名如浮云

跋 他们影响了中国历史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1669年,也就是康熙八年,农历五月十六,年仅十六岁的康熙抬头挺胸,双手背在身后,立于养心殿,眉宇之间流露出一种同龄少年所少有的老成。

他的神情看来颇为严肃,这是因为他的心中正在琢磨一件严肃的事情。

今天,就是今天了。

为了今天,他已经准备了好长一段时间。就在今天,他一定要除掉那个作威作福、气焰嚣张的鳌拜!

他大踏步地向外走去。上百名布库手早已整整齐齐地聚集在院里,等候着他的指示。

这些布库手都是擅长布库戏的能手。所谓“布库戏”,极为类似我们现在所说的“摔跤”,双方对阵的时候,能够将对方摔倒的就算是赢家。

这上百名年轻力壮的布库手,有很多已经跟在康熙身边好几年了。

当年康熙刚即位不久,有一回宫中举办太皇太后五十大寿的庆典活动,他无意中在专供皇室子弟骑射逐猎的南苑见到布库戏,非常兴奋,当即嚷着也想要试试。

“这怎么行?”

太皇太后为了保护宝贝孙儿,当然是一口就拒绝了。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呀,万一不小心被摔伤了,那可怎么得了!”

“可是——我会小心的,我刚才赛马不是也没事吗?”

是啊!康熙从四岁开始就接受骑马训练,骑术的确不错。方才看到小伙子们赛马,也兴致勃勃地嚷着要上场去试试。

可是小小年纪的他不知道,方才陪他一起赛马的那些年龄和他相仿的小骑手们,就算是有再精湛的骑技,也没人敢赢小皇帝啊!

何况小皇帝骑马,一大堆人都诚惶诚恐、提心吊胆地鞍前马后,不能让小皇帝的安全受到一点点的威胁,也着实是够累的。

“骑马和布库戏是两回事!”

太皇太后仍然十分坚持,不肯轻易让康熙去尝试。

康熙不敢再和祖母争辩了,只好默默低下了头,显得有点闷闷不乐。

几个蒙古王赶紧上来打着圆场说:

“皇上要是喜欢布库戏,回头我们从草原上派些小布库来,陪皇上玩一玩就是了!”

从那以后,康熙身边就多了十几名小布库,年龄都和康熙相仿,平时也没什么事,只不过是替康熙跑跑腿、端端茶水之类,当康熙有空、有兴致时,就陪康熙练练布库戏。

后来,跟在皇帝身边的小布库愈来愈多,康熙等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支特殊的侍卫队。这些小布库和小皇帝一起长大,如今也都是一些身材剽悍、孔武有力的少年了,他们对于小皇帝,真可说是十二万分的忠诚。

现在,康熙望着这群对自己誓死效忠的布库手,只高声问了一句:

“你们是怕我还是怕鳌拜?”

年轻的布库手们齐声回答:

“当然是只怕皇上!”

“好!”

康熙随即当众宣布鳌拜的诸多罪状,布库手们群情激奋,纷纷誓言一定要诛杀鳌拜!

事实上,不少布库手都领教过鳌拜嚣张的气焰,也目睹过鳌拜对他们所效忠的皇上是如何不敬,那家伙居然胆敢多次和皇上争吵,这在布库手们看来,简直是大逆不道!

总之,布库手们对于鳌拜诸多“目无皇上”的行径,早就深感气愤。现在,他们知道皇上终于要采取行动了,一个个都显得非常激动。

康熙在带动起布库手们义愤填膺的强烈情绪之后,反倒十分冷静地展开部署,让大家分头在养心殿内外层层埋伏。

接下来,康熙便以下棋为名,召鳌拜进殿。

鳌拜的一个亲信班布尔善刚巧在他身边,颇为不安地提醒鳌拜:

“皇上——会不会有诈啊?”

“哼,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会有什么诈?”

“这可很难说,”班布尔善颇为忧虑,“我感觉咱们皇上的城府很深,可不是一般的毛孩子,不能不提防啊!”

“提防什么啊!”鳌拜仍然非常不屑地说:“这小家伙怕我得很,难道你忘了,他一亲政不是马上就封我为‘一等公’吗?这小子总算还是知道我的厉害的!”

“我知道,不过——”班布尔善缓缓地说:“如果皇上此举只是故意要讨好您,故意想让您放松警惕呢?”

鳌拜听了,哈哈大笑,连声说:

“不会的,你想得太多了!”

说罢,他便起身前往养心殿,准备赴皇上下棋的邀约。鳌拜的心里还同时盘算着,待会儿先在棋盘上把康熙痛宰一顿之后,再顺便和康熙议事,说不定又可以把这个嘴上无毛的小皇帝给教训一顿,嘿嘿!

鳌拜大摇大摆地来到养心殿,全然不把这个十六岁的小皇帝放在眼里,满心以为可以像以前一样地随心所欲,对小皇帝颐指气使呢!

没想到才刚见面,康熙就一声令下,等候一旁的布库手们马上一拥而上,七手八脚迅速地把鳌拜给绑了起来。

“住手!你们这是干什么!你们好大的胆子!”

鳌拜一边奋力挣扎,一边气急败坏地叫骂着。

叫骂挣扎间,鳌拜突然瞥见那少年皇帝正胸有成竹地站在那儿,目光凌厉,嘴角还带着轻蔑的笑容……鳌拜顿时心全凉了,他一下子什么都明白了——他是彻彻底底地完了!

真是想不到啊,一个权倾多时又横行多年的权臣,竟然就这样猝不及防地成了阶下囚!

P21-27

序言

勤劳、专断与谦卑

清圣祖康熙,也就是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是清世祖顺治皇帝第三子,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代皇帝。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一位皇帝,他八岁登基,至六十九岁辞世,在位时间长达六十一年。

康熙是一位非常精勤政务的君主,自康熙六年(1667年)亲政以后,就使御门听政成为常朝制度。

他每天凌晨三点就起床开始处理政务,除了生病、大典等极为特殊的情况之外,从不间断。就算是在外巡视,他也严格规定部院各衙门奏章必须每三日快马送来,而且奏章一到,一定要立刻送到他的手上,不得耽搁,哪怕送到的时候他已经睡下了,他也会立刻起来,披上衣服,认真阅读。

第一次南巡时,有一天奏章没有按时送到,康熙竟不肯入睡,就这样一直等着,等到半夜。事后责怪部属,说奏章关系国政,非常重要,必须准时送达。

在过去君主专制时代,皇帝都是高度集权,再加上康熙高度的责任心,若用今天的话来说,他更是一位“大权一把抓”的君主。

康熙曾经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康熙确实是一位极为认真的皇帝,日理万机,励精图治,但“天下大小事务”,皆他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这也说明了他是一个独断专行的君主。

当然,皇帝独断专行绝对有其时代的因素。康熙即位距今已有三百多年了,所以关于这一点,我们似乎不必过于苛责,而且幸好康熙是属于那种“既聪明又勤劳”的君主,尽管独断专行,但是他所做出的决定多半都是正确的。比方说,裁撤三藩、收复台湾、用武力迫使沙俄谈判、三次亲征噶尔丹等,都是他“英明果断”、“力排众议”(实际上不就是“独断专行”吗?)所作出的重大决策。

康熙自然也有失策的地方,但大体而言,他仍是一位雄才大略的伟大君主,无论文治武功都有很高的成就。特别是从康熙十三年至三十六年(1674—1697年),也就是从康熙二十一岁至四十四岁之间,他在西南平定三藩之乱,在东南收复了台湾,在东北阻止了沙俄的侵略,在西北平定了噶尔丹叛乱,这一连串的胜利,不仅稳固了清朝的统治,也奠定了中国今天的版图。

其实从康熙的幼年和少年时期,就可看出他是一个不凡的人物。他幼年登基,从小勤奋努力,极为好学。

他个性沉稳内敛,自从意识到大权旁落之后,表面上不动声色,暗中却一直悄悄部署,结果在少年时期就铲除了顾命大臣鳌拜的所有政治势力,充分显示出过人的胆识。  康熙的个人学养和行事作风也有很多令人佩服的地方。他的座右铭是“谦受益,满招损”,他为政讲求脚踏实地,反对浮夸,一生勤于读书,勤于理政。作为一个至高无上的君王,能够做到这样,实属难能可贵。

后记

他们影响了中国历史

美国学者麦可·H.啥特有一本颇具分量的书《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100人》(出版于1978年),是站在整个人类历史的角度,列举出一百位影响了历史发展的人。如果我们要列举一百位影响中国历史的人,秦始皇、成吉思汗、朱元璋、康熙皇帝以及郑成功,一定都会在这份名单上。

当然,所谓“影响历史”,有好与坏不同角度,甚至是一些在历史上属于“负面评价”的人物——如殷商时的纣王、在秦始皇死后策划“沙丘政变”的主谋赵高、两度垂帘听政把持朝政的慈禧太后等等,也都严重影响了历史。

秦始皇、成吉思汗、朱元璋、康熙皇帝以及郑成功,这五个人“影响历史”的意义也不尽相同。

·秦始皇是一位了不起的开创者。如果要列举整个中国历史有巨大贡献的人,秦始皇很可能会被排名在前几位,肯定在“最有贡献的”那一波名单中。

·朱元璋和康熙皇帝是统一中国的帝王。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而康熙皇帝虽然不是清朝的开国皇帝,却是真正奠定中国疆域的帝王(清朝实际上的开国皇帝是清太宗皇太极,但皇太极在清军入山海关的前一年病逝,清军入关之后的第一位皇帝则是康熙皇帝的父亲——清世祖福临)。

·成吉思汗和郑成功都是杰出的军事将才。成吉思汗不仅将草原上原来处于分裂状态的蒙古部族统一起来,并成功地建立了地跨欧亚两大洲的庞大帝国,重开了“丝绸之路”,推动了东西方以及阿拉伯各国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郑成功则是在明朝危机的重要关头,以一介儒生挺身而出,统兵抗清,以寡击众,表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一直强调的崇高气节,又收复了台湾,赶走了霸占台湾三十八年的荷兰人,在许多历史学者的眼中,也一直被视为“民族英雄”。

秦始皇

说到秦始皇,似乎大家脑海中都会立即冒出“暴君”这个形象。的确,他的个性相当残暴(一般都认为和他的童年成长经历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他焚书坑儒、破坏文化、钳制思想,他大兴土木、连年用兵,常态性的使用民力经常都在二百万人左右,这可是当时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再加上严刑苛法、租役繁重,老百姓苦不堪言。

但是,若放在历史的角度,秦始皇其实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开创者: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始皇帝,所以称为“秦始皇”。

·他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对日后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后来,这种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推行时间长达两千一百年之久!(讽刺的是,由于过分暴虐,再加上继位者秦二世胡亥与父亲秦始皇相比,其残暴有过之而无不及,却丝毫没有乃父的才干,所以秦始皇一手创建的秦王朝,原本希望传于万世,没想到寿命竟十分短暂,只有十五年就灭亡了。)

·他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将近五百年的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给社会营造了一个安定的环境。

·他确立土地私有,统一法律、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他北筑长城,防御匈奴;南征五岳,平定百越。

·他修筑通向全国的交通大道,称为“驰道”。

·他从京师西北修建一条通往边地的直道,在西南又筑五尺道连接今天的四川、云南和贵州,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与以上这些大手笔“相互辉映”的,是早已被誉为“世界第八大人工奇迹”的兵马俑。1974年,在秦始皇陵东挖掘出巨大的兵马俑坑,而据考古学家估计,始皇陵及其陪葬区总面积应有二百五十五平方公里,已发掘的兵马俑坑仅仅是当年始皇陵殉葬设施的一部分。秦始皇的气魄之大,当然也可从他残暴不仁、漠视老百姓性命的程度,得到充分的证明。

总之,秦始皇实在是一个“功大过亦大”的帝王。

朱元璋

在中国历史上,朱元璋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在他身上得到非常充分的彰显。

朱元璋从小家破人亡,又饱尝颠沛流离之苦,甚至为了生存,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还出家当过和尚,但日后竟然当上了皇帝,这实在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在朱元璋之前,虽然也曾有过所谓的“平民皇帝”——也就是汉高祖刘邦,但不管从哪方面来说,刘邦的条件比起朱元璋来,都好得太多太多了。

能够拥有这么传奇的经历,除了一般人常说的机遇之外,朱元璋的个人特质也绝对不能忽视。比如说,他从小个性非常强悍,又很有企图心,志气不凡。长久以来,有关朱元璋的民间传说一直很多、很丰富,其实也是老百姓普遍对他心怀崇敬的一种心理投射。

然而,或许也是因为夺得天下不易,为了朱明王朝能世世代代地延续下去,朱元璋不仅痛下杀手,大肆诛杀功臣,搞得一片腥风血雨,更空前加强中央集权,导致整个社会的发展因过于封闭和保守而停滞不前,对中国近代发展产生了严重不利的影响。因为,中国就是从明代开始落后于西方的。

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他八岁登基,至六十九岁过世,在位时间长达六十一年。他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拥有雄才大略的君主,所谓“康乾盛世”,就是康熙皇帝所打下的基础。

康熙皇帝一生勤奋,既努力读书,也勤于理政,再加上他本身也颇多才多艺,对国家有多方面的贡献。然而,纵观他的一生,除了在“文治”方面相当杰出外,显赫的“武功”也最为后人所尊崇。

从1674年至1697年,也就是康熙十三年至三十六年,在这二十三年之中,康熙皇帝在西南平定了三藩之乱,在东南统一了台湾,在东北打击了沙俄,在西北还平定了噶尔丹之乱,这么惊人的“武功”,不仅直接使清王朝的统治更加稳固,而且奠定了中国今天的版图和疆域,各个民族之间也随之展开自然的融合。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极为杰出的军事家。

他的一生不但大大影响着中国历史,也影响了世界历史。

首先,12世纪的漠北大草原,由于部落林立,部落之间的争战不断,蒙古族的人民总是生活在恐惧之中。而成吉思汗竟然能够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汗国,这已经是一项非常惊人的成就。

接下来,为了蒙古汗国的强大以及政权的稳固,成吉思汗展开向北、向南和向西的征战。在不断取得胜利的同时,蒙古帝国的版图愈来愈辽阔,人口也愈来愈多。从此,中国势必将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1218年,由于花刺子模杀了蒙古商人和使者,成吉思汗十分震怒,遂率领数十万大军西征,准备消灭花剌子模。在血洗花刺子模中心城市之后,成吉思汗本着“敌种之后不可留”的原则,命令部将继续追击,甚至后来花剌子模国王都已经死了,负责追击花剌子模国王的哲别与速不台都没有停下来,仍然不断西进,征服了阿塞拜疆和伊拉克,并于1223年跨过高加索山,在阿里吉河打败了俄罗斯和钦察联军。接下来,蒙古大军长驱直入,进入俄罗斯境内,并一直打到克里米亚半岛、伏尔加河流域与多瑙河流域!令西方人个个闻之丧胆,并因此有了“黄祸”的说法。

说成吉思汗威震亚欧,真是一点也不为过。

就是因为成吉思汗实在太了不起了,所以当他的后裔在中原建立元朝以后,就理所当然地尊称他为“元太祖”了。成吉思汗也就这样成了皇帝。

郑成功

郑成功和他的父亲郑芝龙截然不同。郑芝龙是一个投机分子,郑成功则有着强烈的传统读书人的气节,在明朝危急存亡的关头,能够勇敢地站出来。

为了坚持“驱逐鞑虏、恢复中原”这样的信念,他不惜与父亲决裂,并放弃了荣华富贵,不断号召同伴,共同抗清。

其实,抗清之举注定是要失败的,但郑成功毫不动摇的抗清信念,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仍是一种爱国的表现,特别是他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仍然深深感动着无数人,令大家都感到非常尊敬和佩服。

更何况,虽然郑成功在收复台湾之后仅仅四个多月就病逝了,但是就因为他收复了台湾,所以台湾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多方面的变化。

一直到现在,郑成功为台湾带来的影响仍然处处有迹可循。

这五位深深影响着中国历史的人物,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他们都是在命运的安排下,被放上“王侯”这个极其尊崇、极其显贵也极其沉重的位子。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

他们在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经历,加上他们本身的性格,以及所受到的教养,对于他们日后成为一个怎么样的王侯,自然是有着非常密切的影响。

真实的故事,有时往往比虚构的更加撼动人心。这五位历史人物的成长经历,有许多耐人寻味之处,值得我们细细地咀嚼。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20:2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