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经济的概念
经济是什么
经济就是配置资源满足人们现在或未来的需要。
对个人,要在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养老等生活的各个方面权衡比较,选择最能满足自己需要的消费,而为了满足这些消费,会有人为了获得利润的需要而组织供给;对公司,要研究如何满足股东的需要、员工的需要、公司所在地的需要和消费者的需要,以决定扩大生产还是返还利润给股东,投资新产品还是加大力度推广旧产品,招更多的员工还是裁员……对社会公共组织,包括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有教育、国防、投资、社会稳定等多方面的公共需要,要决定加大教育投入还是加大国防投入,加大公共投资还是提高社会保障、加税还是减税……这些都是经济方面的问题。
经济是一个关于选择的社会学科。在选择中人们配置着资源,生产着各种产品,满足着人们的各种需要。
经济就是研究如何用同样的资源满足更多的需要,或者是满足一定需要所耗费的资源最少。在人们的选择中,消耗资源更少、更能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更有优势。人们选择是为了满足各自的各种需要。因此,经济更像是满足人们需要的一种管理,也就是一种需求管理。所谓需求,就是指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愿意付出一定的代价获得一种产品或服务。人们进行需求管理,使自己在有限的财富和时间下使自己、公司、社会公共组织的需要更多地被满足。
对资源定价即为成本。经济是研究以更低的成本满足更多的需要的一门学科。用相同的成本满足更多的需要,或者满足一种需要耗费的成本最小化。
经济是一种生产人民群众生活所需的产品并满足人们各种需求的机制。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使人更满意、如何使人生更幸福的艺术。
在社会生活中,经济学的作用持续而广泛。经济学不仅要观察任何行为或政策的即期影响,更要考察比较长远的影响;不仅要关注政策对某个群体产生的影响,更要追踪对所有群体造成的影响。
经济价值
经济价值在于满足人们的需要。满足了人们多少需要,就创造了多少经济价值。有多少经济价值并不在于拥有多少金钱、拥有多少资源、付出了多少劳动、生产了多少产品,而是满足了人们多少需要。
金钱本身不能吃、不能穿,使用价值不大。只有用金钱交易到产品和服务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金钱只是一种分配和交换的工具,本身并不代表经济价值。经济价值的多少并不体现在拥有金钱的多寡上。
资源可以用来产生种种的产品和服务,但是资源本身并不等同于人类需要的满足。资源需要配置生产、产出分配、市场交换,让每个人得到自己想要的产品或服务,满足人们的需要,才能创造经济价值。没有配置生产、产出分配、市场交换等机制,资源就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经济价值的多少并不体现在拥有资源的多寡上。
在劳动价值论看来,劳动是价值的源泉。科学技术向前发展,蒸汽机、发动机、计算机、烽火、电报、电话、互联网、马车、汽车、飞机……这些科学技术让人们在付出更少的劳动的情况下,生产了更多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了人们更多的需求。同时,人类社会的社会、法律、管理、经济、心理等社会学科的发展,让人们组织生产、产出分配、市场交换的效率大大提高,在付出相同的劳动的情况下,能满足人们更多的需要。一个金融工作者工作一天获得的回报,很可能比一个农民辛勤工作一年所获得的还要多,而金融工作者一天的劳动相比农民一天的劳动时间可能更短、辛苦程度更低。有些企业通过劳动生产的产品,并不能被市场接受,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没有经济价值。可见,劳动并不一定创造经济价值,经济价值的多少并不体现在付出了多少劳动上。
在绝大多数产品和服务都供过于求的这个时代,我们更能认识到产品和服务并不是越多越好。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必须是人们真正需要的,而且有良好的分配和市场交换体制来将产品和服务分配到有需要的人手中,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没有需要和没有流通到有需要的人手中的产品和服务是没有价值的,而且白白浪费了资源。经济价值的多少并不体现在生产产品和服务数量的多寡上。
人类的需要才是价值的源泉。我们想吃饭,那么吃饭就创造了经济价值;我们想穿鞋,那么穿上自己需要的鞋就创造了经济价值。满足了人们的需要,就创造了经济价值。哪里有人,哪里就有人类的需要,哪里就有潜在的经济价值。
P2-5
2001~2005年期间,我在天津大学学习通信学的同时,选修了南开大学的金融学双学位,开始学习经济学相关课程,并对经济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那以后,经济学以其特有的魅力一直吸引着我,我从未停止经济学方面的求知和思考。
2012年,看完《你所不知道的冰冷的经济真相》后,我做了一些经济学方面的分析,逐渐产生了写经济学书籍的想法。2013年11月,我的第一本书《大通胀时代的投资真相》出版,该书主要讲述中国经济和投资。
在第一本书出版后,我对经济学的兴趣更加浓厚,积极试着去解释现实中的经济问题。在有了很多想法后,我酝酿着写另一本经济学方面的书。起初我想写一本着重于解释现实经济问题的书,后来发现我用来解释现实的经济学理论和传统的西方经济学不一样。慢慢地我改变了最初的想法,改写一本关于经济学理论方面的书,以求更普遍地解释经济问题。经过努力,终于形成了这本书。
需求是经济的动力,在人们对消费者福利和利润的追逐中,达到以更低的成本产生更多的效用的经济目的。本书在经济学方面的思想和理念和西方经济学的教材以及别人的著作可能不尽相同,甚至截然相反。但是基于对现实生活的认真思考,提出自己对经济学的见解。本书努力清晰地阐述经济如何运作,需求、市场、供给如何相互作用达到经济的目的,个人、企业、政府等经济主体应该如何选择,等等。
供需平衡的经济学理论一直被奉为经济学的基础。博弈论和心理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供需平衡的经济学基础的地位,但是没有建立新的经济学理论。本书试图阐述以需求为核心的经济学理论,同时尽可能多地加入自己在博弈论、心理学和制度经济学等经济学前沿方面的思考。
在本书中,经济学研究人的满意程度,研究人的效用,而不仅仅是交易。经济并不是唯利是图的权谋,而是研究如何选择可以达到更高的效用,如何选择可以过更美好的生活。本书将需求作为经济学的核心,将时间作为个人的一种财富,将自给自足经济作为经济中的重要部分,……与其他经济学书籍多有不同之处。
本书前六章分别为经济、需求、市场、供给、金融市场、市场失灵,主要讲述经济运行的原理和机制。后四章分别为个人经济、企业经济、公共政策、国际政策,从市场主体上去考虑问题、分析行为,并力图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对作者影响比较深的几本书有戴维·亨德森先生的《欢乐的经济学》,菲利普·科特勒先生和加里·阿姆斯特朗先生的《市场营销导论》,茅于轼先生的《生活中的经济学》,陈志武先生的《金融的逻辑》,托马斯·索维尔先生的《被掩盖的经济真相》,亨利·黑兹利特先生的《一课经济学》,读者若感兴趣可以选读。
我试图带着自己的思想写一本有思想、有条理、对人有所帮助的经济学书籍。我觉得,这不仅是一本具有开创性思维的经济学著作,更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为了进一步阐述和推广需求经济学的理念和思想,我建立了“需求经济学”微信公众号。您可搜索“需求经济学”并关注,也可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关注。
经济学拥有足够的魅力,也有十足的实用价值。不管本书价值几何,若能吸引一二青年对经济学产生兴趣,进入经济学的大门,则我心甚慰。
最后,欢迎天下朋友来信指正,我的邮箱miller dai@126.com。
戴明亮
2015年5月20日
供需平衡的经济学理论一直被奉为经济学的基础。博弈论和心理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供需平衡的经济学基础的地位,但是没有建立新的经济学理论。这本由戴明亮著的《需求经济学》试图阐述以需求为核心的经济学理论,同时尽可能多地加入自己在博弈论、心理学和制度经济学等经济学前沿方面的思考。
在本书中,经济学研究人的满意程度,研究人的效用,而不仅仅是交易。经济并不是唯利是图的权谋,而是研究如何选择可以达到更高的效用,如何选择可以过更美好的生活。本书将需求作为经济学的核心,将时间作为个人的一种财富,将自给自足经济作为经济中的重要部分,……与其他经济学书籍多有不同之处。
本书前六章分别为经济、需求、市场、供给、金融市场、市场失灵,主要讲述经济运行的原理和机制。后四章分别为个人经济、企业经济、公共政策、国际政策,从市场主体上去考虑问题、分析行为,并力图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不仅是一本具有开创性思维的经济学著作,更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经济的价值在于满足人们的需求。
这本由戴明亮著的《需求经济学》从人类的需求入手,研究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奥地利学派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解读。本书是一本经济学知识普及类作品,以人类需求为线索,介绍了经济学的相关概念,包括供求关系、市场机制、金融等,并从微观角度的企业经营与宏观角度的国家调控,阐述了经济运行的特点与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