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电子与通信教材系列:半导体制造技术》旨在介绍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中的新工具和技术,以便提离读者在工作过程中理解与使用相同或类似工具的能力。全书在细节上覆盖了用于亚0.25μm(0.18μm及以下)工艺的新技术,通过描述早期的工具和工艺来阐明现代技术的发展。书中包括铜互连、化学机械平坦化(CMP)、低k介质工艺、浅槽隔离(STI)、深紫外化学放大光刻胶、步进与扫描系统、具有双大马士革的铜金属化等。书中还解释了产业变化漫长历史中的所有工艺和设备,以及工艺需求和设备性能的技术关系,并给出了设备潜在性能与最 佳制造所需工艺参数之间的折中。
作者:Michael Quirk、 Julian Serda (迈克尔.夸克 朱利安.瑟达 ) 译者:韩郑生 等
Michael Quirk致力于半导体工艺方面的培训课程。Julian Serda:任职于AMD公司。
本书详细追述了半导体发展的历史并吸收了各种新技术资料,学术界和工业界对本书的评价都很高。全书共分20章,根据应用于半导体制造的主要技术分类来安排章节,包括与半导体制造相关的基础技术信息;总体流程图的工艺模型概况,用流程图将硅片制造的主要领域连接起来;具体讲解每一个主要工艺;集成电路装配和封装的后部工艺概况。此外,各章为读者提供了关于质量测量和故障排除的问题,这些都是会在硅片制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计算成品率有不同的方法。一种测量成品率的方法涉及一个时期产出的那部分类型。例如,一周之内生产的所有硅片的成品率。对应于半导体生产的某一特定工艺的成品率也能进行测量,如在刻蚀工艺中管芯的成品率。对于半导体制造来说重要的成品率测量是硅片的品质成品率,它标志着功能测试之后合格管芯的百分数(参见第19章)。
成品率广泛用于半导体生产,用它来反映工艺流程是否正常。高的成品率标志着工艺生产的产品合格并按设想运行。低的成品率说明在产品设计和制造中有质量问题,必须进行改进予以解决。
原位测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甚至在20世纪90年代还不很常用。随着设备效率的提高而出现,并将进一步实现集成原位测量及生产设备。
7.2.3数据管理
由于缩小了特征尺寸,在集成电路制造中查找缺陷成了一项挑战。半导体制造商必须有划分缺陷的一种方法,分清真假缺陷。为找出合适的解决办法,要查明缺陷的根源。为了查出不同缺陷怎样影响硅片的成品率,缺陷分析应该能区分出随机因素和非随机因素,并能与电学和其他测试数据相联系。
在很大程度上,缺陷分析需要软件系统支持。大的软件测试程序与主要的测试工具相联,并能建立取样计划,分析缺陷数据以及探测其趋势。为了进行失效分析,必须将缺陷分类。最高级的测量学软件具有基于软件识别图形的自动化缺陷分类(ADC),它能识别缺陷并将其分类。高级的缺陷管理软件具也能将硅片按用户定制的标准分类显示,包括工艺监控的统计工艺控制(SPC)。
7.3质量测量
在整个硅片生产工艺中有许多质量测量,说明了集成电路工艺测量学的广泛性。通过电学测量,半导体质量测量定义了硅片制造的规范要求,以确保满足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表7.2中展示了主要的质量测量,包括每一步进行测量的工艺部分。半导体制造商为使其产品在工艺的每一步都符合精确的要求,制定了特殊的质量测量规范。制造商可以制定高于列在表7.2中的其他质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