脍炙人口的文学名篇,当代中短篇小说基石之作,影响一生,温暖一生,激荡一生!
严肃与通俗,传统与先锋,思想上水乳交融,文字上精彩辉映。
董立勃创作的小说《暗红(董立勃长篇小说文集)》在叙述上是按时间线索进行的。小说通过主人公周五从战争年代到新中国成立,再到“文革”,最后是改革开放的经历,既体现了普通人之间的纯朴感情,又反映了人们对生活深沉的爱。
董立勃创作的小说《暗红(董立勃长篇小说文集)》在叙述上是按时间线索进行的。小说通过主人公周五从战争年代到新中国成立,再到“文革”,最后是改革开放的经历,既体现了普通人之间的纯朴感情,又反映了人们对生活深沉的爱。每个人都在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却无法摆脱人生际遇的安排,小说中形形色色的人群如此,现实中的人们也是如此。
营长让三连抽一个班留下掩护。三连长想了想,就留下了二排二班。
其实留哪个班都行。没留别的班,那么多班,一下子想到了二班,没啥别的原因。三连长只是那么一想,就想到了二班。
可能是昨天晚上,在村子里宿营,连长半夜去查哨,查到了一间屋子时,看到里边灯亮着,走过去往里一看,看到几个家伙正拿着一个瓶子在轮流着喝酒。
本来有纪律,不是过年过节,不让喝酒。喝就喝吧,还不悄悄喝,还要边喝边划拳。连长生气了,推门进去,让喝酒的全站起来。几个人,光着膀子,只穿着裤衩,看着实在不像样。
连长问:“哪个排的?”
其中一个说:“二排的。”
又问几班的,还是同一个人说:“二班的。”
连长问:“谁是班长?”
还是这个人说:“我。”
连长问:“你叫什么?”
这个人马上说:“我叫周五。”
连长问:“为什么喝酒?”
叫周五的班长说:“有些冷,喝酒暖暖身子。”
连长问:“哪来的酒?”
周五说:“向老乡要的。”
连长问:“忘了纪律了?”
周五说:“没忘。”
连长说:“马上把酒还给老乡。”
周五说:“不好意思,已经喝光了。”
说着,周五把空酒瓶子在连长眼前晃了晃。
连长一看,瓶子真空了,说了一句:“下次再不能这样了。”说完,连长就走了。
这个事,不算个事。连长也不会为这个事和这个二班,和这个叫周五的二班长过不去。连长也不知怎么回事,一说让他派一个班掩护撤退,一下子就想到了二班。
别说连长没想那么多,二班长同样没想那么多。命令传到二班长周五耳朵里,周五马上大声喊了一声“是”,紧接着又习惯性跟着说了一句:“保证完成任务。”说完,带着十二个人,跑上了山头的最顶尖上,准备对付鬼子的新一次攻击。
枪炮还没响,这一会儿静得很。周五一看,那么长一条战壕里,只趴着这么几个人,心里一下子没有了底。再回头一看,别的人,全弯着腰,往山后的那条小路上跑,跑得可快了,有点像兔子。
看到连长也在跑,周五喊了起来。听到喊声,连长停下来,问周五有什么事。
周五跳出战壕,跑到连长跟前问:“我们守多久?”
连长想了想,说:“能守多久守多久。”
周五问:“守不住咋办?”
连长说:“你是个老兵,这还要问?”
周五一想,这个问题是不该问。
周五不问了,又提出了别的要求。周五说:“多给留些手榴弹吧。”
连长一听,没说什么。喊了一声,一群正跑的兵的停下来。连长说:“把你们的手榴弹全给他。”
再回到战壕里,周五背了满身手榴弹,挨个给大家发。还真不少.一人十枚,加上本来身上带的,每个人差不多十五枚。有了这些手榴弹,周五多少踏实了些。到底能守多久,周五不知道,可周五知道,有了这些手榴弹,就可以多守一会儿了。
果然这些手榴弹很厉害,小鬼子的第一次进攻,在一阵爆炸声中,很快就粉碎了。周五喊起来,打得好。接着,提醒大家,手榴弹可要省着用。周五知道,要是手榴弹没有了,这个山头就没法守了。打了那么多仗,多少打出了些经验。打仗是要勇敢,是要不怕死,可一场战斗能不能打胜,还不能光凭这些。想到这,周五回过头,朝山后看了一眼,看到最后一拨人已经钻进了树林。他知道,只要穿过这片树林,再趟过一条河,他们就会没事了。
这会儿,和周五有同样想法的,还有营长和三连长。营长姓张,连长姓李。
李连长走到张营长跟前,刚要说什么,听到背后传来猛烈爆炸声,两个人回过头去,朝着山顶上看了看。
张营长给了李连长一支烟。张营长问:“班长叫什么?”
李连长说:“叫周五。”
张营长想了想,没想起是谁。一个营,有许多班长。一般的班长,营长不可能认识。 李连长让张营长快走,要撤到安全的地方,还得走一阵子。边走,张营长边想,这个周五,怕是再没机会认识了。
都知道,一般来说,这种情况下,留下掩护的人,在他们接受任务的同时,基本上就可以把他们当烈士对待了。
已经打退五次进攻了,现在每个人的手上,只有两枚手榴弹了。
十二个人,现在只有六个人了。六个人中,还有三个人负了伤。
六个人,这会儿,全转过脸,看着周五。
周五知道这会儿,大家看他是什么意思。可给他的命令是让他能守多久就守多久。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只要还有一个人,只要还有一颗子弹,还有一枚手榴弹,就不能后退。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