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朝花夕拾野草(鲁迅散文经典)/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名著
分类
作者 鲁迅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狗猫鼠

从去年起,仿佛听得有人说我是仇猫的。那根据自然是在我的那一篇《兔和猫》;这是自画招供,当然无话可说,——但倒也毫不介意。一到今年,我可很有点担心了。我是常不免于弄弄笔墨的,写了下来,印了出去,对于有些人似乎总是搔着痒处的时候少,碰着痛处的时候多。万一不谨,甚而至于得罪了名人或名教授,或者更甚而至于得罪了“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之流,可就危险已极。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大脚色是“不好惹”的。怎地“不好惹”呢?就是怕要浑身发热之后,做一封信登在报纸上,广告道:“看哪!狗不是仇猫的么?鲁迅先生却自己承认是仇猫的,而他还说要打‘落水狗’!”这“逻辑”的奥义,即在用我的话,来证明我倒是狗,于是而凡有言说,全都根本推翻,即使我说二二得四,三三见九,也没有一字不错。这些既然都错,则绅士口头的二二得七,三三见千等等,自然就不错了。

我于是就间或留心着查考它们成仇的“动机”。这也并非敢妄学现下的学者以动机来褒贬作品。的那些时髦,不过想给自己预先洗刷洗刷。据我想,这在动物心理学家,是用不着费什么力气的,可惜我没有这学问。后来,在覃哈特博士(Dr.O.Dahnhardt)的《自然史底国民童话》里,总算发现了那原因了。据说,是这么一回事:动物们因为要商议要事,开了一个会议,鸟、鱼、兽都齐集了,单是缺了象。大家议定,派伙计去迎接它,拈到了当这差使的阉的就是狗。“我怎么找到那象呢?我没有见过它,也和它不认识。”它问。“那容易,”大众说,“它是驼背的。”狗去了,遇见一匹猫,立刻弓起脊梁来,它便招待,同行,将弓着脊梁的猫介绍给大家道:“象在这里!”但是大家都嗤笑它了。从此以后,狗和猫便成了仇家。

日尔曼人走出森林虽然还不很久,学术文艺却已经很可观,便是书籍的装潢,玩具的工致,也无不令人心爱。独有这一篇童话却实在不漂亮;结怨也结得没有意思。猫的弓起脊梁,并不是希图冒充,故意摆架子的,其咎却在狗的自己没眼力。然而原因也总可以算作一个原因。我的仇猫,是和这大大两样的。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假使真有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正如我们在万生园里,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然而,既经为人,便也只好“党同伐异”,学着人们的说话,随俗来谈一谈,——辩一辩了。

现在说起我仇猫的原因来,自己觉得是理由充足,而且光明正大的。一、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二、它不是和狮虎同族的么?可是有这么一副媚态!但这也许是限于天分之故罢,假使它的身材比现在大十倍,那就真不知道它所取的是怎么一种态度。然而,这些口实,仿佛又是现在提起笔来的时候添出来的,虽然也像是当时涌上心来的理由。要说得可靠一点,或者倒不如说不过因为它们配合时候的嗥叫,手续竟有这么繁重,闹得别人心烦,尤其是夜间要看书,睡觉的时候。当这些时候,我便要用长竹竿去攻击它们。狗们在大道上配合时,常有闲汉拿了木棍痛打;我曾见大勃吕该尔(P.Bruegel d.A)的一张铜版画Allegorie der wollust上,也画着这回事,可见这样的举动,是中外古今一致的。自从那执拗的奥国学者弗罗特坦(s.Freud)提倡了精神分析说——psychoanalysis,听说章士钊先生是译作“心解”的,虽然简古,可是实在难解得很——以来,我们的名人名教授也颇有隐隐约约,检来应用的了,这些事便不免又要归宿到性欲上去。打狗的事我不管,至于我的打猫,却只因为它们嚷嚷,此外并无恶意,我自信我的嫉妒心还没有这么博大,当现下“动辄获咎”之秋,这是不可不预先声明的。例如人们当配合之前,也很有些手续,新的是写情书,少则一束,多则一捆;旧的是什么“问名”“纳采”,磕头作揖,去年海昌蒋氏在北京举行婚礼,拜来拜去,就十足拜了三天,还印有一本红面子的《婚礼节文》,《序论》里大发议论道:“平心论之,既名为礼,当必繁重。专图简易,何用礼为?……然则世之有志于礼者,可以兴矣!不可退居于礼所不下之庶人矣!”然而我毫不生气,这是因为无须我到场;因此也可见我的仇猫,理由实在简简单单,只为了它们在我的耳朵边尽嚷的缘故。人们的各种礼式,局外人可以不见不闻,我就满不管,但如果当我正要看书或睡觉的时候,有人来勒令朗诵情书,奉陪作揖,那是为自卫起见,还要用长竹竿来抵御的。还有,平素不大交往的人,忽而寄给我一个红帖子,上面印着“为舍妹出阁”,“小儿完姻”,“敬请观礼”或“阖第光临”这些含有“阴险的暗示”的句子。使我不花钱便总觉得有些过意不去的,我也不十分高兴。

但是,这都是近时的话。再一回忆,我的仇猫却远在能够说出这些理由之前,也许是还在十岁上下的时候了。至今还分明记得,那原因是极其简单的:只因为它吃老鼠,——吃了我饲养着的可爱的小小的隐鼠。

听说西洋是不很喜欢黑猫的,不知道可确;但Edgar Allan Poe的小说里的黑猫,却实在有点骇人。日本的猫善于成精,传说中的“猫婆”",那食人的惨酷确是更可怕。中国古时候虽然曾有“猫鬼”,近来却很少听到猫的兴妖作怪,似乎古法已经失传,老实起来了。只是我在童年,总觉得它有点妖气,没有什么好感。那是一个我的幼时的夏夜,我躺在一株大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祖母摇着芭蕉扇坐在桌旁,给我猜谜,讲古事。忽然,桂树上沙沙地有趾爪的爬搔声,一对闪闪的眼睛在暗中随声而下,使我吃惊,也将祖母讲着的话打断,另讲猫的故事了——

“你知道么?猫是老虎的先生。”她说。“小孩子怎么会知道呢,猫是老虎的师父。老虎本来是什么也不会的,就投到猫的门下来。猫就教给它扑的方法,捉的方法,吃的方法,像自己的捉老鼠一样。这些教完了;老虎想,本领都学到了,谁也比不过它了,只有老师的猫还比自己强,要是杀掉猫,自己便是最强的脚色了。它打定主意,就上前去扑猫。猫是早知道它的来意的,一跳,便上了树,老虎却只能眼睁睁地在树下蹲着。它还没有将一切本领传授完,还没有教给它上树。”

这是侥幸的,我想,幸而老虎很性急,否则从桂树上就会爬下一匹老虎来。然而究竟很怕人,我要进屋子里睡觉去了。夜色更加黯然;桂叶瑟瑟地作响,微风也吹动了,想来草席定已微凉,躺着也不至于烦得翻来复去了。

几百年的老屋中的豆油灯的微光下,是老鼠跳梁的世界,飘忽地走着。吱吱地叫着,那态度往往比“名人名教授”还轩昂。猫是饲养着的,然而吃饭不管事。祖母她们虽然常恨鼠子们啮破了箱柜,偷吃了东西,我却以为这也算不得什么大罪,也和我不相干,况且这类坏事大概是大个子的老鼠做的,决不能诬陷到我所爱的小鼠身上去。这类小鼠大抵在地上走动,只有拇指那么大,也不很畏惧人,我们那里叫它“隐鼠”,与专住在屋上的伟大者是两种。我的床前就帖着两张花纸,一是“八戒招赘”,满纸长嘴大耳,我以为不甚雅观;别的一张“老鼠成亲”却可爱,自新郎、新妇以至傧相、宾客、执事,没有一个不是尖腮细腿,像煞读书人的,但穿的都是红衫绿裤。我想,能举办这样大仪式的,一定只有我所喜欢的那些隐鼠。现在是粗俗了,在路上遇见人类的迎娶仪仗,也不过当作性交的广告看,不甚留心;但那时的想看“老鼠成亲”的仪式,却极其神往,即使象海昌蒋氏似的连拜三夜,怕也未必会看得心烦。正月十四的夜,是我不肯轻易便睡,等候它们的仪仗从床下出来的夜。然而仍然只看见几个光着身子的隐鼠在地面游行,不像正在办着喜事。直到我敖不住了,怏怏睡去。一睁眼却已经天明,到了灯节了。也许鼠族的婚仪,不但不分请帖,来收罗贺礼,虽是真的“观礼”,也绝对不欢迎的罢,我想,这是它们向来的习惯,无法抗议的。

老鼠的大敌其实并不是猫。春后,你听到它“咋!咋咋咋昨!”地叫着,大家称为“老鼠数铜钱”的,便知道它的可怕的屠伯已经光临了。这声音是表现绝望的惊恐的,虽然遇见猫,还不至于这样叫。猫自然也可怕,但老鼠只要窜进一个小洞去,它也就奈何不得,逃命的机会还很多。独有那可怕的屠伯——蛇,身体是细长的,圆径和鼠子差不多,凡鼠子能到的地方,它也能到,追逐的时间也格外长,而且万难幸免,当“数钱”的时候,大概是已经没有第二步办法的了。

有一回,我就听得一间空屋里有着这种“数钱”的声音,推门进去,一条蛇伏在横梁上,看地上,躺着一匹隐鼠,口角流血,但两胁还是一起一落的。取来给躺在一个纸盒子里,大半天,竞醒过来了,渐渐地能够饮食,行走,到第二日,似乎就复了原,但是不逃走。放在地上,也时时跑到人面前来,而且缘腿而上,一直爬到膝髁。给放在饭桌上,便捡吃些莱渣,舔舔碗沿;放在我的书桌上,则从容地游行,看见砚台便舐吃了研着的墨汁。这使我非常’晾喜了。我听父亲说过的,中国有一种墨猴,只有拇指一般大,全身的毛是漆黑而且发亮的。它睡在笔筒里,一听到磨墨,便跳出来,等着,等到人写完字,套上笔,就舔尽了砚上的余墨,仍旧跳进笔筒里去了。我就极愿意有这样的一个墨猴,可是得不到;问那里有,那里买的呢,谁也不知道。“慰情聊胜无”,这隐鼠总可以算是我的墨猴了罢,虽然它舐吃墨汁,并不一定肯等到我写完字。

现在已经记不分明,这样地大约有一两月;有一天,我忽然感到寂寞了,真所谓“若有所失”。我的隐鼠,是常在眼前游行的,或桌上,或地上。而这一日却大半天没有见,大家吃午饭了,也不见它走出来,平时,是一定出现的。我再等着,再等它一半天,然而仍然没有见。

长妈妈,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也许是以为我等得太苦了罢,轻轻地来告诉我一句话。这即刻使我愤怒而且悲哀,决心和猫们为敌。她说:隐鼠是昨天晚上被猫吃去了!

当我失掉了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

我的报仇,就从家里饲养着的一匹花猫起手,逐渐推广,至于凡所遇见的诸猫。最先不过是追赶,袭击;后来却愈加巧妙了,能飞石击中它们的头,或诱入空屋里面,打得它垂头丧气。这作战继续得颇长久,此后似乎猫都不来近我了。但对于它们纵使怎样战胜,大约也算不得一个英雄;况且中国毕生和猫打仗的人也未必多,所以一切韬略、战绩,还是全部省略了罢。

但许多天之后,也许是已经经过了大半年,我竟偶然得到一个意外的消息:那隐鼠其实并非被猫所害,倒是它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

这确是先前所没有料想到的。现在我已经记不清当时是怎样一个感想,但和猫的感情却终于没有融和;到了北京,还因为它伤害了兔的儿女们,便旧隙夹新嫌,使出更辣的辣手。“仇猫”的话柄。也从此传扬开来。然而在现在,这些早已是过去的事了,我已经改变态度,对猫颇为客气,倘其万不得已,则赶走而已,决不打伤它们,更何况杀害。这是我近几年的进步。经验既多,一旦大悟,知道猫的偷鱼肉,拖小鸡,深夜大叫,人们自然十之九是憎恶的,而这憎恶是在猫身上。假如我出而为人们驱除这憎恶,打伤或杀害了它,它便立刻变为可怜,那憎恶倒移在我身上了。所以,目下的办法,是凡遇猫们捣乱,至于有人讨厌时,我便站出去,在门口大声叱日:“嘘!滚!”小小平静,即回书房,这样,就长保着御侮保家的资格。其实这方法,中国的官兵就常在实做的,他们总不肯扫清土匪或扑灭敌人,因为这么一来,就要不被重视,甚至于因失其用处而被裁汰。我想,如果能将这方法推广应用,我大概也总可望成为所谓“指导青年”的“前辈”的罢,但现下也还未决心实践,正在研究而且推敲。

1926年2月21日。

(本文最初发表干1926年3月10日《莽原》半月刊第l卷第5期1)P9-14

目录

导论

朝花夕拾

 小引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

野草

 题辞

 秋夜

 影的告别

 求乞者

 我的失恋

 ——拟古的新打油诗

 复仇

 复仇(其二)

 希望

 雪

 风筝

 好的故事

 过客

 死火

 狗的驳诘

 失掉的好地狱

 墓碣文

 颓败线的颤动

 立论

 死后

 这样的战士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腊叶

 淡淡的血痕中

 ——纪念几个死者和生者和未生者

 一觉

人物感怀

 记念刘和珍君

 为了忘却的记念

 忆韦素园君

 忆刘半农君

 阿金

 我的第一个师父

 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文学小品

 我之节烈观

 春末闲谈

 灯下漫笔

 流氓的变迁

 秋夜纪游

 小品文的危机

讲演录

 娜拉走后怎样

 ——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艺会讲

 未有天才之前

 ——一九二四年一月十七日

 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友会讲

 无声的中国

 ——二月十六日在香港青年会讲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九月间在广州夏期学术演讲会讲

 读书杂谈

 ——七月十六日在广州知用中学讲

 关于知识阶级

 ——十月二十五日在上海劳动大学讲

 鲁迅年表(1881-1936)

序言

鲁迅(188l一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大师,在小说、散文、杂文、诗歌、文学翻译、文学史研究等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鲁迅为中国新文学的大厦奠下了厚重的基石。

鲁迅生于浙江绍兴一个逐渐没落的士大夫家庭。1898年,鲁迅离家到了南京,进入洋务派创办的江南水师学堂,随后又转入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之后考取官费留学,于1902年东渡日本。留日期间,鲁迅思想发生深刻变化,经历了弃医从文的转变。这一时期,鲁迅翻译了苏俄、北欧和东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将反抗压制、追求自由的思想介绍到国内,后收入1909年出版的两册《域外小说集》里。此间他还在留学生主办的《河南》杂志上发表论文,其中最能代表他当时思想的是《文化偏至论》和《摩罗诗力说》。

1909年,鲁迅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出于强烈的反封建的愿望,他在故乡绍兴积极参加宣传活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新青年》杂志是鼓吹思想革命和文化革命的主要阵地。鲁迅于1918年起即和李大钊等一起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同时陆续发表小说、论文和杂感。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即刊登于《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1918年5月)。《狂人日记》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在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鲁迅是五四运动中斗争最彻底和影响最大的作家。钱理群先生说:“说起文学家的鲁迅,人们首先想起的是小说家的鲁迅,杂文家的鲁迅,而较少注意散文家的鲁迅。”但正是鲁迅,为新文学散文史留下了最初的十分丰满而优美的篇章。鲁迅曾说过,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小品文的危机》)。胡适也认为新文学运动的成绩之一,是“白话散文很进步了”(《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鲁迅的散文在当时和后世都广有影响,为现代散文文体的建立,做了开创性的工作。

对于散文创作,鲁迅先生自己曾说,或是将“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幻化”为“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从记忆中抄出”,“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用以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果说,鲁迅的小说与杂文创作更多的是“为别人”而写,那么他的散文则是“为自己”而写的。也就是说,通过散文这种更富个人性创作色彩的文体,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进入鲁迅的精神世界,与鲁迅一道去体味其痛苦、希望和绝望中的反抗,使我们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的跳动,充分领略作者充满韧性的战斗精神与心灵深处的呼唤。这也许就是鲁迅散文的特殊价值所在。这也注定了,阅读鲁迅的散文作品,实际上就是与鲁迅灵魂的相遇。

鲁迅的散文,博大精深,蕴含丰赡,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既继承了民族传统中卓越的艺术表现手法,又借鉴和吸收了外国散文艺术的长处,从而形成了繁复多变而又融汇统一的艺术格调。正如林非先生所说:“鲁迅的散文确实像宽阔和深广的大海,有时候奔腾呼啸,惊涛裂岸,有时候又水光潋滟,海天一色,真是表现出了涵浑汪茫和气象万千的种种风采。”

钱理群先生认为鲁迅的散文可分为四类,即《朝花夕拾》里的散文,《野草》里的散文,收入鲁迅杂文集里的散文,以及鲁迅的演讲词。本书的编排便暗合这种划分法,将全书分成五大板块,即“朝花夕拾”、“野草”、“人物感怀”、“文学小品”与“讲演录”。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为鲁迅1926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另有一篇小引与一篇后记。据“小引”可知,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朝花夕拾》是鲁迅对童年与青少年时光的深情缅怀。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朝花夕拾》原名为《旧事重提》,之所以改名,鲁迅在小引中说:“前天,已将《野草》编定了;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他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朝花”指的是文章记述的对象。是旧事;“夕拾”自然是指写作的时间和方式了,这就不仅仅是“重提”了,因为已经融入了作者目前的感情和心境。毕竟这一“朝”一“夕”之间,有的甚至已经相隔几十年了。作为饱经风霜的思想战士,对于往事,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童年的那些趣事,那些民俗风情、自然风貌和记忆中的亲人、朋友和师长,而且还有对自己早年人生的审视;不仅仅是流于笔尖的浓厚的怀恋情思,还有对“旧事”的反思和批判。因此,这些文章充满了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其风格自然也不像《野草》那般冷峻。

《朝花夕拾》反映了鲁迅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片段,表现了鲁迅先生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叙述亲切感人,又有机地糅进了描写、抒情和议论,文笔优美清新。不愧是现代散文的典范之作。

《野草》是鲁迅的散文诗集,所收散文诗23篇(包括一首打油诗和一出诗剧),最初曾陆续发表于1924年12月至1926年1月的《语丝》周刊上,《题辞》最初也曾发表于1927年7月2日出版的《语丝》第138期。《野草》可以说是作者心情矛盾的产物:旧的思想死亡了,新的思想尚不十分清晰。《野草》是鲁迅先生的自况,是为自己而写的书。在《野草》里,鲁迅先生对自己进行了严格的解剖,体现了作者对“旧”的坚决舍弃、对“新”的热切追逐和“绝望之反抗”的战斗精神。

《野草》以曲折幽晦的象征手法表达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其中,有对现实的失望与愤懑之情的抒发,如《这样的战士》、《淡淡的血痕中》、《一觉》等篇章;有对自我进行无情而深刻解剖之后迷茫心境的透露,如《影的告别》、《死火》、《墓碣文》等篇章;也有对作者人生看法的深刻表现,如《希望》、《死后》等篇章。

《野草》是用诗的魂魄和诗的语言写就的,各种意象层出不穷,蕴含极为丰厚。鲁迅先生自己曾说《野草》里有他的哲学,其挚友许寿裳也说“鲁迅的哲学都含在《野草》里了”。相对于《朝花夕拾》而言,《野草》是鲁迅的另一个世界。

“人物感怀”与“文学小品”可归入钱理群先生所说的“鲁迅杂文集里的散文”。“人物感怀”选取的是人物回忆一类的散文。鲁迅在谈及创作时曾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人物感怀”中的文章完美地体现了作者的这一文学主张。这些文章笔端常带感情,写人状物无不栩栩如生,如在眼前,形象生动,叙事感人。鲁迅先生面对国家、民族、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迅速作出反应,经过典型化的艺术结构,运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使文章既具强烈的时代感,体现了作者绝不妥协的战斗精神,同时亦因形神兼备、泣血感人而成为跨越时代的文学经典。《为了忘却的纪念》、《记念刘和珍君》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文学小品”选取的是随笔一类的散文,这些文章往往从具体的事象生发开去,表达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洞察与思考,极富启发意义。鲁迅曾说:“散文的体裁,其实是大可以随便的。”这种“随便”指的是创作时能够放得开,不拘谨,铺陈渲染,目的却是“形散而神不散”,从而突显主题。《春末闲谈》、《灯下漫笔》等篇章都鲜明地体现了这一艺术特点。呈现出独特的审美品格。

“讲演录”收集的是鲁迅在各地的演讲名篇。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置身于公共场合的鲁迅。钱理群说,《朝花夕拾》是一个“处在乡邻之中,在民间话语空间里,‘任心闲谈’的鲁迅”;在《野草》中,是一个“远离人群,‘钻入草莽’,拷问自我,‘自言自语’的鲁迅”;而在文学小品中,是一个“‘自在暗中,看一切暗’,对社会作冷静观察,不断发出清醒批判的‘恶声’的鲁迅”。而其讲演,展现的则是一个置身于公众场合的鲁迅。

鲁迅对演讲中所扮演的公众角色,是怀着深深的戒备之心的,或者说是他所不习惯、不自在,甚至是要竭力回避的。也正因此,我们几乎在每一篇演讲稿的开头,都可以看到鲁迅不厌其烦地声明:“我自己觉得我的讲话不能使诸君有益或者有趣,因为我实在不知道什么事,但推托拖延得太长久了,所以终于不能不到这里来说几句”(《未有天才之前》);“我也没有什么东西可讲”(《读书杂谈》);“没有什么可听的无聊的讲演”(《无声的中国》);“我不会讲演,也想不出什么可讲的”(《关于知识阶级》)……在本书所选的六篇演讲词中,竟有五篇都是以这样的方式开头的。

鲁迅说:“讲演近于做八股,是极难的,要有讲演的天才才好,在我是不会的。”(《关于知识阶级》)“做八股”的演讲对于鲁迅这样追求个性与独立精神的人来说,自然是不可取的。讲演中面对公众需采取的符合“公意”的姿态,会缚住自己,无法完全袒露心里的话,而且还要处处留心提防。关于这一点,鲁迅曾坦率直言:“讲演时候就不是我的真态度,因为我对朋友、孩子说话时候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无声的中国》)但鲁迅在每次讲演中,还是要坚持能够“说些较真的话,发些较真的声音”。而有时,则又会采用曲折委婉的方式,借古讽今。来影射社会现实,如《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等讲演。

本书在每篇文章后面都做了比较细致的注释,同时配有简短的导读,希望对读者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鲁迅先生的散文作品有所助益。

内容推荐

陆逊是中国现代文学大师,在小说、散文文、杂文、诗歌、文学翻译、文学史研究等领域.部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钱理群先生说:“说起文学家的鲁迅,人们酋先想起的是小说家的鲁迅,杂文家的鲁迅,而较少注意散文家的鲁迅。”但正是鲁迅,为新文学散文史留下了最初的十分丰满而优美的篇章。

钱理群先生认为鲁迅的散文可分为四类,即《朝花夕拾》里的散文,野革》里的散文。收入鲁迅杂文集里的散文,以及鲁迅的演讲词。本书的编排便暗合这种划分法,将全书分成五大板块,即“朝花夕拾”、“野革”、“人物感怀”、“文学小品”与“讲演录”。

《朝花夕拾野草(鲁迅散文经典)/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名著》在每篇文章后面都做了比较细致的注释,同时配有简短的导读,希望对读者更深入地认识稆理解鲁迅先生的散文作品有所助益。

编辑推荐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大师,在小说、散文、杂文、诗歌、文学翻译、文学史研究等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钱理群先生说:“说起文学家的鲁迅,人们首先想起的是小说家的鲁迅,杂文家的鲁迅,而较少注意散文家的鲁迅。”但正是鲁迅,为新文学散文史留下了最初的十分丰满而优美的篇章。朝花夕拾野草(鲁迅散文经典)/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名著》在每篇文章后面都做了比较细致的注释,同时配有简短的导读,希望对读者更深入地认识稆理解鲁迅先生的散文作品有所助益。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21: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