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生命(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德)大卫·瓦格纳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生命》讲述了一个关于器官移植的故事:那漫长的医院里的日日夜夜,身边变换着不同的病友,他们的命运和自白……在倾听中,主人公初次意识到:他也已经历了一次生命。在他白色的宇航船病床上,他周游了记忆和梦想的空间,他的思绪萦绕:他爱过谁?他为了谁值得继续活着?谁死了,使他活下来?他是否是和以前不同的另一个人?
大卫·瓦格纳写了一个令人深思、充满人生智慧的生死一线间的故事。他平静地毫不激昂地述说着爱与死,责任和幸福——这被行脚僧称作旅行的生命。
作者简介
大卫·瓦格纳,德国作家,1971年出生于莱茵河畔的小镇安德纳赫,现居柏林。大学时代在波恩、巴黎和柏林攻读比较文学和艺术史。曾居留罗马、巴塞罗那和墨西哥城。作品有长篇小说《我的夜蓝色的裤子》《四个苹果》.短篇小说集《都缺什么》,散文集《孩子说》《柏林有什么颜色》和《墙公园》。曾因肝病接受肝移植手术,以此为主题的自传体小说《生命》获莱比锡书展大奖、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奖和邹韬奋年度外国小说奖。
目录
译者前言
致中国读者

当孩子睡了
一个新的生命开始
疲倦的长颈鹿

结语
再版后记
序言
我是小心翼翼合上书
的。没有一本书让我这样
怯生生地打开,怯生生地
合上。打开时的怯,是人
自然的,血液里的,可以
称之为集体无意识,对生
命,对血,对人体,对死
亡,红色和黑色,本能的
反应是严肃的,这种严肃
就与恐惧有关,恐惧从个
人而言,可以是莫名的,
而从人类来说,这已是人
性本身,可以说,拿到这
本书,看到大红的生命的
字母在黑色的显示着血管
经络的人体上的封面,我
的第一反应,是一怵,是
小说吗?起码没法让我自
然地欣喜起来;译完之后
,合上书的那一刻的怯,
却是清醒的,我怕吵着什
么?是主人公,他换了肝
,在病床上躺着,那样平
静低调叙述着故事?是主
人公的对话伙伴,那个身
体已去,只有肝活下来的
生命?是只在他故事里活
着的故去的那些人和事?
是他故事里那么真切的感
激?还是轻纱一样的浪漫
的诗情?我怕触动了那人
,怕触动了那魂,怕触动
那画一样的静,怕触动那
无风的水面一样的平。我
怕轻轻地咳一声,就会搅
场,没敢出声。这一刻的
怯,更深,因为我的掩饰
被剥落,我的恐惧被点穿
,译完了,梨花落地的声
响。
感谢作者的Happy End
,而且让我看到这愉快结
尾的现实继续,不是化蝶
后的雨过天晴,更不是好
莱坞式假想的幸福,我见
证这幸福结尾的延续,很
安慰,很阳光,衷心祝福
他。
我先说这些,想让自
己回到现实,从灵魂间的
对话和虚虚实实的叙事结
构中出来。
有人评论,从没有人
这么平静地写过死。他是
在写死吗?虽然,病床上
的他想到的梦到的说到的
,是死,那么多地出现这
个字,那么多地记录死的
事件,可感受到的是他活
过来的过程,活着的平静
呼吸,平常听着故事,打
着招呼的表情,他病床延
伸出去的是鲜活的社会,
柏林的大街小巷,意大利
的海边,墨西哥丛林,各
式人种人群。我甚至都会
想,午夜,那些操着各种
语言从我住的街边散步走
过,骑车经过的年轻人,
是否与他有关,是卡加,
是吕贝卡,是尤莉娅们,
还是那个下了班的医生护
士,柏林于我,亲近起来
。他写出这个时代、技术
、革命、战争、种族、杀
戮、情爱、吸毒、事故、
富裕、贫困……他写情感
、牵挂、感激、爱、无聊
、厌世、求生,他写血与
肉,写人群社会,写个体
的心灵,无论如何,平静
的语调,平静的目光,平
静的心跳。
这种平静是如何做到
的?从头到尾,我一直在
问。
故事从午夜开始发生
,主人公独自回到家,吐
血,叫急救车去医院,出
血是静脉曲张破裂造成,
因为他患有严重的肝病,
从死亡的边缘救回,之后
再次发生,换肝已迫不得
已,曾为不吵醒女儿,拒
绝了一次机会,后来又等
到了肝移植的机会,以别
人的肝,幸运地活了下来
。小说记录了肝移植之前
的几次住院,接受肝移植
后在康复院和病房里自己
内心对肝的主人的感谢,
以及在病房的感受与经历
。所有的人和事,是躺在
病房里,经历的,想到的
,和病房里的病友对话而
来的。自始至终的第一人
称的叙述角度,病情发展
的线索,作为病人,自然
生死攸关,必有惊心动魄
的时刻,可对于小说,能
有比这再简单的叙事方式
吗?对于读者,还能有比
这更平淡无奇的故事解读
吗?谁会对一个平铺直叙
的个人病情报告感兴趣呢
?连我自己在翻译的时候
,经常不假思索地直译,
这,是小说吗?这会好看
吗?这甚至是比公开日记
还简单的方式,连日期都
不用顾及,是什么能让你
看下去呢?一处处的细腻
描述,写出你也经历过的
许多情景,你会禁不住一
次次会心一笑,随处可见
的奇思妙想,禁不住令你
拍案。如……只是幽默吗?
这样的平静如何得来?
看不到宗教,看不到信仰
,没有哲学,甚至看不到
特别的理念,那所有的视
死如归的理智,毕竟倚着
强大信仰的,要凭坚定意
志的,要克己努力而来,
要修炼而来,要挣扎而来
,而他哪来的?我几乎不
敢只说此书是深刻的,因
深刻也是要看清世故后,
带几分狡黠的。而他的平
静却质如天然.
有太多的理由给这本
平静的小说掌声。虽然作
者从2000年以来就在文
坛上引人注目,2013年
作者因此书的出色在莱比
锡书展获最佳图书奖。生
死作为文学永恒的主题,
本书在精神上的独到感悟
,内容上的不可多得,展
示了文学意义的根本气质
和唯美。它的浑然天成,
让人们并不太注意作者自
己真的亲身经历了这个生
命过程,因为,这已远远
不是个人经历感受,而是
在对生死充满睿智的体验
后,作出的难能可贵的认
真的答卷。咖啡馆里,我
还是问了他写作的初衷,
他答:是呀,我经历了,
我觉得有责任要写下来。
轻轻的一句,还是那样平
静。
对,我想,就是它,
就是这责任。智慧也罢,
经历也罢,胆识也罢,视
生命为责任,视承担为己
任,生命之重,才能如此
直面,才能做到如此举重
若轻。这也许正是此书的
馈赠。全书写着肝脏,让
你看到的是心。愿他的这
份坦然和平静感染我们,
洗涤我们,拭去心头的雾
霾和阴沉,让我们的天空
亮堂起来。
此书译成,我先生的
投入和孩
导语
本书是一曲感天动地的生命之歌。叙述者“我”通过在病床上的回忆、渴望和倾听,严肃而冷静地讲述了他那与死亡赛跑的生命。
小说以非凡的叙事技巧,将与疾病、器官移植、恐惧和寂寞交织在一起的生命展现为主人公对爱与死、责任与幸福有保留的、近乎带有讽刺意味的自我反思,深邃而不善感。整个表现感人至深,启人深思并充满生存智慧,使读者掩卷之后会对生命中的许多东西产生不同凡响的思考。
后记
《生命》走进中国已
是第六个年头,如作者当
初切身成就的这个生命体
,在经受语言“移植”的历
练,已经度过了适应期,
今日再版,证明了“移植”
成功。语言的转换如同两
个机体的结合,是共同生
命的延续,完成了新生命
体的蜕变,今日再版,欣
喜胜于当初。
2014年夏天当这个德
国人第一次踏上中国北京
的热土,他完全不知道这
样的《生命》能不能经受
得起生存考验。作品没有
准备为世界做宏大叙事,
个人生命经历的平凡记录
,却直击了中国读者的心
。人们看故事的小说阅读
期待,显然已被诗意的天
性占据,用读诗的热情接
受了它,一场场朗读会,
从朝内大街166号那个老
旧略显昏暗的拥挤的会场
,一直办到了2018年10
月,董卿和作者一起在柏
林塔里亚书店的朗读会上
。当时在场的欧阳韬这样
跟我说起那场朗诵会:瓦
格纳和董卿读着作品的时
候,瓦格纳眼里闪亮,似
有泪光。这种感动,相信
是真正的心灵相通,对生
命的敬畏,对情感的珍惜
,克服了语言的异质感,
唤起了人们内心的共鸣。
历经几年,“移植肝表现
,临床和化验结果显示合
成与分泌能力功能良好”
。不说生理合成与分泌的
能力究竟意味着什么,但
一定是生命继续的指征,
一定是生命自我成长的能
力。《生命》从最初的呱
呱坠地,落在中国,是生
命自身的生存、成长。这
样一个结合体,不是语言
外衣的简单变换,改变语
言,是肌肤的嬗变,是血
液和筋脉的连通,肌肤相
连,归于心灵的相通,成
为一体的生命体,是一个
新的生命体,既不是原本
的复现,也不是另一个他
,而是一个更丰富、更顽
强的生命体。而今,两个
不同的生命体,“连理枝
头侬与汝,千花百草从渠
许”。“一切就是这样,一
切也完全不同”,如瓦格
纳书里写的,而今,两个
生命体在境界、气质与神
韵上相连,生长于自己的
新的环境。自然的生命、
精神的生命、逻辑的生命
,更有诗性的生命。真正
的生命不是孤独的存在,
而是开放的系统,与环境
有着能量与物质的交换。
2014年那个料峭的冬日
,中国《生命》的热度化
雪融冰,荣获当年“年度
最佳外国小说奖”,还斩
获“邹韬奋年度外国小说
奖”。即便作者也许还没
有完全理解这片陌生的大
地对文学的热情,之后的
日子,令他收获生命在他
乡绽放的喜悦,他几次来
到中国大学的课堂,为年
轻的学子讲述《生命》以
病房为场景“非场合”的创
作理念,引发年轻人对生
活场景的细致观察和对人
生本义的挖掘,与此同时
,也亲历着中国读者对文
学的热度,如同当初对那
个异体的对话:“我现在
有了一个新的生命,一切
归零,再次从头开始。”
他播撒着创作的种子,而
同样,他自己推开了中国
的大花园,他的文学生命
在中国这片古老而生机勃
勃的土地上成长。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
部的耕耘,成就着生命的
热土,也培植着生命之花
。世界浮云硝烟,文学—
—人类最后的共同家园,
朝内大街166号在一路守
候。感谢为再版作出努力
的各位,致敬对《生命》
热情不灭的你。
“对,重生,我将借此
新的生命重新开始。”—
—瓦格纳说。
叶 澜
写于2019年冬
精彩页

午夜之后我回到家。孩子在她母亲那儿,女朋友没在,我自己一个人在家。在冰箱里,找到了一瓶打开过的苹果糊,拿勺子舀着,一边翻着还摊在厨房桌子上的报纸,我读着有关蚊子的文章和它们在雨中为什么不会被落下的雨滴打死的问题。我还没弄明白它们究竟是如何逃生的,我的嗓子痒了。我呛着了?被苹果糊呛的?
我起身,走进浴室,照着镜子,没看到什么特别的,什么都还那样,也许有点儿苍白。这会儿我已经在浴室了,想就刷牙吧,反正一会儿就要睡觉了——可就在这一刻,我觉得我要呕吐。我转过身,弯腰趴向浴缸,已经一口喷出来了。当我睁开眼睛,我被浴缸里的这许多血惊呆了。它慢慢地流向下出水口。
我明白,这意味着什么。B先生,我的医生,我十二岁起就是他看的,几年来经常警告我的。我知道,这是食道静脉曲张,我食道中的静脉爆裂了,我明白,现在我正在内出血,我不能晕过去,我必须给急救医生打电话。尽管如此,我在考虑,我考虑得很慢,叫一辆出租车去医院,但最后我还是决定叫急救医生来。在镜子里我看到,我变得更苍白了,去找电话,在书房的书桌上找到了。还真有本事,竟然拨错了紧急电话,我拨了110,听到一个声音在说:叫救护车您得拨1—1—2。我挂下了,问自己,这是不是一个信号。我最好还是待在家里?叫一辆救护车去也许有点儿夸张?我等了一分钟,电话还在手里,然后告诉自己,我最好别在这儿出血死了,下个星期,还是在复活节假中,孩子就要回来了。于是我又拨号,小心翼翼地,这两个键紧挨着,1—1一2。一个亲切的声音回应,告诉我,我得打开房间门,开着,——不过,我还是决定,重新穿好鞋、外套,去外边迎一下医生。我知道,在这儿他没法为我做什么,我必须去医院。
我在楼梯上迎面碰上了急救医生和两个救护车助手,打了招呼,说:就是我,我必须去医院。我马上注意到,他们把我当成了装病的人,他们没有看到浴缸里的血。在救护车上,我坐在担架椅上,朝后坐着,医生不知道拿我怎么办,他看着我的急救和器官捐助证。我说,我得去菲尔绍院区,夏洛蒂医院的菲尔绍院区,我报告着我的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还有我肝门脉高压等等,说着说着,我感觉到嗓子口又有什么东西了。手刚到嘴边,血已经猛地喷出来了,溅满了半个车。一幅泼墨影片景象,几乎让我发笑,只可惜这会儿不是人工的溅血。那个急救医生,惊呆了,我的血顺着他的两个眼镜片流下来。他给我按上针头,给我输盐水,车终于开了。稍过了一会儿,我看到街边树的摇曳,还有顶上的星星——我很吃惊,为什么这个急救车怎么就没有车顶呢——,我又要吐了。我躺着,一半吐进了透明塑料袋里,大部分流到外边,溢到地上了,我知道,这血若不马上止住,我就会死的。
1
我醒来,不知道自己在哪儿。一根管子插在我鼻子里,新鲜清凉的空气,山风,还带着些异样的味,沁我心肺。一条半结冰的林间小溪在高高的松柏间穿行,结了白霜的草在太阳下闪着光——我显然在画着一幅年历画。我听见呻吟和杂音,听到点滴和沙沙的声音,还感觉到一只手在我的左上臂,抓住我,拽得很紧——然后又松开。这不是手,我一会儿就注意到了,这是一个带绷带的自动血压器,每过一刻钟就量一次,记录它,然后又到睡眠状态。听上去,像人吹充气垫。在这个充气垫上我漂向海洋。
……
P5-11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0: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