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美丽河北/美丽中国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朱祖希
出版社 蓝天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专业摄影师的杰作,独特的视角,深厚的情感关注,展示河北最迷人的美景和魅力,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风民俗、文化积淀……在移步换影中呈现。

河北,燕赵之地,汉唐风韵。朱祖希主编的《美丽河北》以前所未有的高度,紧扣时代的脉搏,认识河北这块神奇的土地,表现河北的建设成就,突显河北在中国大地上的特殊地位。不只讲述河北的自然地理状况,还讲述了和河北相关的自然奇观、人文胜迹、民风民俗,将将它们之中蕴含的自然与历史之美娓娓道来。

内容推荐

北依燕山,南望黄河,西靠太行,东坦沃野,内守京津,外环渤海,实华北之中心,京津之腹地。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滨兼而有之,是华北大地上最富自然魅力的省份之一。深厚的文化积淀,浓郁的民风民俗,让河北大地充满了传奇色彩,一代代河北人演绎着“燕赵多有慷慨悲歌之士”的时代传奇。朱祖希主编的《美丽河北》既为读者提供了河北最基本的地理概况,又把河北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古迹以及河北独有的民风民俗等一一体现,旨在为读者提供一本既有科学普及作用又有人文历史关怀的图书,引导读者在阅读中感悟生活,增强自己的民族荣誉感,提升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目录

CHAPTER 01 印象河北

 燕赵大地,京津腹地

 河北的地理特征

 倚太行临渤海,屏燕山俯

 沃野

 河北的历史沿革

 从古冀州到京畿之地的变迁

 河北的气候和特产

 四季分明,物产丰富

 东出西联

 从两环大省到沿海强省

 河北的文化特征

 相互重叠的燕赵文化和近畿文化

CHAPTER 02 自然奇观

 高山大海平原交织的神奇土地

 北戴河

 碧海金沙,避暑胜地

 野三坡

 华北峡谷珍品

 嶂石岩

 三栈牵九套,四屏藏八景

 崆山白云洞

 从“天堂”到“地府”

 辽河源

 塞外绿宝石

 雾灵山

 求道灵山,避暑凉岛

 昌黎黄金海岸

 渤渤之滨的海岸美景

 白洋淀

 北国江南、华北明珠

CHAPTER 03 人文奇迹

 燕赵大地上的辉煌岁月

 山海关

 天下第一关

 避暑山庄

 天地生成,造化品汇

 外八庙

 宗教圣地,皇家寺院

 满城汉墓

 西汉文物的宝库

 清东陵和清西陵

 清代帝王的归宿

 娲皇宫

 华夏女神之庙

 苍岩山福庆寺

 太行山上的明珠

 正定隆兴寺

 宋风流韵称“四绝”

 响堂山石窟

 佛教造像史上的一次飞跃

 直隶总督署

 清代省府第一衙

 赵州桥

 跨越千年的奇迹

CHAPTER 04 光荣岁月

 燕赵大地的红色记忆

 西柏坡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冉庄地道

 易守难攻的地下长城

 八路军一二九师陈列馆

 太行山上的钢铁长城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

 新中国的雏形在这里诞生

CHAPTER 05 古城新貌

 悠悠历史的沉重痕迹

 邯郸

 新时代的赵国古都

 承德

 清代皇家的围猎之地

 保定

 首都北京的南大门

 正定

 人文鼎盛古常山

 宣化

 九边重镇,京西首府

 蔚县

 河北省的地上博物馆

 赵县

 古韵绵长绕赵州

CHAPTER 06 泥土芳香

 民间技艺的殿堂

 蔚县剪纸

 古老土地上的灵魂之花

 衡水内画

 寸天厘地鬼斧神工

 武强年画

 民间艺术的瑰宝

 安国药材

 千年药都的魅力

 河北梆子

 燕赵大地的宫商正韵

 皮影

 灯影下的悲欢离合

 丝弦

 冀中艺术之花

 沧州武术

 武健泱泱乎表海雄风

 吴桥杂技

 没有吴桥不成班

 永年太极

 风靡海内的武学瑰宝

美丽河北地理名录

试读章节

燕赵文化,指的是以河北地域为依托,源于历史上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形成的特定的生活结构体系,即河北地区形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总称。燕赵文化,作为河北最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勇武任侠,慷慨悲歌。韩愈的散文《送董邵南序》开篇第一句:“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其实这种说法由来已久,韩愈的观点只不过为更多的人所熟知而已。燕赵大地处于胡汉交界,北方的游牧民族南下侵扰,战事不断,河北作为南侵的必经之地自然就会有更多的反抗。因此,勇武任侠之风也就成了燕赵大地的一个传统,这也是韩愈这句话的由来。同时,在这里也曾涌现出像豫让、荆轲、高渐离这样的侠义之士。言必信,行必果,生不苟且,死不苟且。他们用行动书写着自己的人生,演绎了一曲悲壮的人生活剧,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骆宾王诗云:“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无疑是燕赵大地文化的真实写照,苏轼也说:“幽燕之地,自古多豪杰,名于国史者,往往而是。”可以说,从战国之后,勇武任侠,慷慨悲歌已经成为燕赵文化的一个显著标志。

第二,变革进取,自强不息。这是燕赵大地在历史上繁荣兴盛的思想基础。春秋战国时期,燕赵大地多国林立,在相互的侵伐中能够生存下来,就要求开明的统治者倡导变革以图存。从赵国来看,这种变革图存一直持续,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如赵简子铸造刑鼎,刊布法律;赵烈侯“选练举贤”、“任官使能”、“节财俭用”、“察度功德”,巩固了赵国的政权;到赵武灵王时代,厉行胡服骑射,一举把赵国推到了强国的地位。从燕国来看,这个原本较弱的国家,外受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内受中原邻国的侵扰,在夹缝中生存,异常艰难,但是燕昭王即位之后,礼贤下士,广招天下豪杰,除弊政,推法治,增强了燕国的凝聚力,任用剧辛、乐毅,使得燕国一举成为北方大国。这一系列的事实说明,无论在何等境况下,燕赵大地传承的变革图强、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植根于这片土地上,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追求和合,顾全大局。燕赵大地上自古就有崇尚道义,讲人和,忌私怨的传统,最典型的就是赵国历史上廉颇、蔺相如上演的“将相和”。这种先国家而后个人,虽有不同而自觉协调的精神,不但在燕赵大地,甚至在中华大地,也产生了巨大的感染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第四,勤劳淳朴,虔诚礼让。从自然资源上来说,古代河北西部以山地为主,生存不易;平原地区虽然适于耕作,但由于是冲积形成的次生黄土土质,缺乏经典黄土的“自行肥效”性能。因此,即便是秦汉时期,河北的农业仍未获得长足的发展。在这样的生存条件下,人们形成不畏艰险、互助礼让、淳朴忠厚和不尚奢华的风气就不足为奇了。《南史》中说:“北土重同姓,并谓之骨肉,有远来相投者,莫不竭力营赡。若有一人不至者,以为不义,不为乡邑所容。”这种传统至今仍在河北得到广泛发扬,尤其是农村,讲究乡谊,注重和睦,互通有无,不计得失,成为燕赵文化的又一支柱。

金元以来,河北受到首都文化的影响,在与本土燕赵文化的相互交融中,又有了新的发展,承德避暑山庄、遵化和易县的清代东西陵,都是近畿文化的产物。改革开放以来,河北在立足古老的燕赵文化的同时,充分利用近畿地位优势,发展文化产业,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文化产业大省,在海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P28-31

序言

天人协和,穷极造化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习近平2013年12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

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陆地国土面积最广大的国家之一。在这广袤的版图中,有巍峨的群山,雄壮的高原,辽阔的盆地,坦荡的平原,奔腾的江河,晶莹的湖泊,漫长的海岸线,星罗棋布的岛屿,同时还有宽广的近海海域和大陆架。

我国的国土北起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南至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南北相距5500千米,纵跨纬度49度多。西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西边的帕米尔高原,东到黑龙江省抚远县境内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东西相距5200千米,横跨经度62度,东西两端时差达4小时以上。当松花江上已是正午烈日当空的时候,帕米尔高原却刚刚迎来黎明的曙光;当北国已是千里冰封的隆冬时节,南海诸岛依然是郁郁葱葱、蓝天白云的夏日。广阔的国土使生活在其上的中华民族,时刻能感受到大尺度的空间变化和变化中的万千景象。

我国的地貌格局错综复杂,西高东低的阶梯分布是其宏观大势和主要特征。有着“地球之巅”和“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以其巍峨的雄姿和莽莽的身躯横亘在祖国的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正是它构成了我国地貌的第一级阶梯。自北而南横卧其上的山脉有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等。全世界海拔8000米以上的14座高峰,全都坐落在青藏高原南缘的喜马拉雅山和西缘的喀喇昆仑山两大山脉之中。从青藏高原北缘和东缘起至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之间,是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等地貌单元的镶嵌分布区,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正是这些高原和盆地构成了我国地貌的第二级阶梯。此外,在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一线以东,分布着辽阔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广大的东南丘陵等,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下。这些平原和丘陵构成了我国地貌的第三级阶梯。

广袤的国土、独特的地理位置、错综复杂的地质地貌条件,以及典型的季风气候等,造就了我国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和异彩纷呈的自然景观。由南向北,因太阳辐射和温度的变化,分布着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等纬度地理带,自然景观依次呈现出雨林、季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及针叶林等的变化。自东南而西北,受东亚季风和青藏高原的影响,降水分布呈现出十分强烈的规律性,形成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等经度地理带,自然景观也依次呈现出森林、草原、半荒漠和荒漠等变化。此外,在高山和高原地区,因海拔高度和所处地理基带的不同,自然景观还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变化。

阶梯式逐级下降的地势,还决定着我国主要河流由西而东的基本走向。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生动地描绘了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黄河顺阶而下的奔腾气势。我国最长的河流长江,也发源于“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在它穿越横断山脉奔流进入第二阶梯后,又切穿了巫山山脉,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长江三峡。尔后,像一条驯服的巨龙,缓缓地流过长江中下游平原,最后才注入蔚蓝的东海。

雪峰皑皑,群山巍峨,高原雄壮,盆地辽阔,丘陵起伏,平原坦荡,戈壁浩瀚,沙漠似海,森林寂静,草原葱郁,河川蜿蜒,峡谷幽深,湖泊晶莹,海域蔚蓝,景观殊异,美不胜收。大自然的恩赐,让中华民族拥有了如此多样的大好河山。

在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中,我国旧石器时代的远古祖先活跃在这个广阔的舞台之上。目前,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近20处,包括直立人阶段、早期智人阶段和晚期智人阶段的遗址。除青藏高原外,这些遗址几乎遍布我国第二和第三阶梯。

随着新石器时代生产技术的进步,以秦岭一淮河为界,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河中下游至辽河上游的广大地区之间,“南稻北黍”的格局正在形成并渐趋定型,其他地区或处在向逐水草而居的粗放游牧经济过渡,或仍处在采集狩猎为主的渔猎经济,因而,保留下来的文化类型和文化遗址也更多。

随着中华民族的逐渐形成和5000年文明史的开创,我们祖先在中华大地之上挥洒着勤劳与智慧,真可谓“天人协和,穷极造化”。当时以炎黄部落联盟为核心的华夏族,最早在黄河中游的汾、渭等支流地区形成。此后,华夏族不断与周边地域其他民族进行长期的交流与融合,最终形成了由数十个民族构成且活动地域仍存在差异的多民族共同体一一——一中华民族。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创造了博大精深、延续5000年之久、闪耀着璀璨光芒的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并保存了不计其数、无与伦比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毫无疑问,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饱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作为世界大国和文明古国,中国拥有众多的从世界级到国家级再到省市级的地质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等自然景区,而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拥有不计其数的和具有普遍价值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工具、器具、用品、用具、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古代工程、古代城池到哲学、宗教、--文学和艺术等,历历可见者为数众多,琳琅满目。截至2014年6月25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世界遗产达47项,仅次于意大利居世界第二,其中,自然遗产10项,文化遗产33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而同期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则达38项,居世界第一。

山河壮丽、文化璀璨。而当代中国的建设成就,则是“穷极造化”的现代表现,是新形势下的继承和发展。

“美丽中国”丛书,是中国地理学会组织数十名地理学家策划,并编撰的一套科普性地理旅游类普及读物。该丛书旨在通过通俗而优美的语言、流畅而精致的笔触和绚烂而精美的图片,向读者展示出本已存在于中华大地上的名山秀水、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创造的灿烂文化以及当代建设成就,增强我们做中国人的骨气,提升我们做中国人的底气。这是我们出版这一套丛书的基本出发点和全部工作的追求目标。

丛书共35册,其中,第1册是全国总册,其余34册是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分册。丛书内容包括区域印象、自然奇观、人文胜迹、民俗风情、著名市镇、现代建设成就、特色资源等。在丛书编撰过程中,我们力求践行三个原则,一是让读者了解自然与历史、敬畏自然与历史;二是体现人与自然相契合的天人合一精神;三是用精选的图片表达出诗般的柔美。

但愿“美丽中国”丛书,能为读者打开一扇认识中国美,并不断探索其真谛的大门。

中国地理学会

“美丽中国”丛书编委会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11:4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