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从经验主义者对人的大脑及行为模式的描述分析肯定会让你觉得特别享受,然而这种享受的代价却是牺牲自由。如果我正好是个情睹消极的人,完全是所处环境的“产物”,那么我也无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事实上,犯人总会在法庭上为自己辩解开脱,靠声泪俱下地讲述自己的童年时代过得有多么悲惨或者不幸来乞求法官的同情并获得减刑。正因为犯人无法掌控自己所处的环境,而又不知为何这种环境让他犯了罪,或者说至少是导致其结果的一个决定因素,那么他从小所受过的教育已在脑海中形成定型观念,也应算作减刑的一个重要因素吧!
这种推理模式有其表面的说服力,但我们要考虑到,不是每个来自相同的生长环境的人都会从事相同的社交活动,甚至犯罪。譬如,来自同一个破裂家庭的两个孩子。一个发誓说自己一辈子不结婚,以免重蹈父母的覆辙,还让子孙后代付出同样的代价。相反,另一个却发誓要尽快结婚,以寻求一种父母与孩子能和谐相处的幸福生活。你看,我们这儿有这么两个孩子来自同一个破裂的家庭,但却有着不同的想法和言行举止。一个觉得自己是在受苦受难,另一个却抱着乐观向上的态度来看待生活。第一个孩子会说他对婚姻的态度是在童年时代形成的。第二个也许以后会说同样的话,但至少此刻他的所想所为恰恰相反。
最后要说的是,在这个案例中,无论哪一个孩子最后怎样做了,这都是他自由选择的权利。我们过一会儿就会明白其可能性了。没有任何一种环境的刺激(如破裂的家庭)会绝对导致一个人的行为或情感反应(如痛苦的单身生活、报复性犯罪),其他很多因素也在其中起了作用。
如果行为过于偏激,总是企图逃避责任的心理最终会导致滔天罪行。2007年4月,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韩国裔大四学生曹承禧(音译)一下子枪杀了三十二名师生,即使在自杀之前也没为自己的暴行感到悔恨。他在自己制作的视频里胡言乱语称:要怪就怪其他人!是他们“逼着”他做出了这样的事情。这都是“他们的错”,是他们“让”他犯下了如此滔天大恶!他只是所处环境的受害者。他的原话是:“你们曾经有一千亿个机会来避免今天发生的事情,但是你们决意让我流血,你们将我逼到绝路,令我别无选择。这是你们的决定,你们手上将沾满鲜血,永远也洗刷不掉。”
很显然,试图逃避责任的心理外加偏执妄想会导致人发疯,最终害人害己。尽管大多数人都思想健全,不存在偏执妄想的症状,但长久以来总是推卸和逃避责任的心理最终会导致严重的,有时是灾难性的结果,进而直接影响自己的生活及一切。
一个人总是不愿意承担自己的责任,这种情况经常会被人认为是不成熟的表现。此外,我们经常会看到,人们的交流最终总会以歇斯底里的相互谴责而收场。和谐安宁不是靠相互谴责建立起来的! 当有些人不能承担自己的责任时,他们总会潜意识地将这种趋势延续到与更多的人交往上,无论是熟人、公司里的同事、政府部门的人还是外国友人。这种趋势往往会导致深远的灾难性的结果,甚至是国际性的纠纷,最终会导致自己屡屡碰壁处处受挫。譬如,由于某国的政治领袖没有承担起应尽的责任,结果导致了国际纠纷。在中东问题上,我们亲眼见证了人类的报复欲如何压倒了世间一切道德底线。矛盾双方的频繁攻击都美其名日“自我防御”,这样的攻击会导致一定的“附带损害”(一种对屠杀妇女、儿童及非参战者的委婉说法)。但有些人会说,很遗憾的是,为了保护自身安全和自己的利益,这是必要的代价。这种想法其实是在回避问题的实质!
偏执精神分裂症患者曹承禧的虐杀案,以及打着自由、民主的幌子蓄意屠杀无辜者,这两件事有极其相似的地方。我一直在想这种惨无人道的屠杀真是出自上帝的意愿吗?以上帝之名进行屠戮真能让人名垂青史、流芳百世吗,还是仅仅反映出一个患有偏执症的凶手的思想而已?
对此事持中立看法的人认为,建立在“信仰”之上的屠杀是不对的。现在让我们来谈谈上帝的想法——你千方百计消灭你所认定的“敌人”以及他们的想法,这并不能创造永久的和平。如果大家都不愿意承担自己的责任,自然而然也就不愿意承担起对国家、对民族乃至对世界的责任。不管怎样,此刻我们先不讨论拯救世界和平的心理疗法,因为我们已完全陶醉于自身对存在主义启蒙中略为谦卑的奋斗目标!在我们开始积极改变对世界的认知之前,要先改变对自己的认知。
我之前提到过,自我责任的逃避是以牺牲自由为代价的。然而,这笔交易事实上是行不通的。大哲学家让一保罗·萨特曾发明了一条术语——“存在主义”,并指出:人类注定都是自由的!
……
P17-19
“高级现实疗法”提供了一种积累“智慧财富”的方式.它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暗示我们.R要我们允许我们自己按照“高级现实疗法”的方式去思考.去改变。那么“高级现实”不仅存在,而且在等待者我们去接近它。这种方式的疗效远远超过了“自我救赎式”的心理治疗,
——多伦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哲学博士 M.J.马罗科
作者以轻松、易懂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高级现实疗法”的魅力,本书结合了东西方的古代智慧、哲学传统以及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九型人格”理论,提出7具有独包性.可行性的一套自我心理解压方法.使我们超趟自身思维的局限性,唤醒我们认识“真正的自我”,从而帮助人们缓解内心压力和精神痛苦,获得内心的平静。
——多伦多高级心理治疗中心创始人、“九型人格”课程导师 莫伊拉·坎妮斯
第一章 对于问题人群的理疗哲学
第一节 常识心理学中的误区
第二节 个性与本质的较量
第三节 《创世记》和自我主义的投影
自我个性的投影
第二章 在九种性格类型中体现出的失落的本质和性格的
自我动态
第一节 完美主义者
失落的本质
心理世界观及补偿策略
完美主义者的健康与不健康的表征
个性的阴暗面
对提高心理健康和通往内心平静的理疗建议
第二节 无私给予者
失落的本质
心理世界观及补偿策略
无私给予者的健康与不健康的表征
个性的阴暗面
对提高心理健康和通往内心平静的理疗建议
第三节 善于表演的明星
失落的本质
心理世界观及补偿策略
善于表演的明星的健康与不健康的表征
个性的阴暗面
对提高心理健康和通往内心平静的理疗建议
第四节 深情的利己主义者
失落的本质
心理世界观及补偿策略
深情的利己主义者的健康与不健康的表征
个性的阴暗面
对提高心理健康和通往内心平静的理疗建议
第五节 善于观察思考的人
失落的本质
心理世界观及补偿策略
善于观察思考的人的健康与不健康的表征
个性的阴暗面
对提高心理健康和通往内心平静的理疗建议
第六节 无比忠诚的人
失落的本质
心理世界观及补偿策略
无比忠诚的人的健康与不健康的表征
个性的阴暗面
对提高心理健康和通往内心平静的理疗建议
第七节 永远年轻的人
失落的本质
心理世界观及补偿策略
永远年轻的人的健康与不健康的表征
个性的阴暗面
对提高心理健康和通往内心平静的理疗建议
第八节 强势的叛逆者
失落的本质
心理世界观及补偿策略
强势的叛逆者的健康与不健康的表征
个性的阴暗面
对提高心理健康和通往内心平静的理疗建议
第九节 超然脱俗的调解者
失落的本质
心理世界观及补偿策略
超然脱俗的调解者的健康与不健康的表征
个性的阴暗面
对提高心理健康和通往内心平静的理疗建议
第三章 获得内心平静的普通理疗建议
心静的征兆
第四章 传统现实疗法所带来的启示
什么是传统现实疗法?
对传统现实疗法的批评
附 录 性格类型的自我诊断
尾 注
《通向内心平静的九条道路》是一部大智慧书,但又唾手可得。本书的创作初衷是要通过新式的理疗哲学及抽象心理学的应用来达到缓解心理障碍的目的。它以不拘一格、独一无二的高级现实疗法铺设了一条通向内心平静之路。
《通向内心平静的九条道路》融合古代和近现代、东方和西方的哲学观,现代心理学以及新兴的精神疗法于一体。本书对于那些传统心理疗法对其已起不了作用的问题人群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突破!同样对于那些觉得自己已偏离正派宗教的问题人群来说也是一个重大突破,因为他们的思维已无须受约定俗成的教条或是宗教仪式的束缚了。另外,那些长期备受心理煎熬却仍没找到专业心理治疗方案的问题人群,也能通过阅读本书获益良多。
本书提供了一套能在精神上实现自我治疗的方案。在个性方面,它将升级版的心理保健法定为主要目标,通过方案的实施从而一步步实现更高层次的内心平静。
《通向内心平静的九条道路》共包含四章。在第一章中,介绍了大众的心理顽疾和痛苦。通过质疑人们对“刺激一反应”心理学的常理推测,以及诠释人的思维意识怎样构建了所谓的“现实”,事实逐渐明朗化:正是我们一手造就了自己的不幸和痛苦。这绝对是个坏消息!而好消息是通过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我们亦可改变自己对现实的认知,从而获得情感和心理上的平静,这样我们就会慢慢记起自己灵魂深处的真实特征。第一章诠释了我们看待生命的错误方式,因为我们已从自己的本性上脱离开来——有些人称其为“大我”。只有牢记自己的真实特征,更注意自己的本性,我们才可能治愈自己。觉悟才是最神奇的解药。
在第二章中,对于人们从心理上早已脱离了早期童年时代的本性的问题,我们探索了九条不同的途径。每条途径都发展成一种可以替代的世界观,最终成为一种特定的性格。为了便于分辨,这些性格被编上了序号及名称(譬如第八种——强势的叛逆者)。就以下几点而言——“失落的本质”从何而来、它产生了怎样的世界观和自我补偿战略、每种性格中健康及不健康因素的体现以及有哪些“阴影元素”需要处理,每种性格都描述了一遍。以对某种性格的讨论作为话题展开一个独立的章节,以对如何提高心理保健并获得内心平静的理疗建议来收尾。为帮助读者们尽快了解到哪些建议对他们最实用,附录中的“性格类型的自我诊断”需待完善。仔细品味一下每节中详细介绍过的性格类型,能帮助任何一位读者证实自己的性格趋向。
在第三章中提到了很多涉及范围很广的理疗建议,可以说涵盖了所有的性格类型。这一章里提到了相互理解和宽恕的价值所在。我们在努力消释心理煎熬的同时,已不知不觉陷人防守性的自我主义的扭曲心理中。当我们逐步意识到这一点之后,也就越来越容易在其他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当我们这样做时才学会了宽恕。在此过程中,我们亦做到了恕己。本章中出现的构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奇迹课程》的启发。
在第四章中,高级现实疗法的主要优势一览无余。通过先前章节中对分析过的哲学和心理精神方面的洞察,逐渐暴露出美国心理治疗学家、现实疗法的创始人威廉·格拉瑟的传统现实疗法的局限性。而这种理疗法已在全世界七万五千名受试者中广泛使用。证据显示,格拉瑟疗法的理论和实践只不过是他对自己这种“第八类性格”的心理偏爱的一种影射罢了。逐渐明朗化的是我个人的创造性方法在某种方面考虑到了宽度、深度和心灵的成长,而传统现实疗法却没做到这一点(事实上它是做不到的),只给出了它的臆测而已。还有显而易见的一点是传统现实疗法缺少精神上的内涵,导致了理疗师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来拖延他们的客户群的真正问题——很明显,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如果你是一名理疗师,对生命的精神方面很感兴趣,渴望得到更高级的心理洞察力来加强完善心理保健法,或是一个精神上的追求者—呶仅是为了减少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并以此获得更高层次的内心平静的普通人,那么,毋庸置疑,本书简直是为你量身定做的。
在这里,我要感谢所有为本书的撰写和修改而提出过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的人。这些年来,我曾出席过很多研讨会和会议。而这些讲座通常都是由一些专门研究九型人格的教师们亲临讲授的,如唐·里索、拉斯·哈德逊、海伦·帕默等。他们都在心理学方面给了我很多的灵感。我的作品也多受他们的影响,这在本书中也显而易见。除这些人以外,我亦从桑德拉·麦蒂、克劳迪奥·纳兰霍、A.H.阿尔马斯、理查德·罗尔以及其他很多具有九型人格的教师身上获得启发。
关于创作本书的另一个主要灵感,就是加州蒂梅丘拉的肯·瓦普尼克在“内心平静”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奇迹课程”,这对我来说也不难理解。二十年来我都在学习这项课程,但相比之下成效甚微,其主要原因在于我没有瓦普尼克那种敏锐的洞察力,这在他的作品、讲座及教学材料中都体现了出来。他是一位天才教师,对于他对本书创作的巨大贡献我深表感激。
我在此还要感谢许多对我这种非正统却又大智若愚的追求表示出极大兴趣的人,特别是我在加拿大的雪尔顿学院任教时的学生和同事们。他们对本书的创作提出过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让我不断完善这部作品。
当然,这里我认为没有必要专门致谢本书中提及的诸如弗洛伊德、尼采、萨特、康德、柏拉图、苏格拉底、释迦牟尼、庄子、斯多葛学派(苦行主义者)、伊壁鸠鲁学派(享乐主义者)等心理学家、哲学家以及所有默默无闻的“精神人物”。他们在我的脑海中都扮演了自己的角色。在提到这些天才的同时,其实在某个层面上已然彰显了我对他们的钦佩和感激之情。
安东尼·法利考斯基
安东尼·法利考斯基编译的《通向内心平静的九条道路》共包含四章。在第一章中,介绍了大众的心理顽疾和痛苦。通过质疑人们对“刺激一反应”心理学的常理推测,以及诠释人的思维意识怎样构建了所谓的“现实”,事实逐渐明朗化:正是我们一手造就了自己的不幸和痛苦。第一章诠释了我们看待生命的错误方式,因为我们已从自己的本性上脱离开来——有些人称其为“大我”。
在第二章中,对于人们从心理上早已脱离了早期童年时代的本性的问题,我们探索了九条不同的途径。每条途径都发展成一种可以替代的世界观,最终成为一种特定的性格。为了便于分辨,这些性格被编上了序号及名称(譬如第八种——强势的叛逆者)。就以下几点而言——“失落的本质”从何而来、它产生了怎样的世界观和自我补偿战略、每种性格中健康及不健康因素的体现以及有哪些“阴影元素”需要处理,每种性格都描述了一遍。以对某种性格的讨论作为话题展开一个独立的章节,以对如何提高心理保健并获得内心平静的理疗建议来收尾。为帮助读者们尽快了解到哪些建议对他们最实用,附录中的“性格类型的自我诊断”需待完善。
在第三章中提到了很多涉及范围很广的理疗建议,可以说涵盖了所有的性格类型。这一章里提到了相互理解和宽恕的价值所在。
在第四章中,高级现实疗法的主要优势一览无余。通过先前章节中对分析过的哲学和心理精神方面的洞察,逐渐暴露出美国心理治疗学家、现实疗法的创始人威廉·格拉瑟的传统现实疗法的局限性。
安东尼·法利考斯基编译的《通向内心平静的九条道路》是一部大智慧书,其创作初衷是要通过新式的理疗哲学及抽象心理学的应用来达到缓解心理障碍的目的。它以不拘一格、独一无二的高级现实疗法铺设了一条通向内心平静之路。
本书融合古代和近现代、东方和西方的哲学观,现代心理学以及新兴的精神疗法于一体。本书对于那些传统心理疗法对其已起不了作用的问题人群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突破!
本书提供了一套能在精神上实现自我治疗的方案。在个性方面,它将升级版的心理保健法定为主要目标,通过方案的实施从而一步步实现更高层次的内心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