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建构高效--省级课题新时期中学地理建构教学的实践研究成果》编著者李文作为福建省首届地理教学名师,延续作为首批教育硕士时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在理论上深入探索地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规律,并结合指导福州市地理名师工作室和福州三中金山校区地理教学研究团队的建设,以其基础广泛、扎实的地理教学实践创新,及近期聚焦新时期中学地理建构教学的实践研究,取得了求真、务实、丰富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成果链,综合集成翔实、充实的本书内容,创新提出“让学·建构·高效”的鲜明的教学主张,并围绕这一教学主张采用理性探究、实例创意、学习设计及成果概括的系统形式,有序展开,引入入胜、一气呵成。
李文编写的《让学建构高效--省级课题新时期中学地理建构教学的实践研究成果》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教学论坛”,是本书的理论探究成果、指导实用性成果;第二部分为“教学案例”,是本书精选的在教学中践行上述理性认知的典型案例;第三部分为“学习设计”,是本书运用建构教学理论引领学生地理学习的设计方案;第四部分为“教研成果”,是本书展示本课题研究过程和收获的归结。
教学论坛
一、教学主张
“让学·建构·高效”——我的地理教学主张
学会运用不同空间尺度考虑地理问题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的五个新突破及教学思考
基于建构主义的中学地理听课评课机制的构建
二、问题情境
以境生情,打造积极情感体验的地理课堂教学
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地理课堂
基于地理思维能力的情境问题创设—一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性》为例
例析问题情境的创设原则与误区
高中地理“问题驱动”课堂模式的探索
WebQuest在环境可持续教育中的应用—一以福州市内河水污染
状况及治理为例
三、教学建构
基于学科逻辑思维建构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一以高中地理课程
必修3教学设计的“破”与“立”为例
基于“一站到底”的地理课堂活动模式教学设计研究—一以湘
教版《中国的河流》(第一课时)为例
地理有效课堂图像组合使用方式初探
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地理必修3案例探究教学中的应用
四、学案导学
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地理导学案问题设计
立足学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对地理导学案设计与使用的思考
基于“生本”视角设计的校本作业
五、复习备考
高三地理复习讲评的原则和策略
从“课标”的能力“行为动词”探究区域地理的有效性复习方
法
区域地理命题解读与备考启示
巧用图文转换突破解题瓶颈—一以近年高考题分析为例
教学实例
国家地理的分析—一以人教版七年级《美国》(第一课时)为
侈
地域景观的解析—一以人教版八年级《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
地》为例
时空规律的归纳——以高中地理必修1《气压带和风带》(第一
课时)为例
人地关系的演绎——以学科整合课《从福州内河变化看文化传承
与创新》为例
学习设计
地理演变的推演—一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为例
文化地理的描述——以初中地理《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为例
地区地理的分析——以初中地理《中东》(第一课时)为例
地区地理的分析—一初中地理《中东》(第二课时)为例
人文要素的探究——以初中地理《人口》为例
地理因素的分析—一以高中地理必修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为例
空间尺度的比较—一以高中地理必修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
能》为例
人文演变的评析—一以高中地理必修2《城市化》(第一课时
为例
区域经济的探讨—一以高中地理必修3《区域农业发展》(第一
课时)为例
区际协调的规划—一以高中地理必修3《资源跨区域调配(案例
拓展)》为例
地理坐标的构建—一以高二区域地理之《经纬网》为例
地区地理的综合—一以高二区域地理之《中东和中亚》为例
区位因素的应用——以高三专题复习之《农业的区位因素》为
例
空间视动的描述——以高三专题复习之《正午太阳高度》为例
地质循环的推演—一以高三专题复习之《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