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翻案”是指对于已定的历史结果或前人对事物的定论评价,提出相异的见解。前人的定论、观点不一定是正确无误的,后继者对于这些看法有赞同、有反对。于是,透过诗文以表达个人论点。例如:欧阳修的《纵囚论》一文是针对唐太宗于贞观年间,将已判定死刑的犯人三百余人纵放回家叙旧,然后约定一个日期,要求他们回来接受死刑执行。结果,到了约定日期时,全部的死刑犯,都如期守诺地回来就死。最后唐太宗深为这些死囚讲究信义而感动,便赦免他们的死罪。
欧阳修认为,这样的情况是“上下交相贼①”。也就是说死刑犯们猜测到了唐太宗的心意,以为如果自己能够如期回来,一定可以获得赦免;而太宗也盘算着我放你们回去,你们必定因感念恩泽或是有所他图而回来。欧阳修以为这场纵囚的行径根本不是因为唐太宗德政远播,感动死囚所致,而是唐太宗充满算计的沽名钓誉之举。
欧阳修的想法与历来史家每多称赞唐太宗是个明君,高度溢美贞观之治的普遍观点相异。这样的文章便属于“翻案作品”。
此回,我们要来看看两首翻案诗,它们讲述同一个人物“项羽”,却展现两种不同的观点,各有胜场。
“品 尝”好文章
一、杜牧《题乌江亭①》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样读,好轻松
杜牧担任池州刺史时,经过乌江亭,想起当年项羽的史事,便写下这首诗。
句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暗示着面对胜败时的态度是日后一切发展的关键,强调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真正的男儿。项羽遇到挫折便灰心丧志,自刎了结,怎能算是真正男儿呢?项羽遇到刘邦追兵,落得困窘境界,自己说有愧于当年对他寄予厚望的诸多家乡父老,此话固然表现出气节,但也显得刚愎不知变通。如果他愿意接纳忠言,忍辱负重,再整旗鼓,胜负或许未可知。最末句“卷土重来未可知”寓含有积极的意义。
杜牧对于项羽或有惋惜嗟叹之意,认为他被自己那放不下的骄傲身段毁了东山再起的机会,但是杜牧在诗末还是以积极态度来面对这样的史事。
清代诗人赵翼曾经这样赞许过杜牧的翻案作品“诗家欲变故为新,只为词华最忌陈。杜牧好翻前代案,岂知自出句惊人。”他的意思是说杜诗不做陈语而能够变古为新,自铸新词。
二、王安石《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战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这样读,好轻松 此诗是王安石读了杜牧的《题乌江亭》之后,提出异样观点而写成的。
此诗所写的背景是楚汉战争,项羽的军士们历经百战,身心已十分疲劳,显然对战争已感到厌倦。尤其是垓下之围,项羽兵败,军心涣散,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无力回天,而后乌江自刎。项羽失败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最根本的就是他刚愎自用,一意孤行。但令人愤慨的是,他对自己的缺失临死仍不悟,只说了句:“天亡我也,非战之罪。”循此,本诗第三、四句进一步深入剖析,王安石以为即使项羽真的能重返江东,但是江东子弟还肯为他继续卖力吗?“卷土重来”实在是难以预料的景况啊!王安石诗中“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这两句完全是针对杜牧诗中的“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一联进行翻案,两者的句式极为相似,但在意义上南辕北辙。
杜牧的《题乌江亭》,流露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凭吊,有嗟叹、不舍,但诗末转有积极乐观之意;王安石的《乌江亭》,则是警世的理性阐析,希望后人能以此为警惕。前者动情,后者启思。P15-18
张晓风女士说:“最精致、最恣纵的聊天,应该是读书了。或清茶一盏邀来庄子;或花间置酒单挑李白。如果嫌古人渺远,则不妨与辛稼轩、曹雪芹同其歌哭;如果你向往更相近的声音,便不妨拉住梁启超或胡适之来聒絮一番;如果你握一本《生活的艺术》,林语堂便是你谈笑风生的韵友;而执一卷《白玉苦瓜》,足以使余光中不能不向你披肝沥胆。尤其伟大的是,你可以指定梁实秋教授做传译而与莎翁聊天。”这样的乐趣如果你尚未经历,或许是因为你尚未发现它的魅力。
孙剑秋教授 推荐
第一章 怎样阅读古诗词
第1道美味大餐 古人这样拜码头——干谒诗 003
第2道美味大餐
各弹各的调——同主题、同曲调,不同工法 009
第3道美味大餐 观点大不同——翻案诗 015
第4道美味大餐 诗人闲话孤独 019
第5道美味大餐 诗人手足情深鱼雁往返 026
第二章 怎样阅读古籍经典
第6道美味大餐 穿越时空见孔子 033
第7道美味大餐 诸子流派凑热闹 039
第8道美味大餐 儒家帮帮忙 045
第9道美味大餐 专书篇(上)——《史记》 051
第10道美味大餐 专书篇(下)——《聊斋志异》 058
第11道美味大餐 苏轼其人、其事、其文(上) 063
第12道美味大餐 苏轼其人、其事、其文(下) 069
第13道美味大餐 韩非其人、其事、其文(上) 074
第14道美味大餐 韩非其人、其事、其文(下) 081
第15道美味大餐 文言文中的逻辑思辨 088
第16道美味大餐 文言文中的动物寓言 095
第三章 怎样阅读现代文
第17道美味大餐 作家故事类文章 103
第18道美味大餐 作品故事类文章 108
第19道美味大餐 科普类文章(上) 112
第20道美味大餐 科普类文章(下) 118
第21道美味大餐 环保类文章 123
第22道美味大餐 历史文化类文章(上) 128
第23道美味大餐 历史文化类文章(中) 133
第24道美味大餐 历史文化类文章(下) 138
第25道美味大餐 思辨类文章(上) 142
第26道美味大餐 思辨类文章(中) 145
第27道美味大餐 思辨类文章(下) 149
第28道美味大餐 文学理论类文章(上) 154
第29道美味大餐 文学理论类文章(下) 158
第30道美味大餐 哲学类文章 163
《宋·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就像一把开启源头活水的钥匙,它不仅能增长智慧,又能使生命丰富多彩。曾有人问科学家牛顿为何能发现那么多天地间的奥秘,他说: “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看的比别人更多更远。”所以咀嚼前人的智慧结晶,领略智者的妙言巧思,是快速积累自己知识的不二法门。阅读是人生享受
张晓风女士说:“最精致、最恣意的聊天,应该是读书了。或清茶一盏邀来庄子,或花间置酒单挑李白。如果嫌古人渺远,则不妨与辛稼轩、曹雪芹同其歌哭;如果你向往更相近的声音,便不妨拉住梁启超或胡适之来聒絮一番;如果你握一本《生活的艺术》,林语堂便是你谈笑风生的韵友;而执一卷《白玉苦瓜》,足以使余光中不能不向你披肝沥胆。尤其伟大的是,你可以指定梁实秋教授做传译而与莎翁聊天。”这样的乐趣如果你尚未经历,或许是因为你尚未发现它的魅力。有所为而为的阅读,或是带有目的的读书心态,最终只会让我们感到厌烦。
广泛阅读可使我们出成章、写作时援笔立就。宋代黄庭坚曾清楚说明:“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言语无味。”这句话的重点不在于几日不读书,而是失去读书兴致的人,会让人觉得无趣,试想胸无点墨、言谈无味,谁会想和他往来呢?杜甫也用“腹有诗书气自华”来勉人养成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写好文章最重要的因素,杜甫之所以能“下笔如有神”,就是建构在他曾“读书破万卷”的基础上啊!
晓菁老师终日优游书海,故文笔特佳,气质出众。她精选高中生必读文章30篇,其中内容涉及科普、环保、哲学、历史等各类型问题,就如同书名“阅读不偏食”一样,包罗万象,在多角度的阅读之中,不只充实了知识,更提高了阅读的兴味。难能可贵的是,晓菁老师透过“这样读,好轻松”的版块对文章重点的摘录及表格分析,使读者能方便快速地掌握文章的肌理脉胳;又在“难点”中对文章中所涉及的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深人浅出的解说,引导读者精确掌握文意,更有助于读者解题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在经过归纳、分析、引导,充分掌握理解文意之后,晓菁老师也不忘为读者找来历届指考、学测题目,让读者在“思考”的环节中得以验收阅读成果。所以此书的内容不只能满足读者多角度的阅读视野,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也能使读者熟悉文章的结构及分析方式,相信不只增长读者的阅读理解能力,也精进读者的解题技巧。所以本书实在是一本生动活泼而不乏味,兼具理论及实用的好书,本人乐于向大家推荐。
台北教育大学语文与创作学系
孙剑秋教授谨荐
2013.4.1
台湾获奖名师杨晓菁,用独特的美味关系理念来进行语文教育,教孩子们使用独特的拆解文章方法,帮读者建立起脉络清晰的阅读思维。引导孩子全面、自由、有深度地进行阅读,帮助孩子提升理解能力与思辨能力,最终提升语文学习水平。《我在台湾教语文(阅读不偏食)》部分内容原连载于《联合报》(台湾)教育版专栏,后由作者扩充内容并编写成书。共分为现代语文、古籍经典、诗歌韵文三大部分,通过对30篇不同题型的文章进行分析来传授阅读方法,爆发式开启读者的阅读视野,提升阅读力。
教孩子用中华智慧来建设日常生活!
上一堂有情怀的语文课,培养真正具备理解、表达、思考能力的完整行为能力人!
用文化的、自由的、传承的台湾语文教育,重塑孩子的独立人格!
给现行语文教育的一剂“补药”!
真正的语文课,是让孩子学到的东西,在考试结束之后仍然对人生有着重要价值!
杨晓菁编写的《我在台湾教语文(阅读不偏食)》引导孩子全面、自由、有深度地进行阅读,帮助孩子提升理解能力与思辨能力,最终提升语文学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