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心灵的窗户,也是一支画笔;历史是社会的镜子,也是一把梳子。这些都将在本书中给读者实实在在的感受。让我们一起心听无声的讲述,意观无形的演变,接受历史之梳的篦击,体验文化圣水的洗涤,完成一次人生的学问积累。
林汉达编写的《战国故事(修订版)》不但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也是一部优秀的语文读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战国故事(修订版)/中国历史故事集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语言是心灵的窗户,也是一支画笔;历史是社会的镜子,也是一把梳子。这些都将在本书中给读者实实在在的感受。让我们一起心听无声的讲述,意观无形的演变,接受历史之梳的篦击,体验文化圣水的洗涤,完成一次人生的学问积累。 林汉达编写的《战国故事(修订版)》不但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也是一部优秀的语文读物。 内容推荐 《战国故事(修订版)》不但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也是一部优秀的语文读物。林汉达先生精心选取材料,进行修订和编写,将历史生动风趣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严谨中不失活泼。本书上起“三家分晋”,下至“统一中原”。 目录 三家分晋 用人不疑 河伯娶妇 起死回生 不受蒙蔽 商鞅变法 孙膑下山 马陵道上 悬梁刺股 攻守同盟 合纵抗秦 连横亲秦 胡服骑射 屈原投江 鸡鸣狗盗 狡兔三窟 火牛陷阵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远交近攻 赠送绨袍 坑杀赵卒 毛遂自荐 盗符救赵 图穷匕见 统一中原 试读章节 这三家大夫早就知道智伯瑶想独吞晋国。他所说的“公家”,其实就是“智家”。可是他们三家心不齐,没法跟智伯瑶闹翻。智伯瑶派人去向韩康子要一百里的土地和户口,韩康子如数交割了。智伯瑶派人向魏桓子要一百里的土地和户口,魏桓子也如数交割了。智伯瑶就这么增加了二百里的土地和户口。跟着,他又派人去找赵襄子,要一百里的土地和户口,赵襄子可不答应。他说:“土地是先人的产业,我怎么也不能送给别人。韩家、魏家他们愿意送,不干我的事,我可没法依!”来人回去把赵襄子的话向智伯瑶报告,智伯瑶气得鼻子呼呼地响。他让韩、魏两家和自己一同发兵去打赵家,还答应他们灭了赵家之后,把赵家所有的土地和户口三家平分。 公元前455年,智伯瑶自己率领中军,韩家的军队担任右路,魏家的军队担任左路,三队人马直奔赵家。赵襄子知道寡不敌众(寡gu酋),就带着赵家的兵马退到晋阳(在山西太原)城里,打算在那儿死守。这个晋阳城是赵家最坚固的一座城。当初由赵家的家臣董安于一手经营,里面盖了很大的宫殿,宫殿的围墙内部全用苇箔、竹子、木板做成,外面再用砖和石头砌上。宫殿里的大小柱子全是上等的铜铸成的。所有的建筑又结实又好看。董安于之后,赵家又派家臣尹铎治理晋阳城。尹铎注意减轻刑罚,减少官差,因此很得人心。赵襄子一见晋阳城很严实,粮草又充足,老百姓也乐意跟他在一起,他就放心多了。 没有多少曰子,三家的兵马就把城围上了。赵襄子吩咐将士们坚决守城,不准交战。每逢三家攻打的时候,城上的箭就好像雨点似的,刷刷地落下来,让智伯瑶他们没法打进去。晋阳城就这么仗着弓箭守了半年多。可是箭都使完了,怎么办呐?赵襄子为了这个,闷闷不乐。他手下的谋士张孟谈对他说:“听说当初董安于在宫殿里准备了无数的箭,咱们找找去。”这一下可把赵襄子提醒了。他立刻叫人把围墙拆去一段,果然里面全是做箭杆的现成材料。又拆了几根大铜柱子,铸成无数的箭头。有了这么多的箭,再使几年也使不完。赵襄子叹息着说:“要是没有董安于,如今上哪儿找这么些兵器去?要是没有尹铎,老百姓哪儿能这么不怕死地守住这座城呐?” 三家的兵马把晋阳城围困了两年多,还没打下来。到了第三年,有一天,智伯瑶正在察看地形的时候,看到晋阳城东北的那条晋水,心里就有了主意了:晋水是由龙山那边过来,绕过晋阳城往下流去;要是把晋水一直引到西南边来,晋阳城不就淹了吗?他就吩咐士兵们在晋水旁边另外挖一条河,一直通到晋阳城,又在上游那边造了一个很大的蓄水坑。在晋水上筑起坝来,拦住上游的水。这时候正赶上雨季,一连下了几天大雨,蓄水坑里很快就满了。智伯瑶叫士兵们开了个豁口(豁hu6),大水就直冲晋阳城,灌到城里去了。不到两天工夫,城里的房子多半给淹了。老百姓跑到房顶上和高地上避难。竹排、木头板子都当了筏子。烧火、做饭都在城头上。可是全城的老百姓宁可淹死,不肯投降。 赵襄子叹息着对张孟谈说:“民心固然没变,可要是水势再高涨起来,咱们不就全完了吗?”张孟谈说:“我总觉得韩家和魏家决不会甘心情愿地把自己的土地让给智家。他们也是出于无奈。依我说,主公多准备小船、竹排、木筏子,再跟智伯瑶在水上拼个死活。我先想办法去见韩康子和魏桓子,探探他们的口气,也许会有办法。”赵襄子当天晚上就派张孟谈偷偷地去跟两家相商,约他们反过来,一同去打智伯瑶。要是韩康子和魏桓子能够同意的话,赵襄子就有救了。 第二天,智伯瑶命令下来,叫韩康子和魏桓子一同去察看水势。他指着晋阳城挺得意地对他们说:“我用不着交战就会得胜,我能够叫这条晋水替我消灭赵家。你们看,晋阳不是就快完了吗?早先我以为晋国的大河像城墙一样可以拦住敌人。照晋阳的情形看来,水能灭国,大河反倒是个祸患了。你们看看:晋水能够淹晋阳,汾水就能淹安邑(魏家的大城,在山西夏县西北),绛水也就能淹平阳(韩家的大城,在山西临汾南)。是不是?哈哈哈!”韩康子和魏桓子连连答应着说:“是,是,是。”智伯瑶见他们答话有点慌里慌张,好像挺害怕的样子,自己才觉得说漏了嘴。他忙赔着不是说:“我这个人哪,是个直心眼儿,有一句说一句,你们可别多心!”他们两个人又点头哈腰地说:“是,是!您是顶天立地的英雄。我们能够跟着您,蒙您抬举,真是非常荣幸了。”他们嘴里尽管这么说,心里可恨透了智伯瑶,决定要跟着赵襄子干了。 第三天晚上,约莫四更天,智伯瑶正在自己的营里睡着,猛然间听见了一片喊杀的声音。他连忙从卧榻上爬起来,衣裳和被子已经湿了,兵营里全是水。他还以为堤坝开了口子,大水灌到自己营里来了,赶紧叫士兵们去抢修。不大会儿工夫,水势越来越大。智伯瑶的家臣豫让(豫带着水兵,扶着智伯瑶上了小船。 智伯瑶在月光下回头一瞧,就见士兵们在水里一起一沉地挣扎着,这才明白敌人把水放过来了。正在惊慌不定的时候,四面八方都响起了战鼓声。赵家、韩家、魏家三家的士兵都驾着小船、竹排、木筏子,一齐冲杀过来,见了智家的士兵就连打带砍,一点儿不放松。当中还夹杂着喊叫的声音:“别放走了智伯瑶!拿住智伯瑶的有赏!”智伯瑶对豫让说:“原来那两家也反了!”豫让说:“别管他们反不反,主公赶紧杀出去,上秦国去借兵!我留在这儿破出死命对付他们。”说着,他跳上木筏子,杀散敌人,叫大将智国保护着智伯瑶逃跑。P2-5 序言 1978年初春,我来到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工作。这本是一次自找上门又“走错门”的工作调动。我当时是想去中国青年出版社,可不知中青、中少是一家,直到报到那天,人事部门告知安排到中少社,我才知道内情。在此之前,我对少儿读物既知之甚少,也没有兴趣。记得第一天到中少社上班,一位社领导接见我,我还直截了当地说出了想法,希望有机会转到中青社。没想到,这次进了中少社大门,竟干了二十多年没有动,反倒是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对少儿读物的感情。事业留人,回想起来,最早引我“献身”于此的,就是这套《中国历史故事集》。 入社后不久,编辑室主任就把修订重版《中国历史故事集》的工作交给我。当时说好的是做这么两件事:一是对已经出版的《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进行修订,重排出版;二是编辑加工已经写好尚未出版的《东汉故事》。 据社领导讲,《中国历史故事集》是出版社在20世纪60年代初构想和组织的一套书,准备一个时代写一本。选择作者的时候就找到了擅长写通俗读物的林汉达先生。林先生曾写过《东周列国故事新编》,后又写了《前后汉故事新编》,很有名气。约稿之后,他很快写出了《春秋故事》《战国故事》和《西汉故事》并出版。《东汉故事》也已写完,因“文革”发生,没有出版。与此同时,林先生还写了更为简短的《上下五千年》,也没有写完。 中少社出版的这几本历史故事,是林先生著作中的精品,展示了他独特的写作风格。他是通过写历史故事来尝试用普通话写作,所以这几本书既是历史读物,也是语文读物。中国历史悠久又深厚,那么多人物事件,合写起来是个难事。林先生用丝线串珠的办法,把人事历程联接起来,既重点突出又不使中断,上勾下连,大故事套着小故事,浑然成一体。还有那带“北京味”的口头化语言,极少形容词和现成话,讲起来如道家常,一下子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引人入胜,便是这套书的必然结果。 我在中学时代曾经读过《东周列国故事新编》,也翻看过《春秋故事》,有很好的印象,现在能亲手编辑它,自然感到亲切。在仔细钻研过这几本书的写作方法之后,就很快进入了“角色”。除对前三种书作了一些文字上的处理之外,还根据当时的修订方案,模仿林先生手笔,写了一篇“周游列国”替换《春秋故事》中“夹谷之会”。通过实践,初步掌握了他编排故事一线贯穿的方法,掌握了他的语言特点和用词造句的一些习惯。林先生写过一篇谈语言使用的文章,我也仔细阅读过。 …… 从20世纪70年代末与这套书结缘以后,虽有间隔,但我从没有忘了它,大家也希望让它有个圆满结局,而不要成半截子工程。我多次表示:历史是常存的,历史读物是常青的,希望不至于落空。现在我兑现了诺言。留给今后编者和读者的话有三句:一要踏实编书,用心读书,学真知识,长真本事。二要掌握读历史书的方法,既要把人和事放在当时环境中分析,也不要被古人言行所牵引,做冷静的读书人。三是记住孟子的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凡书,必有不完善的地方,这套书不例外。能发现其中的局限和纰漏,也是会读书的表现。 语言是心灵的窗户,也是一支画笔;历史是社会的镜子,也是一把梳子。这些都将在书中给读者实实在在的感受。让我们一起心听无声的讲述,意观无形的演变,接受历史之梳的篦击,体验文化圣水的洗涤,完成一次人生的学问积累。 二○一五年一月 书评(媒体评论) 我当初写中国历史故事的动机只是想借着这些历史故事来试验通俗语文的写作。在写作过程中,越来越感觉到我国的历史故事实在丰富,内容也真有价值,有必要而且有可能用现代口语翻译或改写出来,让一般不大接触古文的读者也可以自由阅读。 ——林汉达(语言学家、教育家) 编作者打算把我国历史,从古到今,编一套《中国历史故事集》,一个时代编一本,一共编十来本,这是一个伟大的计划,值得欢迎的计划。 ——吴晗(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 这部书念起来很顺口,读着就跟听故事一个样,所以不但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还是一部优秀的语文读物。 ——叶至善(出版家、编辑家) 在与这套书结缘以后,我从没有忘了它,同事们也希望它有个圆满结局。语言是心灵的窗户,也是一支画笔:历史是社会的镜子,也是一把梳子。这些都将在书中给读者实实在在的感受。 ——雪岗(编辑家、通俗读物作家)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