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
![]()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研究领域的一项延伸和拓展性研究, 书中所指的常关是伴随着近代海关的建立而出现, 作者认为近代常关的上限为1854年上海关税委员会成立, 外籍税务司管理江海关的洋税征收事务开始, 下限为1931年常关裁撤。本卷通过梳理近代通商口岸常关的产生背景, 解释了近代常关的分化与沿革的历程, 探讨了近代常关的税收状况, 深入解读了常关与海关的权力运行机制, 并对近代常关贸易格局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详尽的描写, 强调了这一时期常关的地位与作用。 目录 序: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研究的新进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概念解析 第三节 研究综述 第四节 研究资料 第五节 写作框架 第一章 “常洋并立”格局的确立 第一节 开埠前的榷关体系 第二节 海关税务司制度的建立与常关的分化 第二章 近代常关的变迁:以海关与常关的关系为中心 第一节 近代常关管辖范围的变化 第二节 海关兼管五十里内常关 第三节 民国时期的常关状况与最终裁撤 第三章 近代常关的税收 第一节 近代常关的税费与征收方式 第二节 近代常关税收的变化 第四章 近代常关贸易的格局及原因 第一节 海关文献中的统计数据说明 第二节 开埠后各通商口岸常关的贸易情形 第三节 近代常关贸易的整体格局 第四节 近代常关贸易增长的原因 结语:近代常关的地位和作用 附表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