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军编著的《大城市与周边村庄关系理论与实证研究》从制度上探讨了大城市与周边村庄的关系。首先,基于大城市-村庄的分离对立性和互倚共生性关系,提出了大城市与周边村庄伙伴关系模型。其次,从宏观到微观逐层展开实证研究,对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城市与周边村庄的关系重新认识,认为影响中国大城市与周边村庄关系的根源是城乡二元制框架所形成的积累效应,造成中国大城市城乡关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二元制和隶属制的结合。最后,讨论了大城市与周边村庄规划与土地流转、功能与产业发展等问题。
李建军编著的《大城市与周边村庄关系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大量的规划理论与规划实践,重点从制度上讨论大城市与周边村庄的关系。在对工业化以来国内外城乡关系研究进行综述后,基于大城市-村庄矛盾的分离对立性和互倚共生性的关系,提出大城市与周边村庄伙伴关系模型。继而,从宏观到微观逐层展开实证研究:从“国家总体城乡政策和实践反映的城乡关系”,到“曾经的周边村庄——城中村形成与改造反映的城乡关系”,再到“周边村庄规划与土地流转反映的城乡关系”。既验证了大城市与周边村庄伙伴关系模型,也对我国建国以来的大城市与周边村庄关系进行了重新认识,对城乡二元制度、城辖村制度、家庭联产承包制度、征地制度、村庄建设管理体制、“反哺”政策、城中村改制改造政策、农业企业化政策、城乡规划法规和编制体系等现行政策进行了反思。
序言
前言
理论篇
第一章 工业化以来人类对城乡关系的认识
第一节 城市及其规划理论蕴含的城乡关系假设
第二节 社会改革理论中表现出的城乡关系理想
第三节 城乡经济发展活动隐含的城乡关系理念
第四节 村庄建设管理体制反映的城乡关系认识
第五节 小结
第二章 大城市与周边村庄的伙伴关系理论
第一节 关于大城市与周边村庄关系的猜想
第二节 城村矛盾的分离对立性和互倚共生性
第三节 城村矛盾对立互倚决定着城乡关系
第四节 小结
实证篇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后总体城乡关系非伙伴关系分析
第一节 基于生产需要的城乡互助交流促成良性城乡关系:1949~1952年
第二节 计划经济和户籍制度架构下的城乡关系:1953~1957年
第三节 改革开放“放权让利”架构下的城乡关系:1978~2002年
第四节 城乡统筹“反哺”架构下的城乡关系:2003年至今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城中村形成到改造中非伙伴关系分析
第一节 多视角审视城中村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对城中村产生与发展的解释
第三节 城中村改造政策与实践
第四节 对城中村改造的解释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村庄规划与土地流转非伙伴关系分析
第一节 大城市施行于周边村庄的规划政策与实践
第二节 村庄土地流转
第三节 小结
应用和结论篇
第六章 大城市与周边村庄伙伴关系的政策意义
第一节 实证研究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解释
第二节 建立新型大城市一村庄规划模式
第三节 关于周边村庄功能与产业发展的公共政策意义
第四节 大城市与周边村庄平衡协调发展的公共政策意义
第五节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理论成果
第二节 实证研究对中国大城市与周边村庄关系的重新认识
第三节 模型的公共政策意义
第四节 研究工作的创新
第五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