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以说几乎是所有中国人的心结,为此他们可以牺牲自己的生活、可以倾其一生的财富和精力。但遗憾的是,我们看到了很多无奈的父母,不少因失望或陷入隔代矛盾困境而痛苦不已的父母。
《孩子因你而变--父母规VS弟子规》给煎熬中的家长提供了一种消除困惑或摆脱痛苦的途径,作者顾骁通过从哲学上反思教育问题,参考许多成功教育案例编辑而成。本书的经验总结、智慧思考会帮大家将常挂在嘴上的素质教育转变成有效的实践,从而摆脱痛苦,走近梦想!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孩子因你而变--父母规VS弟子规 |
分类 | |
作者 | 顾骁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以说几乎是所有中国人的心结,为此他们可以牺牲自己的生活、可以倾其一生的财富和精力。但遗憾的是,我们看到了很多无奈的父母,不少因失望或陷入隔代矛盾困境而痛苦不已的父母。 《孩子因你而变--父母规VS弟子规》给煎熬中的家长提供了一种消除困惑或摆脱痛苦的途径,作者顾骁通过从哲学上反思教育问题,参考许多成功教育案例编辑而成。本书的经验总结、智慧思考会帮大家将常挂在嘴上的素质教育转变成有效的实践,从而摆脱痛苦,走近梦想! 内容推荐 《孩子因你而变--父母规VS弟子规》是作者顾骁在其特有的学习背景和工作经历下,从生理学、心理学、管理学和成功学等多种角度,研究传统教育的缺陷,以及成功的教育经验,所提出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本书为无数个家庭在解决孩子教育问题上提供了不同寻常的良方。 目录 望子成龙 有感而发 序 赶鸭子上架 第一章 茅塞顿开之后 1.1 中国家庭幸福的“第一杀手” 1.2 孩子为什么不尊重我们? 1.3 怎么算先进的家庭教育? 1.4 享受育儿快乐的不二途径 1.5 该是重新认识我们自己的时候了 1.6 文化需要接地气 1.7 为啥是“父母规”,而不是《弟子规》? 第二章 孩子,咋就那么不省心? 2.1 面对“表现不好”最不是理由的理由 2.2 孩子有什么问题是跟我们无关的? 2.3 “教”岂能和“养”分离 2.4 厌学、贪玩谁决定? 2.5 好心妈常常造就“缺心”娃 2.6 注意力问题为什么会越来越突出? 2.7 这一个家咋会有两种娃? 2.8 情绪失控是怎样炼成的? 2.9 遗弃的角落里寻找好方法 2.10 我们属于哪类家长? 第三章 是谁把我们带进了沟里? 3.1 我们家孩子咋就那么特别? 3.2 家庭教育困境的出路也许只有一条 3.3 不能指望只属于孟子的童话 3.4 比励志故事更好的方法 3.5 为什么老法子不行了 第四章 唱响家庭教育的春天 4.1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这里 4.2 爱要看效果,别看动机和付出 4.3 做哥们儿,别做爷们儿 4.4 都不管使人进步,都要管使人退步 4.5 智慧是学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 4.6 接受教训,还是接受教导? 4.7 法治降低矛盾,人治增加冲突 4.8 孩子犯错究竟是愚蠢,还是聪明? 4.9 检讨不足,不如鼓励进步 4.10 赢在职场,而不是赢在考场 第五章 能够相互尊重的亲子关系 5.1 公司管理给我们的启示 5.2 如何把“最痛心”变成“最省心” 5.3 让孩子主动学习的魔法 5.4 怎么可以不掉进代沟? 5.5 人人都有办法让孩子尊敬自己 5.6 不能体罚,如同警察不能配警棍 5.7 孩子有礼貌就这么教 5.8 “人之初,性本善”的恶果 5.9 世上有不撒谎的孩子吗? 第六章 是深深的爱,还是深深的害? 6.1 我们的“爱”靠谱吗? 6.2 “爱”出来的坏毛病 6.3 如何突破家庭教育的最大难点. 6.4 不要高估了母爱的伟大 6.5 从没失去过爱就不会懂得爱 6.6 为什么我们会更溺爱孩子? 6.7 养老和养小一起解套 6.8 老人溺爱该咋办? 6.9 单亲孩子该咋教? 6.10 学做“坏爸爸”、“坏妈妈” 6.11 青春是期待,不是气呆 第七章 向前,向前,向前! 7.1 谁说性格不能改变? 7.2 从没打过架的孩子没大出息 7.3 我心目当中最重要的课程 7.4 成功原来是这样设计出来的 7.5 勤劳致富不行,不劳而获可以? 7.6 好成绩来自于认真对待每一天 7.7 最常见的谎言:我对孩子没啥要求 7.8 为考满分而不安 7.9 吃得香本来挺简单的 7.10 少生病也没那么难 第八章 父母装傻,孩子更聪明 8.1 父母装傻从零岁开始 8.2 互动才是最好的智力开发 8.3 为孩子没犯错发愁 8.4 承担风险才能降低风险 8.5 独立的孩子早当家 8.6 好奇心要珍惜,观察力要保护 8.7 背三百首唐诗,不如背三百个笑话 8.8 让孩子变笨的最常见手法 第九章 让孩子脱颖而出的根本之道 9.1 孩子和别人不一样,该偷着乐 9.2 智对老师的要求 9.3 有效的作业 9.4 我是这样操控学习成绩的 9.5 会做事了,还怕不会考试? 9.6 我们其实比小白鼠更惨 9.7 孩子会做人我们还愁啥? 9.8 赚钱干嘛要毕业后才开始? 9.9 通向高情商管高智商之路 第十章 我们都不改变,孩子凭啥能改变? 10.1 “父母规”全文 10.2 改变的难点在于不能放弃 10.3 我们先要学会以身作则 10.4 是科学就应该接受检验 父母新希望的起点 特别鸣谢 试读章节 我也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儿子学习成绩不好的时候,不再把考上大学当成必由之路,而是早早地为儿子考不上大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由此所展现的能力让我相信,即使考不上大学,一样可以非常优秀。没有了被淘汰的压力,才让我对儿子的要求变得轻松自如。 有了观念的改变,形式上的改变就有机会落地,为了防止把“你很棒!”常常挂在嘴边的形式主义,实现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我把对孩子的表扬和批评用实实在在的物质奖励和惩罚体现出来,当我对孩子惩罚超过奖励时,就说明我的心态还是停留在盯着孩子的差距,而不是进步上,那我就要及时调整奖罚的关系,确保奖励远远多于惩罚。 比如,儿子考试了七十多分,按照以往的思路,全班大多数孩子在九十分以上,这个成绩显然拖了后腿,我会随着老师的投诉去惩罚他。可现在要根据奖励多于惩罚的原则,虽然他只考了七十多分,但相比上次的六十多分有了很大的进步,我还是奖励了他。 长此以往,我的心态会发生根本的改变,夸奖孩子成了情不自禁的事儿。这种做法貌似阿Q,但孩子心态会相应改变,最终带来的持续进步却是真实的! 其次,学会用生存压力来约束孩子,而不是靠打骂来约束孩子。 古今中外,优秀的家长在约束孩子行为上有着与大多失败的家长不同的的做法,主要表现在从小鼓励孩子自立的文化,孩子到了成年,如果还要父母抚养,就会在外人面前抬不起头了,孩子不得不独自面对和承受生存的压力。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随着孩子长大,父母们逐渐减少对他们照顾的结果。正是这样的差别,孩子有着与日俱增的自律意识,使得他们的父母很少为他们的表现而焦虑,也就不会情不自禁地频繁惩罚、指责和唠叨。 可绝大多数失败的家长却是从小到大一条龙式的服务,把“照顾”变成了习惯,结果孩子长大后没有奋发向上的意识,很多生活技能不会,反过来我们还抱怨孩子不懂事。 那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别呢?这反映了标准的不同。成功的家庭教育,成才是好坏的标准,而大多数失败的家庭教育中,我们往往首先看中的是考试成绩,至于实际生存能力在考试成绩面前甚至被完全忽视了。当大学生找工作比农民工还难,而儿子学习成绩又不理想的时候,正好给了我彻底解脱的机会,放弃了以成绩作为标准。 我照葫芦画瓢,一改过去紧盯孩子的做法,在学习上给儿子足够的自主权,生活上尽量减少对他的照顾,让他承担做不好、做错了的后果。比如,每天早上不再提供“叫醒服务”,上学迟到自有老师批评,我操哪门子心?要是他不在意老师的批评,连续迟到,我再追加处罚也不迟。那时候刚好赶上爷爷奶奶去外地旅游,没有人再自愿为他提供“叫醒服务”,我上班比他上学晚很多,不想起床比他早,可儿子的自觉性超出了我的想象,他居然准备了两个闹钟来定时,当爸的每天催儿起床的苦日子也就从此结束了。 过去,儿子对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很抵触,当初离家出走的直接导火索,正是因为没有完成家庭作业,受不了家长和老师的双重惩罚。如今,我立下了写作业的奖励规定后,写不写作业是儿子自己的事儿。为了显示这不是闹着玩儿的,我主动给所有主课老师打了可以不写作业的条儿。当我真这么做的时候,儿子对我说的第一句话让我没想到:“那可不行,不写作业,万一留级了多丢人啊!”打那之后我再不用天天盯着他写作业,儿子的学习成绩非但没下降,学习自觉性(作业完成率)还有了明显的提高,进入了全班前十名。 照此经验,我又用在了超极少年训练营一个“问题学生”身上。这个初一的孩子,成绩不理想,但又排斥补课,可他平时和家长话不多,家长不知道该怎么跟他沟通。我就给家长出主意,让他们跟孩子摊开来谈:你这个成绩估计考不到什么好高中,现在有两条路,要么继续上学,要么现在工作,一切由你来决定,父母尊重你的选择,无论你怎样选择,都会尽量为你提供条件。当家长这样跟孩子说的时候,孩子感到很意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说要考虑一周。一周后,他告诉家长,他决定还是继续学习:初中都没有毕业,不好找工作啊。家长乘机提问:“那你打算怎样才能学好啊?”他说“我还是补课吧!”我们恐怕无一例外地会对“孩子厌学,成绩不如意”而感到焦虑万分。可按照西方人的理念,那根本是该孩子自己要操心的事情呀!当孩子啥都要自己承担后果,这就迫使孩子有更多的思考,孩子不仅会有更强责任心,也会更加聪明!儿子大大超出我想象的表现,不是因为我不断陪伴、不断监督、不断帮忙,而是放手、放手、再放手的结果! “让孩子独立,让孩子自己给自己操心。”我们从来没有弄过这玩意儿,该咋整呀?这种困惑我也有过,在我常常跟儿子斗心眼中,慢慢积累了很多的经验。 P15-17 序言 赶鸭子上架 在我儿子十岁半的时候,家里发生的一件大事,从此改变了我的职业轨迹。 一天半夜两点,我意外的接到在重庆旅游的父亲打来的电话,他焦急地让我赶紧看看儿子还在不在家。我一头冲进儿子的房间,儿子不见了,床上留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走了,去重庆找爷爷奶奶了”。 这是儿子蓄谋已久的离家出走行动:几天前,他就通过160声讯电话,了解了深圳到重庆的火车班次、价格,以及重庆近期的天气情况。在行动的前一天晚上,他问我要了200元钱,那是我承诺要兑现给他的“奖励”。 当他深夜背着包出现在小区大门口时,引起了保安的注意,保安跟他之间展开了这样的对话。 保安:这么晚,你去哪里? 儿子:学校要组织学生去广州参观夜间野生动物园,让我们现在集合。 保安:你爸呢? 儿子:出差了。 保安:你妈呢? 儿子:加班呢。 回答似乎滴水不漏。一个未成年人,深夜独自外出的反常举动还是令人存疑,保安要求儿子必须当他的面给“出差”或者“上夜班”的父母打个电话,儿子没敢给我们打电话,而是给远在重庆的爷爷打了电话,这才有了开始的一幕。 我挺重视教育的,知道孩子会有叛逆期,可儿子才十岁呀,这么极端的行为来得这么早,这么突然,着实让我震惊。就在前一天,他的确因为没有完成作业,在学校被老师罚站一节课,回来又被我一通臭骂,但这难道就是离家出走的原因吗? 我上中小学时,考试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被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北京大学录取,后来又在西安交大完成了硕士和博士学业。可儿子的成绩却长期处于班级的下游,这的确让我无法接受,一直在尝试着改变。不管什么方法,讲道理呀、惩罚呀、奖励呀等等,都用尽了,可各种状况依然频发。 我不得不麻痹在“孩子还小,不懂事”里,总期望着儿子快快长大,能早点“懂事”,可他的这次行动狠狠击碎了我这种自以为是的想法。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痛苦之中,我忽然意识到了,这还是我自己出了问题:我过去所做的一切,我周围大多数人所做的一切,我们父辈们所做的一切,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巨变,不仅仅要调整方法,更重要的是调整理念。于是,我开始了一系列一反常态的举动:不再每天盯着儿子写作业;给所有主课老师写了条子,让儿子有不写作业的权利;寒暑假从此不再写学校布置的作业;更注重校外副科学习……之后,还不断地尝试着更多与传统理念不同的做法。 儿子的发展大大出乎了我的预料:小升初考试以男生第二名升入重点初中;初中期间获得广东省跆拳道第三名,以特长生名义考入重点高中;一年后去加拿大上高中,又取得加拿大全国物理竞赛一等奖,后被世界排名前二十多位的多伦多大学录取。 这些还不是最让我欣慰的。他在小学期间,已经有了谋生的意识;到了初中可以不依靠我们,赚取自己的零花钱了;在国外上高中期间,倒卖iPhone4s;上大学期间更是了得,大二暑期实习,就在单位拿到了销售状元。他现在在多伦多大学最大的中国人社团担任筹款部部长,手下有18个助理。他告诉我,为了给社团募集资金,约见过一些我也记不住名字的大人物,比如多伦多教育部长、对冲基金股东和企业老板什么的。 不过,儿子的转变并非一帆风顺,也不是单靠一两招就产生了神奇的效果,他依然出现过学习成绩大幅下降、迟到、旷课、早恋、网游、违反校规等现象,只是我愿意用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借鉴和尝试新的方法,让我的思维能够跟上儿子成长的步伐。 儿子的这些变化让我对家庭教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先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想把我的经验和体会分享给大家。在这个过程中,有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请求我的帮助,其中不乏那些有网瘾、离家出走、威胁自杀等严重行为的孩子。给大家当参谋,还真的解决了不少老大难问题。何不让更多的家庭受益呢?我开始从事少儿素质教育工作,专门帮助家长们纠正那些被认为有大麻烦的孩子,或者把孩子培养得更加优秀。在边分享经验的同时,我不断完善自己的理念和方法,希望能更具有普遍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摸索,累积了大量的案例,从中提炼出来,汇集编纂成为《中国家庭教育变法丛书》。 《孩子,因你而变一一是“父母规”还是<弟子规>》是这套丛书的第一本,这主要是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不是不懂教育,我们正在使用的方法是沿用了上千年,虽然在我们这一代之前,都曾经是非常有效的,但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合时代的变化,家庭教育问题愈演愈烈。在我看来,如果不能够从文化层面上重新认识教育,如同隔靴挠痒。 我期望我想传递的理念和方法不是昙花一现的,是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并且普遍有效的。为此,我和我的团队还愿意继续努力,帮助更多的家庭取得实质性的改变,积累更多的经验,在之后的新书发行中,有更多有价值的经验和案例分享给大家。 后记 感谢我的父亲顾静刚先生,他让我在那个只宣扬一种思想的年代,依然有机会了解世界,让我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够用科学的态度面对现实问题,这一切成为编写本丛书的思想源泉。 感谢我的合作伙伴王俊女士,她在我开拓教育新事业最艰难的时刻,在精神上给予了我最大支持,并在我超过了五十岁时,依然实现了几近不可能的性格改变,这一切成为推广本丛书的力量源泉。 作者 书评(媒体评论) 顾老师是魔鬼,他让家长在极度难堪中幡然醒悟;顾老师是良师,他对想改变的家长循循善诱。 学生家长:孙俭 顾老师是应试教育的受益者,但却对试教育深恶痛绝;顾老师深入透彻地学习过传统文化,却认为让孩子学习传统文化有百害而无一益,是一位真正独立思考的勇者!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教育,需要这样的独立思考者!这在当今社会孩子们普遍缺乏一种叫做“父亲”的“钙”的状态下,是多么地难能可贵。但愿更多的父亲加入到教育者的行列中来,但愿更多的教育者放下传统,审时度势,独立思考,与孩予一起学习成长! 学生家长:蔡清华 曾经,我以为自己是个好妈妈,因为对孩子奉献了全部的精力和爱。是顾老师,当头棒喝,让我扮演了一个“坏妈妈”的角色,庆幸自己及早遇到了顾老师。你,也是幸运的. 学生家长:李丽华 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很多的盲点,自己渴型有人能直言不讳地指出来。顾老师一次次对我的教养方式劈头盖脑地批评,让我不断的内省和突破,终于让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在教育的领域里,能碰到顾老师是我的福气,我也希望大家能受益。 学生家长:陈彦萍 情商是什么?是玩,是游戏,是团队合作,是幽默,是挑战,是自信,是创造……在超极少年里,有最好玩的情商游戏。 学生:李子晗 起极少年让我很开心,很高兴,我喜欢超极少年。 学生:何珈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