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的内心世界、徽商的经历遭际以及徽商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悟,都从一个特殊的视角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人文状况。
王光辉、金玉编著的这本《处世金言》主要选择明清时期徽商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的智慧言论,略加注译和阐释,并配以相关的故事链接和延伸阅读,以扩大视野、加深理解。希望读者朋友借此领略徽商丰富的精神世界的同时,能够汲取有益的精神养分以充实自我身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处世金言/徽商的智慧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王光辉//金玉 |
出版社 | 安徽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徽商的内心世界、徽商的经历遭际以及徽商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悟,都从一个特殊的视角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人文状况。 王光辉、金玉编著的这本《处世金言》主要选择明清时期徽商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的智慧言论,略加注译和阐释,并配以相关的故事链接和延伸阅读,以扩大视野、加深理解。希望读者朋友借此领略徽商丰富的精神世界的同时,能够汲取有益的精神养分以充实自我身心。 内容推荐 要想学习经营商业,先得学习为人处世之道,学习如何立身处世,这是值得人们借鉴的徽商成功经验。徽商的思想睿智、深刻,可以让我们去深思领悟做人的真谛;徽商的精神令人感佩,每句睿智的言语都给我们带来许多启发;徽商的故事耐人寻味,每段真实的故事都给我们带来人生教诲。徽商的言论和故事很多,无不体现了他们积极进取、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和可贵品质。徽商的智慧不仅对于现代经商具有启发意义,对于为人处世也是不可多得的思想资源和精神财富。 王光辉、金玉编著的这本《处世金言》主要选择明清时期徽商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的智慧言论,略加注译和阐释,并配以相关的故事链接和延伸阅读,以扩大视野、加深理解。 目录 一、急公好义、乐善好施 官以恤民,而忍毙贫民命乎 与其异时裂券,孰若不纳券之为愈乎 积粟以备歉,赢老无事,籍以济人 饶裕名不易当,即不若散以市义,使义名归我 缘阿堵而我爵,非初心也 赢则不贷,贷则不赢,重以岁凶,索之何益?冯酹侠客,犹能归德孟尝, 公等休矣,吾不遑椎牛 因岁以为利,如之何遏籴以壑邻 丈夫志功名为国家作梁栋材,否亦宜效毫末用,宁郁郁侪偶中相征逐以终老耶 当籍富民,某虽非富,愿输金以为富者先 造物之厚人也,使贵者治贱,贤者教愚,富者赡贫,不然则私其所厚而自 绝于天,天必夺之 吾有生之日,当积箕为石以缮此桥 吾侪以贸迁为务,卒有桴鼓,其能安然无恙乎 与其以是填掾之壑,孰若为太仓增粒米乎 贼至,身且不保,遑他顾耶 非重赏无以得死力者以保危城 儿出当为国,吾为家以庇焉,欲令内顾分其心邪 古人云:“非关因果方为善,不为科名始读书。”吾家世明经,苟不能上承家学,虽得科名不贵也 丈夫生而志四方,若终其身为田舍翁,将何日出人头地耶 大丈夫即不扬镳皇路,一展生平之志,胡郁郁久居田舍为 男子生而桑弧蓬矢以射四方,明远志也。吾虽贾人,岂无端木所至国君分庭抗礼志哉!且吾安能效农家者流,守基、辨菽麦耶 人在天地间,不立身扬名,忠君济世,以显父母,即当庸绩商务,兴废补弊 二、勤勉好学,积极进取 丈夫当观时变,察低昂,立致富厚耳,安能久为此琐琐乎 汝毋要名,毋希上官之旨,唯廉唯勤,唯镇之以静,而抚之以宽。勉之行矣 吾欲吾儿为清吏,吾独不为清吏父乎 若以舍贾而来,必不以趋贾而去 丈夫贾则贾耳,固当择地逐时,用不在大,宁能规规然析薪而爨,数米而炊乎 吾虽未读书,独不闻“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乎 人生进不得逢时取尺寸之勋,退而窜状草野贫窘没齿,安可比丈夫哉 人弗克以儒显,复何可以雄视当世 学贵自修,非专为名尔,惟勤励俟命,吾不以利钝责汝也 有恒产立身至宝,无放心处世要言 非诗书不能显亲,非勤俭不能治生,字虽小技,文人用之则大 子兄弟幸和协,并力以图,犹可转败为攻,否则坐失时机,悔无及矣 财自道生,利缘义取。陶朱公、秦青等数辈何在 近膏者润,独不有蒉然不受染乎 无以委琐混而翁 人生行乐耳,斗功名于鼠壤,驰日月于驹隙,终何益哉 子代父劳分也,敢不黾勉从事 且天之生人,岂使之暇逸欤?贫贱忧戚所以玉汝于成也,吾之焦神极能又胡不可哉 刑法至重,鞠讯维严,哀矜勿喜,汝为司属,宜殚心明慎,无偏执,无袒鳐,务期研求再四,而后安 三、忍辱负重,自强不息 徽商不蹲家,经营走四方 丈夫贵立功名垂竹帛耳,岂必科目显哉 闻贾由积纤而巨者,未闻委约趋侈而不反丧故有也 丈夫志四方,何者非吾所当为?即不能拾朱紫以显父母,创业立家亦足 以垂裕后昆 四业唯商最苦辛,半生饥饱几曾经;荒郊石枕常为寝,背负风霜拨雪行 虽终日营营,于公私有济,岂不愈于虚舟悠荡、蜉蝣楚羽者哉 儒固美名,成可必乎?亡父之堂构,寡母之甘旨,奈何 人生贵自立耳,不能习举业以扬名,亦当效陶朱以致富,奚甘郁郁处此乎 余不能事事,碌碌羁塾门,乃以家口贻亲忧乎 祖宗创业艰难,吾惟守此不坠而已,幸勿苛刻,以失吾家忠厚风 士商异术而同志,以雍行之艺,而崇士君子之行,又奚必于缝章而后为士也 人之处世,不必拘其常业,但随所当为者。士农工贾,勇往为先,若我则 贾业者也。或辞利涉之艰,则大事去矣,奚以充其囊橐,裕身肥家乎。 于焉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以致富有 学非章句,亦非空寂,宪章文武,此真儒之实用也 学者以治生为本,安能久拘笔墨乎 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白吃亏来 忍片刻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走不完的前程,停一停,从容步出;想不尽的心事,静一静,暂且抛开 事在人为,休言万般皆是命;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 四、重义轻利,重德轻财 人生学与年俱进,我觉厚之一字,一生学不尽亦做不尽也 黄金未为贵,安乐值钱多 忠厚留有余地步和平养无限天机 吾有生以来惟膺“天理”二字,五常万善莫不由之 荣华非可侥得,无逐于倘来 无宁竞锥刀警肺腑 使吾以儒起家,吾安能以臭腐为梁肉;使吾以贾起富,吾安能以质剂为诗书 阿睹物倘来耳,岂以人巧致之!君即多取,宁保常哉 汝曹职虽为利,然利不可罔也,罔则弃义,将焉用之 职虽为利,非义不可取也 商贾末业,君子所耻;耆耄贪得,先圣所戒 钱,泉也,如流泉然。有源斯有流。今之以狡诈求生财者,自塞其源也 今之吝惜而不肯用财者,与夫奢侈而滥于用财者,皆自竭其流也 人但知奢侈者之过,而不知吝惜者之为过,皆不明于源流之说也 因义而用财,岂徒不竭其流而已,抑且有以裕其源,即所谓大道也 仆役役于利,是用深愧 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求名求利,但须求己莫求人 吾闻均无贫,故必适均而办之异;和无寡,故必参和而统之同 今饥鸿载途,嗷嗷待哺,予取一钱,彼即少一勺,瘠人肥己,吾不忍为 士不得已而贾,寄耳。若龌龊务封殖,即一钱靳不肯出,真市竖矣 使吾因岁以为利,如之何?遏籴以壑邻,是谓幸灾,天人不与 势利有荣歇,但顺吾性而已 前世无财当过客,今生爱字未为贫 高怀见物理,和气得天真 书是良田,传世莫嫌无厚产;仁为安宅,居家何必构高堂 人莫心高,自有生成造化;事由天定,何须苦用机关 安居如撑伞,遮身便是爱身;处世类围棋,出手不如束手 五、严于律己,真诚待人 读圣贤书,非徒学文章掇科名已也 练达人情皆学问,精明世故即经纶 良贾深藏若虚,无移于侈汰 余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 凡贸易均著得欺字 行事莫将天理错,立身宜与古人争 傥来之物,侈用之是谓暴天,吝用之亦为违天,惟其当而已矣 食人之食当忠其事 宁先人之遗,唯恐失擅之,不敢作法于奢为子孙忧 小胜凭智,大胜靠德,惟诚待人,人自怀服。任术御物,物终不亲 凡待人,必须和颜悦色,不得暴躁骄奢,高年务宜尊敬,幼辈不可欺凌 诚有以自树,即倚市转谷,何为不可 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 舟楫所至,以信义自将,榷会不欺于场 处事最宜斟酌,不得欺软畏强 存忠孝心,行仁义事 泪酸血咸,悔不该手辣口甜,休道世间无苦海;金黄银白,但见了眼红心黑,哪知头上有青天 说话要言行一致,行为要表里如一。做人要前后一致,做事要大小如一 书可读田可耕,山中宰相;仰不愧俯不怍,世上神仙 为人不可贪,为人不可奸。经商重信誉,无德不成商 欲除烦恼须无我,历尽艰难好作人 克己最严,须从难处去克;为善以恒,勿以小而不为 后记 试读章节 【译注】 如之何:怎么,为什么。遏籴:禁止购买谷米。以壑邻:以邻为壑,拿邻国当作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 饥荒之年卖掉粮食获取一点小利已经足够了,为什么要趁灾牟利呢?这无异于以邻为壑,幸灾乐祸! 辑自《太函集》卷62《明故处士新塘吴君墓表》。 【感悟】 儒家提倡的“义大于利”、“义以为上”的义利观,完全超出了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的价值观,成为中国儒商独特的价值论。“义大于利”、“义以为上”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命题,既包括行为准则上的“见利思义”、“取之有义”,也包括价值判断上的“先义后利”和“以义克利”,它为现代儒商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那种认为“作为商人就要谋求更大的利润”的观点是十分有害的,如果只图眼前利益而不择手段,大量制造、倾销低次甚至伪劣产品,把自己很响的牌子砸了,无异于杀鸡取卵、害人害己。 【故事链接】 处士吴田在家辛勤种地,根据时节考察作物生长情况安排农事活动,视一年的收成情况,在粮食价格低贱时买进粮食。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吴田聚集了很多粮食,不外出经商也能够自给。有一年遇到灾荒,吴田把自己聚集的粮食拿出来,全部卖给同里的人。有人说,效仿古代的豪强大户宣曲任氏,趁天灾人祸之机敛财,发家致富,这是明智之举。吴田笑着说:“饥荒之年卖掉粮食获取一点小利已经足够了,为什么要趁灾牟利呢?这是以邻为壑,幸灾乐祸,苍天百姓都不会同意的。”于是打开粮仓把粮食全部平价卖给人们。 【延伸阅读】 徽商往往甘当廉贾,求正当的商业利润,决不乘人之危。大多数徽商在经营中一般都能坚持薄利的原则。明代南京城内有典铺500余家,主要由闽商和徽商经营。闽典利息高达三分四分,而徽典取利仅一、二、三分,自然“人情最不喜福建”。程锁在溧水经商,这里惯例是春天贷款下户,秋天倍收利息。但程锁贷款只取一分之利。某年丰收谷贱,程锁仍按往年价格收贮。翌年大灾谷贵,而他“出谷市诸下户,价如往年平”(《太函集》卷61),树立起良贾的形象。 【原文】 丈夫志功名为国家作梁栋材,否亦宜效毫末用,宁郁郁侪偶中相征逐以终老耶! 【译注】 毫末:毫毛的末端。比喻极其细微。郁郁:忧伤、沉闷的样子。侪偶:同辈;同类的人。征逐:特指不务正业,唯在吃、喝、玩、乐上的往来。 大丈夫应当志向远大,追求功成名就,成为社会和国家的栋梁之才,即使在时运不顺的情况下也应当想方设法为社会和国家尽绵薄之力,岂能怨天尤人、不务正业,与那些游手好闲的人一起吃吃喝喝终此一生! 江登云,清康乾时期歙县人,16岁随兄外出经商,大获成功,但却并不满足于此,一心想要成为国家栋梁之材,并经常对人作如上感言。后来,他终于弃贾业、入武庠,“连第进士,膺殿延选,侍直禁卫”,官至南赣都督。 辑自《济阳江氏族谱》卷9《清覃恩累晋武功大夫袁临时将署南赣总兵官登云公原传》。 【感悟】 现实社会中,到处都是商机,这就需要心怀理想和追求,能够用一颗明亮的眼睛去发现机会,用实际行动去把握机会。没有了理想,就会困惑迷惘、浑浑噩噩;没有了追求,就会甘于平庸,甚至沉溺于声色财气中。有了理想,就有了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有了追求,就有了付出的勇气、行动的力量和成功的希望。 【故事链接】 阮弼,字良臣,号长公,明嘉靖至万历年间歙县人,出身于一个破落地主家庭。破落的原因就在于他的父亲具有儒侠精神,急公好义,乐善好施,凡乡间经济上告急告穷者,向他家借钱或要他家作担保,其父热心周济乡邻、“孳孳务振人急”,乐此不疲。谁知借债人大多不能够归还,本来富裕的阮家因此家道败落,还落了个“其仁足愚”的名声。 阮弼自幼入学,智商极高,也很勤奋,“日记数干言”。与他同师、后来中第担任户部尚书的鲍某曾惴惴不安地自叹弗如。但家道的破败,使阮家难以支付入学的费用,阮弼含泪辍学,转而学医。学医难以拿到行医执照,阮弼就请求父亲说:“乡亲们大多出外经商,不少都致富了。我们家目前还欠了几百两银子的债,为何我们甘受贫困却不去经商?再这样下去,我们还有什么指望呢?请父亲筹备些经商资本,我要去闯出一番事业来!”阮父点头赞成,借了一笔钱给阮弼作资本,指望他重振家业。阮弼带着行李、雨具北行,经绩溪,越新岭关,过旌德,到泾县,走青弋江水路抵达芜湖。阮弼怀着远大的志向,带着全家的寄托和希望,开始了创业历程,并最终取得巨大成功。 【延伸阅读】 鲍志道,字诚一,号肯园,歙县人,清朝大盐商。他经营盐业富裕以后,拿出大量钱财来建立书院、学堂,资助贫困学子读书。当时歙县有一座建于明朝正德年间的紫阳山坳(又称山间书院),经过200多年的风风雨雨,将要倒塌,徽商们为此发起修建紫阳书院的倡议。鲍志道积极响应,当即捐赠白银3000两。书院建成以后,命名为“古紫阳书院”。为了维护管理,鲍志道又捐赠白银8000两。成立书院基金,并出面将这8000两银子按每月一分利的利率贷给两淮的盐商,这样每年又可以获得利息960两白银,鲍志道就是采取这种增值方式源源不断地长期供给书院管理所需的正常开支费用。鲍志道不仅热心家乡书院建设,还在经营地扬州等地还出资修建了十二门义学(也称“义塾”,旧时靠官款、地方公款或地租设立的蒙学),专供贫家子弟读书。P12-14 序言 古代有句话叫作“无尖不成商”,可到了后来却变成了“无奸不成商”,或者“无商不奸”。其实“尖”来源于古代用来度量的斗,古代的米商做生意,除了要将斗装满之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尖儿。由此可见,“无尖不成商”一方面是对商人资格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反映人们对商人宽阔胸襟和敦厚品行的普遍共识,而徽商的主流不仅在经营方面如此,为人处世更是如此。长期以来,社会一直对商业和商人有偏见和成见,认为所有的商人都是贪财和狡诈的。其实,徽商的事迹和言论完全可以颠覆社会的这种偏见。 徽商受儒家思想影响之深之巨,为其他商帮所不可比拟,徽商的儒家情结是徽商区别于其他商帮的典型特征。徽商关于为人处世之道的言论可以看作是对儒家思想亲身践履后的体认和感悟。在徽商的精神世界里,始终有一种坚韧的信念支撑着他们,他们不仅足迹踏遍全国,而且精神游走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关于人生处世之道,历代先贤哲人都发表过许多睿智的言论。古人云:“知之非艰,行之惟艰。”(高谈阔论容易,身体力行艰难)主流徽商宽阔的胸怀和敦厚的品质不只是体现在他们经商活动中,更体现在他们寻常生活中的为人处世上。他们的待人接物、为学励志、人生价值、社会理想、政治抱负、志趣操守等,无不印证了儒家思想在他们心目中的核心地位。徽商的成功故事和徽商的深刻言论都表明,他们是儒家思想与社会实际成功结合的一个典范。 南宋朱熹所开创的理学,是儒家思想的新形态,在近800年的历史时期内,一直是中国正统的官方意识形态,具有不可动摇的权威地位。徽商受儒家思想熏陶渊源由此开始,由于程朱理学在徽州一带广泛传播,而且二程和朱熹的祖籍均在徽州,从南宋开始,在徽州就逐渐形成了程朱理学的一个派别——新安理学。从宋明时期,徽州就出现了一个由徽籍学者组成的儒者群体,朱熹本人也被奉为“徽国宗主”。朱熹所创的理学长期支配着徽州的思想文化领域和社会生活,使得徽州不仅是“程朱阙里”,而且是名副其实的“东南邹鲁”。徽商受朱熹理学的长期熏习和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念,“贾而好儒”、“亦商亦儒”,从他们的文化观、宗族观、人才观、道德观、义利观、职业观、管理观、经营观中充分反映出来。 徽商的内心世界、徽商的经历遭际以及徽商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悟,都从一个特殊的视角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人文状况。同时,徽商作为古代中国特殊的社会群体,具有难能可贵的积极进取、吃苦耐劳、社会责任感以及远见和智慧、毅力和勇气、灵活和敏锐、诚信和宽厚等诸多可贵的精神品质。这个社会群体,由于其所生长的环境特殊(从新安走向各地),所以比其他社会群体都更有机会接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更有机会也更需要将他们对于儒家思想的信仰付诸社会生活中。 本书主要选择明清时期徽商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的智慧言论,略加注译和阐释,并配以相关的故事链接和延伸阅读,以扩大视野、加深理解。希望读者朋友借此领略徽商丰富的精神世界的同时,能够汲取有益的精神养分以充实自我身心。 后记 要想学习经营商业,先得学习为人处世之道,学习如何立身处世,这是值得人们借鉴的徽商成功经验。徽商的思想睿智、深刻,可以让我们去深思领悟做人的真谛;徽商的精神令人感佩,每句睿智的言语都给我们带来许多启发;徽商的故事耐人寻味,每段真实的故事都给我们带来人生教诲。徽商的言论和故事很多,无不体现了他们积极进取、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和可贵品质。徽商的智慧不仅对于现代经商具有启发意义,对于为人处世也是不可多得的思想资源和精神财富。 本书的编写和出版得到了安徽人民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信任,在此,向安徽人民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老师们致以深深的谢意,感谢他们为本书的出版所付出的辛勤劳动!由于水平所限,加之时间仓促,本书难免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之处,恳请读者朋友不吝指正。 本书的编写参考了以下研究成果:《明清徽商资料选编》(张海鹏、王廷元主编)、《徽商的智慧》(林左辉著)、《中国商道:晋商徽商浙商货通天下商经》(宁一编著),《徽商研究》(张海鹏、王廷元主编),《魅力徽商》(郑佳节、高岭编著),《话说徽商》(李琳琦主编)以及相关论文,等等。在此,向这些著作的作者们致以谢意。 本书一、二、三部分由王光辉编写,四、五部分由金玉编写。 作者 2013年1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