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不可不知的民俗禁忌常识(中华传统禁忌文化一本通)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李杨
出版社 中原农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春龙节禁忌、清明节禁忌、端午节禁忌、鬼节禁忌、中秋节禁忌、重阳节禁忌、腊八节禁忌、服饰颜色禁忌、服饰材料禁忌、服饰款式禁忌、服饰穿戴禁忌、服饰的其他禁忌、五谷杂粮慎入口……李杨编著的《不可不知的民俗禁忌常识(中华传统禁忌文化一本通)》主要从不同的角度来为人们讲解日常生活中的禁忌文化。

内容推荐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禁,吉凶之忌也。”“忌,憎恶也。”所谓民间禁忌就是人们认为神圣的、不洁的、危险的事物以及与其相关的禁制。

李杨编著的《不可不知的民俗禁忌常识(中华传统禁忌文化一本通)》主要从不同的角度来为人们讲解日常生活中的禁忌文化。中国的节日文化历史悠久,在本书节日禁忌里就讲解了人们在重要节日里的哪些行为在禁忌之列;结婚是人生的大事,在本书婚恋禁忌中就告诉人们在婚嫁过程中要注意哪些事项;新生命的诞生是人类历史的延续,在本书的生养禁忌里就给人们讲解了在生养过程中禁忌哪些行为……

阅读本书会让你在了解中华民族禁忌文化的同时,按照传统的礼俗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

目录

张灯结彩迎佳节——节日禁忌

 春节禁忌

 春龙节禁忌

 清明节禁忌

 端午节禁忌

 鬼节禁忌

 中秋节禁忌

 重阳节禁忌

 腊八节禁忌

身体发肤父母授——人体禁忌

 形体禁忌

 影像禁忌

 体液禁忌

 器官禁忌

 发须禁忌

 两性禁忌

好名好命伴一生——起名禁忌

 中国人对姓名的避讳

 取名禁忌

穿衣打扮要讲究——服饰禁忌

 服饰颜色禁忌

 服饰材料禁忌

 服饰款式禁忌

 服饰穿戴禁忌

 服饰的其他禁忌

五谷杂粮慎入口——饮食禁忌

 食物禁忌

 饮食方式禁忌

 饮食工具禁忌

 烟、酒、茶的禁忌

选址居家多留意——宅居禁忌

 房屋选址禁忌

 房屋格局禁忌

 装修禁忌

 搬家禁忌

 家居物品摆放禁忌

行行状元巧纳财——行业禁忌

 传统商业禁忌

 传统手工业禁忌

 传统医药行业禁忌

 传统建筑业禁忌

 传统农业禁忌

 传统饲养业禁忌

 传统渔业禁忌

良缘喜结天注定——婚恋禁忌

 择偶禁忌

 谈婚论嫁禁忌

 嫁娶禁忌

 婚后房事禁忌

 离婚再婚禁忌

生儿养子是人生——生养禁忌

 孕期禁忌

 产期禁忌

 婴儿时期的禁忌

 幼儿时期的禁忌

西去入土且为安——丧葬禁忌

 死亡禁忌

 出丧禁忌

 埋葬方式禁忌

 祭祀仪式禁忌

日移月动需注意——天文历法中的禁忌

 对天文现象的禁忌

 历法禁忌

咬文嚼字多小心——文化禁忌

 文字禁忌

 数字禁忌

一言一行常谨慎——日常行为禁忌

 日常举止禁忌

 日常语言禁忌

 寻医问药禁忌

 出行旅游禁忌

 与人交往禁忌

动物灵性莫小瞧——对动物的禁忌

一草一木总关情——对植物的禁忌

试读章节

春节的由来

中国人过年的习惯大概从殷商时候就有了,正是因为中国人过年的历史悠久,所以关于春节由来的说法也就很多。

其中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

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正在恐慌之中,没有人去理会这个讨饭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把胡子撩起来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待一夜,我一定把‘年’兽赶走。”老婆婆不信,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老婆婆无奈,只好让这位讨饭的老人住在自己家里,自己上山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里,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有了一点点恐惧,但是它没有理会太多,怪叫了一声就朝老婆婆家走去。当“年”兽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兽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这时,老婆婆家的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狼狈逃窜了。原来,“年”兽虽然看起来凶猛,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晤,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话。

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个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里的禁忌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由于春节的历史悠久,所以在传统文化中,中国人在过春节时禁忌也就颇多。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保平安,在来年事事顺心,万事如意。

祭灶神忌女人参加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的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神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灶王爷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关于祭灶这一活动,在我国有些地方是不允许女人参加的。中国俗语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因为女不祭灶,所以这一天嫁出去的姑娘也不能回娘家。

蒸饽饽有讲究

腊月二十八,好多地方要包大包子、“蒸饽饽”。饽饽的种类很多,有“圣鸡”、“礅”、“刺猬”、“神虫”、“枣饽饽”等,每一种饽饽又都有各的讲究。

“圣鸡”一般是留给上学的孩子们在开学的早晨吃的,寓意“升级”,让孩子学习好,不留级;“礅”,是仿照古时候碾场院的一种工具样式做的,寓意来年丰收,生活美满;“刺猬”,在有些地方也是一种吉祥物,又被称作“发家百刺猬”,那自然是取“招财进宝”的美意了;“神虫”是一种神秘的东西,据说是一种借居在粮仓里却不会让粮食变少而是越变越多的神秘动物;而“枣饽饽”就是取“甜甜蜜蜜”的美意了。另外,人们还会蒸一些大“桃饽饽”。五个大“桃饽饽”和五个小“枣饽饽”是用来上供的,供在自家正北的桌子上。

P2-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2:5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