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沉浮录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陈勉哉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陈绍荣、陈绍棠系统整理了父亲陈勉哉生前所写多达几十万字的日记、回忆录及大量珍贵文字资料,编成了《沉浮录》这本纪实传记。

陈勉哉,1925年参加南昌市学生联合会和江西省沪案后援会的工作;1926年转中国共产党;1927年以江西省学生总会主席身份负责接待红军工作;后进入地方教育部门工作;1957年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内容推荐

《沉浮录》为作者陈勉哉几十年革命、工作、生活的回顾和总结,较为系统地叙写了一生的经历和心路历程。主要内容有回忆家乡、童年趣事、投身革命、八一风云、回忆革命前辈、投身教育事业、抗日逃亡、迎接解决、再展红旗、攀登书山等。

目录

陈勉哉生平

前言

第一章 我的老家——绍兴花径

第二章 童年趣事

 一、甜蜜童年

 二、识字求学

 三、《三国》引路

第三章 八一风云

 一、少年壮志,投身革命

 二、爱国何罪,竟遭拘禁

 三、追求真理,参加

 四、改组学联,热心学运

 五、支应北伐,光复南昌

 六、反AB团,捉程天放

 七、群星灿烂,光耀洪都

1.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副主任郭沫若

2.八一起义军中的朱德

3.江西革命军第二军政治部主任李富春和夫人蔡畅

4.罗亦农、陈潭秋、汪泽楷

5.赵醒侬

6.黎明中学负责人曾天宇

7.江西的革命先驱者——袁玉冰

8.江西青年学生运动的领导人——邹努

 八、“礼”送邹努,出席“学大”

 九、午夜枪声,起义胜利

 十、义师南下,兵败韩江

 十一、革命情深,史实求真

第四章 投身教育

 一、绝处逢生,避难易名读浙大

 二、初人仕途,涉海跋水当局长

 三、花好月圆,兰溪江畔觅佳偶

 四、萧山从教,历尽艰难奠根基

第五章 抗日逃亡

 一、抗日战起,上饶暂栖

 二、浪迹余江,蜚声教坛

 三、贵溪历险,逃奔宋城

 四、辛勤耕耘,潋江弦歌

 五、兴办简师,全省首创

 六、风雪宁都,瑞金惊魂

第六章 天堂聚首

 一、此生何幸,考铨处做官

 二、“难民”还乡,欢聚杭州城

 三、机关虚设,谈谈考铨处

 四、仓促返赣,赣州迎解放

第七章 再展红旗

 一、从事小学教育

 二、主持赣师轮训工作

 三、赣南函授教育

1.赣南函授教育的起步和进展

2.金华参观未得真经,齿根留着火腿香

3.奉命买票,忍痛看戏

4.秋风秋雨,初上庐山

5.龙南现场会放异彩

6.喜获全国群英红旗

7.拆庙搬菩萨,函授教育付东流

第八章 牛棚回忆

第九章 攀登书山

第十章 我的一家

 子女成材

1.从小做工人 被评厂劳模——兢兢业业做工帮助抚育弟妹成长的绍贤

2.坚持教书育人 忠诚教育事业——一生执教的老黄牛绍康

3.才智洒田野 丹心献“三农”——由一个穷学生成长为农业专家的绍荣

4.千锤百炼成钢 赢得桃李芬芳——辛勤耕耘教坛盛名的优秀教师绍棠

5.一生含辛茹苦 盼子成龙成风——悉心培育孩子成材的绍桂

6.勇挑生活重担 巾帼不让须眉——敢于迎风浪前进的绍丽、绍明

附录:诗词选辑

 (一)迎国庆40周年

 (二)咏文竹

 (三)自嘲

 (四)悼三弟

 (五)参加“八一”庆祝大会有感

 (六)无题

试读章节

一、少年壮志,投身革命

1921年我11岁,从德兴县小学高小毕业。1922年,我12岁时就读于青年会中学预备班。翌年,我13岁,正式离开父母到南昌读中学,先在心远中学就读,后就读于赣省中学。1924年,我14岁,到江西省一中就读。进入中学读书之后,我就已有读书恨少的悔过之心,一改以往不求上进之志,转为勤奋学习。除了认真听课做作业外,还会主动上学校图书馆协助工作。因此,得到了浏览群书的机会,使我大饱了眼福,读到了许多好书,满足了求知的欲望,大大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在学校中,我不仅仅是读书求知,还对学校中组织的讲演比赛、文体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热衷于篮球和吹奏乐器,在学校里十分活跃。尽管我投篮不在行,但拼力抢球还屡屡得手,被选人了校篮球队。我打鼓吹号都不在行,却因从父亲处学得了吹箫、笛,又被学校乐队选中。当年,我还多少有点口吃,当然口吃不严重,还参加过学校的讲演比赛,还得了奖。由于我学习成绩优良,加上热心课余活动,自然而然的被推选为学生会干部。

1924年,华中运动会在江西南昌举行,有湖南、湖北、江苏、河南、江西五省运动员参加。我先是参加欢迎乐队,在队中吹笛,因年小排在队尾,感到有点心酸不忍,立即退出乐队,改加入童子军队,并当上了童子军队长,穿上了学校新制的童子军军装,任务是维持运动会会场秩序。虽然会场也有军警维持秩序,但军警人数太少,只得让童子军凑数。我所在的一中队分配到司令台编辑注册组,就是在司令台和各组协助做运动器材收检、量高度、远度、检查中途犯规等项工作,还有一部分童子军则负责验票进场。由于当时没有无线电广播,比赛节目开始,司令部用传声筒发号令,很难使全场听到。有人给出主意,用自行车挂项目牌全场行走两三圈,就知道号令了。正好二中童子军队队长家里有一辆。那时的南昌自行车极少,很难看到。就由他骑单车手挂木牌绕场走。可是,牌子老掉下地来。于是改由一人骑车,另一人在后座举牌。这样,就轮到我这个最小的童子军上场了。因为,当时的中学生年龄一般都较大,我当时是年龄最小的了。我就雄赳赳气昂昂地坐在自行车后座上举木牌示众,觉得好不威风。还有一件事,我是记忆犹新,那就是会上的免费供餐。童子军只是和杂役一起用餐,在一个篷帐里吃,两个铁锅菜,一菜一汤,还没有包子供应。二中的童子军队长发现了大会工作人员、运动员包括军警吃的好,四菜一汤,大鱼大肉,顿生怨恨情绪。当即和我商量,大家不平则鸣,一呼而起,不知有谁说了一声“罢岗”,童子军便统一罢工了。下午运动会开始后,童子军不守门了,群众蜂拥进场。分配在各赛场的童子军也不工作了,使比赛陷于停顿。大会主持人经过了解才知道了童子军罢岗的缘由,当即召开中学校长会议,校长们提出要改善伙食,主张虽不能和运动员们一样,但也要添加一个荤菜,加发两个肉包。于是到快散场时童子军复岗,结束了一场风波。运动会结束后发给了童子军维持会场秩序纪念镜框,学生高兴,学校领导也高兴。

1925年3月12日,“国父”孙中山逝世,举国哀悼,江西当不例外。江西省会机关、工商会、学联等众多团体组织孙中山追悼大会筹备处。学联则要组织学生参加筹备处事务工作,向各学校要求派人。那时,学校初中三年级学生临近毕业,不能外出工作,任务就落在初二年级了。当时我正是读初二,又是学生会干部,便被派到追悼大会筹备处工作,具体任务是搞登记和接待,供给中餐,经费由各组织负担。因为第一阶段是由各单位祭悼,然后再开追悼大会。这一阶段大约是半个多月。由于接待组与宣传组同在一个房间里。因此有机会与各报记者大量接触。当时,各报中有许多实习记者,年轻得很,和我相处很密切。这些实习记者我依稀记得有熊文钊、熊文铭、李志远等。由于我忠于职守,每日都早来晚走,受到他们的青睐。实习记者们还特意促我写了一篇悼念孙中山的小文章,登在江西报纸副刊的末尾,尽管当时无一文稿酬,但毕竟我的名字上了报,使得我十分得意,十分陶醉。为此,还特地买了几份报纸送给同学、父母兄弟。在此期间,还有一件大事,就是某一天报纸上登出了一篇评论文章,题目是“国子国孙吃国父”,讽刺江西省筹备孙中山逝世追悼大会主持人(其中也包括学联头头)大吃大喝,耗费各单位所摊费用。我看了后认为是奇耻大辱。从此连中饭也不在筹备处吃了。实际上是这些筹委会头头,每天总有一餐在附近的小有天餐馆大吃大喝,这是一位没参加盛宴的记者所写,引发社会上大议论。我则引以为耻,是因我自己多少也参加吃过几餐。

由于进步思想的熏陶,我早在少年时期就投身了革命行列。1925年9月(15岁少年),光荣地加人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江西省团委领导下,参加了南昌青年学生运动,并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五卅”运动纪念活动、抵制日货活动。1926年参加江西学联工作。1927年参加了“八一”起义后援工作和随军南下向潮汕进军等革命工作。

P25-27

序言

我们的父亲陈勉哉离开我们已经十四年了。在这十四年中,我们会时时回想他那慈祥和蔼的音容笑貌,认真缅怀他对我们的谆谆教诲。为了永久纪念他,我们系统整理了父亲生前所写多达几十万字的日记、回忆录及大量珍贵文字资料,编成了这本《浮沉录》。需要说明的是,这本书绝对的忠诚于事实。这也是我们秉承父亲生前一再强调的做人的基本原则是诚实的教诲。而“浮沉录”三字也是父亲生前亲自书写。作为“序”的作者题名,则是拓印父亲的亲笔手迹。

在编著本纪实传记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为父亲一生的坎坷跌宕深深感叹。曾记得,在那新中国成立前的黑暗岁月里,您小小年纪就参加了学生运动,高举革命的旗帜,参加了举世闻名的南昌八一起义,站在了八一起义军民联欢大会的主席台上,展示出一个青年革命者的风采。起义南征归隐后,在反动政府的迫害下,仅仅在浙大攻读了三年的教育学,就走向社会,献身教育,辛勤耕耘在浙江、江西两省的教坛上。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奋斗,做出了出色的成绩。您在余江大力整顿学校教育,扫除文盲,被当时的教育厅、教育部通报表彰和记功。您在兴国大力充实和培训师资,振兴教育事业,获得省教育厅的三项记功令。尤其令人振奋的是,您在最艰苦简陋的条件下,没有要上面的一文钱的投资,兴办了江西省第一个县办简易师范,而且办得很出色。新中国成立以后,您回到了革命阵营,更是意气风发,奋战在赣南函授教育事业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1960年,您用汗水浇灌出来的赣南函授学校,获得了全国百家教育先进单位的大红旗,江西日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用整版篇幅刊登了您写的《赣南函授在前进》的新闻报道。“文化大革命”后,您又在高校图书馆阵地上冲锋陷阵,攀登书山,创新工作,为学校师生读书提供全方位服务,多次被评为校、区的先进工作者。

还必须提到的是,我们永远不会忘怀父亲那种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高风亮节和一丝不苟认真做事的工作态度。他从来就教导我们说:诚信为本,勤俭为先。要我们做老实人,干老实事,为人民国家无私奉献。这些教诲令我们终身受益,激励着我们前进。

最后,这本书的编印出版,还需要感谢赣州市民革、江西省民革和中央民革各位领导和同仁的大力支持、指导和帮助。谨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江西赣州一中语文教研组长黄运华先生对这本书稿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和润色,也在此深表谢意。

陈绍荣陈绍棠

2013年7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4:5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