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贝尼尼传--他的人生他的罗马(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美)弗兰科·莫尔曼多
出版社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弗兰科·莫尔曼多编著的《贝尼尼传——他的人生他的罗马》是贝尼尼传这位杰出巴洛克艺术家的第一本英文传记!荣获Choice Magazine评选的2011年度CHOICE杰出学术专著奖!

这本书以追踪贝尼尼本人、那个无保留的有血有肉的人为它最初的目标之一,同时它也可以成为讲述他公共职业和家庭历史的里程碑。这样,这本书就可以宣告成为第一部用英语展现出来的贝尼尼传记,同时也是自他于1680年去世之后,无论用哪种语言都非常罕见的一部传记。

相信即使是最专业的读者,也能从这部传记中发现兴趣和价值。它不仅提出了其他贝尼尼研究中所忽视的问题,还第一次呈现了—用中文—最新的但尚未被广泛传播的档案发现。它总结了最近几十年来高强度的学术研究,尤其是受20世纪后期贝尼尼生辰(1598年)和忌辰(1680年)纪念激发所产生的那些研究,而在新的世纪里,这些研究仍在全速发展着。在总结最新的发现并更新事实过程中,本传记推翻了几条长期以来一直保留的关于贝尼尼的总结和被反复重复的神话,在我们对于他的生平和职业生涯的了解上填补了空白。

内容推荐

《贝尼尼传——他的人生他的罗马》由弗兰科·莫尔曼多编著。

济安·劳伦佐·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意大利最知名雕塑家、建筑家、画家。巴洛克美术最出色的代表。他的雕塑强调情绪表现,喜好强烈的姿势,和文艺复兴的雕塑相比,有一种外向的动势,使雕塑发展出一种新的空间关系。他的雕塑技巧娴熟流畅,造型光洁精致,具有贵族气韵。大理石在他手下具有蜡一般的可塑性。他可以用石头表现出温热的肉体、柔滑的绸缎、轻盈的薄纱,逼真传神,巧夺天工。他还长于把雕塑和装饰性的背景相结合,配以特定的光线,和建筑融为一个整体。这些手法有效地表达了天主教会需要的热烈豪华、喧嚣迷人的效果。成为那个时期宗教宣传的有力手段。他的代表作有《大卫像》《阿波罗和达芙妮》《圣安德烈亚祭坛》等。

1598年贝尼尼在意大利出生。此时距另一位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米开朗基罗的去世,已经过去34年,欧洲渐从文艺复兴迈向巴洛克时代。或许天意使然,数十年后的贝尼尼成为了巴洛克艺术最为耀眼的光束。正是贝尼尼给予了那个时代的艺术在历史上无可撼动的影响。

目录

前言:贝尼尼的第一部英文传记

第一章 那不勒斯的流星

 12岁的怀孕的新娘

 让我们先停下来谈一下资料的来源

 童年身处一个“恶魔居住的天堂”

 北迁到罗马1606年

 爱上男孩贝尼尼

 “我请求你假装一下”

 贝尼尼进入成年

 “为什么西皮奥内红衣主教的阴茎不能得到他想要的东西”

 温柔与真实

 贝尼尼喜出望外

第二章 最高经理人

 “漂亮胡子的厄本”

 “他所处时代的米开朗基罗”

 火从来都不是一位温柔的主人

 “野蛮人没做的事,巴贝利尼做了”

 “圆屋顶要塌陷了!”

 宗族的头领

 与死亡的一次遭遇

 贝尼尼划削一个情人的脸

 贝尼尼买回一个新娘

 “让假的看上去像真的”

 “您光荣的名字也传到了我们英格兰”

 丧钟鸣乎,不鸣乎?

第三章 贝尼尼的痛苦与狂喜

 “一个全世界的父亲却如此粗俗和丑陋”

 贝尼尼沉陷而特里萨浮起

 “不仅被降服,而且还堕落了”

 “除非被他们看到的非凡的事物所感动”

 “比牧巴来救急”

 一个老鼠般储君的英雄胸像

 教皇的尸体任其腐烂

第四章 贝尼尼与亚历山大

 “梦幻组合:教皇与设计师”

 “他们说,她是一个雌雄同体人”

 “黑死病,再度来袭”

 “献给耶稣会的一颗珠宝”

 “贝尼尼—博罗米尼对抗之剧终”

第五章 路易国王宫廷里的一位罗马艺术家

 “贝尼尼成了一名政治人质”

 坐着轿子翻越阿尔卑斯山

 “别跟我提小事情”

 贝尼尼哭了

 “来场瘟疫接那个坏蛋的招吧!”

 余波久久未平

第六章 “我的星辰将失去它的主位了”

 一声如释重负的叹息

 贝尼尼家的投石事件

 塑像背后的鸡奸

 “朝四面八方喷吐毒液的龙”

 克里斯蒂娜女王把名字借给一桩骗局

 掌声偶尔响起

 “盖上那乳房!”

 “圆屋顶要坍塌了(再次)!”

 并非一声巨响,而是一声呜咽

附录

 钱,收入,巴洛克时代罗马的生活成本

 缩略语

鸣谢

 文摘|序言

试读章节

第一章 那不勒斯的流星

12岁的怀孕的新娘

如果在我们今天的时代,这会被叫作恋童癖——一个25岁的男人迎娶一个12岁大的女孩——但是在现代之前的欧洲,这即使说不是普遍的,也完全是合法的。早在还有人记得的远古以及后来漫长的时代,在教会和国家的眼中,这样的婚姻就一直是完全合法的。只要双方年龄到了青春期——女孩12岁,男孩14岁——法律就允许达成结婚协约,无论丈夫和妻子在年龄上的差距是多么悬殊。于是,1587年1月17日,在那不勒斯一场私人的家庭典礼上,乔凡尼·洛伦佐·贝尼尼的父亲,生于1562年的托斯卡纳,是雕塑家彼得罗(Pietro)与那不勒斯少女安沽莉卡·迪·乔瓦尼·加兰特(Angelica di Giovanni Galante)的儿子。根据他们的结婚登记记录,安洁莉卡“大约12岁”。在那个年代,男人选择一个年龄比自己小得多的女孩,一个头脑易受影响、意志薄弱的儿童新娘,是出于一种实用性的考虑:她们更容易被塑造成完美的妻子——安静,顺从,耐心。这其中的原由就是她的美德还是未受损伤的——换句话说,她还是一个处女。而且,她的青春和活力能够保证她在未来的年岁里成功地生儿育女,担负起对家务的操持,尤其是对女人可以得到的生活要抱有极其低的期待。而教会,似乎也积极地鼓励一个年轻的女孩跟一个年龄相差悬殊的男人结婚。毕竟,他难道不是一直在不断地提供最完美的已婚眷属圣约瑟和他的新娘玛利亚,也就是耶稣基督的母亲作为婚姻角色的模式吗?今天,在天主教遍布欧洲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宗教艺术把他们描述成怀抱幼年耶稣的“神圣家庭”,他,一个鸡皮鹤发的老人,而她几乎还是一个脸色红润的青少年。

但是,尽管在国家的眼里是合法的,在教会的眼里是正当的,12岁(或者14岁)的年龄结婚,实际上在那个时代也并不普遍,且会引起人们普遍的不满,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么,为什么彼得罗要甘冒被公众嘲笑老牛吃嫩草的危险,把这位新娘弄到手呢?难道是因为她的魅力或她的嫁妆?后一个问题是无稽可考的,但是现存资料的一个小小细节暗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情节:当时要宣布已经订婚的人之间一桩未来婚姻,要举行强制性的结婚预告,这通常要在3个不同的场合进行公布,其间要有较大的时间跨度。但是这里,在彼得罗和安洁莉卡的案例中,这些公告是减缩的,只由教区神父在短短的一周时间就仓促地办理了,之后就马上举行了婚礼:3次的时间是1月4日、6日和11日。在这个天主教统治的时代和地区,又没有紧迫的死亡或战争逃亡的威胁,这样做只能意味着一件事:这个新娘已经怀孕了,而婚礼是为了保全面子的弥补。以这样的方式开始一场婚姻不会是愉快的。然而,尽管开头仓促,彼得罗与安洁莉卡的结合却被证明是持久的,此外我们推测,也是相当满足的;这场婚姻因死亡而结束(他死于1629年,她死于1647年),生育了13个孩子。多么赋有讽刺意味的相称,尽管如此,我们关于乔凡尼·洛伦佐·贝尼尼的家庭历史,所知道的第一件事情,却是一个在性行为上有些轻微混乱的事实。而艺术家本人在他自己的成年生活中也进行了相似的动态上演。

或许是勉强地卷入了一场仓促的婚姻,可怜的彼得罗很快就知道了他第一个出生的孩子,并不是一个可以传承姓氏并有望跟一个社会地位更高的富有家庭缔结婚姻的男孩。取而代之的,这是一个女孩,首先抚养她是个负担,然后需要以一笔价格高昂的妆奁把她嫁出去,或者是打发到修道院,如果有必要她可能要又踢又叫——这甚至也同样需要支付一笔妆奁,只不过数额小一点而已。所以彼得罗不可能高兴。不管怎样,女婴被施了洗礼取名阿格内赛(Agnese),起了一个早期基督教殉道者的名字,不幸的是,她的人生很短暂:她于1609年死于罗马,是一个托斯卡纳图解画家的妻子,该画家阿格斯提诺·恰姆佩里(Agostino ciampelli)成为乔凡尼·洛伦佐未来在一些诸如圣彼得大教堂祭台大华盖这样的主要项目上的合作人和对手。可怜的彼得罗并没有立刻就得到头胎长子,但更加可怜的还是安洁莉卡,她不得不继续生育直到生出一个男继承人,然后再生出更多。在安洁莉卡越来越焦虑地又一连串生出4个女儿艾米丽娜、多罗泰阿、尤金尼亚、基迪塔(Emiliana,Dorotea,Eugenia,Giuditta)之后,经历了漫长的等待,终于在1598年12月7日生出了第一个男孩,我们的乔凡尼·洛伦佐。在他之后又有两个女孩,卡米拉(Camilla)和碧翠丝(Beatrice),后面再生的孩子就都是男孩:弗朗西斯科,温琴佐,路易吉,伊尼雅奇奥,还有多米尼戈(Francesco,Vincenzo,Luigi,Ignazio,Domenico)。最后4个孩子生在罗马,这个家庭于1606年底迁移到罗马,安洁莉卡在1616年12月生下了她13个孩子中的最后一个,多米尼戈。在贝尼尼的所有兄弟姐妹当中,他与他的弟弟路易吉(生于16lO年)最为亲密,至少在职业上是如此。有才能的工程雕塑家路易吉,日后成为了乔凡尼·洛伦佐整个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左右手,尽管在他们的关系中爆发过猛烈的情感风暴。

P1-4

序言

贝尼尼的第一部英文传记

要感谢纳沃纳广场上的《四河喷泉》(Fountain of the Four Rivers in Piazza Navona),维多利亚圣母堂中的《圣特里萨的沉迷》(Saint Teresa in Ecstasy),圣彼得广场上宏伟的柱廊(Colonnade of St.Peter's Square)以及许多其他艺术和建筑作品,这些都使得乔凡尼·洛伦佐·贝尼尼(Fan Lorenzo Bemini)成为在今天仅次于卡拉瓦乔(Caravaggio)的最受欢迎的罗马的巴洛克艺术名人。每年都有数百万计的参观者了解并爱上贝尼尼在罗马以及其他地方的大量作品。没有一个艺术家像贝尼尼这样,给罗马留下了如此浩大、持久又深受喜爱的标记。而且,在西方艺术史上,贝尼尼轻而易举地就可以跻身所有时代最富影响力的艺术家行列,实际上他做到这一点比卡拉瓦乔容易很多。

然而,尽管贝尼尼的作品影响深远、广受欢迎,却很少有人了解他本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现代的印刷品中,没有地方能够真正找到“这个人本人”。所有关于这位艺术家大量的包括各种语言的参考文献,都没有关注过贝尼尼的私人生活和个人交际范畴。查阅比较流行的(或者不那么流行的)关于贝尼尼的文献,你会发现它们都聚焦在他的艺术作品和建筑作品上(这一点如果不完全绝对也是占主导优势的),他的公开“表现”以及他简历上的其他非个人性的事实——就好像这些就是他生活和身份的全部,就好像这些就是我们要想完全理解贝尼尼及其新纪元性质的艺术创作所需要掌握的全部。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甚至已经推向市场的介绍贝尼尼生平和职业生涯最受欢迎的图书,仍表现为按照年代顺序或多或少技术性地讨论他的作品,而分散插入的传记性资料和社会语境的内容都相对缺乏。最近出现的几部传记,采用的是意大利文和德文,但是它们也没有进行足够的改进。不可否认,第一手资料(包括写于贝尼尼去世前后不久最早的完整“官方”意大利语传记的作者们)让我们很难了解清楚这个人本身。这是因为这些传记或者对这个主题不感兴趣,或者有意向市场推出一个精心构思的、被理想化但却丧失了个性的贝尼尼形象。这第一批写于17世纪的传记(我们仍要依靠这些文献来获取关于这位艺术家的信息)试图售卖的是“天才贝尼尼”的秘密,表现他具有神灵样的灵感与众不同,超越了人类无法逃避的平凡需求、动力及欲望所形成的状态。

而且,在其一生中,非常精警于自我保护的贝尼尼本人一直都极其小心谨慎,守口如瓶,除了在最没有争议的话题上,很少愿意主动表露自己的观点。他从来不把他的想法写在纸上,无论是否涉及他的个人生活,他确实从来不曾这样做过。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从官方传记和其他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日记、私人信件、新闻公报、外交公文)中筛选出充分的证据,从中构建出这个可以被识辨的人物更加真实的图像。当然,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时不时地像侦探一样,去领会字里行间以外的意思,从档案纸页中做出推断。

这本书以追踪贝尼尼本人、那个无保留的有血有肉的人为它最初的目标之一,同时它也可以成为讲述他公共职业和家庭历史的里程碑。这样,这本书就可以宣告成为第一部用英语展现出来的贝尼尼传记,同时也是自他于1680年去世之后,无论用哪种语言都非常罕见的一部传记。要补充第一手资料中关于贝尼尼私人生活的空白,我们可以根据能够借以了解17世纪意大利一个处于他所在地位上的人的日常生活和世界观(心理)的第一手资料来进行重构,其中包括家庭结构、对教皇厄本的经历、经济、宗教、政治等各方面内容。贝尼尼尽管是一个具有独一无二、标新立异具有丰富想象力的艺术家,同时还是一个历史上他所处的特定时期和地域中的人。基于这个原因,这部传记也参照了那些对于包括贝尼尼在内的17世纪罗马人的生活有着重要影响的事件、争论问题和人物,其中有些跟贝尼尼的关联是间接的。读者将对巴洛克时代罗马的日常生活和政治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因为贝尼尼的生活就深陷于这座他所深爱的城市,不能自拔。正如教皇厄本八世那句著名的话:“贝尼尼为罗马而生,罗马为贝尼尼而造。”这部传记作为一幅贝尼尼的肖像,几乎就等同于17世纪罗马的肖像。

但是我的叙述并没有忽视贝尼尼的许多杰出作品,包括雕塑、建筑、绘画和戏剧各方面。因为这些作品除了代表贝尼尼职业生涯中最重要和持久的成就,此外,我相信这些也是他想象力的直接创造物,可以从中反映出他“这个人本身”,因此对于我要构建的肖像图也是不可或缺的。尽管如此,我对于根据贝尼尼的公开艺术作品勾画出关于贝尼尼本人特殊性的结论还是持有谨慎态度:对于任何一个艺术从业者而言,这种创作都是一种过于投机和暂时性的事业而已。同时,我对于把这些作品描述为艺术品持有保留意见,通常对于它们从开始到完成只给出最基本的历史细节。对于贝尼尼艺术创造的深入描述和详细资料,可见于介绍这位艺术家较早的著作当中,我把它们引用和列举在我的注释和参考书目里。

这部传记是假定针对那些不具备关于艺术史和欧洲历史详细知识的读者的,叙述采取谈话而非学术的形式。尽管注释部分被限制在最低限度,所有关于贝尼尼生平的历史资料和所有引用材料都是有出处的(没有使用查无稽考的历史资料)。我的撰述是10年来不间断地研究贝尼尼的生平以及更多的年头研究巴洛克时代罗马的结果。这方面研究的第一个成果,是我对贝尼尼最小的儿子多美尼科所写的贝尼尼传记所进行评注最为充分的英文翻译和评论版本,这部传记在1713年首次出版之后就再也没有被翻译或再版过。为了检查贝尼尼人生中每一个方面和每一年的情况,我不断回到17世纪第一手资料的旧纸堆中,而不是简单地重复在后来第二手的文学传记中所发现的内容。出现在这里的大部分信息,是以新的方式从一些鲜为人知的出版物里提取的,它们有旧有新,是很艰难地从大量学术论文和报刊注脚的迷宫中辑录和开采出来的。

基于这个原因,我敢说,即使是更专业的读者,也能从这部传记中发现兴趣和价值。它不仅提出了其他贝尼尼研究中所忽视的问题,还第一次呈现了——用英文——最新的但尚未被广泛传播的档案发现。它总结了最近几十年来高强度的学术研究,尤其是受20世纪后期贝尼尼生辰(1598年)和忌辰(1680年)纪念激发所产生的那些研究,而在新的世纪里这些研究仍在全速发展着。在总结最新的发现并更新事实过程中,本传记推翻了几条长期以来一直保留的关于贝尼尼的总结和被反复重复的神话,在我们对于他的生平和职业生涯的了解上填补了空白。

最后,因为贝尼尼从来都没有成为一部完整的、调查充分而又坦率的传记主人,我发现,多数普通公众都猜想这位艺术家的生活是沉闷而平淡的。再也拽不出进一步的事实了。我担保在以下的书页中,你将遭遇或者说更好地了解到一位极其迷人的(如果说不总是那么可爱的)人物,他的私人生活分享着丑闻、阴谋,还有大量典型的我们习惯于在电视肥皂剧里才能看到的人物戏剧情节。卡拉瓦乔(Caravaggio)不是唯一一个性格狂野暴乱、采取反社会甚至犯罪行为的、巴洛克时代的罗马艺术家。这一点读者自己要注意。

书评(媒体评论)

贝尼尼的眼睛同样是黑色的,带有如此犀利的目光,只要一瞥就能把恐惧注入进去……他生来就相当严厉,甚至对进展顺利的事情也仍是如此。工作中,他受愤怒的激情驱使,正是这股愤怒一直燃烧着他,超过了其他一切。

——多美尼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7:4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