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磊编著的《同文书史——从韩国汉文文献看近世中国》包括六个部分,在绪论之外有正文五章 ,涉及的时段从明代到清末,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包括了中韩儒学争论、日韩文化竞赛与认同、东亚海上交流、各国的近代转型等。在第一章中,无论是许篈有关阳明学的言论,还是有关薛瑄从祀的看法,一方面既表明在中韩共同拥有的儒家知识领域,两国知识人已经存在分歧,但另一方面又不能皮相地认为个别的分歧就说明中韩儒学后来渐行渐远的分裂。因为即使在中国,在许篈访问的当时,虽然阳明学风头甚劲,但仍然有不少朱子学的拥趸者。而且阳明学逐渐传播到李朝朝鲜后,连许篈的弟弟许筠以及朝鲜国王也对阳明学取同情态度。而本书的第四章 和第五章 ,则超越中朝双边的畛域,更透过日本与朝鲜的眼睛反观中国、或者通过一个在日本的朝鲜人的安南之行,来观察东亚的关系。第六章 则是讨论面对西潮的朝鲜、日本和中国,王鑫磊通过《江华条约》与日本冲击下朝鲜的反应、朝鲜使团在日本的游历和观察,朝鲜使臣在中国天津的学习和交流,讨论了东亚近代转型过程中,朝鲜、日本与中国的种种反应,展开了多视角的历史场面,这是过去研究者较少留意的全景画。
绪论
引言:“书同文”的东亚与“汉字文化圈”
一 同文书史:“书同文”对中国历史研究的意义
二 异域之眼:周边国家汉文文献整理和研究现状
三 以邻为镜:朝鲜半岛汉文文献与中国历史研究
四 本书旨趣:东亚互动视野下的近世中国
附 韩国文献资料数据库网站简介
附表一 “古典翻译丛书数据库”所收书目一览
第一章 儒学交涉:16世纪中后期朝鲜人眼中的中国学术
引言
第一节 许篈及其《朝天记》简介
第二节 阳明异端:许篈与中国士人的学术论争
第三节 足征难循:朝鲜王朝对明朝薛瑄从祀的反应
小结
第二章 中华名分:从卢以渐《随槎录》看朝鲜的小中华意识
引言
第一节 《热河日记》姊妹篇:卢以渐及其《随槎录》简介
第二节 《随槎录》所见史料举要
第三节 万里他国无事往还:“排清”士人卢以渐眼中的中国之行
第四节 尊周思明、北学思想与小中华意识
小结
第三章 文化比赛:在朝鲜和日本之间寻找“中国”
引言
第一节 朝鲜时代赴日通信使概说、文献及问题
第二节 通信使文献中有关中国材料举例
第三节 个案研究一:申维瀚《海游录》浅探
第四节 个案研究二:洪景海《随槎日录》浅探
第五节 批评与回应:朝、日文化比赛的一个侧面
小结
附 朝鲜王朝遣使日本大事记
附表一 朝鲜王朝时期赴日使行情况一览表
附表二 通信使文献馆藏信息
附表三 《海行总载》国译本收录文献目录
第四章 远邻安南:17世纪滞日朝鲜人赵完璧的安南之行
引言
第一节 赵完璧事件的历史文献、流传背景及相关研究
第二节 从日本到越南:赵完璧的安南渡航经历
第三节 朝鲜的越南认知:赵完璧安南见闻的意义
第四节 关于吕宋、琉球和日本的记载
小结
附一 李睟光《赵完璧传》
附二 郑士信《赵完璧传》
附三 李埈《记赵完璧见闻》
附四 《昼永编》载济州岛民漂着安南事件
第五章 现代转型:19世纪末朝鲜对中日两国的观察
引言
第一节 “绅士游览团”及“领选使”概说
第二节 绅士游览团:朝鲜赴日使节 对日本现代化场景的观察
第三节 帝国斜阳下的亲密接触:金允植天津领选研究
小结
余论 从东亚观察中国 由中国理解东亚
参考文献目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