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涉过记忆的河流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天涯
出版社 宁波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涉过记忆的河流》为作家天涯新近创作的散文自选集,以对故乡鄞南一村庄的抒写为主线,全书共分三辑,第一辑“堇地·痕”主要写鄞州大地上国王的人、事、物,书写对往昔乡土生活的怀念和一份浓浓的乡愁;第二辑“日常·印”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的感与悟,表现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温馨包容的人文情怀;第三辑“江湖·迹”则是一组游记。全书以温柔细腻的风格,通俗易读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对旧日乡村生活的怀念和对新农村新生活的讴歌。

内容推荐

那一条回乡的路,该怎么走?

村庄,多年不见,你是否安好?

开满蔷薇花的竹园,在梦中依然芬芳。

童年清澈的河流,滋养着日常的生活。

纵然走遍天下,也走不出乡愁编织的网。

出发吧,去寻找生命最初的底色。在复苏的记忆里,打捞失落的梦想和思念……

天涯编著的《涉过记忆的河流》是一本寻找乡愁密码,感悟春花秋月,引领慢生活的书。全书分“堇地·痕”“日常·印”“江湖·迹”三辑,知名女作家天涯文笔清新、朴实,情感真挚。在字里行间,你可以触摸到温润的江南,梦回远逝的村庄,重温生命最初的底色。

目录

最后的乡愁

 ——读天涯散文集《涉过记忆的河流》

第一辑 堇地·痕

 涉过记忆的河流

 诗意走马塘

 千年古村的咏叹

 古村守护人

 晴江岸边的幽思

 绿满鄞江无限好

 四明山的云雾

 “王升大”的酒

 一米之地

 老街的烟尘味

 五龙潭里有桃源

 天童寺的阳光

 乡野的鸡冠花

第二辑 日常·印

 紫薇花开

 隔着距离看宁波

 今日南塘老街

 踏雪寻梅天一阁

 倾听一座桥的声音

 梦与现实

 诗意的生命痕迹

 小花的芬芳

 2013年的第一场冬雪

 聆听春的脚步

 走在春天里

 父亲的好年华

 情书

 我向往的生命意义

 勿忘我

 阳台上的乌鸫鸟

 我的梦想之旅

 中年浅爱

 衣服与剩女

 爱情是个奢侈品

 草子花

 自言自语

 秋的遐想

 外公的煤油灯盏

 五台山的猫

第三辑 江湖·迹

 旅行,灵魂的放逐

 青岛女人

 如皋的早餐

 安吉,那一缕穿过竹林的风

 初冬,相遇杭州湾湿地公园

 冬游鼋头渚

 鹿亭话竹

 雨中游石头古村

 浙东大峡谷印象

 台湾是一本耐读的书

 马年的第一场旅行

 云南行散记

 难忘的阿拉善之旅

感恩生活(代后记)

试读章节

汽车从宁波江东出发,一路南行,此行目的地是鄞州一个叫茅山沈风水村的地方,我曾在那里生活了20年。这是鄞州最南面的一个村庄,与奉化毗邻,所以我的口音里总带有奉化话的生硬味。

穿过鄞州南部商务区林立的高楼,视野渐渐变得开阔起来。这些年,最大的变化就是房子越造越多,楼越来越高,不断扩张的城市占领了昔日生机勃勃的田野。一个个新楼盘打出巨幅的广告,虚构一个美好的未来。不由痴想,这么多房子,卖给谁住呢?全国有些地方已出现了“鬼城”现象,新小区空置率高居不下,可还是见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不管有没有人买,先造了再说。不知道若干年后,房子会不会成为最便宜的一种商品?

汽车经过姜山镇,农村的气息渐渐浓了起来。此刻,七月的田野因为一场又一场雨变得丰盈。一眼望过去,不再是单一的品种,过去基本上是以种水稻为主,现在有的种起了葡萄和其他果树,还有种莲藕等等,只是总有一些物件造成视觉障碍。比如白色的塑料大棚,破破烂烂的小屋,还有一个个新楼盘,让你的视线无法舒展。大棚里的西瓜已经上市了,那口感总不如用天然的阳光雨露浇灌的来得香甜。现在物质生活确实很丰富,只是离自然越来越远,我们总是迫不及待,喜欢用人为的方式拔苗助长,反季节生长。路边,时不时可以见到荒废的土地,绿色的野草在风中摇摆,自得其乐。现在愿意种田的人越来越少,一来怕吃苦,二则收入太低,随便在哪个工厂干点活,都比种田强。这一路过去,很少见到大片完整的土地,都是零碎的,像膏药,东一块、西一块,不由叹了一口气。

姜山到茅山也就几分钟的车程,现在城乡之间交通很便捷,村村通公路,稍微大点的村都有公交车,这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事。前面就是胡家坟了,当年,作为茅山乡政府所在地,这里还是很热闹。看老街好像没什么大的变化,仍是原来的格局。记得那时候供销社就在这条街上,日用百杂糖果糕点在柜台后面一字排开,花花绿绿,很吸引人的目光。还有一个小小的新华书店,那是我最爱去的地方。从老街拐过去的算不算是新街呢?小店铺一家挨着一家,吃喝用的都有,人气还是很旺。

经过虎啸周,汽车沿一条小路往前开。小路一边是田地和村庄,另一边是小河,‘河边整整齐齐长着一排杉树,又挺又直,有些年份了。二十多年前,我在一家乡办纺织厂上班,天天从这条小路经过。路边有一家小店,店主人是一对老年夫妇,卖些杂货和饼干之类的食品。小店面前还有一个河埠头,一棵老树长得极其郁葱。

转眼,又是一个路口,左拐是去董家跳,右拐就是到走马塘和沈风水村。当然,这是老路,还有一条新路更方便。

沈风水村到了。  下车,抬头打量眼前的一切。

我有多少年没有回来了?自上世纪90年代初离开,远走他乡,接着父母卖掉房子,带着两个妹妹搬到城里,我基本上与这个出生的村庄断绝了联系。即使后来我又回到宁波,也常去董家跳下董村看望外公、外婆,可奇怪的是,近在咫尺的沈风水村,我却没有回去看看的念头。也许是因为童年和少女时代,村庄留给我的记忆比较苦涩吧!家境贫寒,又没有兄弟,还有非工非农户的尴尬身份等因素,让村里某些人总是带着轻视的目光打量我们,嘲笑、挖苦、讽刺也是常有的事,在他们眼里,我们家一辈子不会出头了。这样的成长环境,造成了我外表大大咧咧,内心细腻敏感的双重性格。我发誓,将来一定要有出息,离开这里,永远不再回来。人到中年,再加上人生所经历的种种酸甜苦辣,年轻时偏激的个性平和了许多,对别人的眼光虽然偶尔也会在意,但更多的学会了放下。我想,是不是该带着孩子,回到村庄去看一看?于是,就有了这一次的“寻找”之旅。

P3-5

序言

一个月前,天涯发给我这部散文集的时候,我正躲在乡下写书,写一本关于农民和农村的书。说是乡下,其实这里与闹市无异。但翻阅当地史志,却又让我犯疑。“邑之江南有虎患,民诉于侯(清代镇海县令)。侯闻,即具牲醴会同城参戎,带领健卒二三十人,虔祷于陈山之神。即以牲醴犒诸健卒,使奋力追捕。诸健卒亦勇往愿自效,两日之间,擒其二焉,境遂以安。”“邑之江南”,即我现在下榻之地。“陈山”就在我的窗外,推窗即见。此地离市区我家只有20几分钟车程。说是这个地方曾经有老虎为患,县令为民除害,带领健卒前往追捕,两天之内,居然捕获两只。这可不是天方夜谭,而是明明白白见之于史乘的真实记载。而其记载的时间,只在康乾年间,距今不过三百来年。该书还记载,“嘉靖朝,总督胡宗宪得白鹿舟山,献之”,为此,徐渭还起草了《代白鹿表》。嘉靖年间,也不过距今四百来年,舟山还能发现白鹿。其实,也不用说那么远。东海的大黄鱼消失才几年?春天听不到蛙声才几年?生存环境变化得太快了,快得让人可怕!

我上面的感叹,正由天涯这部散文集引起。

天涯这部散文集共分三辑:“堇地·痕”,“日常·印”,“江湖·迹”。三辑文章内容虽然有所侧重,但我觉得其中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抒发着一个强烈的主题。三辑文章如果倒过来看,即从书的末尾往前面翻,你会觉得有一股情感越来越浓烈地迎面扑来,那就是本书的主题——乡愁。

我似乎觉得,乡愁是最近这些年才突然明晰起来并被人们注意的一个词。人总是这样“犯贱”,将要失去的东西才觉得宝贵,就像空气,就像蓝天,就像天落水。全国城镇化会议提出,要让人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庙堂之上,这么郑重的会议,居然用了“乡愁”二字,可见问题之严重!

什么是乡愁?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一首《乡愁》,让我们以为乡愁就是离别之愁。乡愁不单单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也不单单是“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乡愁是什么?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还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打住,还是听天涯的吧。

“记忆是一个奇妙的筛子,它留下了美好,过滤了苦涩,让你在中年以后回想起来,原来自己的生命里沉淀了那么多的快乐和诗意。”

——乡愁是一种记忆。

“写到这里,突然又有点伤感。现在是城市不像城市,农村不像农村,种这种植物的农民越来越少,真怕有一天,我再也找不到它的踪影——草子花呵草子花,那你就在我的心田扎根吧,岁岁年年,自由芬芳……”

——乡愁是一种忧伤。

“好山好水好地方的资源,大多被圈起来,给非富即贵阶级享受。这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他们一样有权享受自然的馈赠。”

——乡愁是一种困惑。

“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大片田野被蚕食,乡村的区域在急速缩小。人到中年的我,带着儿子回到自己出生和生活过的村庄,发现记忆中的乡村细节已在现实中消失殆尽。眼前的故园既熟悉又陌生,看到那些面目全非的场景,我一脸迷茫。”

——乡愁是一种怅惘。

“一直梦想有三亩田,一亩种稻,一亩种菜,一亩种花。这似乎不应该是一个人到中年的女人梦想,离现实太远。可又有谁规定,我不可以做这样的梦?当口袋里只有12元钱的时候,我可以拿2元钱买一把青菜,拿10元买一束鲜花。”

——乡愁是一个乡梦。

“蜿蜒而下的溪流,无序生长的花草,还有一只晒太阳的土狗。我想,这样的场景,恐怕也是很多生活在钢筋水泥森林里的人们所渴望的。视线落在脚边疯长的花草上,没有人浇灌,也无人修剪,它们就以自己的方式张扬生命的色彩。”

——乡愁是一首小诗。

“很担心有一天古老的村庄会消失,取而代之崭新的新农村建设。到那时候,真不知道去何处安放我们灵魂深处的乡愁。”

——乡愁是一种忧愁。

“期待有一天,我们的孩子站在城市高楼的窗前,也能看到满天星星,能呼吸自由畅快的空气。看清澈的河流在大地上蜿蜒,田野上果实芬芳。”

——乡愁是一种期待。

乡愁是拗花巷的诗意想象,从城里的雪到乡下的雪。

乡愁是春天的草子花,乡愁是乡野的鸡冠花。

乡愁是“天水”的滋味,乡愁是老街的烟尘味。

乡愁是晴江岸边的幽思,乡愁是四明山的云雾。

乡愁是千年古村的咏叹,乡愁是那一缕穿过竹林的风.。

乡愁是诗人对那一株落在水泥缝里的鸡冠花特别的同情,并许以给它结下的种子在阳台上一杯沃土。

其实,这坏沃土应该在人的心田里,在那里安放最后的乡愁!

2014年12月28日

后记

时间过得好快,又到了一年的岁末。

四年前,病中的我出版了散文随笔集《恣意天涯》。由于朴实和真性情,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也给我极大的信心。这几年为了生计,写了几本报告文学,但仍不忘利用零碎的时间去写自己喜欢的小文章。不知不觉,又有了些积累,作了些挑选,集成了这本《涉过记忆的河流》。从内容和编排形式看,似《恣意天涯》的姐妹篇。

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大片田野被蚕食,乡村的区域在急速缩小。人到中年的我,带着儿子回到自己出生和生活过的村庄,发现记忆中的乡村细节已在现实中消失殆尽。眼前的故园既熟悉又陌生,看到那些面目全非的场景,我一脸迷茫。我在想,等我儿子长大,有了自己的孩子,有一天,他想带着自己的孩子去看看奶奶生活过的村庄,那时候,还会有什么呢?心,不由莫名地紧缩。

对从小生活在农村,偏又是非工非农户的我来说,我只是一个“伪农民”。我从来都不了解农事,也从未下田去插过秧、割过稻,这就注定我写不出像那些著名作家笔下的村庄,我只能写自己看到的和内心感受的,或许表面与肤浅,但毕竟烙有我的印记。很担心有一天古老的村庄会彻底消失,取而代之崭新的新农村建设。到那时候,真不知道去何处安放我们灵魂深处的乡愁。

但愿,这只是我的杞人忧天。

收集在这本集子里的文章,除了个别篇章是旧作,其他都是新写的。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小情绪、小感想,像园子里的小花小草,谈不上有多绰约,但也有几分热闹的春色。

怎么来形容呢?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以前在农村住的房子旁边有一个竹园,每到春天,常有小花从篱笆墙里探出来,或白或粉色,有过路的蝴蝶和蜜蜂会在花朵上稍作停留,又匆匆远去。

野花也有春天,只是她的成长可能比有些花需要承受更多,付出更多。

这多么像某一种人的人生。

孤独、骄傲,追求心灵的自由,总想保持自己独立的个性,不愿迎合、交换。

面对风霜雪雨的侵袭,只要根还在,只要还有阳光,就能抽枝长叶开花结果。哪怕这花是单薄的,没有色彩,登不了大雅之堂——又有什么关系呢?她有她的使命,不与百花争艳,只守着那一份淡泊和宁静。

这世间总有懂我的人。她在暗暗想着。

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光照在花瓣上,显得那么的温润如玉。

人有人品,花有花格。

就这样坦荡地微笑,捧着一颗欢喜的心,因为她发现,一颗欢喜的心,足可以抵御人世间所有的苦难和沧桑。

欢喜吧,不管你遇到的是什么。

这是我写在博客上的一段话,用来形容这本书似乎也贴切。当然,我这么说,可能还是有点“自己的娃自中意”的嫌疑,那还是把发言权交给读者吧!

感谢王耀成老师百忙中为我写下诗意的序言,感谢史晓卿老师为我题写书名,感谢鄞州区委宣传部、鄞州区文联为本书的顺利出版给予的支持和帮助。

感恩生活,让我每天健康快乐地活着,用心体味人生的酸甜苦辣。

感恩生命中的每一次相遇,无论伤害还是关爱,都是为了成就我的未来。

此刻,窗外北风呼啸,我却听到春的脚步,越过山岗与河流。奔向我梦中的村庄……

天 涯

2014年12月30日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 22: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