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看看这世界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小妮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去德国

柏林那道令人恐惧的墙没了,这早已经不是新闻,谁都知道的。有关柏林墙的这页历史和任何大事情一样,断然无情地被时间翻了过去。

我和徐去德国是2001年夏秋,大多数时间住在西南部,远离柏林,起初,也没有特别地想到去看柏林墙。提示了我的是一场小型演出,不是在剧场,选在一个半弧形的长廊里,在周末的晚上,演出带实验性,媒体记者们多,几乎和观众对半。剧情大致是两对男女纠葛在一起的感情冲突。语言不通,不知道他们在讲什么,眼花缭乱地看到这个男的跑过去安慰那个女的,这个女的在追逐抱怨那个男的,铿锵低抑的德语,最后,地上洒落一片被撕碎的红玫瑰花瓣,剧中人物痛苦的呼喊穿透这栋古老的房子,我能够看得懂的部分,是由一部幻灯机打在长廊最深处墙壁上的影像,它始终作为全剧的贯穿背景,不断地重复着柏林墙的倒塌:狂喜的人爬上了勃兰登堡门,人的身体,拳头,大铁锤,撬棍,起重机,七零八落的履带和墙上涂鸦。整场演出,只有这个我懂。

《共产党宣言》里怎么说的,凭《国际歌》在全世界任何角落都能找到兄弟?我很想去看看那曾经惊心动魄的柏林墙。

大约过了一个月,我们离开南部沿西侧向德国的北方走,再坐火车从北部著名的中世纪小城吕贝克转向东,很快发觉窗外的景色不一样了,土地不再大片的油绿,有杂草有杂木丛林,断断续续有荒芜的地块,久不住人的老房子,每到一个火车站都能见到废弃了的库房,玻璃碎了,满面灰尘,站台上塌掉的座椅,很少行人的小镇里偶尔见到老人骑那种老款自行车,还有人居住的窗口并不像典型的德国人家,后者会摆满特别艳丽茂盛的花,东德的窗口也有些花,疏疏懒懒的,不知道是养得不用心,还是品种不同。

这一切的灰怆,反而使人感到某种熟悉和亲切,湿润的泥土深处特有的腥香,很像中国辽阔又疏于打理的北方原野。就在那几天,德国北部空旷天空上出现了排成人字的大雁群,“大雁一会排成一字,一会排成人字”,这是我变成个大人的三十年里,第一次再见到大雁飞过头顶。

虽然随身带了一本相当厚相当详细的德国地图,但是它是新版地图,没有东西两个德国的概念,我们只能根据环境推测,过了吕贝克,一定是到了原东德地区。后来查老地图,确认了当时的判断。

火车带我们去了德国最东北角的旅游地吕根岛。吕根,德国人的发音更接近“黑根”。在斯图加特认识的芭比女士就生于那儿,后来,她听说我们去了她家乡“黑根”,先是特别兴奋,然后不断摇头,我想,我能理解她频频摇头中的复杂含意。这一路东西德穿越之旅,看到了多少人去。

我问过一个留学生:人呢?

他的回答是:都跑到别的地方了。  为什么?

因为别地方有工作。

由吕根岛去柏林继续坐火车,车窗外的景致大约相同,杂乱的树林更浓密,遮住了并不明朗的日光。那天是周末,车上的人略多,坐在我们对面的是一对五十左右岁的男女,一直望窗外的景色,很少交谈,即使见到他们交谈,也听不到交谈的声响。穿着讲究的女人并不掩饰自己的表情,她总是脸侧向窗外叹气,而那男人,表情凝重。P181-184

目录

Part One 出门在外

 1.英雄

 2.穷人

 3.森林

 4.左岸

 5.小镇

 6.收藏

 7.语言

 8.果实

 9.集市

 10.湖泊

 11.田野

 12.火车

 13.墓地

 14.老人

 15.河

 16.新闻

 17.钱币

 18.古代

 19.美女

 20.中国人

Part Two 看看这世界

 在墨尔本

 1.大陆

 2.澳华展览馆

 3.六个男孩的爸爸

 4.法庭旁听

 5.澳洲华人

 6.维多利亚女王市场

 7.欧洲人阳娜

 8.轻松和舒适的澳洲人

 9.乞讨者

 10.原本的主人

 11.华人开店

 12.我们该保留什么

 13.百姓和艺术

 14.跨国婚姻

 15.旧货店

 16.8月15日之夜

 17.在咖啡馆

 18.理想国

 19.墨尔本旧监狱

 20.人应该住在乡村

 在美国

 1.牙膏与大学

 2.万圣节

 3.密西西比与哈得逊

 4.小镇哈密尔顿

 5.大学里的教师们

 6.听课

 7.天使之声和赤脚大仙

 8.夜生活

 9.参观一间出版社

 10.穷人

 11.旅美中国人

 12.平凡人家的早上

 13.黄色的孩子

 14.出门旅行

 15.淘宝

 16.牛踩出来的城市

 17.美国梦

 18.金色池塘

 19.阿法的世界

 20.阿法学汉语

 在欧洲

 1.在维也纳

 2.画家埃贡席勒

 3.维也纳“疯子院”

 4.在英国

 5.柏林没有墙了

Part Tree 到西部去

 去陕北

 1.收获大白菜的人们

 2.二坛守在崖畔上

 3.“革命设立在佳县”

 4.卖羊的农民

 5.“鲁迅”端来了面

 6.一个摆摊的老太婆

 7.太阳照耀不到的老人

 8.抚摸笨布的农民

 9.猎猎生风的人

 10.窑洞前的一母一子一孙

 11.村长和游动医生

 12.没办法听到民歌了

 13.今天的人们

 14.在夜里看秦腔

 15.李震的窑洞

 去贵州

 1.他们说他们一无所有

 2.睁大了眼睛的孩子们

 3.校长和他的儿子

 4.在黑暗里贴着悬崖走

 5.背煤的人

 6.深圳来的年轻人站在山坡上

 7.拉胡琴的人

 8.一年和一生

 9.追问

 10.远走高飞吧

 11.没吃成烤土豆

 12.大家庭在山里奔驰

 巫峡的背后

 1.城

 2.山

 3.土豆

 4.床

 5.脸

 6.粮食

 7.腊肉

 8.电

 9.鞋

 10.信

 11.古城

 12.河

 13.领导

 14.钱

 15.家

 16.结尾

 敬畏

 1.大动物天山

 2.羊下水

 3.做馕的人跪着

 4.沙漠公路

 5.喀什人家

 6.清真寺里的老者

 7.头上别一只铁蝴蝶的小男孩

 8.盲人歌者

序言

童年时,住的日式老房子。还没识字前,先认识的是世界地图,它贴在卸掉了门扇的日式拉门里,和床铺平行,很方便看,对于我,那是一幅比任何图画书都耐看的挂画。不同的形状,不同的名字,涂不同的颜色,它们都在中国以外,有的连在一起,有的被蓝色的海分隔着。

地图展示出那么多的未知平面,很多和我们平行存在的地域,世界很大,我们只是其中之一,不是中心,更不是全部,这是我对世界的最早认识。直到后来有机会踏上其中一小部分,才真切地发现每块另外的土地和那里的人们都立体而鲜活,虽然是同样的日月山川风吹水动,却有那么多的不相同。说两件小事:

有一次,我在斯图加特火车站刚下车,放下箱子想休息一下,发现有男士站在大约两三米外,一直看我,并不走开,后来才明白,他是在观察我是否需要和许可他过来帮忙,我不主动求助,他不会贸然走近。

东京火车站的复杂是有名的,一次问路,有陌生女士主动过来帮忙,其实,她也不认得我要找的入口。上上下下陪我走了很多路,问了很多人,终于找到了,她谦和地鞠躬告辞,好像一直是在接受我的帮助。

我们的感知经常不是装满大事情,而是不断被无数琐细小事给填充,它会致密无形地影响甚至塑造着我们。

2013年夏天,应约给中小学生推荐暑期图书,我推荐的十本书中,有《世界地图册》,虽然,我们的孩子们不能马上周游世界,很多人一直啃课本啃到十八岁,直到考上大学才第一次离开家乡坐火车,但能有一本世界地图做消遣做陪伴也许值得庆幸。

有个年轻大学生说:上了中学,他忽然知道了,原来“外国”不是一个国名,而是很多的国,原来他一直以为“外国”就是中国以外的另一个国,虽然他读书的乡村小学也挂有地图,因为和考试没关,都觉得地图贴在那儿没什么用,从没留意过,也听说过美国和英国,但是从来没想过美国英国和那个“外国”是什么关系。

另一个大学生,在2011年秋季学期获得了去台湾成功大学交流的机会,回来后,听她讲了很多见闻,最后她非常郑重地对我说:老师,以后只要有机会,你就要跟更多的同学们说,任何能走出去看看的机会都要珍惜,一定要走出去。

我曾经想过,这世界它足够辽阔,饱含着无数我们不知道的,无数微小细碎的攒集。虽然,看上去它缄默无声,却在我们有限的认知外,自顾自地深藏着积蓄着构建着,所以,这世界真值得去亲眼看看。

我只去过十四个国家,有些留有记录,有些没有,收进这本集子的是有记录的一部分。整理它们的时候,还是觉得原始记录不够详细,而当时没记录的,很快会忘掉细节,剩下来只是些干枯的概念和抽象的印象。细节才是最生动有趣和富有力量的。

我第一次坐火车出省已经二十五岁,正读大学三年级,比现在的学生大好几岁,因为是“文革”后刚恢复高考的77级。到四十五岁才第一次出国,现在,很多“背包客”年纪轻轻已经走过很多地方,见识过这世界上的很多事情,能自由地去任何想去的地方,得有多好。我的学生晏子,在她二十二岁大学毕业那一年就办了因私护照,去年年末,趁着假期,她在泰国游历了一个月。

当然,我们不只不够知道世界,也不见得很知道自己。飞机掠过山谷,即使很晴朗的天,也只能短时间俯看弯曲的山脊或反射阳光的河,和大地的距离大约八千米,不可能知道哪些皱褶里有人的踪迹,云贵高原,陕北高原,石头和黄土沉寂无声,消化、抹掉无数人的故事。在刚刚结束的2013年暑假,我的另一个学生第一次离开他的出生地海南岛,独自一人搭车上路,穿越多个省份,到了四川、甘肃、青海、西藏和北京,最后返回海岛,再见到我,他说他在甘肃乡下有十天没洗澡哦,好像这是他二十岁的人生遭遇到的最困扰最不可思议的经历:想不到他们连水都没有!

只有最贴近,和人相关的细节才涌过来,帮助我们辨析自己,比如重庆巫山,宁夏盐池,贵州织金,陕西佳县。

中国人的真正人生,恰恰不该从课本开始。

在旅行中启动和打开自己,因为一个生命必须是自由的,开放的,不断去关注、发现和用充足的新鲜感去注入的。

内容推荐

《看看这世界》定格了诗人王小妮在某个三年里周游国内十二个省市和九个国家的“看见”。分为“出门在外”“看看这世界”“到西部去”三部分(其中有对已消失的柏林墙和巫峡古城的记录)。这位“海明威的中国姐妹”,以诗人的敏感、女性的细腻和极简的笔调,在世界的边边角角,拾起散落的诗意。

编辑推荐

《看看这世界》定格了《上课记》《1966年》作者王小妮在某个三年里周游国内十二个省市和九个国家的“看见”。

美洲、澳洲、欧洲、中国西部……我们不只不够知道世界,也不见得很知道自己。

中国人的真正人生,恰恰不该从课本开始。

世界那么大,值得去看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9:4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