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善恶天性》是艾里希·弗洛姆对其人性理论的集中阐述。他强调人的本性不是某种特殊的实体,而是一种寻求解决矛盾并创造新矛盾的过程。这种观点较之以往的人性理论来说不仅新颖,而且更少片面性。进一步,他强调人具有自由选择善恶的能力,欣赏以发展的方式解除人固有的矛盾,这对发展人们的能力和人道性具有积极意义。在论述其人性理论时,弗洛姆非常注意每种心理定向的发展层次,使其理论观点显得较完整、成熟。其有关善恶潜能的心理分析较弗洛伊德的有关观点更趋于合理,比如他反对弗洛伊德过分强调力比多理论的作用,强调人的主动选择,不懈努力。弗洛姆的理论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国,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值得我们细细揣摩。
《人心--善恶天性》主要论述人的恶之潜能,作者对人性的考察是历史的,摆脱了人性或善或恶的抽象理论,指出人固有的矛盾才是人的本质,而这一矛盾正是人脱离自然造成的。艾里希·弗洛姆笔下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处于自然和社会中、处于自然和社会之矛盾中的人。他从人的自然史来探讨人性的根源,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动物,在于人与自然的疏离,人走出了自然,也就脱离了自然原本所具有的和谐,而属于人的新的和谐还远没有被建立起来。此时,人就有了其他动物所没有的疏离感和孤独感,这就是潜藏在人性深处的破坏性的根源,同时也是创造性的根源。正如他所言:“人,是唯一一种尚未完成的物种。”
丛书序
作者序
第一章 人是“狼”还是“羊”?
第二章 各种类型的暴力行为
第三章 恋死与爱生
第四章 个体自恋和社会自恋
第五章 乱伦固着
第六章 自由、决定论、选择论
III.Love of Death and Love of Life
IV.Individual and Social Narcissism
出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