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语言学的学科属性而言,语言学没有国界,因此,严格地说,不存在“英语语言学”“汉语语言学”等这些学科,就像不存在“英国(英语)物理学”和“中国(汉语)物理学”一样。当然,把“英语语言学”这些“个别语言学”当作语言学这个学科的分支是可以的,因为个别语言学是在(普通)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中研究某一语言事实。这样,一方面可以把普通语言学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具体的语言研究;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普通语言学提供具体某一语言的语料和语言事实,有利于验证、修正或否定某一普通语言学的假设、原则等,这对完善普通语言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很有裨益。作为普通语言学和适用语言学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它的研究目标和范围就包括了汉语、英语、西班牙语等人类的语言。因此,《韩礼德文集》中译本的出版,将推动中国的语言学教学与研究的进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韩礼德编著的《语言与社会》是《韩礼德文集》之一。
研究语言——或者如韩礼德教授所说的“本质上唯一最复杂的现象”时,我们好像仅仅在观看一面模糊不清的镜子。但如果我们从功能的角度把语言看作一种有机体之间的现象,“把语言放到‘语言与社会人’的语境中去看”,观察面对面交流的意义交换,那么我们就会对意义潜势的丰富性看得更清楚,理解得更全面。韩礼德编著的《语言与社会》是《韩礼德文集》之一。
鸣谢
韩礼德教授前言
胡壮麟教授序言
黄国文教授序言
主编导引韩礼德与中国传统学术
导读
前言
第一部分 语言使用者与语言使用
编者导言
第一章 语言使用者与语言使用(1964)
第二部分 社会语言学理论
编者导言
第二章 社会视角中的语言(1971)
第三章 语言与社会人(1974)
第四章 语义变化的社会学方面(1975)
第五章 作为社会符号的语言:普通社会语言学理论刍议(1975)
第六章 社会语言学研究面面观(1975)
第三部分 语言与社会阶层
编者导言
第七章 巴兹尔伯恩斯坦《阶层、代码与控制(第二卷):语言社会学的应用研究》序言(1973)
第八章 语言与代码理论(1994)
第四部分 语言与社会结构
编者导言
第九章 语言与社会结构的功能关系解读(1978)
第十章 反语言(1976)
编后记
参考文献
主要人名、术语中英文对照表